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柏拉图《政治家》的解读

2010-04-12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办公室上海201209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二分法理想国政治家

李 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办公室,上海201209)

对柏拉图《政治家》的解读

李 丹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办公室,上海201209)

《政治家》是柏拉图政治哲学中著名的作品之一。通过对《政治家》内在思想的分析,寻找“政治家”之所是,有助于理清柏拉图从《理想国》到《政治家》的政治思想脉络走向。选用神话、正义与德性作为文章突出的关键词,原因有二:首先,“神话”作为柏拉图政治思想起源与思想言说方式,是柏拉图政治哲学一大特点,柏拉图借由神话的暗喻印证了他思想发生、发展的过程;其次,“正义”和“德性”是古希腊政治哲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通过对二者内涵以及相互关系的梳理有助于对柏拉图政治思想脉络走向的分析更为清晰。同时在前人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于神话的重视与分析,对于正义与德性在《政治家》中的新解,是本文的特色所在。

政治家;神话;正义;德性

0 引言

在罗森看来,对《政治家》的仔细研究就能够向我们提供一幅关于柏拉图复杂学说的更为深刻和更为丰富的肖像,与平常所见大不相同。如果说西方哲学是柏拉图思想的一系列注脚,那么,以《政治家》为代表的这样的后期著作,就是柏拉图思想正文的一系列注脚,而这些注脚更正、限制甚至有时还反驳那篇正文[1]。《政治家》这部柏拉图晚期的作品,以其简洁的语调与简约的文风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众人寻找政治家的过程,也即寻求政治家之所是、为政治家下定义,以为城邦的正义服务。本来按照知识的主题,《政治家》是可以与另一组对话归为一类的。有学者曾经认为,《智者》、《政治家》、《哲学家》是以递次向上的顺序探讨人类知识的[2]。在柏拉图看来,知识或追求知识本身即是哲学。哲学努力追求的是关于整体善的知识。整体由部分构成,关于整体的知识即是关于整体的所有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哲学家不同于君主这一事实在《理想国》中已被承认。根据这一命题,哲学与王权的符合一致是拯救城邦及人类的条件:同一的事物没必要相符合,并且哲学家是为着责任而非自愿成为统治者的。但《理想国》并未完全阐明王权或治国才能的知识地位。正如我们之前论述过的,《理想国》很容易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即要求哲人王的知识由两部分构成:一方面是纯粹的关于理念的哲学知识,其归宿是见到善的理念;另一方面只不过是政治经验,不具有任何知识的地位,但却能使人在洞穴中不致于迷失方向,而且能辨别穴壁上的影子。然而对哲学知识的必要补充似乎也是一种技艺[2],而《政治家》却刚好修正了这样的言论,强调政治技艺也就是政治知识,二者无异。

1 神话的妙用——对政治家的界定及其使命的探讨

《政治家》哲学对话的主角主要有:苏格拉底、泰奥多洛、异邦人 [注释:stranger中译本多译为“客人”。Stranger是指从城邦之外来的人。希腊城邦乃一共同体,其中的公民彼此熟识,故城邦为一熟人之共同体。Stranger实有三义:一指生人(异邦人),一指外人(局外人),一指客人(客观者)。惟因是“生人”,故本对话一开始便讲“结识”、“熟识”,而logos(言说)乃结识生人、获得朋友之最佳方式;惟因此埃利亚人乃外人,其言说不受城邦礼法所束缚,故可大发其“非常意义可怪之论”;惟因其为“客人”,故其对城邦之“观”能“客观”。因此,这里根据意义乃上下文使用之便利,将stranger译作“异邦人”[3]、小苏格拉底。] 对话一开篇便直切主题,要求为哲学家与政治家各自设定形象。因为智者、政治家、哲学家这三类人一直是众人不厌其烦争议的话题,中心便在于这三种人是否为同一。在《政治家》之前的《智者篇》中,柏拉图阐明了智者与政治家的区别,在《政治家》中则需要对政治家作界定与阐释,以辨明政治家与哲学家的关系。“一旦理解了什么是智者和政治家,也就理解了什么是哲学家,治国才能不只是哲学家的补充,像《理想国》所显示的那样,而是哲学的要素,也即治国才能、政治技艺或知识远非仅是哲学家在洞穴中行路所需要的意识,远非独立于善与德性的理念之所见,而是善的理念之见的条件乃至要素。”[2]

1.1 二分法的使用

《政治家》开篇不久,异邦人依然沿用在《智者篇》中对智者下定义的二分法(注释:二分法属于辩证法,是异邦人擅长的哲学,把事物从中间一分为二) ,提议首先对知识作区分以借此来突出政治知识的独特性。通过层层区分,政治家的技艺被初步界定为:照料“二足的非杂交的无羽毛的”动物(人)且是出于自我指导的专门技艺。

在这里,政治家拥有的知识是理论上的,然而,二分法的运用忽视了认知的指异性,把事物的类从中间一剖为二,必然会粗鲁而武断地遗漏掉事物的某些类别,同时也降低了政治科学和政治生活的地位(罗森认为二分法只是一种技术操作,并不关心其自身的有用性,无法产生一个在政治上有用的人的种类归属,对人的政治性的漠视使其最终在政治上的无用性更为明显)。[4]政治家的独特性显然无法通过二分法得到彰显,这是因为二分法打破了公私之间的区别:无论是任公职还是居于私人地位,只要拥有政治知识都可以是政治家;两种活动方式只要一致,无论是城邦的还是家政的,都是一样,无任何本质区别。这有悖于当时古希腊强调公私之分、城邦与家庭之别的传统常识。亚里士多德对此也颇具微词。他在《政治家》(1252A7-16)开头中如下评论:“有人说政治家、国王、家政之管理者和奴隶主的能力是相同的,这种说法并不漂亮。(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人物所不同的,不在于种类方面的相异,而在统治人数的多寡。统治少数人的是奴隶主,人数少多一点的,则为家政管理者,更多的则为政治家或国王,政治家和国王的区别在于:凭个人统治的,是国王,根据这样一门知识的诸法则,人们轮番为统治着和被统治者的,则是政治家。但是,这些说法难以为真。)”[5]政治家工作的核心是“驯”,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管理”,类似于“牧羊人”,驯养的对象是民众,目的是使人们在其看护照料下自足安逸地过活。终其而论,政治技艺不过是有关牧群诸技艺中的一种,是一种在资源基础上有关人的共同养育的知识[6]。然而这样的划分好像与诗人写诗让人陶醉、医生治病让人健康没有多大的区别。通过二分法找到的政治家只是让人于朦胧中见到了形象的轮廓,待之想要看得真切却落空了。

1.2 对《政治家》中神话的解读

异邦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并没有急切地前行,而是讲述了一个关于克洛诺斯王国的神话。神话在柏拉图的著作中并非首次出现。柏拉图经常运用神话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在《理想国》一书中体现得很明显。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这个神话做一番深入的考察。按照罗森的观点,“造物主,也被设想为所有变化的引领者,创造了一个具有两种循环可能的宇宙。反常规循环由克洛诺斯统治,是特定的人类生存的前提;而常规循环,被设想为由独裁者统治,但实际由造物主设计,是性、劳作、政治以及哲学的舞台。从普遍意义上来说,造物主关心宇宙整体,但是由于必然性,它被迫分成两个相反的循环,在其中之一中他与克洛诺斯同一。我们可以补充说,在另一个中,他成为——或通过宙斯的面具发挥作用,神的统治问题在常规循环中表现得很含混。尽管同步运转者缺席,但是宇宙却遵循记忆,原初的愿望以及必然性。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在宇宙大破坏将近时同步运转者的悲痛,用关切来指明,而异邦人则用掌控来表明政治关切。”[7]

从这段对《政治家》中克洛诺斯王国神话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异邦人借由神话想要阐明的几点问题:

首先,二分法的定义实际上暗示了政治家的某种神性,而这种神性在属人的统治者与其臣民平起平坐的时代是不存在的。使用的“饲养”一词,它所暗指的政治家的职能范围就要宽于现代政治家的。我们必须区分属神的看管者与属人的统治者;我们必须区分饲养和照料,必须限定属人的统治者的职能范围,让他只限于管理他所统治的社会。考虑到我们的时代是凡人的时代(这些人按其本性是容易犯错的),我们还必须区分两种政治家,一是真正的王,人们自愿臣服于他的统治;一是暴君,他步入了歧途,只能借助于强力得到人们的服从[8]。这是对哲人王思想不足的补充,推而广之,是《政治家》对《理想国》的补充与回应。而在《法篇》中,这样的立场几乎又重申了一遍:法律在神明缺场的时候才发生作用,而对神明的模仿却是法律的必然命运[8]。

其次,二分法的精确性无法对政治知识进行确定和定义,这是因为二分法自身是科学的或是技术性的。

第三,在城邦中实践的政治知识以理性或智慧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知识涉及正义、荣誉(或高贵)以及善好,包含善如何保护(或改善)公民健康与安全的知识。[3]

显然,补插的这个神话并非节外生枝、亦非故弄玄虚。神话的这番妙用在于:首先,使政治家和国王的形象在当前模糊的状态中得以明显的显现。其次,通过二分法找到的政治家犯了一个时代错误,把本属于黄金时代的形象换化到了当下时代。这同时也是对《理想国》的回应。《政治家》揭露了《理想国》的时代错误,即《理想国》中所描述的最好的政治制度的在现实社会的不可能性,它忽视了对政治技艺的探讨。第三,为下文引出编织技艺作铺垫:正是因为二分法找到的政治家的统治方式模糊不清,才需要编制技艺的弥补。柏拉图认为,政治家对人群的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牧人”对牧群的“饲养”,而所谓“饲养”,就是把人当作自己的放牧对象。这只有在神统治人的克洛诺斯时代,神才可以“培育和饲养”人,神作为人的“牧者”存在;而作为属人的政治家,只能“照料”而非养育[3]。所以,政治家对人群的照料就必须是出于自愿而非强迫。政治家的技艺可以被进一步定义为一门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对有生命的人进行照料的技艺,而拥有此种技艺的人便是政治家。

1.3 编织技艺对于政治知识的完善

尽管“外部轮廓已完整,但尚未获得布色后所具有的那种生动。”[3]异邦人认为虽然界定了什么样的人是政治家以及什么是政治技艺,但是要想使政治家的形象能灵活生动的展示在众人面前,还需要了解政治家是如何进行统治的。这时他引用了编织法的例子:不是以诸如放牧和领航之类的“外向的”技艺,而是以持家的技艺来说明政治技艺;以典型的女人的技艺来说明最富有男性气质的技艺,一方面是因为那时的人们认为女子也有统治城邦的能力(注释:在阿里斯托芬《吕西斯忒拉忒》(565—586)中,吕西斯忒拉忒为女子有能力统治城邦的观点作了一番辩护)。[6]另一方面,是要说明政治是非自然的,这一由妇女来完成的技艺,自然的产品变成了人工的,而产品的功能就是保护身体不接触自然[9]。这样编织的比喻便被很自然地用来阐明政治技艺。透过这种技艺表明了柏拉图这样一种观点:“城邦是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健康的政治自然就只是哲学艺术的产物。但是自然对实施这种艺术,设置了如此多的障碍,以致于使成功遥不可及——即便不是不可能。”[2]

亲子阅读重在互动,阅读时,可以家长读孩子听,还可以分角色读、轮流读。为了鼓励孩子开展独立阅读,家长可采用阅读导入法,选择一本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书,先由家长声情并茂地读给孩子听,然后在最精彩、最紧张的地方停下来,让孩子接着把书中的故事读下去。

为了理解什么是编织,有必要划分“技艺”,不过与起初二分法的划分有所不同。对编织技艺的分析所根据的是两种新的划分,概括之,一种是在相互关系中考虑大小;另一种是根据适宜或适度考虑。在明确将分析结果运用于王者的技艺以前,这种划分使异邦人既能一般地阐明技艺,又能特殊地阐明王者的技艺[3]。这种原则和依据我们将在下文进行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说。

通过将编织技艺分析的结果运用于王者的技艺,异邦人明确区分了王者的技艺与其他技艺,特别是那些打着正义的幌子同王者技艺竞争城邦统治的技艺。最高明的竞争者便是那些自称为具有王者技艺的杰出的智者。这些人是城邦的统治者,即缺乏王者技艺或治国才能的统治者,或者说,他们是实际上的全部政治统治者,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依然是。

同时,政治家的任务还有制定法律。“在某种意义上,立法属于王者之技艺,显而易见。但是,最好的却并非法治,而是人治——有智慧国王的统治。因为法律从来不曾有能力来准确理解什么对所有人同时是最好与最正义的,也没有能力来施与他们最好的东西,因为人的差异性、人的行为的差异性以及人事的变异性,不承认任何技艺能对一切事物作一简单而永恒之断言。”[3]国王的技艺应当支配着所有其他的技艺,“国王知道何种情况于国有利或是不利,他懂得如何进行伟大的事业,其它知识仅仅是执行他的命令。”[10]王者的技艺类似于编织,众所周知,所有的德性都乃和谐统一。编织的精妙在把所有相对的德性融合,汇集于政治家描绘的统一蓝图中,构成城邦正义与德性的一个支点。也许“政治家的作用就是控制和协调所有人的种种活动,他的任务就是在一国之内把所有的阶级像织布一样‘编织’起来,成为壮丽的图景,德性和谐现于其中。”[10]也就是说,对于政治家来说,他的使命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制定法律;其二是将社会上不同的阶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他们在气质上能被调合在一起,以便使社会和谐有序。

2 “正义”与“德性”在《政治家》中的诠释

在了解完政治家如何凭借知识治国后,有必要对政治家参照的统治原则和统治目标作进一步的分析。“正义”在《理想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理想国根据正义原则而建,哲人王是正义的体现。在《理想国》中,“正义”体现于城邦和个人两个方面。城邦的正义就是组成城邦的三个等级(统治者、辅助者与被统治者)各安其位、各尽其职,同时坚持以智慧为首,维持城邦的秩序与和谐,使城邦走向至善。城邦是放大了的个人,个人是缩小了的城邦。作为个人的正义表现在灵魂的三部分——理智、激情和欲望及其相对应的德性——智慧、勇敢和节制的和谐统一。

《政治家》延续了《理想国》中的政治思想,同时作了相应的修正与发展。理想状态的完满还需要相对完善的技艺加以充盈才能实现。寻找理想国便等于寻找理想的哲人王及其理想的辅助者,寻找现实的国家便等于寻找现实的政治家及其政治技艺。现实的政体便是政治家统治的政体[3]。正如善的理念的唯一性,理想国亦然。正如其它理念由于分有或摹仿善的理念的程度不一且有差异,各现实政体会因摹仿理想政体的程度不一而出现不同名的政体,从而各现实政治家会因摹仿真正的政治家技艺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名的政治家。

在《政治家》中,柏拉图强调的主要是“勇敢”和“节制”两种德性并且把其贯彻于编织之义中。柏拉图指出,正像一匹精美的织物需要由较硬的经线和较软的纬线交织而成,公民的生活习性具有相似的组成部分,既有刚勇雄健的气质也有平和文雅的气质,反映在德性上便是勇敢和节制。这两种气质和德性的任何一类。如若走向极端而不经另一方的调合,都要发生退化。一类退化为“过度”甚至是“疯狂”的气质,另一类则退化为“怯懦”和“迟钝”的气质。这两种性格中的任何一种发生退化,或一个城邦只具有某一种性格,都不利于城邦的和谐。倘若一个城邦生活的基调是持久的节制,起初是孑然独立、不好战事,但因没有勇敢的品性,最终会衍化成怯懦,落得被人奴役的下场。反之,一个城邦假如选择勇敢作为主导的品性,则会由于过分的好战而陷入许多强有力者的憎恨中,同样会导致被奴役的结果。政治家的伟大便在于以和谐之道化之,即要把两种根本不同的德性灵活而妥善地“编织”在一起。这正是政治家的职责。他必须找到一个原则,把各种不同的性情调和于一种和谐之中。这个原则在《政治家》中被柏拉图称为“中道”。

柏拉图认为,所有技艺都以一种相似的方式存在并存在较大与较小的度量,并且这种存在与中道之生成相关。较大与较小的测定标准有二:一为比较标准 (注释:较大与较小只能在相比较的意义上成立,而一旦脱离比较,则二者的大小关系便不复存在);二为中道标准。中道的标准决定着比较标准,“若中道存在,则诸技艺存在;若诸技艺存在,则中道存在,两者中(指较大与较小)若有一方不存在,另一方亦不存在。”[2]过犹不及都是不合中道的,这像是亚里士多德的“中庸”的用法——过与不及的适宜或正当。当某些技艺发生超过中道或者不及中道的情形时,便会出现现实实践中的真正困难,而当其保持了中道的标准时,它们的所有效果才会美好。于是,由两种标准出发,柏拉图将度量的技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适当的部分是所有有关对数量、长度、深度、宽度、速度及其相反之对应关系的度量技艺;另一个适当的部分则是所有那些相关于中道、适宜、时机、需要以及所有安于中庸而远离极端之度量技艺。”[11]

柏拉图认为比较的标准更重差异方面,而中道标准则重统一协调。两种标准应结合起来以求和谐,而不是草率地把那些迥然不同的关系纳入同一个范畴。应在众多对象不同处看对象的统一性,同时亦应在众多事物的统一处看到事物的所有差别。柏拉图在探求政治家技艺的二分法中便遵循了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原则。当然,柏拉图对中道原则的运用不仅在技艺中,还同样作用于德性中。回到我们刚刚讨论的关于勇敢和节制两种德性的讨论中,一向受柏拉图重视的“勇敢”和“节制”的德性,在政治家的编制技艺中起先是以对立的方式提出的。勇敢与节制之所以成其为德性,有赖于中道的标准,而合乎中道的标准才是美德。也许在纯形而上的层面,柏拉图需要分别对勇敢和节制作更进一步的分析(注释: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对四种德性的分析运用了一种心理机制,上升到灵魂论中),但在《政治家》中他只是诉诸国王的政治“编织”术对它们作一种“实践”的导引[3]。勇敢和节制这两种德性在一种相互制约和渗透中体现出来的和谐更像是一种涵咏了中道意境的正义,而此种正义只有掌握了政治技艺的具有智慧的政治家才能把玩。

显然,柏拉图在《政治家》中论及的“正义”与“德性”和《理想国》的比起来,侧重点与各自内涵的要素不同,尽管二者都在试图区分人性的不同要素(注释:主要指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都认为不同的性格代表了那些不同的要素,都认为各阶级间的差异就以这种性格差异为基础,但在《政治家》中,柏拉图更注重的是谈论勇敢和节制而不是激情和欲望,而理智要素只表现于政治家身上。《政治家》中的各阶级,不同于《理想国》所强调的,代表了社会类型而不是社会职业。相应地,正义的内涵也有了更深更新的意致,不仅是蕴涵了中道的具体原则,也是贯穿于统治技艺中的秩序,更是达到德性的和谐。

概而言之,柏拉图在《政治家》中向我们传达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当个人自身勇敢和节制的德性得以协调编织,同时勇敢和节制的人被政治家编入公共生活中,各部分都由两种性格的人组成时,一个城邦才会在公共和私人事务方面达到完美,整个城邦才会获至幸福。换言之,一个各安其所、各得其命、得其所哉、其乐融融的和谐社会才能得以完成[3]。

3 从《理想国》到《政治家》——柏拉图政治思想的变化

与《理想国》中有关政体的思想比,可以看出柏拉图政治思想两点重要变化:

3.1 柏拉图对法律态度的缓和

尽管在《政治家》中,柏拉图仍然坚持认为只要拥有政治技艺的政治家出现,最好的统 治便是政治家的统治。他们依据的是王者之知而非法律,这是因为“法律从来不曾有能力准确理解什么对所有人同时是最好与最正义的,也没有能力来施予他们最好的东西,因为人的差异性、人的行动的差异性以及人事的变异性,不承认任何技艺能对一切事物作一简单而永恒之断言。”[3]但是这种理想的城邦在现实中难以找到,要想使城邦尽可能地趋于正义,只有按政治家制定的成文法或惯例行事,这便是法律在现实中的必要性。法律的存在有种种缺陷,一方面,立法者仅仅只是为大多数人制定了只能粗略适用于个案的普遍法规;另一方面,立法者知道自己无法长生不老,考虑到未来和长远的需要,他们只能根据现下的情形制定法规。这是符合当时希腊情状的。在古希腊,法律不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成长着的东西,而是一个制定好了的条例体系。希腊城邦称赏那种通过遵奉既定法规而习得的守法的本能,而害怕一切革新。希腊人满足于一些成文的法律和一套不成文的习俗,他们借助于积累下来的那一点点不变的规范来应对当下生活中多众多样的要求以及未来新的可能性[7]。

柏拉图在《政治家》中一直要寻找一个具备政治技艺的政治家,就是为了克服法律的刻板与无人格。哲人王与法律的对立,在《政治家》中便体现为这样一种矛盾:应把政治视为一种知识,把国家视为可供政治家自由发挥的领域,还是把它视为一种积累起来的经验,这种经验具体表现在遵循的法律体系中[7]。尽管柏拉图仍然坚持前一种观点,但对后者的排斥远没有在《理想国》中那么绝对,至少他开始接受“法律是政治家统治之蹩脚,但却不可缺少的替代物。”[3]

3.2 柏拉图对民主制看法的改观。

我们知道,柏拉图一直反对民主制。在《理想国》中的苏格拉底看来,民主视自由为至善,这导致允许每个公民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换言之,让他们兴之所至的安排生活。柏拉图一直都把民主政体置于寡头政体之下,而在《政治家》中这样的顺序却被倒转过来了。或许苏格拉底之死的阴影仍然留在柏拉图内心,让他久久难以释怀,但这种影响随着岁月的流逝与现实的涤荡逐渐弱化了。柏拉图晚期的思想逐渐趋于理性与成熟,对民主政体的批判也不那么绝对了。以前谴责那种国家在本质上是不正义的,因为它否认了履行特殊职能的权力[7]。但现在,明白了法律的价值(法律是经验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柏拉图领会到了一种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民主制的价值。

综上所述,从“二分法”到“编织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各政体中“政治家”的模样,由此可区分真正的政治家和所谓的政治家。柏拉图说得很确切,“除知识政体以外的所有政体参与者,必须被排除,因为他们不是政治家,而是内讧分子,他们是最大的影子的支持者,而他们自身同样也就是这样的影子,他们是最大的摹仿者,是最大的魔术师,是智者中的智者。”[3]真正的政治家只能是那些出于自愿照料“自由的两足动物”的人,也即能照料人的心灵,关注人的灵魂健康,拥有正义、勇敢与节制的人。从现实状况看,政体虽然可以根据数目、贫富、是否依法等等标准划分为六种,但它们都是不完全的。一个仅仅以这些原则中的某一条为基础的国家,只能是真正国家的影像,而统治它的政治家只是真正政治家的影子。政治技艺是知识且只是知识。“一个国家,只有当它借助于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政治技艺的协调力量而凝聚为一个统一体时,它才能是一个政治社会。能够获得这种知识的只有一个人,或者至多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人。民众不可能获得政治学问,唯一真正的政治家是少数具备那种学问的精英。”[7]

4 结论

通过对《政治家》文本的解读诠释,柏拉图从哲人王到政治家的路数可管而窥之。一脉相承的政治哲学体系,有总体的构想蓝图、有具体的实施框架、有付诸实施的统治者、有赖以维系的德性,这些使柏拉图在遥相远景的古希腊谋划的政治哲学王国越显丰腴。政治家在理想与现实的抉择中,也从神坛走向了人间。与此同时,他也使得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在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开始出现了政治融合。在《政治家》中,柏拉图不仅定义出了真正且世间稀有的政治家,区分了真正政治家与伪政治家,同时也承认了次好的现实的政治家。他在坚持一种完全凭借政治智慧进行统治的政治理念的同时,也认可了现实可行的依法的统治。这些思想上的转变表明柏拉图确已在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这种沟通一方面表现为现实的政治家是对真正政治家的摹仿,他进行依法统治的同时也在追求对真正政治智慧的无限接近;另一方面,真正的政治家要想在现实中实现其政治统治的理想就必须依赖于现实的政治家,这是因为他只有通过这一途径才能有机会去逐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两者的相互融合对于现实的政治统治来说,无疑是一个相对理想的选择。在《政治家》中,柏拉图也一直想要完善自己的政治理想。对正义要素的补充,对与现实最接近的德性(勇敢和节制)的强调,无疑都是为了缩小理想与现实的鸿沟。真正政治家的出现应承了古希腊对贤人制式的呼唤,同时这也启示着我们后人,在一系列的规范戒律中贤人智者是否还有其权威性的意义。选择何种路径前行,《政治家》给出的答案是通过对政治家的设定和对法律的认可,人类可以重新回归善的生活。那么对于现代性的问题导致的“虚无主义”,是否可以重新思考换条路向呢?政治家的二分法没有继续下去,而是转向了其他几个方面,突然也会给我们豁然开朗的感觉,从中我们得到了更多有益的启示。

对于文本的解读目的是要理出柏拉图政治思想脉络上的一条线索,看清柏拉图政治思想的走向。在柏拉图构建的这个庞大的政治理想国中,神话开启了人们对政治哲学神圣性的无限遐想,正义是城邦秩序井然稳定的基石,德性是保证人们能过好生活的条件,哲人王是最理想的统治范式;而政治家回归了现实对哲人王的期待。我们本应该区分生活的本质和偶然,区分永恒的原则和易变的形式。我们生活在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中(本质和偶然、原则和条件);我们倾向于把它当作一个价值处处平等的正当的整体。梦想可以带我们超越这个层次,帮助我们区分生活的不同成分;梦想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支配我们的生活。然而这并非全部。在思想中想象出来的新的条件可能成为发酵剂,而梦想即使没有作为事实建立起来,也可以作为一种影响力存活下来。它作为一种影响力也许甚至比它作为一种确立起来的事实能在更多的人类世

代中延续下去。《理想国》、《政治家》意欲创造这样的影响。行动必然落后于思想。我们看到的现实世界,受到各种限制与束缚,而我们的思想却可以离开这些条件任意驰骋。当然这并非天马行空。实际上,它是一种抽象,即它是无条件的——原则必须实际地在其中起作用并屈从于其修改的那些条件。当各种条件满足时,理想便成为现实。柏拉图让后人看到了一个理想的城邦的范式。或许对柏拉图有关论述的争执会一直不绝于耳,但至少有一点值得欣慰,历史并没有淹没柏拉图,直到现在或者是无尽的将来,他的思想造成的影响会一直延续下去。

[1]程志敏.宫墙之门——柏拉图政治哲学发凡 [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列奥.施特劳斯,李天然 等译.政治哲学史(上)[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3][古希腊]柏拉图, 洪涛 译,政治家.[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6.

[4]罗森,张辉 试译.诗与哲学之争——从柏拉图到尼采、海德格尔[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5]Plato.Statesman (剑桥政治思想史原著系列影印本) , edited by JULIA A, ROBIN W [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6]厄奈斯特·巴克,卢华萍 译.希腊政治理论——柏拉图及其前人[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7][古希腊]柏拉图,王晓朝 译.法律篇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8]崔子修.和谐的追寻:柏拉图《政治家》中的德性和谐思想演绎 [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9(10):9-11

[9]黄克剑.寻求虚灵的真实——柏拉图<政治家>序[M]//[古希腊]柏拉图:《政治家——论君王的技艺(逻辑上的)》,黄克剑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To Analyze STATESMAN of Plato’s Work

LI Dan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arty Committee Office, Shanghai 201209,P.R.China)

This thesis analyses STATESMAN , which is one of the famous works of Plato´s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skeleton from THE REPUBLIC to STATESMAN. There are two reasons that choose myth, justice and virtue as keywords. First, “myth”as the origin of Plato’s political thought and the way of the explaining ideas,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Plato’s political philosophy. Plato proved the development of his political thought by the metaphor in the myth. Second, “justice” and “virtue” are the important conceptions in the Greek of Plato’s political philosophy. It contributes to analyzing more clearly the skeleton of Plato’s political thought by explaining these two words and card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researches, we can emphasize and analyze the myth, and gi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justice” and “virtue” on STATESMAN.

Statesman; myth; justice; virtue

B502.232

B

1001-4543(2010)01-0071-07

2009-10-26;

2009-11-30

李丹(1982-),女,贵州人,复旦大学哲学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伦理学,电子邮件:lidan@sspu.cn。

猜你喜欢

二分法理想国政治家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大理:梦游理想国
基于二进制/二分法的ETC状态名单查找算法
“二分法”求解加速度的分析策略
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思考——以“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为例
直销理想国
估算的妙招——“二分法”
周公作礼
理想国——马来西亚的车与“道”
挽衣留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