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在1例神经母细胞瘤Ⅳ期患者临床应用的体会

2010-04-13朱登萍李学敏郑坤洁于国婷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母细胞生理盐水换药

朱登萍,李学敏,郑坤洁,于国婷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幼儿时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NB多见于婴幼儿,且发生部位隐匿,又无特殊症状,故早期诊断较困难,确诊时约50%~60%已属晚期[1]。治疗难度大,多以局部手术、放疗及全身化疗的综合治疗为主。临床上常用多药联合如CTX+VCR、CTX+ADM、OPEC等进行多周期化疗,较易引起化疗性静脉炎,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影响了化疗的顺利进行。笔者所在医院于2008-12为1例患者化疗20个疗程后,静脉穿刺极其困难的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应用PICC穿刺技术。不但解除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确保了静脉营养、抽血、化疗和抢救治疗的顺利进行。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6岁。于2006-09初因四肢转移性疼痛伴走路跛行、发热,体温37.5~38℃,可自行降至正常,在抗感染无效的情况下,行CT及骨髓穿刺确诊为:左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2006-10-16开始COPE/ITC交替化疗6疗程,肢体疼痛消失,各项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2007-03-25行左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又给予IMC/EP等方案化疗14个疗程。病情反复,2008-12-17、2008-12-21分别查血常规示WBC 4.5×109/L,HB 80 g/L,PLT 65×109/L,WBC 1.6×109/L,HB 64 g/L,PLT 18×109/L。患者的一般状况差,以四肢游走性疼痛为主,伴发作性剧烈头痛,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患者于2008-12-17实施PICC插管术后,给予EOP/COD等方案化疗3个疗程。利用PICC抽血44次,输注红细胞9次共9个单位,血小板15次共15个治疗量,新鲜血浆2次共200 ml,持续甘油果糖和甘露醇等脱水治疗和急救用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较大,治疗用药复杂,但输液管道自始至终畅通无阻,保证了临床治疗和急救的顺利进行。

2 小儿PICC操作流程

2.1 小儿PICC由专职护师实施操作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01引进成人PICC穿刺技术,在此基础上于2008-12引进小儿PICC穿刺技术。根据小儿的特点制订了小儿PICC规范化操作流程,如操作步骤、换药、冲管、正压封管、堵管后的处理、局部观察、出院指导、拔管方法等。有2名经过培训取得合格证的护士完成操作,并专门负责PICC相关护理。

2.2 获得家长支持和同意 与家长进行沟通,详细讲解小儿PICC在国内外应用的具体情况。PICC的优势,插管的方法,导管经过的途径,并发症的处理,操作者的具体情况和插管的例数,完全取得家长对操作者的信任,以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同意。

2.3 心理干预 患者已5岁,且已化疗近2年的时间,对静脉输液特别抵触,输液前必须做近30 min的心理疏导工作,且每次都大哭不止。惧怕心理极其严重。与家长一起向患者耐心讲解PICC的好处如:插管后可以照样画画、骑小车、玩游戏等,以引起患者的兴趣。嘱其在插管时不准乱动,一旦不配合造成的后果向患者讲清楚。根据该患者的特点,护士采取既温柔又严肃的态度与其交流,并让家长讲故事分散注意力。在患者答应配合的情况下,进行插管,整个插管过程患者积极主动配合。15 min顺利完成,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在插管过程中起到一个积极的协同作用。

2.4 插管 小儿插管的方法步骤同成人,但插管的长度为测量尺由穿刺点测量至同侧胸锁关节后,不再以胸骨角定位,不再折返测量尺垂直测量,而是呈水平线一次性测量至对侧胸锁关节、锁骨的胸骨端外侧缘,从测量起点至终点为一字型[2]。该方法更易掌握,并且患者的身体暴露少。插管完毕,由于患者血小板低(PLT 65×109/L),在输注血小板的同时,局部加压45 min。整个操作过程要求动作迅速、操作熟练,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2.5 封管 不管使用何种类型的导管,都应采取正压封管,可有效防止血液反流导致堵管[3]。该患者由于化疗疗程较长,骨髓处于Ⅳ度抑制状态,导管末端给予连接可来福接头。在输高浓度液体(甘露醇、甘油果糖)及血液制品时,用生理盐水10 ml进行冲管1次/4 h,输液完毕,用生理盐水10 ml冲管,再用生理盐水10 ml正压封管,临床效果好,无静脉血栓形成和堵管现象的发生。

2.6 抽血 由于该患者反复查血常规,这期间PICC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具体做法:①用10 ml注射器抽取4 ml生理盐水进行回抽,当回抽血液达到0.5~1 ml时,将注射器弃掉;②用10 ml注射器抽取所需标本量;③用20 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10 ml进行正压封管;④立即给予常规液体输入。

2.7 局部换药 插管第2天进行局部换药,以后换药1次/周,换药前紫外线灯照射房间40 min。局部无发红、无渗出等异常情况的发生。

2.8 活动指导 该患者谨慎小心,插管后极其担心导管的脱落,故肢体不敢活动,与家长一起做示范指导患者做正确的肢体活动如握拳、吃饭、画画、骑滑板车等。解除患者的带管负担,使其活动自如。

3 讨 论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作为输液工具,我国已于20世纪90年代应用于临床,但PICC置管穿刺针头较粗,局部损伤较大,在该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极低的情况下,无出血、感染和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笔者认为严格无菌操作和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要足够、力度要适中、方法要正确(手掌根部压迫)和正确的封管方法是成功的保证。本文对PICC的留置技术在小儿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管理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虽为1例患者,但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使PICC的功能得以逐步开展,并且得到不断发展与创新。

[1]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78.

[2]王晓娅,徐 氚,陈向荣,等.一字型外测量确定PICC置管长度[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

[3]陈向荣,代海燕,陈海珍.国内PICC留置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3):2538.

猜你喜欢

母细胞生理盐水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自制生理盐水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