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海上认识实习教学
2010-04-11张行涛
,张行涛
(1.集美大学 航海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2.青岛海事局 交管中心,山东 青岛 266011)
海上认识实习是航海类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随着航海类专业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能否真正解决学生海上认识实习教学的问题困扰着航海类院校。[1]集美大学依托航运企业,创立校企合作的教学实习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一、集美大学海上教学实习基地
集美大学与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货轮公司(简称中海货运)自1993年开始合作,现有“大屿山”“昆仑山”“玉龙山”“华光”“清华山”及即将改造完工的“清泉山”号船可供学生实习。除“大屿山”与“昆仑山”即将完成使命外,其他四条船船况目前均较好,每船可同时容纳38人上船实习。船舶的航线均为南北线,上半年接纳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下半年接纳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假期提供教师实习。船型多为散货船,载重3万~7万吨。正常情况下,半个月可往返一次。学生上下船多在南方港口。学校编制实习大纲,按规定完成教学任务。
实习船教学设施的配备:除必要的生活设施外,配有一间教室和一间娱乐室。教学设备主要由中海货运依照航行安全与节俭的原则配备。学校自行配置一部雷达和一部GPS导航仪。
船舶教学的开展:靠离泊位作业,将学生分成3组,分别在驾驶台、船头和船尾观摩和辅助操作;航行和停泊时,将学生分为4组,分别跟随3个驾驶员和水手长参与值班和甲板保养;不同分组之间定期轮岗,覆盖全部岗位。学校配备2名教师负责管理和辅导学生,督促学生遵守船舶纪律,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辅导实习报告的完成,并协调学生与船员之间的关系。
二、集美大学校企合作教学实习模式的优越性
1.缓解了航海院校人多船少的矛盾
中国航海教育规模在最近几年飞速增长,然而各航海院校自有实习船的数量不增反降,认识实习教学资源高度紧张。集美大学与中海货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由企业出船、学校出钱,把正在生产营运的货船改造成兼具接纳大批学生实习功能的实习船。实习船的教学空间相对开阔,学生有机会进入生产空间;与船员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形成良性互动。在航运企业的船上完成认识实习教学,可以有效缓解扩招带来的实习资源紧张等问题。
2.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自有实习船的航海院校落实实习计划仍旧有一定的困难。由于航海院校自有实习船也承担一些运输任务,船期不固定,经常打乱正常的教学计划。此外,买客票到渡轮上实习的院校,不仅票价昂贵,其实习计划也容易受到旅游、气象等因素的影响。中海货运为集美大学提供的实习船,船舶吨位较大,货种单一,航线固定,船期也相对稳定,确保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3.呈现了真实的海上生产
航运企业的运输船舶能够呈现一个完整的认识实习教学过程。从航线设计到航行监控,从货物配积载到货物装卸,从靠离泊作业到航行值班,从船舶结构到船舶操纵,都真实地呈现在实习生面前,有助于其航海理论和技能的掌握。而专用实习船不能承担水路运输任务,只是在港口之间游弋,学生无法认识有关货物的作业。与航海院校专用实习船相比,在航运企业的运输船舶上实习更接近水路运输生产实际。
4.节约了认识实习的成本
学校运作实习船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采用校企合作的运作方式,学校不仅节省了巨额开支,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聘用高级船员承担教学任务,补充了师资力量的不足。对于接纳实习生的航运企业,在不耽误生产任务的同时承担教学任务,增加了船舶生产的人手,从而实现了校企双赢。
5.宣传了航运企业文化
船舶是航运企业的窗口。船舶上从日常生活到值班作业,从管理制度到企业文化,从水手到船长,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主流企业文化的熏陶与渗透、高级船员的多年管理与操船经验以及航海切身体验,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择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校企合作海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船舶设备配置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实习需要
较之于国际航线的船舶,沿海航行的船舶配置低,多是老龄船,船舶本身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通信导航设备简陋,“清华山”号船通信报警设备中就没有中高频电话DSC及窄带直接印字电报,仅有C站和VHF-DSC,不适应国际航线。船舶各方面的管理都低于航行于国际航线的船舶要求。由于海区的限制,船舶在沿海的固定航线航行,船舶仅配置中文版海图及图书,缺少英版航海出版物。无疑这些不利于海上认识实习的教学。
2.不能实现英语环境下的操船
航海专业离不开英语环境。目前实习船航行在中国沿海,很少用到英语,驾驶员即使有甲类海员适任证书,也基本用不到英语对话。整个实习过程中难以体现英语的重要性,而英语正是我国船员的薄弱环节。让学生在学期间就体会到英语对航海的重要作用,对英语的学习和提高十分关键。
3.不能感受国际船舶检查
针对中国沿海航行船舶的检查,无论是公司组织的安全检查还是海事主管机关进行安全检查,检查的力度、侧重点与国外PSC等检查不同,从气氛、礼仪、语言交流等方面都感受不到国外港口国检查的特点。因此学生得不到国际上对船舶、船员要求的准确信息,不利于得到感性认识。
4.存在产教分离现象
船舶生产与实习教学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单位,企业重船舶效益,学校看学生成绩,各自的关注点不同。作为实习船上的船长和高级船员,首要任务是做好船舶生产,顾及不到对大量学生的指导;作为学校派出的指导教师,没有参与船舶生产的任务,不能随便动用船舶的设备与设施,因此认识实习教学活动的范围和深度受到限制。
5.存在一定的负面效果
在国内航行,航行时间短,劳动强度大,海域航行条件恶劣,气象多变,再加上近洋船员待遇低,在港生活单调,无法感受到国外的人文环境,这些都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不了解真正航海的情况下产生悲观情绪,甚至有部分学生上船实习后,就不想再参加海员适任证书考试。
四、对解决上述不足的措施思考
1.选择短航线的外贸运输船舶作为实习船舶
韩国的航海教育值得借鉴,他们把韩国到大连航线上的客滚船用作航海类学生认识实习。我国的航海院校可以选择短航线的外贸运输船舶,最好是国际班轮作为实习船舶。一方面相对稳定的船期方便教学计划的实施,另一方面外贸运输船舶可以提供较好的设备和国际航行环境。
2.增配专用教学设备与设施
在运输船舶上进行认识实习教学,需在船舶法定配置的设备基础上增配专门用于认识实习教学的设备和设施,如雷达、导航仪、航海图书资料和海图标绘仪器、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其配置与安装应该既便于教学又不能影响正常的船舶生产。
3.实行兼职船员或兼职教师制度
为克服实习船舶产教分离方面的不足,可以尝试实行兼职船员或兼职教师制度。航海院校的持证教师担任实习船的实际职务,在承担船舶生产任务的同时,负责认识实习教学,最终实现动态生产与认识实习教学相结合,学生的认识实习与船舶生产劳动有机结合。同样,也可以直接聘任航运公司在职船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在教学任务完成和学生管理方面也会收到同样的效果。
4.将海上认识实习教学化整为零
在新加坡理工学院,航海专业的学生入学并取得普通船员适任证书后,分散到不同公司的船舶上服务一年,然后再转入教学。[2]一年的实习经历使学生基本上掌握各项实操技能,接下来进行船舶驾驶员和轮机员方面的理论学习和考证。这一做法也值得航海院校借鉴。
[1]吴进潮,但高勇.海上专业认识实习的问题及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02(1):77-78.
[2]赵 健,张吉平,何庆华.新加坡航海教育及船员培训体系考察与借鉴[J].航海教育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