APP下载

中药内调外敷治疗痤疮138例

2010-04-13宫宇红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7期
关键词:女贞子外治法鱼腥草

宫宇红

痤疮是一种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痤疮好发于青春期男女的颜面及胸背部位,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为主要损害,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笔者应用中药内调配合外治法治疗痤疮138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49例,女89例;年龄12~43岁。重度26例,中度78例,轻度34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

1.2 治疗方法

1.2.1 内调

1.2.1.1 肝肾阴虚 女子以肝为先天,故为女性治疗痤疮时,应以疏肝滋阴,兼以清肺凉血为主,基本药物组为柴胡、郁金、知母、白芍、女贞子、牡丹皮、鱼腥草等。

1.2.1.2 瘀热痰湿 聚湿生痰,痰血淤结,使局部气血郁滞,经脉失畅,出现皮疹颜色暗红,以结节、囊肿为主,久经难治,可伴腹胀、纳呆等症状,色质暗紫,舌苔白腻。治疗时应健脾除湿化痰,活血化瘀。药方:生地黄、红花、赤芍、丹参、女贞子、旱莲草、鱼腥草、蒲公英、甘草等。

1.2.1.3 肠胃湿热 面部、胸背部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热痛,或有脓包,可伴口臭、便秘、舌红,脉滑数。药方:猪苓、茯苓、炒白术、炒苍术、车前子、泽泻、茵陈、陈皮、甘草等。

1.2.1.4 冲任不调 治以养阴清热,调理冲任。女子多见,多与经期有关。经前面部皮疹增多加重,经后皮疹减少减轻。药方:柴胡、郁金、白芍、女贞子、旱莲草、鱼腥草、蒲公英、丹参、山楂、甘草等。

1.2.1.5 调节预防 生活调护及面部护理对预防痤疮有重要作用:①保持面部洁净,减少油脂等污物附着面部,堵塞毛孔,可用大黄、黄柏、黄连、苦参、白果煎水外洗;②注意饮食,少吃油腻、辛辣带有刺激的食品,应当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清淡及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③保持好的心态,应不急不躁,心情舒畅;④忌用手挤压面部痤疮,以引发感染等。

1.2.2 外治

1.2.2.1 外敷面膜处方组成 白芨、白芷、双花、连翘、黄连、野菊花、麦饭石、蒙脱石、滑石、炉甘石、冰片研成粉末加入石膏粉中。

1.2.2.2 外治方法 患者躺于牙科椅上,先用3%的双氧水清洁面部,用虹膜刀刺破丘疹或脓包,用痤疮挤压器挤出皮脂栓或脓液。再用3%的双氧水洗净面部并用干棉球擦干,涂氯霉素擦剂(桂林集琦制药集团生产)。然后用负离子喷雾器蒸面,并用笔者所在科自行研制的按摩霜涂于面部,循经络穴位进行按摩,时间为约15 min。使皮肤红润微热,后用脱脂棉遮盖眉、眼、口,将外敷面膜约150 g加温水调成糊状,均匀涂抹于面部,进行倒模,30 min后取模,用脱脂棉擦试干净。2次/周,10次为一疗程。

1.3 疗效标准[2]痊愈:皮损消退90%以上,无新疹出现;显效:皮损消退60%~89%,基本不出新疹;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发生消退30%~59%,无新疹或仅有少许新疹发生;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2 结 果

138例患者经一个疗程后,治愈86例(62.32%),其中轻、中度患者78例(占治愈总数的90.70%),重度8例;显效36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88.41%。

3 讨 论

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病机理复杂,与肺、脾胃、气血密切相关。由于肺经有热,外感风热,致风热郁滞皮肤而发;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及辛辣,致使脾胃湿热内生、外蒸肌肤而成;或肾气旺盛,心火炽盛上炎面部所致。

笔者采用内调配合外治法治疗痤疮,表里兼施,药物和温热理疗相结合。治疗前清洁皮脂及脓胞,达到引流的作用,可提高治愈率,防止复发。倒模粉在凝固的过程中发热,可以促使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加上负离子喷雾器喷雾,使药物的渗透性增强,促进面部吸收和病变的早日康复。从治疗效果看,此法优于单纯的内治法和单纯的外治法,使邪热出,郁热散,经络通。具有不良反应少,不易复发等优点。

[1]李曰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第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

[2]涂 平.痤疮治疗新进展-中国痤疮治疗公识会推荐治疗方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7):421.

猜你喜欢

女贞子外治法鱼腥草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应对早期麦粒肿
女贞子临床新用
亦药亦食的鱼腥草
女贞子临床新用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夏季良药鱼腥草
女贞子环烯醚萜总苷纯化工艺的优化
5个采收期女贞子中5种成分的动态变化
гУТТУИНИя сЕРДЦЕЛИсТНа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