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 语 与 文 化 差 异

2010-04-12程晶晶宋芳芳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习语语言

□程晶晶,宋芳芳

(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1)

习语是语言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诞生的一种具有特色的语言形式,从广义上说,习语包括固定词组、谚语、俗语、引语、以及格言。固定词组是延伸自语言的使用中的精华,能够体现语言表达的特点。具有传统特色的习语主要来源于文学著作、历史传说、寓言或其它。英语与中文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固然都具备许多能体现其语言特质的习语,有的幽默,有的含蓄,有的经典,有的文雅。这些习语充满了人类的智慧,表达性强,简单的几个词充满了美感。由于中西方国家的地理环境、历史、宗教信仰以及生活习俗的不一样,而中英文中的习语都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也导致了习语翻译方面的难度。

由于文化的重大差异,即便语言中使用的是同一个词,但是意思可能不同甚至相反。例如:“叶公好龙”。这里的“好”是个动词,同时与英文中的“like”“love”同意,我们可能会翻译为:“Mr. Ye loves dragon very much”. 这样的翻译只体现了这个传统中国习语的字面意思。在中国,“龙” 是一种象征着权力的图腾,而在英文中则是怪兽与恶魔的代名词(之后有详细描述)。所以,习语的隐含意义才是其真实的意思。这就需要我们先去系统地了解影响对习语的理解与翻译的文化因素。

对于“文化”一词存在不同层面的理解。有的人认为“文化”是好的文学作品、音乐、艺术以及饮食习惯的结合物,也有人认为是有教育与道德的人们的一切生活的行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以及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所必需具备的任何能力。无论是哪种方式的理解,语言与文化都是息息相关的,它是表达宗教信仰、习俗、行为的精华结构,同样也被认为是人类思想与行为的化身,是不同文化的具体表现。

一、地理环境因素

大部分的习语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与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就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例如,对于爱斯基摩人来说,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雪,因此在他们的语言中有许多词是用来描述不同种类的雪,而对于有的民族,人们对于雪没有任何的概念,语言中自然没有可以用来描述雪的各种词汇。在中文中,“蚂蚁”一词有不同的指代含义,而在有的语言文化中,“蚂蚁”只是“蚂蚁”。

英国是个典型的岛国。而中国民族自古生活在一片亚洲陆地之上,生活与泥土不可分割,许多词都涉及到“土”,如“挥金如土”,其意思在英文中的表达则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英文中有许多的词都能发现与“ship””water”相关:

to rest on one’s oars (暂时歇一歇) all at sea (不知所措)

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

在中文中,“东风”指春风,是温暖生活的复苏,“夏日”通常表示极其炎热的气候。“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之类的词都是用来形容炎热的夏日。英国位于北半球,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西风”通常预示着春季的来临。英国著名诗人Shelley 的诗歌 Ode to the West Wind(《西风颂》)就是颂扬了温和的春日季节。与中国炎热的夏日不同,英国的夏季是温暖而芬芳的,“nice”“lovely”“temperate”经常被用来形容这个美好的季节。在莎士比亚sonnet 18中,就有将心爱的人同夏日相提并论:“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temperate”(我怎么能把你比作夏天,你比它更可爱、更温婉)。

二、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农业在中国是传统的主导型产业,牛对于农民而言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其重要性相当于马对于英国人的作用。无论是中国的牛还是英国的马,都是任劳任怨勤劳工作的象征。如:力大如牛(strong as a horse);老黄牛(work like a horse, a willing horse).

在中国,龙是权利的图腾,“真龙天子”指帝皇、“龙的传人”指中国人,“望子成龙”是父母都期盼子女能有所作为。然而,对于西方人而言,龙是一种怪物,是邪恶的象征。英国著名史诗 Beowulf 讲述了一位叫做 Beowulf 的英雄与残酷邪恶的火龙作战结果牺牲的传说故事。中文中,力量的象征是山中之王“虎”,而在西方国家则是“lion(狮子)”, 猛如虎 (brave like a lion, fight like a lion);拦路虎(a lion in the way);所以,“亚洲四小龙”应翻译为“four Asian tigers”.

狗,在中文通常是一种卑劣的动物,如:“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腿子”、“狗急跳墙”等。尽管如今宠物狗已经渐入人心,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狗的态度,但 “狗”的粗鄙的形象仍然存在。然而,在说英语的众多国家,狗被看作是最忠诚的朋友,一些与狗有关的习语都带有赞赏性,“狗”也通常用来比喻人:

sick as a dog (病得厉害);dog-tired (累极了);

you are a lucky dog (你是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s (凡人皆有得意日)

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 (老人学不了新东西)

相对狗而言,中国人更喜爱猫,“馋猫”通常对非常亲密的人时才用到。而英语中的“cat”常指心怀鬼胎的恶毒妇人。

三、传说、寓言、神话

传说、寓言和神话在任何国家的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些以及宗教信仰对于语言的理解与翻译形成了很大的阻碍。有些传说与寓言中的故事至今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如:

毛遂自荐 to volunteer one’s service;初出茅庐 at the beginning of one’s career

东施效颦 crude invitation with ludicrous effect;南柯一梦a fond dream or illusory joy

许多的英语习语通常与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有关:

Catch-22 situation 不可逾越的障碍 (美国作家Joseph. Heller小说Catch-22)

A Spartan look 简朴的;艰苦的 (古希腊的斯巴达人能极度忍受艰苦,很勇敢)

a Trojan Horse 内奸 (希腊传说中,特洛伊战争中希腊人制作的木马内藏战士)

the heel of Achilles致命的弱点(Achilles是希腊神话中打枪不入的人,除了他的脚踝)

四、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各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多的习语来源于宗教或者与宗教相关。佛教在很早之前由印度传入中国,佛教信仰者认为菩萨是能支配一切事物的最崇高的人,因此对佛有无尽的崇尚之情,习语如:“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等。

在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和美国,大部分人是基督徒,因此,上帝和圣经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上帝帮助自助者)

Man’s extremity is God’s opportunity (上帝乘人之危)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所有文字与语言都能被准确的翻译出来,包括小说、诗歌、电影、音乐、演讲等。对语言理解的难度因语言使用的领域不同而有所不同,有时,词语的比喻意义比它的字面含义更常见,而这类习语则不可直译,所以,要了解一门语言,不仅要学会他的词语,更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与习俗,学习它的语言,同时也是在学习它的文化。

参考文献:

[1]韦艳梅.英汉社交称谓语的差异及其社会文化因素探析[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习语语言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我有我语言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