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类航海教育的困境与机遇
2010-04-11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轮机工程系,天津 300457)
目前,我国航海类本科院校共有11所,其航海本科人才年培养力约为5000人;专科院校共有23所,近年还有增加的趋势,其航海专科人才(含成人大专)年培养力约为6000人。航海类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航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尤其是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三改一补”的基础上,特别要采取新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民办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系列文件为大力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方针引导和政策支持,未来高等航海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将成为高级船员的主流。中国高等航海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和水平对未来中国海员整体素质与劳务输出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我国高职类航海教育面临的困境
1.定位不清晰
高职类航海教育定位不清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航海高职教育的性质:航海高职教育是否兼顾普通工程教育的性质?二是高职航海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只培养海员还是以培养海员为主兼顾海运业有关的其他岗位需求?三是高职航海教育的面向:是面向本国海运业的需求还是面向国际航运人才市场?这些方面的争议影响了我国高职航海教育的定位及培养质量,同时也影响到航海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层次结构。
2.体制不顺
随着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众多的航海院校已经下放到地方,有些成为一般工科院校里的一个系、科,离开了行业主管部门。而航海高等职业教育多属于地方政府或航运企业筹建。其能否得到重视、办学条件和投入能否得到保证等问题会更为突出。高职类航海院校归属地方政府管理,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其一,行业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对高职航海教育的发展只有指导义务而无监督的权利;其二,众多的航海教育举办者因其背景、需求不同,对航海教育的要求和认识也不同,进而影响了航海教育的发展;其三,由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航海教育不熟悉,因此在管理上显得力不从心;其四,由于缺乏统一的行政领导,与其他航海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也逐步减少。
3.投入不足
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费用大大高于一般工程类专业。目前政府对航海院校的经费投入仍按生均综合定额拨款,个别院校上级主管不给予拨款,办学经费由学校自筹,政府不给予任何鼓励和扶持政策,这些均造成航海教育投入的不足。
航海教育投入不足是影响航海教育规模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原因。由于投入不足,各航海教育机构的实验实习设备,除个别国家重点投入的院校外,状况普遍堪忧。大多仅限于满足“海事局对开展航海教育所必需配备的设备与仪器的最低标准”的要求;教师队伍因待遇相对低而不稳定;半军事管理因经费不到位而难以达到应有的标准;吸引经济不发达区域的优秀生源的措施不到位等。办学条件的好坏必然影响教育质量和发展规模。
4.政策不健全
我国高职类航海教育规模不够大、质量不够高的问题与我国没有完整的航海教育立法也有关系。虽然国家主管部门先后制定了一些发展政策来替代航海教育立法,补充一般教育立法未涉及的部分,但是有些已经失去时效,有些地方不健全,不能适应航海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我国航海教育政策不完善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投入政策力度不够。我国现行航海教育投入政策规定:国家对航海职业教育的拨款适当高于其他专业教育;对航海类专业学生适当收取学费;教育经费不足部分由航运企业补偿。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又制定了一些新的政策,以改变由政府单元投入为政府、社会、个人等的多元投入。这些政策因其力度不够或者不够完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航海职业教育发展投入短缺的问题,教育投入资金总量仍然不足,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2)航海师资政策缺少引进和稳定人才实质性措施。目前我国航海类师资紧缺,引不进人才或留不住人才及现有的师资队伍的质量不尽如人意与缺少实质性的航海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有关。目前指导我国航海类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法令法规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国家立法,如《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第二类是中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有关政策,如教育部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实施办法》《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岗位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部直属普通高等学校引进优秀人才的若干意见》等;第三类是国家海事局对航海类专业教师聘任提出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如《关于加强船员教育和培训管理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油轮船员特殊培训机构的师资、设备和设施配置的最低标准》等。这些政策的特点是对师资的资格作了明确的规定,对特殊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作了规定。但是航海类师资既不同于普通的教师,也不同于高层次的特殊人才,需要航海类教师具有较广泛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很难找到在以上各种政策下都很满足的教育人才。
(3)缺少解决当前形势下实习船舶舱位的政策。目前,我国航海职业教育教学实习舱位安排较困难,这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由于专用于实习的船舶有限,学生实习必须依赖于航运企业。航海类学生实行预分配政策就是为了解决毕业实习困难,但是教学实习困难依然存在。过去交通运输部经常为学生实习安排发文与企业协调,但是随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航运企业与政府的分离,这些政策已经难以发挥作用,结果是一些航海教育机构将实习时数减少,甚至通过购买船票来进行教学实习,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4)招生政策缺少吸引力。生源质量下降是影响高职航海教育质量的另一个因素。我国现行的航海类专业的特殊招生政策是:航海类专业招生与军事院校等同批提前单独录取;如在本、专科控制线以上录取新生不能完成招生计划,可以向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下浮动20分;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招收一定数量的普通中学保送生。以上现行招生政策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近几年国家在教育政策上作出了许多新的调整,而对于航海教育来说,原有的一些比较优惠的政策随着国家教育整体调整,已不再具有原先的吸引力了;由于航海教育机构没有针对行业特点的招生自主权,录取操作缺乏灵活性;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独生子女的增加,使得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不愿从事艰苦的航海工作。面对新的社会与经济形势,航海类专业招生必须制定符合专业特点的更加优惠的政策。
(5)对学生实行半军事管理的政策不到位。交通运输部下发的(88)交教字350号《关于部属高校航海类专业学生实行半军事管理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我国航海类专业学生实行半军事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学生的组织领导、生活作息制度、内务行政管理、队列训练等方面实行军事化,使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严格的管理和教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海员。但是,这一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培养的人才在组织纪律、敬业精神、服务意识等方面仍受到企业的批评。现行政策之所以没有达到目标主要原因是恢复半军事管理后没有达到原先的标准:原由海军派出军事理论教育和军训教官进行管理改由航海教育机构自己派人管理;高职类航海院校的半军事管理费用多靠自筹;将航海教育作为国防性质的教育的认识不能在现行的政策中体现出来。这种政策的不到位,使不少航海教育机构的半军事化管理流于形式。
(6)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政策缺少强制力。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不愿上船工作,或者上船后很快又“流失”,造成航海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航海教育培养的人才不愿在船工作与多种因素有关,我国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政策缺乏足够的引导力和强制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我国高职类航海教育面临的定位不清、体制不顺、投入不足、教育政策不健全等困境。定位不清影响了我国高职航海教育的定位及其质量,同时也影响到我国航海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层次结构;由于办学模式的单一性及地方政府未能将航海职业教育放在一个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必然造成航海教育的投入不足;投入不足,必然带来办学条件、水平和规模的相对滞后;海事局颁发的《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评估大纲》对提高我国海船船员的适任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它也是高职类航海院校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是教学中的“指挥棒”。但是这根“指挥棒”几年来未能针对现代航海的需要和我国海船船员的缺陷合理地调整考试和评估内容,还是重理论评估轻航海实际操作技能评估;加之从事航海教育的院校、海船船员考试和发证主管机关、航运企业三方面缺少必要的交流,必然带来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不能适应现代航海的需要。所以我国的航海高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属应试、知识型航海教育,难以培养出高素质适应现代航海需要的人才。这些造成高职类航海人才在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竞争中存在三大缺陷:英语水平差,大多数船员无法单独在多国船员组成的船舶上工作;执行法规意识差,服从意识差,管理能力低;理论不够用,动手能力也不强,特别是应急应变能力差。
二、我国航海职业教育的发展优势
航海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职类航海人才的培养质量。如何认清问题,寻求妥善的处理办法,是我国高职类航海院校的当务之急。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本科毕业生仍然深受国内航运企业的欢迎,有供不应求之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就业面的拓展,导致该类毕业生在船上的工作时间较短,有些甚至毕业后直接在陆地上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考取研究生而脱离航海业。因此,国内各大航运企业抱怨最多的是,本科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敬业精神不够,工作不稳定。所以他们逐渐地把眼光更多地投向职教毕业生。因此,未来高职类航海教育的发展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航海教育有明显的职业技术教育特征,高等航海职业教育应是培养高级船员的最佳层次。高等航海教育偏重于学科性教育,强调学科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航海职业技术教育不会过深地涉及航海学科的前沿,不会过分强调承担探索“未知”的任务,而更侧重于对“已知”的接受和合理有效的应用上。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强调实践性、适岗性和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稳定性,完全符合培养高级船员的要求。
其次是国内外航运市场需求的拉动。近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船员需求量大幅减少。然而,从各院校航海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全国高职类取得证书的航海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8%以上,这说明航海类毕业生的需求依然强劲。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前几年国内外航运市场高级船员短缺的现状还在持续,虽然近年需求下降,基本能达到供需平衡。(2)国际船员市场东移所带来的机遇。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第一大国,而外派船员总量处于世界第四位,只有菲律宾的1/7。未来中国船员劳务输出大有可为。(3)未来船员市场前景乐观。据英国克拉克松公司最新统计,2009年7月份造船市场累计订单为634.4万载重吨,高于2009年前6个月339万载重吨的订单总和。可见,世界船东对未来海运市场的信心正在恢复,未来船员市场比较乐观。
最后是国内环境优势。伴随中国对外贸易的日益繁荣,对航海人才的需求量日增。而目前中国中西部地区愿意投身航海事业的人依然很多,航海类高职院校生源充足。据统计,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近年来航海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均达到95%以上,而且半数以上考生达到三本以上分数。
三、结 语
在未来的10年中,航海职业教育需要提高自身的培养质量,立足国内市场,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航海职业教育能为国际航运人才市场提供多少高级船员取决于多种因素。一是取决于我国航海职业教育政策和人才资源政策。如果执行“走出去”的政策,积极参与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的竞争,那么就有可能向国际市场提供更多的航海人才。二是取决于我国高职类航海人才的质量。只有当高职院校培养的航海人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时,才能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三是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人才市场短缺,则为航海人才走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机遇;反之,则需要我国航海人才更具有竞争力,才能从其他国家挤得份额。因此,我国高职类航海教育只有在认清当前所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应对措施,才能在国内国际船员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1]吴兆麟.关于我国航海教育立法研究的若干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1(4):1-4.
[2]金南冬.面向21世纪中国航海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01(4):22-24.
[3]贾晓惠,王昭翮,徐 豪.未来我国高级船员供求关系分析与预测[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3(2):38-42.
[4]王昭翮.世界航运人才需求与中国外派海员预测[J].中国航海,2006(3):1-3,11.
[5]宋 溱.海员劳务输出面临的机遇与中国航海教育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