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美大学海洋海事教育与闽台交流合作之展望

2010-04-10

航海教育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集美闽台海峡两岸

(集美大学,福建 厦门 361021)

一、集美大学海洋海事教育简述

集美大学海洋海事专业有90年的办学历史,始终发扬“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优良传统,依托悠久的人文积淀,特别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航海和水产类优秀人才。

1.办学历程与跨越

集美大学航海教育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是我国航海类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发祥地之一,享有“航海家摇篮”的美誉。水产养殖学专业自1972年开始本科招生,30多年来一直是福建省唯一一所本科水产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多年的办学经验,尤其是水产品加工在国内同类专业中独具特色。

1994年由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专科学校、集美师范专科学校联合组建集美大学。从学院到多科性大学,办学层次实现了新的跨越。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水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是集美大学最有特色的专业与优势学科,最早获得硕士学位点,并于2004年获准招生。水产养殖学和轮机工程是福建省重点学科,轮机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中心2009年公布的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上述两专业在各自学科中分别排名第五和第八位。海洋海事教育在集美大学这所多科性大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办学规模与条件

集美大学设有“航海技术”“轮机管理”“水产养殖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国际航运管理方向)”“物流管理”“法学(海商法方向)”“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动物科学”等海洋海事相关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4000余名,另有高职生700余名,非学历二年制学生1000余名。

设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养殖学”“渔业资源学”“水生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微生物学”“农产品加工”等硕士专业,在校生300余名。

海洋海事专业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1人担任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委员,1人担任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

目前,实验室拥有国内先进的360°视景的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及其桌面系统、航海雷达模拟器、电子海图、 GMDSS模拟器、轮机模拟器、机电设备操作模拟器、自动化机舱、机舱设备虚拟操作、柴油机测试、自由抛落式救生艇等各类先进的求生、消防、医务等基本安全训练设施,海事局计算机无纸化考试、专业英语听力与会话自主学习平台等本科实验教学设备与设施。“海上专业实验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拥有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船舶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高校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中心、福建省水产病害防治技术研发平台、福建省坛紫菜种植资源库和福建省水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厦门市饲料检测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厦门市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市食品研发检测中心、厦门市射频识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型实验室,为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3.办学理念与特色

集美大学坚持“以教学为主,以本科教育为主,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努力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办学指导思想,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树立以学生为本,着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素质教育,提出“以专业知识教育为基础,以实践能力训练为重点,以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逐步形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融合一体,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相辅相成,集系统教学、创新实践、素质教育三元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如下的办学特色。

(1)“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是陈嘉庚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诚”以待人,“毅”以处事。广大集美学子以“诚毅”校训为座右铭,学习、研究、实践“诚毅”精神,以弘扬嘉庚精神、秉承“诚毅”校训为己任,鞭策自己的一生并使其发扬光大。“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深深地铭刻在一届又一届集美学子的心中,产生了极其强烈的精神力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2)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独具特色。学校成功地与中海货运有限公司等航运企业共建“清华山”“玉龙山”“昆仑山”“大屿山”“华光”等5艘6万吨级实习船基地,为学生实习、教师业务提升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构建了“校企双赢合作联盟”的航海实训模式,形成集美实践教学特色,对中国航海类教育起到了示范和指导作用,得到交通运输部的高度肯定。

(3)以学生实践能力强、岗位适任性强、职业忠诚度高为特色。集美航海教育重视专业思想教育,培养敬业精神和实干精神。始终把实践教学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不断加强实践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海上实习、集中训练、专业技能培训和专业课程实验等环节,使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达到操作级船员的适任标准。

实践证明,学校培养出来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对航海职业的忠诚度比较高,实践能力比较强,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受到了航运企业的高度肯定。

二、两岸海洋海事教育互动与交流

改革开放30年来,海峡两岸高等学校在许多方面建立了越来越紧密的关系,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为海峡两岸船员教育合作提供了先行先试的契机,福建省积极构建两岸教育合作交流试验区,将构建两岸教育合作交流试验区列为福建省教育工作的重点,实施闽台教育合作与交流工程,为建设两岸合作交流先行区作贡献。2007年福建8所对台招生院校新招收台湾学生223名,目前在福建高校就读的台湾学生总数达到764人。

集美大学依托地处厦门具有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的“五缘”优势,教师的学术交流、学生的联系和互访、校际间的合作都非常活跃。集美大学近5年来,共招收近500名港澳台学生,其中台湾学生74名。同时,已为台湾地区培训高级船员约500名,外派高级航运人才约2500名,培训数量与外派船员数量均居全国同类院校之首。学校已有研究生在校期间赴台进行访学开展研究。2008年高雄海洋科技大学专门组织相关老师到集美大学访问交流。2009年5月,应台湾海洋大学等多所航海院校以及台湾万海航运公司等多家航运企业的邀请,在福建省航海学会的牵头组织下,集美大学、福建海事局等单位对台湾万海、长荣等航商,台湾海洋大学、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台北航海技术学院等高等航海院校进行了参观访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双方就海事教育达成了一致意见。

三、闽台海洋海事教育合作可行性分析

1.闽台水产养殖与港口吞吐量发展情况分析

近年来,大陆已成为台湾第1大贸易伙伴、第1大出口市场、第2大进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台湾已成为大陆第7大贸易伙伴、第7大出口市场、第4大进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地。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有内陆养殖面积近1000 km2和可作业海洋渔场面积近12.5万km2,3324 km海岸线、2701 km2滩涂面积和众多的优良港口。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水产总量大幅增加。厦门作为离台湾最近的口岸,成为大陆最大的台湾水产品集散地。数据显示,2009年厦门台湾水产品进口量占大陆进口总量的99.27%。2010年以来,登陆厦门的台湾水产品仍保持大幅增长的势头。

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台湾港口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微幅增长的阶段,而海峡西岸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将平稳增长。2015年以前厦门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有望超过高雄港,福州港、泉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基隆港和台中港。因此,到2015年海峡西岸港口特别是厦门港将发展成为台湾海峡航运物流中心[1-2]。

2.闽台海洋海事教育合作之可行性分析

根据海峡两岸航海类教育比较分析,海峡两岸均已形成完整的船员教育培训体系,具有许多两岸共同的优势,也有许多互补的地方。因此,海峡两岸船员教育与培训合作不仅可行且很有必要。[3]

大陆人力资源丰富,潜在船员资源很大,而台湾航运业却面临船员匮乏的困扰。据UNCTAD统计资料,全球前十大航运国家或地区有5名坐落于亚洲,其中台湾地区与大陆位列其中,高素质船员的培养对中国航运业发展影响深远。而海峡两岸航海教育无论历史和现在均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充分发挥两岸各自的长处和优势,在船员教育与培训中相辅相成,大批量地培养高素质的船员,对助推海峡两岸航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两岸航运界的共同企盼。海峡两岸同为炎黄子孙,同宗同族,有共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船上共同生活的两岸船员不存在沟通障碍,大陆船员与台湾船东同样也不应存在合作困难,只要海峡两岸以同胞心、兄弟情相待,相信海峡两岸船员可成就共同的航运辉煌。

在科学研究方面,集美大学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发展海洋产业教育为独特优势的地方性高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在水产生物技术和水产品加工的研究与开发上已形成明显的优势和特色。现有7个主要研究领域:水产动植物增养殖、水产生物技术、水产动植物病害防治、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渔业生物学及渔业资源增殖、水产食品加工与综合利用、食品生物技术与安全。目前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0项。近5年来科研成果显著,获得21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申请或取得专利12项。整体研究实力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先进地位,部分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台湾在轮机工程和造船技术方面、在水产养殖业、渔业生产、生物技术和食品加工等方面都具有一流的研究平台和技术。台湾地区高校多次访问集美大学,也希望能尽快与集美大学在这些学科进行合作交流,因此教师、研究人员的学术交流,学生的联系和互访及校际间的合作十分必要。

四、闽台海洋海事教育合作展望

高等教育合作是海峡两岸的共同需要。海峡两岸的高校各有所长,内地高校学科门类齐全,人才基础雄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台湾地区的学校国际化程度高,视野开阔,并且聚集了一批国际一流的学者、专家。两岸高校合作有利于高校学科建设、教育方式方法改进、科学研究和开发的提升,实现双方高等教育的互动,实现学历互认、学分互认,这将是台海两岸人民共同的福祉。闽台具有独特的“五缘”优势,在海峡两岸交流中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现阶段可在以下方面推进两岸海洋海事教育、科研的交流与合作。

1.科学研究方面合作

(1)加强课题研究合作。利用双方的研究平台和技术,联合申报科研课题,互派教师、研究人员进行短期的合作研究;可在海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技术、海上交通信息系统、载运工具与控制、船舶与海洋工程、船电与自动化、水产苗种培育、养殖模式、水产动植物病害防治、饲料加工、食品生物技术与安全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

(2)加强学术交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了解闽台海洋海事院校研究前沿动态,加强闽台海洋海事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海洋海事研究水平。

(3)建立闽台海洋海事专家智囊咨询机构。建立一定形式的闽台海洋海事专家智囊机构,专门从事国际航运市场的研究,为两岸船员教育与培训的合作提供世界航运经济发展动态、船员教育与培训需求、船员劳务合作形势、国际劳务市场状况及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咨询。

2.教育培训方面合作

(1)建立“闽台海洋海事教育交流合作中心”。以创建“闽台海洋海事教育交流合作中心”为契机,鼓励并组织海洋海事机构致力于两岸海洋海事职业教育办学的比较研究,推动和实施两岸海洋海事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把“海峡两岸船员教育交流合作中心”建设成为一个两岸海洋海事职业教育交流的试验区、联合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试验区和产学合作的试验区。

(2)互派教师讲学与交流。建立长效机制,以长短期相结合的方式,互派具有实际经验的骨干教师、优秀船长、轮机长参加海洋海事教育与培训;相互交换师资参与对方的教学,相互交换学生参与对方的学习;提高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3)联合培养研究生。建立两岸高校高端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选派研究生到合作学校开展合作研究或访问进修。

(4)合作创办闽台船员教育与培训基地。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同受益,集中双方各自优势,按STCW公约标准培养高素质的高级船员和普通船员,以适应海峡两岸航运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资源,教育、培养、训练后备力量以弥补各种原因的缺员,并能足以应付未来国际航运市场的竞争与挑战,使海峡两岸航运业保持在世界航运业的前列。

(5)率先实践两岸船员教育“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充分借鉴和吸收闽台航海类院校的办学经验、办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率先实践两岸船员教育以“校—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

(6)制定两岸船员录用办法。根据STCW公约,着手制定既符合两岸利益又有利于船员教育与培训合作的两岸船员录用办法,并制定相关规定和具体实施办法。

[1]林毅夫,易秋霖.海峡两岸经济发展与经贸合作趋势[J].国际贸易问题,2006(2): 5-18.

[2]徐博东.台海经济浪潮势不可挡[J].台声,2006(1): 62-63.

[3]孙书贤,黄任望.海峡两岸海上执法交流与合作前景初探[J].太平洋学报,2009(1): 74-80.

猜你喜欢

集美闽台海峡两岸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海峡两岸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悼念许集美同志
勿忘初心不改其乐——许集美同志生平简介
许集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榕举行
海峡两岸
论剑集美 2014COC总决赛报道
海峡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