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的报纸传媒如何取长补短、创新发展

2010-04-12解淑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公信力网络媒体报纸

□解淑芳

( 山西工人报社,山西 太原 030001)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网络传媒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入住主流媒体。点击各大网站来查阅当天最新的重大新闻,了解自己最感兴趣的信息,这种处于信息时代前沿的生活方式已越来越成为许多城镇居民的生活习惯。这种生活习惯对传统传媒造成了很大冲击,使传统传媒特别是报纸传媒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那么传统的报纸传媒如何取长补短、创新发展?

一、优势独特,发展可期

与传统的新闻媒体相比,网络媒体传播以极快的时效性,广泛的传播面,传播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的多媒体的传播方式,超链接的组织及互动性、自主性等传播特点涵盖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各媒体的信息表达方式,在当今大众传播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认可。那么这些传统传媒特别是报纸传媒是不是就面临停刊的命运呢?事实上,报纸传媒也因其独特的优势在不断发展。下面我们从比较中寻找报纸传媒的优势。

首先,从保存的难易程度上看,报纸比网络媒体易保存。网络媒体看似方便,但是容易丢失或者被篡改,而报纸则不容易发生此类问题。其次,从信息的真实性上看,报纸新闻明显比网络新闻要有优势。传统的新闻媒体都将“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因此其具有强大的社会公信力。而网络媒体内容参差不齐,有的还很八卦,特别是一些以盈利为目的的不良网站的不良行为,让人很容易对其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从而影响了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第三,从信息的复杂性上看,报纸要简单一些,它分各种版,每版的内容也不多,容易让人接受。然而网络则不同,人们一打开网页,各种新闻铺天盖地,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第四,从普及性上看,网络媒体需要先进的技术做支撑。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因技术落后,即使有网络媒体,它也不是主流,人们获取信息主要靠的还是报纸。

同时一些调查显示也证明了纸质媒体的生命力。日本《朝日新闻》电子版调查结果显示:46%的网络读者仍购买或订阅印刷版的《朝日新闻》。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63%的网络版报纸读者愿意再去购买该网络版报纸的印刷版,因为美国多数居民仍然把边吃早餐边看报当做“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在我国,不同类型的报纸都有其不同或相同的读者对象。像《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以及一些晚报、都市报等,都以其独特的深度报道以及一些富有特色的栏目,吸引并保留各自的一批固定受众。有问卷调查显示,在重庆市六所高校被调查的教师中,即使是在45.1%的教师每天看电视两三个小时、56.7%的教师每天上网1到3个小时的情况下,仍有58.4%的教师选择订阅报纸,24.8%的教师通过零售获取报纸,还有少数教师通过图书馆和单位订阅获取报纸。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报告也显示,报纸在消息的权威性、真实性和深入性这三项指标上名列榜首。这说明,即使在网络发达的现今社会,受众对有质感、真实性强的报纸还是有很深的感情;这也说明,以报纸为代表的纸质媒体突现出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品牌优势。

由此看来,尽管报纸传媒面临网络媒体的种种挑战,可靠其独特的优势,其发展前景还是可期的。但是,如果报纸传媒仅仅满足于这些优势,还像过去那样四平八稳、不紧不慢,那挑战将很快会变成危机。那么,报纸传媒如何凭借优势,变挑战为机遇,不断发展壮大自身?

二、借势发展,借“机”突破

第一,寻求与网络传媒的良性互动,在互动中扩大报纸传媒的影响力

在网络时代,传统的报纸媒体要学会利用网络媒体,并与其进行良性互动,在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的过程中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今年的“日记门”局长韩峰——3月14日被批捕;去年的“天价烟”局长周久耕——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被停职,掌掴讲解员出言不逊 最牛团长夫人——夫妇均被免职,承德某乡镇书记:“要跳楼就去五楼”——已被免职……这些最早由网络上展示出的线索,最终都转化成了报纸媒体的报道。其实,这些网上发帖者,大多也是想借网帖引起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关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报纸传媒人要抓住发帖者的这一心理,充分挖掘新闻线索,对网帖的内容进行大量的求证、追踪和深度挖掘工作,形成深度报道。同时报纸媒体从网帖入手,组织采写的这一篇篇深度报道又因被各大网站的广泛转载而影响力迅速扩大。这样双方互动,最终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促使具体问题得到解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报纸媒体的影响力也随之不断扩大。

第二,借助网络优势,在创新中增强报纸传媒的生命力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果发现,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它们因为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同样,在网络传媒的巨大冲击波中,传统的报纸传媒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增强生命力。报纸要创新,前提是编辑记者要有创新能力。要增强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

首先,编辑要增强利用网络的能力。传统传媒人长期养成的深入基层、深入百姓寻找新闻线索的良好传统固然不能丢,但在网络高度发达的现今社会,人人都是信息源,因此借助反映快捷的网络找线索的能力必须有,而且得不断增强,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相当一部分的人力资源,还可以帮助我们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到独家新闻,从而以“快”立身,增强报纸的竞争力;同时我们常常浏览网页,可以看看有哪些突发的、有代表性的、受众关注度高的事件,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确定一些特别报道的选题,然后利用网络搜集材料、整合新闻资源,把事件的新闻背景、历史资料及相关的拓展延伸放在一个平台上,从“深”上做文章,形成强势冲击力,吸引读者的眼球,扩大报纸的影响力。 其次,记者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优势以及长期以来积累的人脉资源,找准突破口,增强采写独家报道的能力。随着这两种能力的增强,在与网络媒体的激烈竞争中,报纸传媒的生命力不但不会被削弱,反而会更加旺盛。

第三,守好“真实”大门,在去伪存真中保持报纸传媒的公信力

相对于报纸传媒,网络媒体的表达空间宽泛,表达内容自由,失实和侵权事件也屡屡发生,因此,对于网络信息的可信度,我们难以确定。郑州大学法学院刘德法教授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网站内容把关人角色意识淡薄,部分网络媒体为吸引眼球而刻意追求新奇怪异,故意耸人听闻以制造轰动效应等原因,已经使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如一个匿名帖“中国最疯狂敛财的校长”曾被国内多家网站转发,后经纪检部门调查发现网帖失实。这一失实的网帖影响恶劣,给当事人、河南省新蔡县弥陀寺乡中心学校校长曹鑫造成了极大的精神伤害。曹鑫因此将拒绝删帖的网站及发帖人告上法庭。

那么,与网络媒体的这一缺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报纸传媒强大的公信力优势。如果失去了公信力,就会失去受众,从而失去市场,最终葬送自身。因此,报纸传媒人必须时刻紧绷“真实” 这根弦,切记“把关人”的角色,千万不能为了单纯地迎合一些人的猎奇心理,为了一时发行量的扩大,单纯地成为网络信息的传声筒而因小失大。

因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喻国明教授认为,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在网络上遴选报道线索时,“只有对来自网络的具有天然缺陷的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求证和再调查,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才能真正展现传统媒体的价值和影响力。”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报纸传媒人在通过网上获取信息之后,再利用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专业素质对事件的真相进行深入的突破采访、多方调查取证,还读者一个真实透明的事件真相,从而不断提升报纸传媒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进而扩大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占有率。

扩大了影响力,旺盛了生命力,保持了公信力,那么,报纸传媒的前景何愁不好?

参考文献:

[1]冯丽,刘帅.网络时代报纸评论的新变化[J].今传媒,2007,(2).

[2]李兴国.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公信力网络媒体报纸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报纸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