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职业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
2010-04-12张勇爱来晓东
□张勇爱,来晓东
( 1.太原市财政金融学校,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建设,最终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这个宏伟的蓝图中,职业教育占到了一席之地,具有其积极的地位。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在很多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意识中,仍认为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补充。在我国目前教育规划中,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依然处于次要地位,但是为何一号文件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呢,这与中国的实际国情以及中国农村的繁荣发展密不可分。
当前我国农村建设中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一个尤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农民就业压力大,务农收益相对较低,外出打工收入不高且不稳定,单纯务农的收入更低,相对于当今教育、医疗等生活成本的大大增加,仅凭打工和务农的收入根本就是入不敷出,形成了农村学生失学、辍学比例回头的情况,这些失学、辍学的青年失去了得到进一步教育的机会,其自身素质就很难得到提高,而农民素质的偏低又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的落后造成了农民子女不想上学和上不起学,形成一个持续不断的恶性循环。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众多行业对高技能专门技术熟练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面对着严峻的“三农”危机的情况,中央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伟大目标,温家宝总理批示:“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是一项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在新农村建设的这个宏伟工程中,职业教育时不我待,应该找准机会、准确定位、改变旧模式来承担起自己的职责,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农村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之所在,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改变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村风文明”和“管理民主”。
造成目前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由于农村的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有些地方教育普及水平差,半文盲率相对偏高; 2.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各种条件差于城市,培养出的许多人才都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留在农村的适龄农民多数依然是文化素质偏低;3.由于过去农民长期生活于贫困之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劳作规范,安于吃饱穿暖的现状,这种陈旧的思想观念,使农民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4.农村职业教育滞后,结构布局上不够合理,而且缺少针对性较强的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进一步造成了农村实用型人才的严重不足。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对于迅速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以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村随着农村结构的调整,农民教育结构也应做相应调整,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对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农民进行积极有效的教育、培训和正确的引导,才能形成不同层次的技能、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人是生产力的载体,而生产力能力作为一种资本存量,是可以而且必须通过培训学习提高的。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当务之急,必须全面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应该建立和完善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培训体系,使农民尽快掌握所遇到的新技术、新知识,培养新一代学习型农民,这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根本。
二、农村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新型就业能力
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初中以下(含初中)学历占76.5%,其中51.1%的外出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训,年龄分布在16至50岁的占到了95.8%,外出农民工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等行业为主,占到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89.7%。此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在我国农民工的数量巨大,基本占到了整个农村人口的四分之一,占到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农民工由于受到其教育、经验、培训等多方面的限制,其就业特点多集中在制造、建筑等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行业,也就是说,农民工外出打工主要还是以体力劳动为主。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业仍然多集中在建筑业和制造业。
之所以造成以上的情况出现,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农民的就业能力较差,由于缺少职业教育的针对性技能培训,农民工很难掌握一技之长或者多技之长,所以无法胜任那些技术含量较高,工作环境较好、收入相对较高的岗位工作,只能徘徊在以出卖体力为主的劳动强度大,甚至是一些安全保障低的高风险行业。而职业教育刚好能短时间的培训出具有一定技能的新型农民工,尤其是适逢国家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免费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更应该抓住机遇,在培养提高农民新型就业能力的同时大力发展自身的职业教育建设。
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在欧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产业是现代农业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现代农业及科技推广发展新趋势要求必须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及时地对农村劳动者进行相关的知识技术推广和技能培训。在我国,每年虽然有数千项成型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转化为现实农业生产力的则比较有限,致使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造成转化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从思想上就不接受甚至抵制科技技术推广,并且由于自身素质的偏低造成了对新技术、新信息的接受能力较差。因此,要充分依托职业学校举办农业产业化、生物技术、设施农业、旱作农业、节水灌溉等农业继续教育与科技培训,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合新农村建设需要和产业化要求的新型农民。2008年的一项名为“新生代农民状况”的调查发现,农村青年对科学对知识有迫切的需求,他们在分析身边人致富的主要原因时,把“诚信经营、懂管理”(44.6%)和“有文化、懂技术”(41.7%)排一、二位,69%的农村青年将“致富的最合适道路”放在农业科学技术知识(54.0%)和具体实践技术(53.1%)上。
实现农村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农业现代化需要大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就需要切实抓好农村职业教育,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生产能力。加强农民的职业教育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华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在我国的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给了职业教育极大的用武之地,职业教育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学习、能经营、会管理、讲诚信的新型农村劳动力。只有这样的新型人才才能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才能用科学种田,才能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农村现代化,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卫国.电大应成为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力量[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9-11
[2]贾文渊,张 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农业发展的积极意义[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30-32
[3]田秀莉,杨桂华,王惠书.远程教育:农村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