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0-04-10绵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河北科技图苑 2010年4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农民信息化

绵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胡国芳* 罗华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是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来解决生产管理中的各种技术难题,需要市场信息来克服生产的盲目性,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建立规范的、综合的现代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是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农民和农村的建设与发展给与高度的重视,切切实实地做好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其中,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自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内容之一,它关系到我国大多数农民在未来能否实现科学、合理、和谐发展的大问题。这是因为:第一,只有完善农民的包括信息服务在内的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第二,只有通过农村信息化建设,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第三,只有通过农村信息化建设,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通畅的流通渠道;第四,只有通过农村信息化建设,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信息,改变农村信息闭塞、文化生活落后的局面,让更多的农民共享国家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各种成就;第六,只有通过农村信息化建设,才能让农民拥有更多的发言权,更多地参与到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中来,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第七,只有通过农村信息化建设,才能调动农民自身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比欧美等国家大约迟了 30年左右,直到 20世纪90年代中叶,我国才提出和明确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一)我国农村信息服务领域取得的主要成绩

1.多元化的涉农信息服务,正在逐渐改变农村信息匮乏的状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断认识到农业信息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出现了很多与此相关的报刊杂志,很多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也设立与农业信息有关的栏目,互联网上农业信息网站也不断涌现,很多地区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再加上一些传统的农业信息服务的组织和机构,我国农业信息的发布渠道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2.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初具规模。目前,全国涉农网站已经超过 18 000个,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97%的地市、80%以上的县,其农业部门都设置了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50%以上的乡镇成立了信息服务站,农村信息员队伍已达几十万人。其中,农业部建立了专门的农业信息网站服务全国,具有信息综合性强、量大、全面的特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也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农业信息网站,主要服务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并有意识地加强了与本地区经济相关省份和行业的信息收集与传递。

3.农业信息技术研发成果显著。随着国家“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农业现代化战略的开展,我国农业技术信息化程度有了很大地提高。首先,我国现有数十万队伍的农业信息服务人员专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其次,国家在全国加大了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的建设,先后建立了 20个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第三,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建立了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三农”信息资源数据库,专门用于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第四,各种大型农垦集团自身的信息建设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第五,各地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快推广农业机械化先进适用技术,有力地促进和提高了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二)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不强。在农村信息服务网络的链条中,农民既是信息的接收终端,又是信息服务的最终受益者。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民受到了狭隘思想和条件的制约,其发言权被剥夺,长期以来就习惯于一套“自上而下”领导型的信息传播方式。其结果就是,农民真正的信息需求或者利益往往被忽略,从而导致了农村信息服务的主体不够明确。因此,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必须注重农民自身的信息需求和反馈,注重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2.基础设施还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工作的“硬件”,关系到信息搜集、处理水平和传播服务效率。在新农村建设中,尽管农村的电视机、电话等传统媒介普及率逐年上升,但对信息化影响较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普及进程还是比较缓慢的。同时,对于农业信息搜集、处理、分析、发布等手段落后,严重制约了服务水平的提高。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比较复杂,大致来说:一方面的是当地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与农村村镇缺乏相关的人才有关。但是,不能不提到的是与基层领导对农村信息服务建设的不够重视有很大关系。

3.农民的信息意识不强。面临严重的信息缺乏是中国很多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农村文化、经济落后,信息化程度更落后,除沿海地区、城市郊区和农产品出口较多地区农民的信息意识较强外,大多数地区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表现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一定的封闭性,主要表现为情报嗅觉迟钝,对网络信息这种新生事物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所以,由于我国农民的信息意识落后,加之农民个人文化素质不高,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服务状况和信息服务开展情况不是很好,其直接结果就是农民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更无法从中得到实惠,从而导致了我国农村整体信息服务建设的进展十分缓慢。

三、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70%。所以,搞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使农村、农民走向现代化的较好方式。而且,这既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广大的农村、农民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使然,也是目前我国农村通信仍很薄弱,广大农村、农民(尤其是偏远、落后、贫穷的农村地区)迫切需要为之提供通信服务、缩小城乡信息差距的形势已经刻不容缓。

(一)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和市场化运作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政府在缩小数字鸿沟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对于中国来说,由于信息化总体水平不高,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更需要政府的推动和参与。各级政府部门都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规划与政策,增加投入,同时要创造有利环境,动员和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缩小数字鸿沟的行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持续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工程;加快“金农工程”建设,切实从农民需求出发,优先聚合涉农信息资源,搭建并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稳步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建设;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就业和社保、扶贫等信息综合服务向农村延伸。

(二)注重信息网络的基础建设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依赖于基础网络建设,这是先决条件。所以,建设好农村的基础网络条件,成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虽然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实施了“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工程,但是计算机的普及率却是很低。所以,在实践中,信息网络的基础建设应该多注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建设,包括铺设光缆线,打造许多农村地区上网的基础;建立农村信息中心或信息站、搭建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免费培训农村使用信息人才、组建多层级信息服务组织和人员;组织计算机“下乡”,优惠提供给广大农村地区。

(三)培养和引进信息服务的专业人才

由于现阶段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文化素质不高,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信息意识淡薄,致使农村信息服务缺乏相关的信息人员,也无法顺利开展和使用信息服务于农村工作。但是,在建立并完善农村地区的信息服务体系中,网络设施建设是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利用是核心,而信息技术的使用人才才是关键。在信息服务中心或服务站中,信息的服务必须依赖信息人员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分析和反馈,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较高;信息的识别、分析比较、因地制宜地使用,对使用人(多为农民)也有相当地要求。因此,在现阶段的建设中,要先行引进信息服务的专门人才,做好农村信息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加快培养基层干部、农村技术站人员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与此同时,做好农村地区信息使用人员的培训工作也必须跟上。

(四)大力开展农业咨询服务和农村电子商务

由于农村信息服务是新生事物,需要国家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发展农村产业、扶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信息服务产业的优势,把农业咨询服务产业做大做强。并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通过农产品交易市场的信息来了解农业生产和加工的需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指导当地农业生产的方向;利用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加大宣传本地的农产品的力度和效果,充分拓展销售渠道;加强网上招商工作,吸引农业资本和企业来本地投资,实现农工贸一体。

四、结 束 语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是一个以农业部门及其系统为主体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体系。深刻认识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重大意义,充分肯定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环境以及需要正确处理的重要关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国信息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政府的领导与统筹下,建立统一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和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机制的良性循环。

[1]郑怀国,孙素芬,谭翠萍.加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 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 [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3,15(5):86~88.

[2]游湄,黄丰.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推动农村信息化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0):52~53。

[3]万学道 ,邹积红,杨红军 ,等.市、县、乡、村四级网络联动 探索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J].农业网络信息,2006,(3):34~37。

[4]杨宝祝,马海艳,李庆学,等.现代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研究与应用 [J].中国科技成果,2004,(12):6~7.

[5]孙素芬,罗长寿.中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分析[J].世界农业,2007,335(3):13~15.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农民信息化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