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动 群防群治
——北京市药监局大兴分局借力“村庄社区化管理”成效显著
2010-04-13
日前,北京市大兴区率先在西红门镇16个村探索实施了“村庄社区化管理”,借鉴城市社区管理的办法,通过安街门、设岗亭、装探头、加强巡逻防控等措施,实现“技防现代化、人防专业化、服务人性化、管理规范化、社会有序化”。而对于药监工作而言,药品安全有赖于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药品监管也离不开与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借力“村庄社区化管理”,有利于药品监管部门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建立长效互动机制和工作机制,有利于净化药品市场。
创建“村庄社区化管理”模式
大兴区下辖14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北部五镇位于大兴、亦庄两个新城之间,共有人口60.1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50.2%,其中,流动人口43.3万人,占该区人口总数的65.6%,占全区流动人口总数的73.5%,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
针对城乡结合部地区人口、环境的特殊性,大兴区实施了“村庄社区化管理”,引入城市社区管理的办法,从治安防范、矛盾调解、居住环境、村民管理自治等方面入手,使这一地区的社会环境和公共秩序大为改善。大兴区从安全是群众最大的公共需求出发,把村庄内的所有人员全部纳入村庄治安防范的服务范围,主要在人、物、技“三防”建设上下功夫,确保了村庄的治安状况明显好转;让调解员全部入村驻室,及时化解各类邻里纠纷、社会矛盾,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将村内所有出租房屋统一编号、输入微机,实行旅店式登记;推行村干部动议,联席会合议,党员会复议,镇党委、政府审核,村民代表决议“四议一审”的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流程,在广泛征询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将安全稳定、村庄管理的有关内容纳入《村民自治章程》,建立了村民自我管理的约束机制。此外,将居住在村庄中的流动人口均视为新村民,实行新、老村民同质化服务,组织新村民党员和老党员一起参加党组织活动;吸收新村民广泛参与村综治中心、治安巡逻等工作;村内有重大事务时,主动征求新村民意见。
药品监管借力于“村庄社区化管理”
“村庄社区化管理”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大兴区城乡结合部地区的治安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曾因人员少、监管面大而给执法检查造成难度的北京市药监局大兴分局决定借助这一模式的实施,顺势加强辖区的药品监管;与大兴区公安分局和西红门镇党委政府拧成一股绳,一起研究方案、共同组织力量,形成药品安全监管合力。从治安防范到环境整治、服务村庄,一件一件狠抓落实,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分局将科室人员分成6个组,实行区域包片负责制,定期巡查“三品一械”市场情况。充分发挥三级监督网的作用,将各镇主管镇长、8个卫生监督站执法人员、各镇卫生院主管院长聘为药品协管员。除了警务工作站、巡防工作站、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等参与“三品一械”监督执法及宣传外,分局还建立了与卫生、公安、工商、城管、商务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如在取缔“黑诊所、黑药店”行动中,各镇综治办、卫生院及卫生监督站共同参与;与邮政部门协调配合,打击邮购假药行为;与广电部门合作,治理大兴区电视台虚假药品广告;与计生部门合作查处假劣计生药械;六部门联合治理医疗机构周边非法收售药品行为。
各部门统筹整合,协调联动,极大地发挥了 整体优势,形成了维护稳定的工作合力。红星派出所曾在巡查中发现,旧宫镇某小区出租房屋内有人涉嫌生产假药,随后致电药监大兴分局,分局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检查,发现室内堆放大量胶囊、颗粒、作为胶囊填充的西药、玉米面等物质,同时发现封口机、研磨机等制药机器。经调查,该窝点无“药品生产许可证”,且伪造批准文号,产品中添加处方药,生产行为“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局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做进一步调查处理。
药监工作与地方政府协调配合,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执法、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了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结合社区化管理工作机制,落实镇村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同时,借助“村庄社区化管理”,能够加强药监自身工作,加强日常监督和巡查,加强与各村综治工作中心联系,发现药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查处。
此外,调整三级监督员队伍,充分发挥了三级监督网络作用;加强宣传,坚持送法、安全用药知识下乡进社区,使百姓了解“三品一械”法律法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使黑药店、黑诊所、黑窝点无处藏身。
由于药品安全监管纳入了“村庄社区化管理”体系,做到了综合治理、群防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