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化中东方文化特质的形成及其表现
2010-04-11杨华
杨 华
(中原工学院研究生处,河南郑州450007)
俄罗斯文化中东方文化特质的形成及其表现
杨 华
(中原工学院研究生处,河南郑州450007)
在俄罗斯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东方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俄罗斯文化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使其没有全盘接受古罗马等西方文化,造就了具有独特东方底蕴的俄罗斯文化特质,体现出一种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内涵。俄罗斯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东方魅力在不同方面和领域影响着俄罗斯人,形成了俄罗斯民族个性中的宗教性、易变性、普济主义的特点和略带东方特色的生活方式,也在价值观念上影响着俄罗斯人,使其体现出对集体主义的推崇和感性的东方文化的一面。
俄罗斯文化;东方文化;特质;形成;表现
俄罗斯作为一个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国,其特殊的地理特点给俄罗斯的历史、文化、民族等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尔嘉耶夫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之流在俄罗斯发生碰撞,俄罗斯处于二者的相互作用之中,俄罗斯民族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也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俄罗斯是世界的一个完整部分,是一个巨大的东—西方,它将两个世界结合在一起,在俄罗斯精神中东方与西方两种因素永远在相互角力。”[1]在东西方影响之下,俄罗斯文化形成了其独特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两重性特点。而东西方双重文化影响下所体现出来的东方文化特质更是俄罗斯文化的独特之处。本文从历史的发展角度对俄罗斯文化中东方文化特质的形成过程进行阐述,并对东方文化在俄罗斯文化中的表现进行研究。
一、俄罗斯文化中东方文化特质的形成
俄罗斯文化的发展是在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二者之间不断摇摆、相互融合的演变过程。在整个俄罗斯文化1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东方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冲击大致有三个时期:罗斯受礼时期、蒙古统治时期和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时期。在这三个阶段中,东方文化对俄罗斯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俄罗斯文化中独有的东方文化特质。
(一)罗斯受洗时期
基辅罗斯于公元988年接受基督教(即所谓“罗斯受洗”),是俄罗斯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此之前,基辅罗斯还是一个信仰多神教、不谙文明的蛮夷之邦。接受基督教之后,俄罗斯通过基督教的传播,接触到了西方文化,与欧洲文明建立了最直接的联系,从而使俄罗斯文化开始了飞跃发展。
笔者通过对这一时期俄罗斯文化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发现在罗斯受洗时期,西方文化对俄罗斯文化底蕴的影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西欧文化的冲击。罗斯所接受的基督教,是拜占庭基督教(东正教),它自身的教会文化受欧洲的东方边缘文化与来自亚洲的东方文化的影响,因此,有关罗斯受洗时期俄罗斯文化是向西方文化的转型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拜占庭基督教对俄罗斯文化中东方文化特质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影响俄罗斯文化的拜占庭基督教,在基督教正式分裂之前,被称为基督教东部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而以罗马为中心的西部教会,在基督教的内部斗争中是与东部教会相互对立、水火不容的。更为突出的是基督教的东、西部两教会隶属于不同的文化区域和文化传统,二者的文化内涵也就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基督教的东部教会起源于希腊文化传统,虽在宗教的历史源头上与基督教的西部教会有共同的祖先,但两者属于不同的文化范畴。拜占庭基督教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其文化艺术形式与以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为中心的东方文化紧密结合,显示出了很重的东方文化特质,与西欧文化从本质上并无共同之处。从拜占庭文化在俄罗斯的发展过程来看,其发展道路也与“以科学、人本主义和海上贸易为实质”[2]的西欧文化的发展轨迹并不相同,俄罗斯人利用拜占庭文化所特有的国家的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加强对国家的统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成体系,形成了具有浓郁东方色彩的政治体系制度。
(二)蒙古统治时期
在俄罗斯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蒙古人对俄罗斯人长达两个多世纪的统治,对俄罗斯文化中东方文化特质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蒙古的强权统治,使俄罗斯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文化世界。并且在这一时期内,蒙古统治者对俄罗斯人的信仰和民族文化所采取的宽容化的统治方式,也使俄罗斯的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得以延续。
在蒙古统治的时期内,蒙古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东方文化特质的形成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在基辅罗斯时期不完善的专制集权型的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俄罗斯人接受蒙古绝对专制权力的概念,大大加强了军事统治和政治统治,吸收了蒙古的特务制度、作战技术和扩张主义等军事文化,并逐渐形成了以农奴制为基础、以军事化编制为体制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3]。与此同时,蒙古对俄罗斯的长期统治,进一步割断了俄罗斯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联系,使二者的差异性进一步扩大,也从一定程度上使俄罗斯在各方面落后于西方。在这种情况下,带有东方色彩的蒙古文化在语言、服饰、建筑风格等方面影响着俄罗斯文化 ,如现在俄语中“钱”、“鞭子”、“马”、“关税”等词汇都来源于蒙古;俄罗斯人的筒靴、圆帽和长袍都来自蒙古服装;建筑风格上,俄罗斯东正教堂的洋葱头式圆顶,就是哥特式建筑与蒙古艺术特征的结合。俄罗斯文化中的东方特质进一步加强。
(三)十月革命后的社会主义时期
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建立了具有高度集权性质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一党执政的政治体制。这种具有东方式特征的集权制度,是俄罗斯文化中东方特质在这一时期的又一体现。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俄罗斯文化中的东方文化特质结合起来,释放出了俄罗斯人民的巨大发展潜力,激发了俄罗斯人民献身于革命与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俄罗斯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成为当时世界的第二大经济强国。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僵硬、封闭的集权体制的积弊,束缚了当时俄罗斯的发展,并进而导致了社会主义的失败[4]。在这之后,叶利钦的“全盘西化”的政策也并没有帮助俄罗斯走上全面的发展道路,反而破坏了俄罗斯的发展。由此可见,东方文化对俄罗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单纯的对东方文化的靠拢,也并不能有利于俄罗斯的繁荣富强,俄罗斯只有站在具有深厚东方文化根基的土地上接纳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东方文化在俄罗斯文化中的表现
从罗斯受洗到近代的十月革命,东方文化在俄罗斯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俄罗斯文化体现出有别于西方文化的浓厚的东方色彩,东方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俄罗斯文化的方方面面。
(一)民族个性
民族个性指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5]。俄罗斯文化东西兼存的文化色彩,在民族性格的形成过程中深深影响着俄罗斯人民,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个性,“东方”意味尤为明显。
第一,在宗教信仰上,沃洛皮约夫曾指出:“宗教性是俄罗斯民族人格的核心特征。”[5]纵观俄罗斯境内处处耸立的教堂,我们可以看出,对宗教的信仰和对善的绝对追求,是俄罗斯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一部分,而其中,信仰东正教的人数占到了俄罗斯总人口的一半,东正教在俄罗斯民族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它所带有的古希腊东方色彩的文化背景,也就影响了俄罗斯的民族文化。
第二,俄罗斯是具有易变性的民族,这一点从俄罗斯地名的反复变化中可以看出,俄罗斯著名城市圣彼得堡几经易名,从1703年的圣彼得堡到1914年改为彼得格勒,又在1924年改为列宁格勒,直到1991年恢复为圣彼得堡[6]。在与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中国历史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历史上,地名的变更也较为频繁,如现在的北京、南京等城市,城市名称随着朝代更替也发生着变化。俄罗斯民族这种易变性的特点,在意识形态上体现着俄罗斯文化的东方特质。
第三,俄罗斯民族思想中的普济主义。俄罗斯人的自我意识中充满了对全人类的担忧和对全世界命运的忧患[7],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在俄罗斯文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俄罗斯的知识分子曾提出了“怎么办”、“谁之罪”等发人深思的问题。俄罗斯人的普济主义思想恰与东方文化中普度众生的意识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东方文化思想对其影响可见一般。
(二)生活方式
从俄罗斯人的生活方式的角度探寻东方文化在其中的表现,可以发现,东、西方文化对俄罗斯人的影响尤为深远,在他们的生活中既有东方人的生活习惯,又有西方人的生活习俗。在东方人的生活习惯中,喝茶是人们日常的生活消遣的形式之一,而俄罗斯人对茶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西方人所热衷的咖啡,茶成为其待客接物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俄罗斯人的婚俗习惯,存在着和东方婚俗文化相同的地方,比如也有说媒这一形式。俄罗斯人结婚从说媒开始,经过相亲、订婚到举行婚礼的程序,在这中间女方同样要收取彩礼,并送嫁妆,但在婚礼的举行形式上,是要按照西方的婚俗习惯在教堂举行,并由牧师主持婚礼[2]。
(三)价值观念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东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的不同之处。具有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特点的俄罗斯文化,在俄罗斯人的价值观念上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他们并没有像西方文化一样极度重视个人价值,相反俄罗斯人十分注重依靠集体的力量,而这种集体主义精神恰恰是东方文化中所极力推崇的,从俄罗斯谚语中的“一人聪明就好,两个人的智慧更强”、“独夫不成兵”到俄罗斯文学中果戈理、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等塑造的人物形象奥涅金、皮却林等,都向我们展示了俄罗斯人对个人主义的唾弃和对集体主义的向往。
俄罗斯人有时也会出现像东方人一样的感性的一面,体现出非理性主义和情绪化的特点,这种不同于西方文化中理性主义的特征,导致俄罗斯人行为的不可预测性,说话办事受情绪左右而不权衡利害,并且多愁善感,进而使俄罗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善良、富有同情心、酷爱艺术和一切美的事物的特点。
三、结语
在俄罗斯文化形成的过程中,东方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俄罗斯文化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使其没有全盘接受古罗马等西方文化,造就了具有独特东方底蕴的俄罗斯文化特质,体现出一种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内涵。俄罗斯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东方魅力在不同方面和领域影响着俄罗斯人,形成了俄罗斯民族个性中的宗教性、易变性、普济主义的特点和略带东方特色的生活方式,它们在价值观念上影响着俄罗斯人,使其体现出对集体主义的推崇和感性的东方文化的一面。总之,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处的俄罗斯文化有着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对俄罗斯文化中东方文化特质进行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俄罗斯文化的精髓,提高我们国际文化交流的水平和素养。
[1][俄]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M].北京:三联书店,1995:25-26.
[2]季明举.文化与文化吸纳——兼论俄罗斯文化“假晶”现象[J].俄罗斯研究,1999(2):27-32.
[3]杨冠达.外来文化与俄罗斯社会政治的发展变革[J].东北亚论坛,2001,(1):51-55.
[4]安启念.东方国家的社会跳跃与文化落后——俄罗斯文化与列宁主义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5]邸小霞,王运芳.东西方双重文化影响下的俄罗斯民族个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157-160.
[6][俄]泽齐娜,等.俄罗斯文化史[M].刘文飞,苏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210-215.
[7]陈建宪.文化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0-113.
[8]郑芷莲,于长春.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J].西伯利亚研究,2004,31(1):60-62.
[责任编辑 迪 尔]
G03
A
1000-2359(2010)05-0048-03
杨华(1979-),女,河南郑州人,中原工学院研究生处学位办公室主任,乌克兰基辅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俄罗斯语言与文学教学研究。
201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