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史资源的德育价值分析及其开发利用途径探讨
——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2010-04-12彭宗祥

关键词:上海理工大学校史校训

李 莹 彭宗祥

(上海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部,上海 200093)

高校校史资源的德育价值分析及其开发利用途径探讨
——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李 莹 彭宗祥

(上海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部,上海 200093)

校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校史资源的德育价值不仅可以丰富德育内容,提升人文精神,而且可以为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本文将以上海理工大学做为个案研究,探析校史资源的德育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的途径。

高校;校史资源;德育价值;开发利用途径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历史,无论时间的长短,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现着各自不同的办学历程和光荣传统。坐落在黄埔江畔的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高校。无论是校园内优秀的百年建筑群、校长刘湛恩的爱国事迹,还是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都在时时刻刻对学生的身心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校园建筑中的德育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校园建筑是校园精神的物质承载者,往往通过其外显性和感官性,给人以直觉上的判断。他们形成于过去,留存到今天,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它坐落在上海市东北部、中环线和黄浦江之间,毗邻复兴岛和共青森林公园。校园绿树环抱,红墙晖映,拥有目前上海高校中规模最大的市级优秀历史建筑群,共有20栋优秀大学建筑和15栋优秀别墅建筑列入上海市历史保护建筑名单。这些建筑多清水红砖砌筑,两坡红瓦屋面,风格统一,砖混结构,二至五层不等。当初沪江大学选址在此,有着特殊的含义,它看中了“其地处黄浦江西岸,得浦江天然风光之先。东临江海,为万国邮船进出必由之路;西倚大道,为淞沪唯一之通衢。”在这里,师生们可以“对黄浦江这条上海大都市与世界商业往来的通道一览无余”,这也正是沪江大学要培养学生们世界性眼光的目的之所在。 由于沪江大学是由美国基督教会所创办的,其校园布局模式与我国传统大学校园的布局模式有着明显不同,它渗透着美国大学的校园文化特征,与20世纪初美国大学校园设计理念相一致。例如,沪江大学被设计成向黄浦江开敞的三合院式的校园,南侧布置了另一个以绿地为中心向江面开敞的合院式校园,这一规划设计就强烈地表现出20世纪初美国大学校园注重景观、崇尚自然的设计思想,渗透着开明开放、注重人格培养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

可以说,校园建筑体现一所大学独有的文化底蕴及审美取向,为生活其间的广大师生提供了绝好的回眸历史、前瞻未来的人文景观。每年新生入学时,开学典礼举办地——大礼堂,是始建于1937年的美国哥特式建筑,也是沪江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这个古老的建筑中,当代学子们可以想象着半个世纪前沪江师生生活的场景,直观地感受到学校的人文气息。通过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不仅可以使学校在爱校荣校方面的教育得以有形的开展,而且能够使学生增强自身的历史使命感和对学校的亲近感,让爱校之情能有所依附。

此外,为了保护这些老建筑,传承沪江文化,学校还利用修缮老洋房和历史建筑的契机,积极筹划创办“沪江国际文化村”,希望让这些历史建筑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使之成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异国文化的窗口。

二、校训中的德育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价值取向的反映,也是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校训的倡导不仅可以为学生自身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指明方向,还可以使学校形成协调一致的群体意识。通过这种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使全校师生产生归属感和向心力,加快学校的社会化进程。

一所大学的校训,通常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深刻的文化内涵,铸就自己的灵魂。上海理工大学办学百年,文脉源远流长。1906年创建的沪江大学,以“信义勤爱”为校训。1907年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一战以后,原址变迁为中法国立工学院,后者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校训。持自强不息之志,擎教育兴国之旗,走民族振兴之路,是几代学人不变的追求。即便饱经沧桑,亦坦然以对,不忘教书育人、教育强国之神圣职责。百年以来,培育学子七万之众,正是“信义勤爱”人文理念的结晶。百年人文理念,传承至今,我们理应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活力。于是,“信义勤爱,思学志远”便成为继往开来的精髓。上海理工大学在这种散发着理性的光芒和饱含人文关怀的校训精神的感召下,形成了务实、勤奋、进取、创新的大学精神。而“怀寸草报晖之心,思学校繁荣之愿,盼祖国强盛之情”,也成为了当今上理学子的共同心愿。

校训要充分发挥其感召力,必须通过有效途径加以宣传和实施。首先,要充分抓住新生入学、新教师报到的时机进行校训教育,让他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学校的灵魂所在。其次,要在校园建设中体现校训,在师生经常聚集、活动、经过的地方,设置校训标语。这样,师生们可以经常看到校训,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慢慢接受。再次,要把对校训的宣传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始终,帮助学生将校训内化为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使之转变为自觉行动。此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将校训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有关内容的讲授结合起来,并配合相应的实践活动加以巩固。

三、杰出人物中的德育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一所高校中的师生,既是这所学校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它的创造者,尤其是那些杰出的校友,为一所学校的精神的创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唯有国魂是最宝贵的。”沪江大学的记忆里就留下了无比壮烈的瞬间。也许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过,沪江大学这样一所教会学校会拥有一位革命烈士的校长,在他的引领和感召下,沪江高高擎起爱国的旗帜,传承爱国的传统。这位留给上海理工大学历史上最壮烈篇章的英雄,就是沪江大学的第一位华人校长——刘湛恩。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进占上海,租界沦为“孤岛”,汉奸、暴徒横行无忌,暗杀、绑架事件层出不穷。刘湛恩置自己安危于度外,日夜为抗日工作而奔忙。1938年4月7日晨8时半,刘湛恩携子出门,在静安寺大华路口(今南京西路南汇路)公共汽车站候车去学校时,突遭日伪收买的暴徒狙击,当即牺牲,年仅43岁。他用自己的生命为全校师生诠释了爱国的深刻含义。也是从这一刻起,爱国成为了沪江之魂,也成为了今天上海理工大学的精神之魂,时刻激励着学子们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饯行爱国之情。为了纪念这位革命的校长,也为了更好的传承这种爱国精神,除了每年清明节的例行祭扫活动外,今年4月份,学校还将军工路516号主干道命名为“湛恩大道”,不仅赋予了它深厚的历史与人文内涵,还使之成为了代表伟大民族精神和沪江文化传统的一道独特的校园景观。

大学以育人为本,为共和国培育和输送人才是它的使命。在上海理工大学的百年历史中,还涌现出诗人徐志摩、音乐家黄自、翻译家冯亦代、著名的民主爱国人士李公朴、章乃器、社会学家雷洁琼等;走出了共和国内政外交的杰出人才,如徐匡迪、孟建柱、李道豫、黄奇帆、陈元、吕福源,还有钱令希、周立伟、刘高联、闵乃本、庄松林、姚福生、林宗虎、汪应洛、胡壮麟、苏定强等一大批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的院士。这些杰出的校友,不仅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且也为当今上海理工大学的学子做出了榜样。这种榜样的力量,对于上海理工大学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这些杰出校友身上的爱国主义情怀、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上理学子以他们为楷模,树立理想、规划人生。例如我们可以多请校友回母校看看,为学子们做一些讲座。今年3月29日,沪江大学外语系校友,前中国驻美大使、我国资深外交家李道豫先生就重返母校并出席沪江文化研究所成立揭牌仪式。仪式后,李道豫先生与世博志愿者代表进行亲切座谈,他结合多年的外交工作经验,以睿智而流畅的语言就同学们关心的话题予以悉心解答,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四、服务社会理念的德育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一所高校的价值不仅在于育人,也在于它对社会的贡献。上海理工大学沿袭了先贤们崇尚务实、学风严谨、关心民生、大胆创新的办学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立足上海,面向世界,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中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海理工大学的研究所(中心)几乎覆盖了上海市所有先导产业,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光学工程学科带头人庄松林院士主持开发的973重大项目“盲人用的人造眼睛”,研究如何通过特殊材料的折射,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这一研究将可以使大量盲人的眼睛重见光明。医疗器械工程的学科带头人、微创医疗器械(上海)公司董事长常兆华教授,成功地设计出国内第一个用于治疗冠心病的球囊扩张导管,设计和试制出国内第一个用激光切割的用于治疗冠心病的支架,救治了数万冠心病病人。SKJ-2500数控四向钢轨校直机通过改善钢轨接头的平整度,使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大大提高,满足了我国目前铁路提速的要求和将来进一步提速的要求。核级液压阻尼器系列研制项目获得200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应用于秦山核电二期工程,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上海理工大学华泽钊教授等成功研究出新型的“农药残留现场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在现场快速地判断出果蔬中是否含有会引起急性中毒的农药残留。利用这种技术进行快速探测,可以让市民放心吃到蔬菜。

这些优秀的导师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学生,他们的言传身教,不仅让学生们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学到专业知识,触摸到科技前沿,明确学习的目的,还帮助他们树立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理念。

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召开,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鼓励学生、支持学生参与世博、服务世博,让上理学子的服务理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深化。同时,将世博会与我校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学和做的过程中,激发出创造灵感和服务热情,将理论灌输与实践指导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结 语

深入挖掘、整理学校历史,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对当今高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我们更好地思考、探索未来的发展。目前上海理工大学利用校史资源进行的德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从让学生感性地认识校训、校徽、参观校史展、杰出校友展、学校成果展,到唱校歌、邀请知名校友来校开讲座,再到理性地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以及校园文明行等,活动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学校通过这种全方位的教育,力求让每个学生懂得社会,认识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产生集体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说,以上海理工大学为案例探讨校史资源对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作用,不仅具有现实意义,即可以为本校的德育实效性的提高探索一条新的道路,而且可以为其它高校在德育教育中如何利用校史资源提供有效借鉴。

[1] 张琳,王勇. 优秀历史建筑校园空间的文化解读——沪江大学校园建筑风格. 工业建筑[J],2008,38(增刊):140-142

[2] 周蕾. 一位赤诚的爱国者——记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 世界宗教文化[J], 2005,3:13-14

[3] 陈三鹏. 校史、校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资源宝库——以韩山师范学院为例.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J],2007,2:76-81

[4] 孙永玉. 校史校情:高校德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 中国高教研究[J],2006,1:64-65

[5] 王新学,李四忠. 高校爱校荣校教育的实施思路与行动策略——以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为例.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J],2009,5:64-65

Analysis of College History Resource’s Moral Educational Value and Investigation to the Approches of It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Li Ying Peng Zong-xia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history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college education. The research of its moral educational value can not only enrich the moral education and upgrade humnaistic spirit, but also explore a new way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results of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Tak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individual case, 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moral education value of college’s history and the approaches of it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college;college history resource;moral educational value;approaches of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猜你喜欢

上海理工大学校史校训
校训展示墙
校训展示墙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上海理工大学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