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方文献中明信片的价值与开发利用

2010-04-11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邮资明信片邮政

李 南

(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苏 徐州 221116)

1 明信片的特点

1.1 设计精美

明信片的正面一般印有收、寄件人的名址线、明信片标识文字、邮资图或贴邮票框,并有部分空白供书写通信内容,有的还设计了小型图案。背面一般印有绘画和照片等图画,占据较大片幅或者空白。所以,明信片不仅是通信用的卡片,也是设计精美、图文并茂、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品。明信片上的图画及文字内容如果涉及特定的地域就使其成为一种记载地域知识信息的独特的地方文献。

1.2 种类繁多

明信片自1869年作为便捷的通信载体诞生至今已有140年的历史。在这140年里,明信片发展迅速,种类繁多,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如:按印制单位可以分为邮政部门印制的邮制明信片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印制的非邮制明信片;按是否印有邮资图可分为邮资明信片和非邮资明信片;按发行目的可分为普通明信片、纪念明信片、贺年明信片、专用明信片等;按设计形式可分为单明信片、双明信片、连张明信片、本册明信片等。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印有邮资图的邮资明信片。我国常用的邮资明信片有:印有常用邮资的邮资图案且大量发行的普通邮资明信片、为纪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发行的纪念邮资明信片、为宣传重要事物而发行的特种邮资明信片、印有自然风光图案的风光邮资明信片、为祝贺新年而发行的贺年邮资明信片及邮政部门以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为载体为企事业单位印制的具有广告宣传和拜年性质的企业拜年卡。

1.3 题材广泛

明信片题材广泛,记录了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史,其中地域性较强的以著名人物、重大事件、风光名胜、文物古迹、艺术作品等为常见。如《岳飞》、《辽沈战役胜利四十周年纪念》、《北京风光览胜》、《徐州汉代文物》、《上海玉雕》、《清明上河图》等。

1.4 传播范围广

明信片是通信用的卡片,随着邮路的扩展可以走向世界各地,传播范围极广。

2 明信片的价值

2.1 记录地方历史

明信片是地方历史的沉淀和缩影。它记录了特定区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为后人了解过去提供了资料,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政治部等单位为纪念新中国开国大典于1950年发行了一套“人民胜利纪念明信片”,共20枚,包括印有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朱德总司令下达阅兵命令、聂荣臻将军率领受阅部队举行分列式黑白照片的明信片,真实记录了开国大典及大阅兵的历史瞬间,极为珍贵。

2.2 记载地域文化

明信片是地域文化信息的载体。许多明信片通过照片和图画再现了特定地域内的手工艺品、民间美术作品、雕塑、出土文物和民间习俗等内容,具有记载、保存和传播地域文化信息的作用。如《徐州民间剪纸》企业拜年卡,通过“柳琴戏”、“扬场”、“放养娃”、“踢毽子”4幅剪纸作品将素以反映地方风俗和生活场景为特色的徐州民间剪纸工艺记载下来并传播到各地。明信片《惠山泥人》、《桃花坞木版年画》、《潍坊风筝》、《龙门石窟》、《中国南阳汉画像石》、《上海出土文物》、《陕西八大怪》等都属此类,均为图文并茂、地域性极强的地方文献。

2.3 反映地方风光名胜

明信片是反映地方风光名胜的重要载体。我国发行的此类明信片甚多,地方邮政部门总是希望通过明信片向各地宣传本地区优美独特的风光名胜,以扩大影响。如明信片《北京古代建筑》、《太原风光》、《开封风光》、《上海弄堂》、《徽州古建筑》、《广州名胜》、《姑苏旧影》、《黄山》、《西湖风景》等都属此类。

2.4 研究地方邮政史的重要资料

实寄明信片是研究地方邮政史的重要资料。明信片的形制及图案、文字、铭记、邮戳等所蕴含的地方信息为研究当地邮政史、集邮史提供了素材。

2.5 青少年热爱家乡教育的好教材

明信片上记录着地方灿烂辉煌的历史、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是对青少年进行热爱家乡教育的好教材,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例如,把不同历史时期出版的记录上海风貌的明信片组织起来,就可以组成一部反映上海历史变化的大型图片集,以此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激励人们更好地创造未来。

3 明信片的收集

3.1 收集范围

明信片的重要价值已经开始引起业内同行的关注。有人将明信片同拓片、表格、传单、契约、文告、手稿等并列为特种文献,并作为地方文献的收藏重点来对待[1]。笔者认为,凡是记载某一区域的历史文化、建制沿革、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物产资源、风俗人情、风光名胜、经济发展等知识信息的明信片都可根据各馆的地方特色和读者需求有重点地收集。当前,尤其要注意收集记载地域信息的早期明信片、企业拜年卡和风光邮资明信片。

3.1.1 早期明信片

早期明信片发行量少,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存世不多,特别是战争动乱年代发行的明信片,极易湮没,应当抓紧收集。如我国清末、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时期发行的明信片等。

3.1.2 企业拜年卡

企业拜年卡具有宣传企事业单位形象或产品的作用,内容的地域性很强。由于广告单位众多,使得企业拜年卡的种类和数量较大。收集时应以宣传本地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的企业拜年卡作为重点。

3.1.3 本地印制的明信片

本地邮政部门和出版社等非邮政部门印制的明信片,题材多取自本地,是很好的地方文献。如澳门于2004年发行的《三大手工业》全套3枚邮资明信片就再现了曾作为澳门重要经济支柱产业的炮竹业、火柴业和神香业这三大手工业。目前许多地方的风景名胜景点使用的门票式邮资明信片,背面印有风景点的彩照和文字说明,也是很好的地方文献。

3.1.4 风光邮资明信片

我国自1984年开始以各地风光名胜为主题发行风光邮资明信片,背面印有风光图案,邮资图与背面图案相同;每套同时发行两组,A组为国内邮资,B组为国际航空邮资。如《上海风光》、《桂林山水》、《黄山风景》等。我国发行的特种邮资明信片中也有部分属地方风光题材。

3.2 收集途径

邮政部门发行邮资明信片一般都要预告,出版社发行的明信片常通过书店出售。图书馆采访人员可同当地邮政部门、出版社、书店联系订购,并与企事业单位联系收集企业拜年卡。

对已经发行的旧明信片,可通过当地集邮协会、邮票公司、集邮网站、邮品网店、旧书网站和档案馆获取信息收集。

4 明信片的保管

为了防止污损、粘连、受潮,避免用手直接触摸和强光直射,每枚明信片都应套上明信片护邮袋再插入带硬壳的明信片册或纪念封册内,分类标识,按册存放,像图书一样竖放在防尘书柜内。成套明信片的封套印有与主题相关的图案、文字及发行单位、设计人员姓名等重要信息,也应随明信片入册存放。

5 明信片的开发利用

5.1 建立数据库

明信片属非书刊资料,数字化是非书刊资料管理和利用的发展方向。通过数字化处理,地方文献信息的检索和阅览既可在图书馆内完成,也可通过网络在馆外任何地方完成[2]。为此,可将明信片作为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的素材,也可以分类或按专题建立明信片数据库,既方便了读者,又可保护明信片,使其免受磨损和丢失。

5.2 举办展览

明信片设计精美,直观清晰,可以作为专题地方文献展览的素材。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曾举办过《辛亥革命在广东》大型图片文献巡回展览,展品中就有明信片[3]。如果馆藏明信片较为丰富,也可举办专题明信片文献展览。

5.3 编撰明信片图书

图书馆可以组织人员将收集到的明信片及相关资料编撰成如《旧上海明信片》、《旧明信片中的老大连》、《百年前的明信片》、《记忆邮递》等明信片图书或专集、资料汇编,让更多的人分享利用这些明信片资料,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

[1] 阚华.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采集理论与实践[J].黑龙江史志,2007,(8).

[2] 潘补补.地方文献中非书刊资料的征集和整理之我见[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6).

[3] 倪俊明.试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诸要素——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05,(5).

猜你喜欢

邮资明信片邮政
邮政农品
明信片
拼拼看
神奇的明信片
邮政进化史
阳高京杏 邮政极速鲜专供
浅议邮政体制改革
《上海针灸杂志》邮购信息
精华公司邮售书目(均免收挂号邮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