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危害及应对
2010-04-11汪勇
汪 勇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危害及应对
汪 勇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进入新世纪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到高度重视并赋予厚望,其不堪承受之重而出现了诸如夸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放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偏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式发展、脱离受教育者需要的泛而论道等泛化现象,导致忽视社会现实影响及根本性问题解决、使有限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等危害。有鉴于此,我们必须立足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变化,坚持实事求是,多做少说,不断强化党建,避免思想政治教育泛化并富有成效地推进其健康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泛化;危害;应对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现实的深刻变化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遭遇一定的消解,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备受重视而得到蓬勃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良泛化,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主要是指忽视社会客观现实的深刻变化及其影响而过高地估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价值,放大其内容和追求外延式发展等不良现象。
(一)夸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确实有其功能和价值,但同时,由于受到某种强化,其功能和价值已经在有意无意之中呈现出泛化的不良现象。这表现在许多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无限扩大,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育人功能、开发功能[1]130-134,而且还具有社会稳定功能[2]、就业指导功能、非意识形态功能、激励功能[3]、管理功能、反腐败功能等;从价值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引导政治方向、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规范调控行为的个体价值和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时代价值[1]174-184,而且还有人文价值[4]、享受价值[5]等,其各种功能与价值的具体展开更是琳琅满目且言之确凿。有学者曾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逐渐形成了“教育功能泛化”的思潮,即无限扩大或夸大教育的功能,把它讲得无处不“功”,无所不“能”,几乎是“教育万能”。然而,教育对政治与经济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培养出人才,教育对政治、经济的作用只能是一句空话……总之,教育除培养人这一功能外,决没有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社会发展等功能,培养人才是教育的唯一功能[6]。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
(二)放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泛化表现在:除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而外,也把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纳入其中,甚至把其他一些远离思想政治教育或仅有一丝联系的教育内容也生拉活扯地囊括于其中,如心理教育、生态教育、法治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文化素质[7]、公民教育[8]、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等,乃至凡是使人之为人的教育都可称为思想政治教育,于是就有了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个大箩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等说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偏‘远’,针对性不强”;“教育内容偏‘杂’,系统性不强”[9]。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也因此成了“万金油”,什么都“懂一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无限放大和扩展,不仅挤压了其他学科的研究和生存空间而遭到质疑和排斥,同时也使得诸多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学科及其人员趁着思想政治教育大发展的东风改行易帜。于是,其他各种研究也竞相贴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标签。思想政治教育要避免“泛化”,不能只搞“虚功”,不能在实践中将一些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简单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否则,只能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模糊、作用淡化和削弱,甚至流于形式。
(三)偏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延式发展
自1984年南开大学等12所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得了高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更是如此。2005年,66所高校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授权,硕士点更是不计其数。按照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5年内将分批选拔5000名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分批选拔500名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34所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的高校招收首批1000余名辅导员攻读硕士学位。2008年高校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计划名额由18人增加到2009年的30人。2008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招生计划由50人增加到2009年的80人等。从以上不难看出,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博)士点的高校、硕(博)导数量及招生数量日益剧增,已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粗放、外延式的飞速发展,如设置硕(博)点的审批权下放到省,诸多理、工、农、医等专科性学校也争相创办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科、硕(博)士点,而其部分师资却并非该专业出身,也没有很好地做过该方面的深入研究,甚至有的硕(博)士点至今尚无该专业乃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的硕(博)士师资,而诸多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的师资等却成了硕(博)导,而一些没有硕(博)士点且本来就十分繁忙的学校领导也纷纷到有硕(博)点高校争相弄个硕(博)导头街。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来看,真正有价值的不多,而无价值的重复性研究却不少,甚至相同标题、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论文大量存在。就招生情况来看,一边是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由于教学模式单一、队伍庞大而学术水平不高、就业困难等使得生源严重不足,另一边则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考试内容公共性较强且好背易记等而成为诸多非该专业学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
(四)脱离受教育者实际的泛而论道
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根深蒂固,难以适应当下经济社会现实发生的深刻变化,难以紧密联系受教育者的客观实际而效果不佳。正如有学者指出:“我们不得不承认,思想政治教育并未完全突破‘政治思想教育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政治话语、主流话语、官方话语、公共话语遮蔽了边缘话语、个体话语,教育者依然主要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问题及人格独立性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一定程度上进入到了‘无人’的境地,脱离了人,脱离了它理应契合的话语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失语和无效是必然的。”[10]87而“在教育传播视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困境的一个明显原因,是主体(教育者)和客体(受教育者)双方共识域的缺乏,即共同话语的缺失”[11]。即,你教(关心)的我不要(关心),我要(关心)的你不教(关心),乃至于尽管他们还在不断言语,但无人聆听,没有对话,严重者甚至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出现集体失语状态,等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泛化导致的危害
思想政治教育泛化不仅难以加强针对性和取得实效性,而且会导致诸多危害。
(一)忽视社会现实影响及根本性问题的解决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是有的,但却是有限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转型等,使得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又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受教育者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获得受教育者的认可和实践,就必须确保教育内容科学、正确无误且符合受教育者的需要,而受教育者的需要却又是来源于社会现实以获得生存和发展。马克思早就说过:“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12]291如果我们过高地估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就可能忽视社会现实的深刻变化而陷入唯心主义,偏重于抓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根本性问题的解决而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如近年来一些地方不断发生的诸多社会危机事件虽然有思想政治工作没做好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引发诸多暴力事件的根本性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思想政治教育深受其害
思想政治教育不堪承受之重而出现泛化,必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泛滥,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深受其害。如针对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取得实效的窘况,某著名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就主张把思想政治教育弄成广告似的反复而不间断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强迫式轰炸以使之产生广告似的效应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也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不断地‘说’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仔细筛选,有多少是因时、因地制宜又符合受教育者思想实际的有效话语呢?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将政治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用政治话语、文件话语和权力话语代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象屡见不鲜,常常是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套用‘上头的话’,一知半解,高高在上,刻板而乏味,群众(受教育者)不仅没有理解、接受和内化教育者的教育思想,而且容易引起接受阻滞,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负向效应,‘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讲的就是这样一种尴尬……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常常自居于‘高雅殿堂’而孤芳自赏,理性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脱离生活实际的‘空话’‘大话’,以至于成了人们置之不理的‘贫困道学’”[10]86。脱离社会现实和受教育者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遭受质疑、蔑视,乃至以消极的方式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对比教育模式、目标与功能、内容等方面存在的本质区别,公民教育或许才是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向的突破口。
(三)有限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
需要耗费大量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讲求效益。“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必须考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投入和产出的比值,投入越少,产出越多,效益就越高,相反效益就越低。效益是建立在高效率的基础上的,如果高投入低产出,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有利的影响,但消耗太大,成本太高,其效益也是很低的”[13]。思想政治教育的泛化,必然带来一系列额外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的投入和耗费,但却难见产出而使有限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发展在某种程度,主要依赖意识形态需要及其强制力的推动而形成,真正的社会需要有限,因而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普通高校的“振兴和繁荣”,而在社会现实中却不断受到消解和弱化。供给要以需要为基础。就当前就业情况看,机关、事业单位容纳毕竟有限,而大多是面向社会,这使得各级各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已经在招生、就业等方面陷入困境。对此,有学者郑重指出:“我们应该看到,伴随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的时代变迁,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即使百分之百地发挥作用,也不可能再拥有较以往特殊时期更大或同样大的能量。如果不明白这一点,还以特殊时代的标准衡量现在,以过去的情况作论据论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不足,盲目地改变作风或一味地加大投入,那就会出现耗费资源、贻误时机的空转效应。”[14]29
三、避免思想政治教育泛化的应对
思想政治教育泛化及其危害是脱离现实的传统思维的结果。我们必须正本清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
(一)立足和扎根于社会现实是避免泛化的坚实“土壤”
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来源社会现实。如果忽视社会现实的深刻变化而过度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使之不堪承重而泛化。马克思早就说过: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12]73。改革开放前,我们一直强调和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及其政治功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而今,思想政治教育据以发挥功能和作用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时代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战争到和平,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传统社会到法治、信息社会的变化,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4]27-29。在当前,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多样化不可逆转等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随之变化,不能局限于过去或试图超越社会现实。如果我们不能以这些变化为基础而直面现实,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将失去其深厚的社会现实基础,泛化也就不可避免。
(二)坚持实事求是是避免泛化的准则
实事求是始终是指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性和科学发展的最根本准则。邓小平总结我党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15]375“‘左’的干扰更多是来自习惯势力。旧的一套搞惯了,要改不容易。”[15]248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深刻变化的需要是因为其站在执政党、国家政权及其相应的政治原则立场上,教育内容往往更多地集中在政治意识形态上,以灌输的方式强化受教者的思想政治思想觉悟。如果不实事求是,无论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难以获得广大受教育者的认可和支持,反而导致排斥和反感并受到弱化。反之,只要我们真正坚持实事求是,一切都会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而一往无前。对此,邓小平指出:“我们取得的成就,如果有一点经验的话,那就是这几年来重申了毛泽东同志提倡的实事求是的原则。”[15]95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内涵式的科学发展,就必须真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16]。
(三)“多做少说”,重实践是避免泛化的有效途径
那种片面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党的理论教育,而忽视或轻视党的实践本身也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和实践是非常错误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在于说,更重于做;不仅在于理论教育,更重在实践说服。思想政治教育要靠摆事实讲道理而不是强制和灌输。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邓小平也说:我们判断一个党、一个医生,要看实践,要看效果。归根到底,人民是看你做得好不好,而不是你讲得好不好。人民是看实际的。“人民,是看实践”[15]381。事实胜于雄辩。“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所以,我们“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15]382。把一切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贯彻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去,这本身就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是避免泛化的有效手段
从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难以取得实效,与党风廉政建设状况密不可分。党风影响政风,政风影响民风,民风影响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又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胜利和成就,是党员和领导干部用身先士卒、同甘共苦的榜样示范率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如果一边是各种形式的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大行其道,甚至泛滥成灾而屡禁不止,另一边却想大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以获得实效,其矛盾、冲突和效果不言而喻。因而,大力消除各种贪污腐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是避免思想政治教育泛化,进而增强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杜旭宇.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稳定功能——基于沟通功能的分析[J].求实,2009(1).
[3]梁国星.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边界[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4).
[4]周宗杰.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值及其实现[J].河南社会科学,2008(5).
[5]郭芙蓉.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享受价值[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4).
[6]燕国材.教育功能泛化刍议[J].探索与争鸣.2003(6).
[7]陈少岚.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J].社会科学家,1988(1).
[8]孙淑艳,等.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从传统到现代[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S1).
[9]杨生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6(6).
[10]董世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困境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7(1).
[11]黄禧祯.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困境片论[J].学术研究,2007(8).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陈万柏.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几个理论问题[J].兰州学刊,2006(1).
[14]陈廷.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J].理论前沿,2009(4).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N].光明日报,1999-11-09.
G410
A
1000-2359(2010)02-0257-04
汪勇(1971—),贵州安顺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11-18
[责任编辑 孙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