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讨式教学的“海上急救”课程改革
2010-04-10
(集美大学 航海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研讨式教学是指围绕应急救援的关键词,以提高航海专业的学生、海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产生缜密的思维或达成共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的研讨交流及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学员主体班次教学或培训的安排中,采用该教学方法对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能够促进学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海上急救”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航海类院校含船员培训中心,担负着重要的准入制教学职责,学员(含海员中的大副、二副、三副、水手长、水手等人员)都必须对应地完成海上急救、精通急救和船上医护等理论的学习和实操技能的培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就是促进教学重心转变,尤其以“医护理论条条教学”转向以“实务培训为中心的技能训练”,其核心支撑就是考量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1.“海上急救”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结合STCW 78/10修正案的内容[1]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态势,对“海上急救”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8月,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熟悉和基本安全单项培训、师资培训研讨会探讨了学员教育培训的理论课时按比例递减与实操技能训练课时按比例递增的发展趋势,意味着“海上急救”课程教学方法要改革。采用研讨式教学后,教学中的研讨次数、环境布置、示范性(急救教学)行为的互动时间、点评方式、组织和管理诸方面要与之相适应。若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医学常识或简单地回答问题,而是就国内外航运中某些应急救援事件或实践找出课程的相关性,在课堂上系统地阐述。若以学员为主体,摈弃学习过程中被动式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为其点评与学员之间的互动研讨,全面提高的学员认知能力、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重中之重在于实操训练为基础的累积再辅以理论教学。
2.探索课堂教学实效的新路径
与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主的“文本式”教学方法相比,研讨式教学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将教学或培训的主要任务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从单向的灌输变为双向的交流,改变传统的静态、被动的教授知识过程。课前将系列的阅读材料发给学员作阅读分析;课上提出问题,共同研讨和思考;完成对应的实操训练,将“教学”的学习环境转变为技能“演练”的环境。其具体路径是组织好国际公约要点泛读、药品及器械操作规范导读、“急症”阅读材料的解析等,或者教师事先把教学意图向学员说明,使其认可所研讨的题目,进行有益的探讨和创新技能的训练。如“氧气瓶、简易呼吸器、急救药品的标准规范使用说明材料”,“突发急性肠炎规范用药的问题,亦即静脉点滴庆大霉素还是口服,是否符合国家卫生部的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要求——模拟的研讨阅读资料”,“加压包扎止血、 止血带止血、指压止血应用性的研讨(含示范性的)阅读材料”,“参考WHO《国际船舶医学指南》[2]中的船用药品器械和运载危险品的急救药品,再结合国内用药的实际情况,在船用药品器械标准库中遴选研讨的阅读材料”。
二、“海上急救”课程研讨式教学的特点
引入研讨式教学方法必须与教学或培训的内容紧密结合。如专题讲座(航海饮食调整与症状表相的心理暗示)、情景模拟(海员急症视频解读)、应急救援、小组讨论、心理调适行为训练等互动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蕴含在精通急救、船上医护和海上急救等课程之中。
1.教学主题研讨的系统性
战略性和前瞻性是教学主题系统的表征,要勇于面对现实,大胆探索、思考。研讨主题的战略性,是研究和回答医护理论研究领域和现实发展中遇到的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研讨主题的前瞻性,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亦即辐射世界经济、海洋环境保护、危机处理、国际政治、地区航运经济发展的趋势。对于学员的不同层次需求及不同的类别,以需求为导向,依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特殊的工作场所(船舶),在工作生活环境受限对外交流机会甚少,远离祖国、亲朋好友等情况下,不断调整教学内容。课前要强化对掌握知识含量的量化研究,克服贪多求全的弊病;课中依托航运发展的态势,同食品安全、饮食习惯结合起来,同学习各种现代必备知识结合起来,同身体与精神、生理与心理的极大考验及挑战结合起来,系统地设置研讨的主题和内容。
2.重视技能实际,了解理论基础
重视技能实际、了解理论基础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将航海行为模式中固化的思维转化为创造性思维的桥梁,是“海上急救”课程教学改革使然。重视技能实际就是增大实操的强度,引入饮食习惯与生态保养、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心理调试技能培训。选择不同的教学主题和内容,做到既要备教材(如B05 B06海船学员精通急救、船上医护理论与实操),又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精通急救和船上医护专业培训 、考试和发证办法》的规定,履行STCW 78/10公约,着力于准入制的内容教学,及时预防学员在航运中的各种症状和疾病的发生。了解理论基础就要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研究和回答中国特色的航运建设所遇到的新问题,严格遵循WHO《国际船舶医学指南》(不同区域每6个月一次的港口国(PSC)检查和每年一次的船旗国(FSC)检查,药品器械是必查的项目)的规定,突出精通急救和船上医护理论教学的时代性、创新性。
三、“海上急救”课程教学的环节与实施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驾驭、把握好研讨的主题(阅读材料分析),急救的组织形式,点评和评估三个基本环节,是重实操技能的培训,还是弱化学员精通急救、船上医护的理论教学仍在评估之中。
1.研讨主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现研讨式教学,对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急救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与技巧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教学的引导者;既是培训设计师,也是主治医师。如何体现教学的针对性,面临的前提条件是要求对教学研讨的主题(阅读材料分析)、学员的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分析、整理和编辑,体现突发症状的主题研讨。调控部分教师/主治医师大都没有“应急救援”经历,身份上也不没有教师资质的缺失,根据教学安排、培训目标、学员的班次、特点和需求灵活确定。如何体现教学的实效性,针对船舶取消船医岗位后,学员或接受过海上医护培训的大副负责船舶的医疗工作,掌握突发性的事件作为技能训练的内容应当是重点,模拟演示急救的思路与行动训练的实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如“氧气袋助吸”“应急救援如何用药”“开放静脉通道”“空中急救与靠港急救的延时等待”“民间简易验方与方法的应用”等。
2.研讨式教学的周密性
研讨式教学的组织管理要保持周密性,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讨前,做好学员分组工作,科学编排研讨小组。每小组人数控制在10~15人,并配备一名主治医师,在研讨中起到维持研讨纪律和引导学员发言的作用。同时,把握好研讨的时间和进度,对研讨内容进行全面的准备,做好研讨中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的解答并给予学员必要的引导、点拨和调控,掌握节奏,把研讨引向规范,引向深入。鼓励发表不同的应急救援观点,提倡并支持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选举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现场示范。在这里也可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模式[3],作为研讨式教学的补充。研讨结束后,主治医师及时对本次研讨活动现场演练进行医护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选题、实际操作、学员参与度及船舶医疗规范与用药规则,及时收集反馈教学意见,量化理论教学与评估实操教学的周密性,凸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李大泽,东 窻,毛洪鑫,等.STCW公约2010年修正案内容简介[J].国际海事公约研究与动态,2010(3):15-18.
[2]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船舶医学指南[M].王崇亮,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
[3]李永新.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教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