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知识服务实践与探索*
2010-04-11陈玲玲徐卫红
陈 能,陈玲玲,徐卫红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上海 201418)
1 旅游知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1.1 知识服务创新是“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重要方面
“产学研”结合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办学模式。实践证明,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符合旅游业发展特点和旅游职业教育的需求。“产学研”模式强调以产促学,以研促学,以学助产助研的三向互动。其在解决旅游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的同时,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成立旅游相关研究机构,壮大科研队伍和科研力量,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师资配备得到优化,为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从而也有助于提高旅游学科的学术地位[2]。
知识是信息的升华,是有针对性的从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资源中提炼出来的精华。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的深化和延伸,贯穿于用户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服务方面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不仅可以为学校的“产、学、研”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更要主动加强旅游文献信息资源向专业知识信息的转化,促进学校“产、研”模式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1.2 专业信息资源的集成化和开放式服务,符合示范性高职高专的建设要求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启动,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教学、科研中起重要作用的图书馆,必须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教育模式的变革,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定位,创新服务内涵与模式,与时俱进地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应用人才提供创新服务,在服务育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3]。2008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唯一入选的旅游类高职院校,被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示范性高职高专的建设要求学校的办学模式更具开放性。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坚持“面向国际、依托行业”的办学理念,以毕业生在行业的集聚度和科研成果对行业的贡献度为基本办学目标,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目前已形成了“景校合一、道业贯通”的办学特色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旅游专业图书馆要适应学院开放式办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服务,将服务对象和范围从学校内部的师生扩大到行业、政府、甚至整个社会;资源服务方面,要加大开发力度,拓宽开发深度与广度,促使信息向知识的转化,同时更要注重知识信息的开放式获取和共享平台的建设。
1.3 旅游学科和旅游信息资源的特点,决定了旅游知识服务需要特色创新
旅游学科综合性和交叉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旅游信息资源具有广泛性、层次性、时效性、动态性和规律性等特点[4]。伴随旅游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信息发展也呈快速增长趋势。据统计,全国目前以出版旅游读物为主的出版社有5家,每年出版各类旅游读物种类可达到1000—1500种左右。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自2003年以来,每年购进的旅游类图书种类达2500—3000余种,数量计6000—8000余册。图书馆目前旅游信息资源种类涉及旅游类图书、期刊、科研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以及网络文献资源等,堪称丰富。
旅游学科和旅游信息资源的特点要求旅游信息在向旅游知识转化过程中,要将庞大的信息资源以学科体系为基础进行系统整合;要求旅游及相关学科背景专家介入情报研究和知识服务过程;要求建设具有学科特色的信息门户和开放式共享平台等。
2 高职院校旅游知识服务的创新途径
伴随信息化和信息需求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在深化图书馆文献流通借阅、参考咨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努力寻求自身资源整合能力和咨询研究能力的发展,把满足用户知识需求作为自己新的职业追求。近年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遵循旅游专业和职业教育特色,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努力促进知识服务与管理。
2.1 成立旅游情报研究所,发挥专业信息服务和旅游情报研究的中心职能
为更好的促进学校“产学研”的办学模式,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发挥学校图书馆信息化基地和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功能,以服务于学校、行业和社会,2009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在学校图书馆成立了“旅游情报研究所”。研究所主要负责对国内外旅游及相关信息的收集、翻译、整理、加工、传递、检索和利用,并公开为院校旅游专业师生的学习、研究,旅游行业人员和相关社会人员提供信息资源知识服务;组织开展情报研究和软科学研究,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事业单位提供调研报告和竞争情报;编辑出版旅游期刊,推动科研活动和成果交流,促进旅游成果推广;指导所在区域旅游情报工作,并组织开展旅游信息、竞争情报方面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开展多媒体形式的信息服务,拓展旅游宣传服务方式;建立旅游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开发网络信息资源,构建良好的信息共享体系,强化信息服务功能。
2.2 以学科理论体系为依据,对旅游文献进行集中分类与管理
实体文献是旅游信息资源中最基本、最传统的形式,受旅游学科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强的特点影响,旅游文献资源形式繁多、内容广泛,给文献的分类本身造成了困难。目前,国内外各种图书文献分类法均未设立独立的旅游学类目,以致旅游及相关文献在文献分类体系中,分布相对分散,没有形成体系。以旅游图书为例,目前的旅游图书普遍采用《中图法》(第四版)的分类原则,其主要分布在以F59旅游经济为主,其它分散于F719服务业及其下类;G07文化地理学;G895 旅行;K919、K928 旅行、 游记;K992游览图;TS97生活服务技术等类目。
旅游文献的分类现状不利于旅游文献资源的序列化和体系化,不利于资源的管理和旅游信息向旅游知识的转化。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尝试以旅游学科理论体系为基本依据对旅游文献进行学科分类的基础上,采用《中图法》有关文献的技术标识方法对文献进行集中分类,旨在将散乱、无序的文献资源科学地组织起来,使之变成有序的,可有效利用的文献资源,促进旅游知识信息的转化,从而提升专业知识信息的服务与管理水平。
2.3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为用户“产学研”活动提供专业导航
“学科馆员”是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制度。图书馆在“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方面,一方面,注重现有人员继续学习和教育培训,以最大程度地发挥馆员的潜能。其次,积极引进具有旅游及相关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打破以往馆员专业背景单一化的格局。再者,发挥学校专业师资的优势,积极与学校各个院系,对口企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对口联系,确定具有对口专业背景、行业背景和管理背景的教师与专家担任“学科馆员”,参与图书馆的资源开发和建设。其具体职责代表反映用户专业信息知识服务方面的要求,并提供相应的参考咨询服务;对国内、国际前沿性的动向、进展情况和已取得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或跟踪,为旅游信息资源的收集和新兴学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目前,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定期出版的《文献资源导航》在为学校师生的教学、学习与科研提供信息导航的方面起到良好效果。由此可见,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整体素质高的专业队伍,做好专业导航工作,对完成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新使命起着巨大的作用。
2.4 发挥网络、多媒体技术资源优势,开辟“第二课堂”育人活动空间
21世纪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尤其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中心目标开展。高职院校专业图书馆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第二课堂。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在网络、多媒体技术方面的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创造“第二课堂”活动空间。学校图书馆2009年竣工并已投入使用的多功能环幕实验室为旅游相关专业课程虚拟现实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第二课堂”空间。实验室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可容纳200多位学生。实验室采用180度立体环型金属无缝硬屏幕、高性能图形集群、多视窗无缝显示系统、六组投影仪以及相关辅助设备,高性能地呈现旅游虚拟场景,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从而也很好的体现了专业图书馆对旅游知识服务的创新举措。
2.5 努力实现旅游信息集成化服务,建立旅游信息专题数据库
旅游信息专题数据库运用知识管理的工具和技术,对旅游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地整理和组织,转化为计算机化的可检索的数据,有助于旅游信息的有序化、知识化和集散化。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目前建有千兆级网络环境,拥有高端专用服务器,并配有20TB光纤存储,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系统达十多个,并配备专业防火墙,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
学校图书馆充分利用高校学术资源、本馆的特色馆藏资源、硬件设施和技术资源,开展学科特色明显、信息资源丰富、具有知识增值服务的“旅游信息专题数据库”建设,在保证信息来源可靠性和精确性的基础上,力求信息的全面性、专业性和集成性,有助于为广大旅游专业师生提供快捷高效的信息资源保障服务和知识拓展服务,实现学科专业信息资源传输的网络化,促进旅游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助于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培养。此外,旅游专题数据库不仅能全面反映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过程,而且能够充分显示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和学术水平,对于满足高校师生科研信息需求和行业信息需求有着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2.6 参与区域馆际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促进旅游信息资源的开放式共享
网络时代的到来,将彻底冲破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使图书馆真正实现开放式服务,使“读者第一”的服务宗旨得到最佳体现。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目前已成为上海教育网络图书馆的成员单位,实现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和资源的广泛利用。目前正积极参与上海市奉贤区大学城“三校四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通过网络图书馆的知识导航和资源使用,实现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尤其是学术性电子期刊的链接及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图书馆的链接。馆际文献资源的互借和网络文献信息的互通传播,解决信息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使广大读者都享有公平获取信息的权利,进而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有助于知识的再创造。
3 高职院校旅游知识服务创新的深化措施
高职院校旅游知识服务创新应该充分体现旅游学科特色和职业教育的特色。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已形成具体规划,当前工作主要是立足馆内,面向信息资源的系统整合和深度开发,馆员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软、硬件设施的配备与完善。而图书馆真正地要从“以图文信息为中心”转化到“以知识服务为中心”,实现旅游知识的学科化和集成化,在个性化服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5]。主要措施包括:
3.1 开辟信息资源共享空间,实现集中式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强调以用户为本,根据用户的层次和需求差异,针对不同的用户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提供不同信息的服务,主要包括服务内容的个性化、服务方式的个性化和服务时间及其空间的个性化。在这方面,许多高校图书馆创建的“信息资源共享空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信息资源共享空间”是根据学校所设的专业和课程,将馆藏文献中与完成该课程或该专业学习最常用的图书、期刊、数据库、参考工具等组织在一起,为师生主动提供特色鲜明的个性化服务。旅游学科包罗万象,教育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现时结合,创建资源丰富、功能完备的资源共享空间易于推行,且将起到良好的助动作用。
3.2 推广创新型知识服务方式,实现动态交互式的参考咨询服务。“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馆员队伍结构的优化将极大加强知识的整合与开发,其以专门的信息、知识、技能和经验为资源,经过馆员智力劳动的知识开发,向用户提供知识信息、知识挖掘手段及问题解决方案的服务。但是传统单一的“柜台式”咨询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种新型知识产品的推广。旅游知识服务方式必须将传统的咨询服务方式与创新型的动态交互式的服务方式相结合,采用实时交互式参考咨询服务和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即通过实时软件、电话 QQ/MSN/IRC/E-mail/BBS,页面推送等弥补传统延时咨询服务带来的不足,加快旅游信息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3.3 开展旅游信息素养和情报检索教育,提升用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索取能力。以“以用户为中心”,根据不同层次和需求,定期组织相关人员为学校广大师生开展旅游信息素养和信息检索方面的课程,邀请业内专家定期对相关企业和政府人员用户进行培训,帮助引导用户提高信息素养,使用户掌握评价、检索、获取、组织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这样根据用户的身份、需求等主客观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与培训,可加速促进信息转化,推动新的成果创新。
[1]王丽梅.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定位与发展[J].学问,2009,(1).
[2]康传德,庄小丽等.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旅游办学模式[J].台声·新视角,2005,(6).
[3]谭淑媛.高职院校专业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4]陈志辉,陈小春.旅游信息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5]苌群策.大学图书馆知识创新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