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
2010-04-11贺卫华
贺卫华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河南郑州450002)
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
贺卫华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河南郑州450002)
物流是实现商品和要素在城乡之间畅通、高效流动的载体。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构建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对加速我国物流业集约化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是实现农业“大生产”与“大流通”的重要环节。本文阐释了统筹城乡发展中构建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分析了构建农村物流体系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突破构建农村物流体系困境的对策和建议。
统筹城乡;农村物流;构建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实现商品和要素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快速、便捷地流动,而流动实现的载体就是物流。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物流网络是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农产品国内销售体系和出口体系完善的必要条件。同时,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市场条件的改善以及农民增收都需要现代物流的支持。《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出台,使我国农村物流的发展面临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然而,我国目前的农业物流的运作主要是单户生产经营、分散销售的方式,基础设施利用率低,物流环节的成本过高,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因此,构建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就显得必要而迫切。
一、统筹城乡发展中构建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
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农业逐渐出现了要素投入一体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技化和产业经营一体化的特征和趋势。现代农业不仅是建立在发达的农业科技基础上的新型农业,同样也是建立在多样化、多层次市场需求基础上的新型农业。这就要求农业领域的生产与流通必须做到同步发展,即“大生产”与“大流通”的配套与协调。而物流是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
(一)农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需要农村物流的支撑
改革开放后,我国主要农产品基本上都处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之下,国际竞争力极低。随着农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就显得尤为迫切。农业综合竞争力包括的因素很多,除了产品价格、产品特色、产品品质外,还包括服务水平、资源使用效率、产品供应的时效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提高农业竞争力不是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对整个农产品产、供、销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整合,统筹解决。传统农业竞争力中重价格轻质量、重生产轻服务、重速度轻环保已经不能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农业传统经营方式和技术导致的物流不畅、成本过高、质量低劣等落后现状使我国“农业”问题日渐严重,如不迅速改进和转变,作为国家第一产业基地的农村,必将陷于严重的经济恐慌和瘫痪。而改变这种现状的应急措施和长远战略,就是建立科学的农村物流体系。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农村物流的配合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配套企业体系还不完善,这就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近年来,随着政策的引导和国家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经营粗放、劳动生产率低下、专业化水平较低、优质产品少、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有所改变,但农村的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究其原因,就是我国农村缺乏高效的服务体系。通过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将会有力地促进和带动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的健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和保证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附加值,推进农村市场化,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特别是通过扶持物流中介服务组织、创新农业生产和流通的机构,使其成为农民与市场连接的纽带,可以使农民利用中介组织提供的信息,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减少农业生产和流通的盲目性,同时,有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分工,提高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水平,打造农业生产组织及流通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农产品生产及销售的专业优势、品牌优势,引发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科技服务等需求增长,带动交通、运输、信息、通信等产业在农村的发展。
(三)农业经营风险需要通过农村物流来分散
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竞争力低。随着农村市场化、产业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的双重背景下,农资和农副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越来越高。在这些风险中,除了自然风险之外,还有农产品的市场风险以及由于政府逆向操作而造成的政策风险。要避免和减少这些风险,不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依靠国家有力的农业政策和资金支持,更需要有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包括农产品供应、信息获取和决策反馈的及时性,以及对不确定性风险化解机制的建立。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由于农村物流体系中的各个部门都是根据协议和服务条款承担相应责任和风险的,这样便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民风险的部分转移。
(四)农村基础设施需要通过农村物流来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条件。然而,我国目前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村需要的物品运不进来,生产的农产品运不出去,极大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发展农村物流体系,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物流环境,不仅有利于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物品流入农村,而且会以较低的价格、更快捷的响应速度、优质的服务满足农村农民的生活消费需求,从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物流产业的发展带动城镇进一步发展,不但能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城,形成农村新的社会分工,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增加新的就业增长点,而且,农村流通企业发展壮大,必然会引发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服务的有机结合,带动农村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
二、构建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物流体系面临的困境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面临众多的机遇,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通过对农产品物流流程以及供应链结构的观察,却发现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依然面临诸多困境。
(一)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是构建农村物流体系面临的现实困境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探索实践,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仍然显得相对落后,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加落后。另外,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国家整体实力缺乏,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并未真正开始。尽管涉农部门建立了一些农业信息网络,但这些网络还没有覆盖到乡、村,缺乏信息网络导致农业物流资源信息不集中、发布与更新不及时、共享度低、流通不畅。而互联网的用户和农业网站的分布也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用户很少。信息发布与传播不及时,直接影响了农副产品的运输、储存和农用物资的及时供应。从全国看,农业物流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以及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信息化差距大,电子商务发展不足。
(二)农业生产分散、对物流需求水平低是农村物流体系构建面临的直接困境
在我国,农业生产基本是以农户为单位,农户依然是农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种生产经营的最大特点就是零星分散、经营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分工不细、经济效益不好,对物流需求不足且分散。这就导致了农村物流分布广、服务对象数量庞大,同时造成物流企业规模小。而物流的供给需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实现规模经济。因此,农业生产的分散性以及物流服务的地域范围广,是制约农村物流发展的“瓶颈”,现代农村物流目前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一些落后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还是一片空白。
(三)政策不到位、立法不健全是农村物流体系构建面临的制度困境
政策和制度的合理定位是产业发展最基本的保障。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针对农村物流发展出台的政策和制度还比较少。虽然国务院于2009年通过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但农村地区的物流政策依然是空白,这对农村的物流发展是很不利的。我国农村物流作业不规范、交易成本高,影响物流交易合约顺利形成和履行的因素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策和信用方面的制度缺失。由于缺少政策和制度的约束,物流作业难规范,物流需求者对物流企业缺乏信任,对物流外包的结果难以预期,因此物流合约难以达成。
三、构建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村物流体系的对策
针对构建农村物流体系面临的上述困境,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发挥农村物流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尽快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公共产品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
(一)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
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主要包括通信设施建设、道路建设、存储设施建设和广电网以及互联网建设。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修通了公路,一些地方已经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但是连接城镇乡村的公路网建设、农产品的集中储存保管及加工配送中心建设、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等都还没有建成,有些地方还是空白。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拉动农村物流总需求,改变目前农村经济发展迟缓的局面。随着政府对公路建设的投入加大,农村公路网逐步形成。同时,随着通信主干网及电话、电视有线网在农村的普及,农村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网络技术,建立开放的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系统,搭建农产品及农用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沟通信息,整合供应链各个环节,缩短需求市场距离,是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建设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转变政府职能,改革与创新农村物流制度
构建农村物流体系,政府是主导,同时又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制定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协调全国农业物流的组织和运行;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约束农业物流组织者、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和监督运作过程,协调和处理所发生的农业物流纠纷;要打破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整合资源,形成农村物流的一体化运作,促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资源利用的市场化。
(三)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和发展农村物流中介组织
在我国,农户是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和经营者。这种经营模式决定了农产品生产和供应零星分散、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是农产品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影响着整个流通环节的速度和效率。通过农产品物流中介组织,可以把农户和物流企业紧密连接在一起,变农产品的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降低农户和物流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户和物流企业的经营风险。要通过培育和发展物流中介服务组织(如农业物流信息公司),为农户和物流公司提供有关农产品供求方面的信息。一方面,农民借助供求信息可以快速地进行决策管理,根据市场需求实现农用物资的供应,农副产品的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销售等增值配套服务。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也可以根据中介组织提供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思路和经营范围,使整个供应链取得最理想的目标效益。
(四)树立物流管理理念,加强农村物流研究和人力资源培养
加强农村物流的研究对于其跨越式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我国农村物流的研究目前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在供应链一体化的研究方面几乎是空白,从事农村物流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屈指可数,物流人才缺乏早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研究不同农资和农产品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实现农产品增值、寻求最适合的物流方式的同时,加强对农村物流人才的培养也显得十分重要。就高校而言,在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今天,高校应密切关注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动态,增设相关课程和专业,重点培养物流技术,物流企业管理、策划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人才。政府应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对农村物流的需求,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政策,从农村建设基金中划拨部分资金,用于学校和企业联动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广泛开展岗位培训,特别要搞好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在职培训。通过开办短期学习班、资格培训、业务学习等形式,尽快培养出一批农村物流急需的人才。
[责任编辑 迪 尔]
F252
A
1000-2359(2010)05-201092-03
贺卫华(1975—),男,河南平舆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流通经济学。
201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