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酒台遗址发现论商族的起源地
2010-04-12林玉贵
林玉贵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信史可征的王朝。建立商朝的商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部族。关于商族起源地的问题,各家聚讼纷纭,莫衷一是。①主要有陕西、山东西部与河南东部、山东、河北、东北、晋南六说。本文根据古代文献记载,结合酒台遗址的地理特征和发现的实物,并参考古文字的摹绘象形特点,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和论证。
一、酒台遗址的地理特征及考古发现
新泰市东都镇政府驻地南5公里处有酒台村,村以台名。村西、北两面有凤凰山矗立环护。村东有河,河自南来,绕东山而行。出村南,向东过河见一高台:据岗峦而孤立,苍老雄浑;临泉河以高耸,古朴厚重。台呈圆形,台面残存直径约 13米,为夯筑台基,白灰层痕迹依稀可见。登台西北望,对面数峰连绵,又仿佛陡然神化,变作巨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恰似大鹏怒展两翼,昂首飞天;又如神鸟威振双翅,据巢护卵。山名凤凰,名副其实。鸟为图腾,确有其据。
在饮酒台及周围地表发现大量陶器残片,各文化时期特征明显,前后相续。内有原始陶器残片,内壁有蓝纹,器壁凹凸,器物当用模塑法制成。胎厚近2厘米,内夹粗砂,胎质疏松,硬度不大。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夹砂及泥质陶器残片,器壁略有凹凸,表面粗糙,为手工制作。颜色多为红色,也有灰色、黑色。外表多有拍印绳纹及附加堆纹。龙山文化时期陶片最为明显,胎质细腻,器壁很薄且十分均匀。表面漆黑发亮,质地坚硬,外表除磨光外,有划纹、刻纹及印纹。岳石文化时期及商代陶片数量最多,皆为轮制泥质灰陶,胎壁较厚,多附加堆纹及粗绳纹。陶质略显粗实厚重。空心乳形或袋形足器残片尤多,足跟粗壮,应是三足鬲、鬶、鼎、斝、盉等器物的足部。尤其是发现的白陶片,极具商代文化特征。
在饮酒台南侧,未经发掘即发现 3处灰坑。因灰坑西侧崖壁坍塌,轮廓显露。均多见带足陶器残片和有明显灼烧痕迹的卜骨残片。其中一处灰坑内有人体骨架出土,另一处灰坑内有动物獐的骨架出现。从灰坑的特点来看,应是远古时期的祭祀坑,用人为牺牲的祭祀行为或与商族有关。
经走访得知,酒台村民在饮酒台南侧取土时发现一远古时期的鹿角,已呈石化状态。另有多名村民在饮酒台附近拣拾多枚青铜箭镞及古代非产于本地的蚌壳。
以上发现表明,此饮酒台实为远古时期与商族有关的举行祭祀活动的祭坛遗迹。
酒台村的祭坛在凤凰山东侧,正对“玄鸟”的尾部。在此隔河筑坛举行祭祀活动,应是以山形酷似鸟的凤凰山作为祭祀对象。为商族以鸟为图腾是源自远古时期的山神崇拜提供了实体依据。
《山海经·大荒东经》:“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①袁珂:《山海经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 271页。王亥即《史记·殷本纪》所记契之七世孙振,为微(上甲微)之父。后世商王对王亥的祭祀非常隆重。据甲骨学家胡厚宣研究,有商王祖庚至文丁时期祭祀或祷告先公王亥的卜骨 8片、卜辞 10条。卜辞中的亥字上面都加鸟旁,这便是早期商族以鸟为图腾的遗迹。这也是商族以鸟为图腾,来源于山神崇拜的可靠证据。
凤凰山西侧山腰处,即“鸟”的胸部位置,有一天然的石灰岩洞,今称凤凰洞。洞口高约 2米,宽 1米余。洞深总计 48米。距洞口 21米处,陡然变得狭窄,出现一小洞口。高、宽各约 0.8米,长约 1.5米,将岩洞自然分为内、外两室。在内室搜寻,发现人、动物的骨化石和叉状双齿石器各1件。洞内顶部及两壁有烟熏变黑的特征。很明显,曾经有原始人类在洞内居住和生活,其后用红土铺垫洞底。洞内有人为清理的迹象。
居住在凤凰山岩洞的人恰似生活在“鸟”的体内,他们就是商族人的祖先。后来他们走出洞穴到地面营建居室,离开了“鸟”体,这就是形成玄鸟生商传说的原始素材。商族人以酷似鸟的凤凰山为图腾,将其作为本氏族的祖先、保护神和标记。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大意是说有五彩鸟,正在婆娑起舞。五彩鸟是帝俊在天下方的朋友,帝俊在下方的两座祭坛,正是由五彩鸟代为享受祭祀。《帝王世纪·五帝》:“帝喾高辛氏……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②《二十五别史》第 1册,济南:齐鲁书社,2000年,第11页。即俊,为契之父。据此可知祭祀帝喾的祭坛应为2个。
玄鸟的头部方向,即凤凰山西北山脚下,今有乌珠台村。该村原有一古台,因村民取土台已被毁。据考,乌珠台原称没主台,意思是此台甚古,说不清主人或没有主人之台。当地方言,没与母读音相似,没主台讹称母猪台。现代人嫌母猪台村名不雅,改称乌珠台。凤凰山前后有 2台与文献记载相合。
1966年 4月,在乌珠台村西南,村民挖井时,发现了一枚人类牙齿化石和一批哺乳动物化石。人类牙齿是一少女左下臼齿,属晚期智人,又称“新泰人”。经鉴定,距今 2至 5万年。③吴新智、宗冠福:《山东新泰乌珠台更新世晚期人类牙齿和哺乳动物化石》,《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第11卷第1期,1973年3月,第105-106页。证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即有人类在凤凰山周围繁衍生息。近年在凤凰北麓发现一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斧断块。
1958年,在凤凰山西 12公里处,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光明水库遗址,出土有鬶、背壶、鼎、玉铲等。又在凤凰山东8公里处发现龙山文化时期的抬头寺遗址,出土的石器有斧、铲、锛、石球、石环等,骨器有锥、笄、镞等,还有鬶、鼎、壶、罐等陶器残片和纺轮、陶网坠等。同时发现有商周时期的鬲、簋残片。
以上发现,为商族起源于凤凰山周围的探讨,在人类学、社会学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考古依据。
二、古文字中的凤、商与蕃字
山东是远古时期东夷族的聚居地,东夷族中的少皞部落是个以鸟为图腾的庞大氏族部落,商族是少皞部落中的一个氏族,称玄鸟氏。
《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公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④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 1387-1388页。除上述五鸟外,郯子还讲述了五鸠、五雉、九扈共 4个胞族,24个氏族以鸟名官和各所掌管之事的情况。
据《说文解字》,古凤字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 148页。为象形会意字。其中的箭头形为五画,象征着五个氏族组成的一个胞族。三个箭头形则象征着五鸟、五鸠、五雉三个胞族。弓形似为古九字之大部②高明、涂白奎:《古文字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 7页。,则象征着郯子所笼统概括的九扈。《左传》中郯子所述少皞部落的组成情况在古凤字中得到了体现和证实。
根据古文字的象形会意特点,对与商族有关的某些古文字进行认真解读和深入剖析,或许会发现关于商族起源的重要信息。
《荀子·成相》:“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③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 464页。《史记·殷本纪》:“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④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91页。上述记载可证,商是地名,商的始祖契及其子昭明均曾居于商。可《世本·居篇》载:“契居蕃。”⑤《世本八种》,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大概商与蕃是一地二名。因此,商地或蕃地就是商族的起源地。
甲骨文中的商字,其上部的字形,王玉哲释作凤字上面的鸟冠,代表商族所崇拜的鸟图腾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甲骨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 92-93页。。下部的字形,徐中舒释作穴居的洞穴之形⑦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 171页。。需要补充的是,上形实为倒立的酒台遗址西侧凤凰山的山形,即鸟形。若将上形正过来则其上部箭头形,有鸟的头、背及展开双翅的主要特征;下部的三角形即甲骨文中的土字。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甲骨文编》,第 518页。土即地。上形所示为鸟,下是地,鸟的尾部在地中。
据胡厚宣研究,商族人以为先王死后,能升天配帝,在天帝左右,而称王帝。⑨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 488-493页。商族人以鸟为其祖先,在商字中将代表“鸟”的上形倒立,则象征着他们祈求祖先玄鸟从天上飞下来享受祭祀,降下福佑。
下形即凤凰山凤凰洞的洞口之形,则形象地表现了凤凰洞中又有小洞口的实际情况。总之,甲骨文中的商字,准确概括了凤凰山的真实面貌和主要特征,也形象地表述了商族人祈望祖先灵魂回归故地的原始宗教思想。这再次证明了生活在凤凰洞里的原始居民就是商族人的祖先,也是“玄鸟生商”说的真实来历。商族人的鸟图腾崇拜源自原始的山神崇拜和祖先崇拜,凤凰山周围就是最早称为商的地方。
金文中的蕃字,⑩容庚:《金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9页。为图像文字。笔者经实地考查,确认以上古字是对酒台遗址周围地形地貌的实际摹绘。
东都镇牛家庄村南有两座山峰,今称卧牛山。酒台河即发源于卧牛山北面,曲而北流至牛家庄村,东、西两面各有小山。再北流至酒台村南,过饮酒台西侧折向东北流,东有羊蹄山,西、北有凤凰山。出两山间转而北流,至尚庄村东北入小汶河,向西偏北流。至东都村东,又向北偏西流。尚庄村东至东都村东一段的小汶河北面,田地肥沃,土层深厚,即金文蕃字下部的“田”。或是商族先民刀耕火种之田。字中所绘“河”的上游有符号“—”或“·”,当是饮酒台或台下之泉的标记。
酒台河与古文献所记玄鸟所翔之水、遗卵之流和简狄所浴之水相合。该河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河道无法改动,古今不变。其沿岸的地形地貌与金文蕃字所示完全相符。金文中的蕃字,恰似一副详尽的当今乡村地形图,为我们了解蕃地之所在,提供了详实而准确的地理依据。
通过对古文字中商和蕃字的解读,可以推测:最早的商字是商族的氏族徽识,是对凤凰山主要特征的艺术创造,象征着以鸟为图腾的商族人,他们的祖先曾经居住在凤凰山的洞穴里。同时商又是一种地区标志,蕃地是商族人最初的居住和生活范围,即商在蕃地的区域内。通俗地讲,商与蕃的关系就如同现在泰山和泰安的关系。商与蕃是古人对商族起源地的不同称谓。也可以说商与蕃是一地二名,商族的起源地在凤凰山周围。
商族是个经常迁徙的部族。张衡《西京赋》:“殷人屡迁,前八而后五。”萧统:《文选》,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 50页。是说自契至汤迁都八次,自汤至盘庚迁都五次。商族习惯以其旧居的地名来命名新迁至的地方。于是,伴随着他们的屡次迁徙,就出现了多处称为商或蕃的地方。
三、相土所居之东都
《诗经·商颂·长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①《唐宋注疏十三经》,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 533页。相土乃契之孙,至相土时,商族的势力已发展壮大,向外征服或控制了许多部落。
关于相土的居地,汉宋衷《世本·商世系》注:“相土就契封于商。”②《世本八种》。说相土居住在契的居地商。又《左传·定公四年》:“取于有阎之土以共王职,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③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 964页。晋杜预注:“有阎,卫所受朝宿邑,盖近京畿。”东都“为汤沐邑,王东巡守,以助祭泰山。”④《世本八种》。唐孔颖达疏:“有阎之土与相土之东都,其地皆阙无其处。言共王职,犹鲁之许田盖近京畿也。会王东蒐,则为从王巡守,助祭泰山,为汤沐之邑,若郑之祊田,盖近泰山也。王巡守者,诸侯为王守土,天子以时出巡行之。今言蒐,则王之巡守,亦因田猎以教习兵士。”⑤《十三经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 2135页。上引注疏说西周初,将相土所居之东都分封给卫国,作为汤沐之邑,以协助周天子到东方巡视并祭祀泰山,就如同将祊田分封给郑国一样。王国维从此说。“则相土之时,曾有二都,康叔取其东都以会王之东搜,则当在东岳之下,盖如泰山之祊为郑有者。此为东都,则商邱乃其西都矣。”⑥《王国维集》第 4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 119页。
汤沐之邑,是周代诸侯随天子祭祀泰山时住宿并沐浴斋戒的封地。祊,又称邴,是春秋时郑国的汤沐邑,在今山东费县方城镇北。⑦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708页。此地西北距泰安 160公里。而郑国都城在今河南新郑市。在当时交通条件下,先从新郑到达祊地,再以祊地作为汤沐之邑,返回泰山举行祭祀显然不合情理。据王树明先生考证,“西周、春秋初年所谓泰山,是位于今平邑、蒙阴、费县三县交界处的蒙山。”“商汤所封之山即商代亦或商代晚期所谓泰山,其所指可能也是此山。”⑧《泰山志资料选编》第 2辑,第 26页。据此,卫国的汤沐之邑,即相土之东都,当在蒙山附近。
蒙山北侧的今新泰市东都镇,为晚期智人牙齿发现地。甘泉密布,河道纵横,小汶河五条支流在镇内交汇,可供渔牧捕捞;地势南高北低,南为山地丘陵,可供狩猎采集;北为平原沃壤,适宜农耕种植。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原始先民生存的理想区域。
东都镇历史久远,南有凤凰山及酒台遗址,北有凤凰泉及周代墓群。东有汉代崇福寺,唐代重修;西有晋代玉泉寺,明万历年间重修。东都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地域名称,在东都故地以丰富的人类活动遗迹和质朴的民俗风情为载体,世代传承,延续至今。东都镇的地理位置和多处与商族有关的地名等,表明了《左传》所记卫国的汤沐之邑——相土之东都,就在今东都镇及其周边村镇。
《荀子·成相》:“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⑨王先谦:《荀子集解》,第 464页。《世本·居篇》:“昭明居砥石,复迁商。”⑩昭明居砥石,是商族的第一次迁徙。复迁商,即迁回契的居地商,为商族的第二次迁徙。砥石距商应该不会太远。《管子·地数》:“昔者桀霸有天下而用不足,汤有七十里之薄而用有余。”《管子·轻重甲》:“夫汤以七十里之薄,兼桀之天下。”商汤灭夏桀时,商族的居地仅方圆七十里,可知契、昭明、相土时商族的居地面积不会很大。
《管子·乘马》:“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东都镇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成为古代部族建都的理想区域。《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杜预注:“然宗庙所在,则虽邑曰都,尊之也。”①《十三经注疏》,第 1782页。相土时在东都镇营筑都城,建立宗庙,正是由于此地为商族起源发祥之基,祖陵故里之区的缘故。酒台遗址的饮酒台当是商都原始宗庙之祭坛。后世商族开疆拓土,屡次迁徙,最后建立商王朝。其新建都城多在东都之西,从东都一名见于《左传》可知相土所建立之东都至迟在西周时尚存。
《诗经·鲁颂》:“徂徕之松,新甫之柏。”②金启华:《诗经全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 881页。徂徕山在今东都镇西北约 40公里处。徂,是往、去之意,徕,是来、到来之意。徂徕山乃后世商族报本追远,回商族故地祭祀祖先时往来经过之山。东都地名和徂徕山名皆为商族最早居地的历史遗存和证据。
四、结论
通过对古籍文献资料的解读,尤其是对其中的神话传说的剖析,参照古文字的象形、会意、摹绘特点,并结合酒台遗址周围的地理特征、古代地名和地表遗留实物进行比对和验证,可以得出结论:商族起源于山东省新泰市南部、蒙山北侧的凤凰山周围。这里是商族人最早的活动地域和发祥地。先商时期商族最早的三位先公契、昭明和相土都曾在此地居住和生活。商族人最早的居地商、蕃和东都,是一个地方的不同称谓。商,既是族名,也是地名。商族人迷信神灵,他们以为“玄鸟”(凤凰山山形所示)欲飞行的方向,是天帝给他们的暗示和指引。所以他们渐次向西北方向转移、扩展,终于建立了商王朝。
酒台遗址的饮酒台,当是商族人祭祀远祖帝喾、契及天帝使者玄鸟的祭坛。该祭坛前临玄丘之水,褉字中包有契字,东晋时王羲之等聚会会稽山阴之兰亭,临水行修褉之祭,大概是祭契之礼仪的变异吧。《礼记·月令》:“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大(太)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③陈戍国:《礼记校注》,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第 112页。传说简狄吞鸟卵生契,后世帝王遂以玄鸟为媒神,祀之以求嗣,祠于高禖之祭,也是祭祀帝使玄鸟礼仪的又一种演化。酒台遗址的祭坛应是商族后人举行祭天礼地、敬祖追远活动的重要场所。该祭坛是先商时期及商代的文化遗存,犹如沧海遗珠,为我们探源溯流,钩深致远,研究中国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本文承毛清均先生帮助,特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