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周恩来精神培育青少年的世界眼光
2010-04-11张宏喜
张宏喜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北京 100022)
用周恩来精神培育青少年的世界眼光
张宏喜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北京 100022)
青年周恩来是第一批共产党人里最具世界眼光和最懂国际问题的人,给党带来了优秀基因。当代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青少年应学习周恩来,及早培育自己的世界眼光。
周恩来;青少年教育;世界眼光
如何发挥周恩来精神在新时期青少年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我想,用周恩来精神教育青少年从小培育世界眼光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一
早期的中共领导干部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传统的进步知识分子,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接受了马列主义,成为中共的创始人;二是从莫斯科回来的一大批党员,他们绝大部分对党忠诚,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但也出了王明等人,给中国革命带来重大损失;三是山沟里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以毛泽东为代表,包括彭德怀、贺龙等,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四是到欧洲留学的一批党员,有周恩来、邓小平、朱德、陈毅、李富春、聂荣臻等,对中国革命特别是在建设新中国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从欧洲回来的那一批,以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最具世界眼光。自从鸦片战争以后,国人就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打不过洋人,开始注意了解外部世界。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之后许多人到欧美日留学,寻求救国药方。那些接受共产主义的人很多到了被称为社会主义故乡的苏联。但当时欧洲毕竟是世界的中心,如果只到过日美苏,甚至没有出过国,就不好说是见识了世界。周恩来到日本后并不满足,所以加入了赴法勤工俭学的行列。后来他又不满足于仅仅在法国,便到了英国伦敦。因为在他看来,“伦敦为世界最大都城”,“举凡世界之大观,殆无不具备,而世界之政治商业中心,亦唯此地是赖”,“故伦敦为世界之缩影”[1]17。只是由于伦敦生活费用太贵,难以久居,他又回到法国。他还到德国一年,并经常来往于柏林、巴黎之间。
当时的欧洲,虽然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而经济困难、人民失业、社会矛盾重重,但这里毕竟是资产阶级革命、产业革命、西方民主的发源地、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是当时世界经济、文化、科技最发达的地区,所以这里思想活跃、信息灵通、资料丰富,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在中国看不到的东西,获得在中国难以得到的知识,这对勤学好思的周恩来来说,实在是个学习和进步的好地方。而那时的周恩来才20多岁,正处在求知欲最旺盛、吸纳知识最快的人生阶段。
周恩来在欧洲四年,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地研究各种主义,认真考察当地社会,多方接触各种人员,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广泛涉猎、深入思考、与人切磋、撰写文章,辛勤、紧张、高效地度过了这一段的宝贵青春。可以体现周恩来在欧期间成长进步的是他给天津《益世报》写的56篇文章,其中关于国际问题和各国外交问题的文章有45篇20多万字。通过实践活动、博览群书、研究思考和撰写文章,周恩来大大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胸怀、拓展了思维,成为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优秀青年共产党人。
可以说周恩来一入党就给党带来了优秀基因,因为他见多识广、思路开阔、心胸博大,具有世界眼光,对国际问题和外交问题比党内的其他同志更为精通。由于旧中国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所以对中共来说,有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加入进来,是极为宝贵的。
周恩来在欧洲就开始参与国共合作,回国后又到黄埔军校任职,对党外情况的了解超过党内其他同志,他在党外建立的许多人脉关系,包括与蒋介石以及很多国民党军政要员的结识,这样的条件是党内其他同志所没有的。所以党内同志很早就有这样的共识:周恩来是对外进行交往、谈判,处理复杂难题,搞国际问题和外交问题的能手。毛泽东曾说:周恩来“这个同志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他是非常精明强干的人”[2]。正因为如此,西安事变发生后,党中央果断地派周恩来去紧急处理这个事关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党派周恩来常驻国统区,以维系国共时好时坏、几次濒临破裂的合作抗日局面。对付这样波澜起伏不好应对的事情恐怕也是非周恩来莫属,周恩来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正是因为维护了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局面,才有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我们力量的大发展。建国后周恩来不但任总理,还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在新中国外交上的作用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毛泽东第一次访苏谈判签订中苏条约时,特别向斯大林提出一定要周恩来到莫斯科具体商谈。一开始斯大林感到惊讶和不可理解,后来才明白毛泽东在国际问题和外交问题上离不开周恩来。
周恩来具有世界眼光的优点给党带来了很多好处:在政治上他不偏激,包括既坚持毛泽东思想又不搞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早在建国前他就说:“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如果这样,我们承认我们的领袖就成了空谈。既然是谁也不能学习,那么毛泽东不就被大家孤立起来了吗?我们不就把毛泽东当成一个孤立的神了吗?那是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所宣传的领袖。”[3]在对待同志关系上,他平等宽厚待人,始终保持民主作风,尊重他人的民主权利,虚心听取各种意见特别是反对意见,从不随便给人扣帽子,勇于自我批评,处处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出现。他最能团结同志,成为党政军内部团结的凝聚剂,即使他本人受到冤枉时,考虑的也首先是党和国家的团结和利益,牺牲个人,相忍为党、相忍为国。遵义会议后党的领导集团保持了那么长时期的团结局面,周恩来作出了最突出的贡献。在经济建设上,周恩来主张实事求是,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反对冒进浮夸、急于求成。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他坚持正确的政策,成为党团结知识分子的凝聚剂。在统战方面,他联系的面最宽,团结的人最多,如同磁铁一样把党外很多人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在“文革”中,他更是成为党和国家的中流砥柱。在外交上,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绝妙完美地结合起来,成为世界级外交大师,不但使朋友佩服,也使对手折服,甚至使敌人也不得不敬佩。
周恩来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个人的努力,时代的造就,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培育,党和集体的培养帮助,等等。但在诸多因素中,周恩来青少年时期具备的理想高远并不懈追求的精神最为重要。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4]8-9,总是不满足现状,孜孜不倦地“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要学离现在最近的学问”,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4]30。正是有了这样的志气和精神,所以他不拘泥于家乡,不拘泥于本国,不拘泥于自身,不拘泥于本阶级,不拘泥于本党,把自己的眼界扩展到全社会、全人类、全世界。毫无疑问,欧洲四年给他的世界眼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后来漫长的革命生涯及领导党和国家的日子里,他仍在不停地开阔自己的视野,“要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还要改造到老”是他的座右铭[6]。所以他是老一代领导人中了解并接触外部世界最多、外国朋友最多、对国际事务和外交最见长、最具世界眼光的人。
二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与毛泽东、周恩来的时代已经大大不同了。但无论怎么变化,有许多是不能丢、不能变的。其中周恩来所具有的那种世界眼光,不但不能丢,还要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我们国家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今天的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世界大事都需中国参与,所以我们现在就更需要具有世界眼光。不但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成年人要具有世界眼光,我们今天的青少年也应该从小培育世界眼光。
我以为培育青少年的世界眼光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对人类对世界有相当的了解,了解得越全面越深刻越好。什么是世界眼光?无非是指一个人想问题办事情,超越自己本身本乡本土本单位本国的局限,把问题和事情放到全人类、全世界的范畴内去看待去处理。是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去看问题还是放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思考问题,得出的观点和结论是大不相同的,带来的后果也会截然不同。周恩来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6]去欧洲留学,是周恩来一生又一个更大的转折点。一个是走出家门,一个是走出国门,两个都是关键。走出家门标志着走向了全国,走出国门标志着走向了世界。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感受。我的童年是在解放前的贫穷农村度过的,当时村里的孩子们偶尔看见一辆自行车就稀奇得不得了,把自行车叫“洋车”,一群孩子要追很远很远跟着看。后来当了外交官,乘坐飞机满世界跑,到过世界各个大洲、60来个国家和世界上的主要名城。回想和对比起来,我的眼光、胸怀发生的变化太多太大了。当然这不是说,大家都要去周游世界一番才行,这要根据各人的条件,只要到你周围的现实生活里多实践、多见识、多思考,思路就可以比原来开阔得多。
现在“世界是扁平的”、“全球化”、“世界村”的说法很流行,话虽然有些夸张,但的确道出了当今世界彼此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我们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距离拉近了,因此我国广大人民包括青少年都需要具有必要的世界眼光。这就是说,培育青少年具有世界眼光的任务已经迫切地摆到了我们的面前。
要求我们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都具有像国家领导人和职业外交官那样的世界眼光是不现实和不合理的。但要求老百姓和青少年多关心世界大事,多积累一些世界知识,多知道一些国际事务,多进行一些世界性思维,多培育认识世界和研究其他国家的能力,多关心国家外交和了解、学习、掌握国家的外交政策,是可以的。所以建议学校、社会和家庭对青少年多讲讲世界上的事情和外交的事情,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拓展他们的视野。青少年自己要学习青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树立雄心壮志,多思考世界上的事情,多就国际问题和外交问题请教师长。
实际上,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我常听说,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大大超过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这话不无道理。但我们也不要认为已经很了解世界了,我们对世界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另外,各国文化差异是不小的,逾越这个障碍并不容易。
第二,要引导和教育青少年从小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有真理就有谬误,有好人就有坏人,矛盾是无所不在的,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比比皆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是很激烈而持久的。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国际事务中,在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里,什么事情都有,如无辨别能力就会好坏不分无所适从,甚至大上其当。青少年总是比较天真的,天真本来是青少年的可爱之处,但在复杂激荡的生活漩涡中总是那么天真,就会带来悲剧的后果。我们看周恩来小时候就比一般少年成熟得早,因为他从小家道中落,小小年纪便承担起家庭的负担,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深知人生的不易。到了青年时期,他更加注意独立思考而不盲从。去日本的时候他曾考虑军国主义是否能救中国,到日本考察后发现行不通。他在那里看了社会主义著作,但他在思考、辨别而没有一下子作抉择。到了欧洲他又对各种思潮进行了比较,最后才决定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终生信仰,他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1]46青少年时期的周恩来那种不断探索、独立思考、辨别真伪、认清好坏的精神,值得今天的青少年好好学习。
第三,人不可以一日忘掉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是须臾不可丢的。不能一说世界眼光,一说“地球村”就忘了自己是哪个国家的人,失掉了自己的根本立场。恐怕现在没有哪个国家不对自己的国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在移民国家,凡加入他们的国籍者,必须宣誓忠于他们国家。在中国,我们有着几千年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者被世代赞颂,卖国者必然背负千古骂名。
我们的爱国主义是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有的国家把爱国主义与霸权主义相结合,好像只有他们的国家才是国家,别人的国家不是国家而是他们的一个州,甚至连他们的一个州都不如,只是一片未开化的野蛮人的土地。我们不欣赏那种变味了的所谓“爱国主义”。我们坚持自己的爱国主义,同样尊重别人的爱国主义。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同样尊重别人的祖国。我们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但以不损害别国利益为前提,决不做以邻为壑的事情。当我们的国家利益与别国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主张平等谈判、互谅互让、互相关照对方的关切,争取双赢,避免两败俱伤。当然,如果有人不顾事实、别有用心,故意损害我们的国家,以颠覆和分裂我们国家为目的,我们必奋起反击而决不妥协退让。例如,凡遇到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等涉及主权领土完整和核心利益的事情,我们必须立场坚定,寸步不让,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凡中国国民皆应如此。但有些事情,例如体育比赛,虽然赢了可以鼓舞我们的爱国激情,但不要把它政治化,尤其不可因其他方面的政治原因而把对方的运动员作为发泄对象,那样只能损害我们自己的形象,给我们国家抹黑,这不是什么爱国主义。即使别国的人做了不当的事情,我们也要以正确对付不正确,以有理对付无理,这样就会得到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同情。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水平降低到不讲道理、没有理性,甚至不可理喻的地步。以上这些,周恩来生前多有论述,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时刻记住这些教诲。
第四,真正具有世界眼光的人亦即真正懂得世界的人在对外交往中总是不卑不亢,既不低三下四,又不傲气凌人,而是落落大方,待人礼貌,心态自然,给人以很有涵养、气质高尚的印象,你既敬人人亦敬你。周恩来生前常讲不卑不亢,中美关系突破时基辛格来访、尼克松来访,周恩来都强调要以不卑不亢的态度来接待。在这方面周恩来做出了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由于历史上我国曾长期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的欺凌,所以在我国民众中曾经产生过两种极端的有害心态:一种是崇洋媚外,总以为洋人什么都好,在他们面前总是挺不起腰杆;一种是严重的狭隘排外仇外情绪,总以为洋鬼子包括西洋与东洋没有一个是好的,近代中国历史上曾在某些地方发生过见洋人就杀的事情。这种在长达百年的特定的受屈辱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扭曲心态,现在不能说就没有影响了。毛泽东、周恩来早在建国前后就一再教导我们,一定要破除崇洋媚外,又一再讲对外国人要不卑不亢,要区别对待,外国人民对我们是友好的,有些人是出于不了解而对我们有误会,要多同他们交流和沟通,只有对那些少数顽固不化的敌对分子才针锋相对,坚决斗争。
第五,不能以大压小,以富欺贫。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还有30多个地区,有大有小,有富有穷,肤色、宗教、习俗各有特点,是多彩的和多元的。周恩来一向告诫我们对各个国家要一律平等对待,不能见了大国富国就卑躬屈膝,见了小国穷国就鄙夷歧视,如同嫌贫爱富的势利小人。事实上每个国家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谁有优点我们就学习,谁有毛病我们就引以为戒,甚至批评。不论大国小国、富国穷国,一视同仁。周恩来一直是这样做的,所以大国富国尊敬周恩来,小国穷国更是打心眼里佩服和感谢周恩来。我认为应该让我们的青少年像周恩来那样,从小确立这样的观念。
现在我们有点阔气了,有人就开始翘尾巴,看不起不如我们阔气的那些国家了,甚至有人想尝尝称霸是什么味道,给别国些颜色看看。这是一种暴发户的庸俗心态,是极为有害的。其实,我们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对此要有个冷静、客观和符合实际的估计,如果拿世界眼光来看的话,我们的力量远远不够,我们的高科技应用还差得很远,好多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国人不能盲目乐观。再说,我们内部的麻烦还多得很,随便拿出一个就够我们费事的了,怎么可以就以为可以到处横行霸道?即使有一天,我们真的没有太多难题,真正实现了国泰民安,甚至可以说是世界第一,那时候也不能有称霸的想法。凡要称霸的国家到头来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我在非洲工作时,发现那些小国穷国,表面上怕美国,心里面没有不恨美国和骂美国的,所以在联合国投票,美国往往失败。我们不能学美国,我们要让人家从心里真心实意地喜欢我们。
第六,要注意我们中国人的形象,给中国人增光,不要给中国人丢脸。一方面,不能简单地把个别人的行为视为其民族、国家的普遍现象,胡说八道一番,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另一方面,外国人也确实是在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中国人一点一点地积累对中国的印象,有意无意地把他所看到的身边的中国人的表现,当成中国人的普遍行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有意无意地成了中国的形象大使。所以,我们每个中国人还是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到了国外,必须改改许多陋习,譬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排队加塞之类就十分要不得。入乡随俗,到了人家的地方就要尊重人家的规矩和风俗,这样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周恩来就给世界留下了最好的印象,通过周恩来,很多外国人了解了新中国。青少年应该时时处处向周恩来学习,通过我们大家的表现,给世界留下一个好印象。内聚实力,外树形象,是摆在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面前的艰巨任务。
[1] 周恩来书信选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2] 李越然.中苏外交亲历记[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169.
[3] 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32.
[4] 金冲及.周恩来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5] 周秉德.我的伯父周恩来[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303.
[6] 周恩来同志谈个人与革命的历史:和美国记者李勃曼谈话记录[M]//中共党史资料:1982年1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5.
责任编辑:张超
A849
A
1007-8444(2010)04-0439-05
2010-04-14
张宏喜(1941-),男,河南民权人,外交学院兼职教授,主要从事中共领袖人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