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进村治理发展的路径探析——一个乡镇干部的观察与思考

2010-04-10万运新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后进村村民农民

万运新

(湖南省委党校,湖南长沙 410006)

“后进村”的治理发展是基层党委、政府最感头痛的难题之一。在这些村,或班子建设滞后,或经济发展缓慢,或计划生育失控,或综治维稳不灵,让党的政策执行起来常常大打折扣、落无实处,甚至好事办成坏事。当前,切实治理好这类村子,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应高度重视,千方百计,促其 “由乱到治、由穷转富”,并发挥出良好的带动作用。

一、提高认识,强化治村力量

1、选好驻村干部。驻村干部能否发挥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村的变化发展,这在后进村的反映尤其明显。因此,基层政府在治理后进村时,首先要物色一两个群众威信高、责任感强、工作能力突出的乡镇干部进驻该村。因为这样的干部,往往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思路开阔,熟于调查研究,能迅速 “沉下身子”,深入群众,与村民建立起 “鱼水”关系,为治理工作打开突破口,并更快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定好联系领导。对后进村特别又是人口多、社情复杂的村,基层政府一定要配上党政 “一把手”联系,因为 “一把手”的权力、威望以及其手中掌握的资源足以破解许多难题。一个 “后进村”若有乡镇 “一把手”前往指导工作,干部们会干劲十足,村民们会引重视,即使冒出突发事件,到了危急关头,也容易力挽狂澜,甚至化 “危”为 “机”。所以对每一个后进村,乡镇 “一把手”都要敢于挺身而出,做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坚强后盾。这样,“后进村”的治理就会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3、优化 “两委”班子。一要建好党支部。要指导后进村按照党组织选举制度,充分发扬民主,把工作能力强的同志推上支部领导岗位,特别要选出一位亲民、多能、廉洁的好书记,因为他是全村的主心骨和 “舵手”。只有选好了 “舵手”,后进村的航船才不会偏离航线。[1]二要健全村委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的自治组织,能有效地提高村民的社会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能更好地调动农民群众兴村创业的积极性。基层政府要认真执行村委会选举制度,积极引导后进村将能力强、作风正、威信高的村民推选到村班子中来,尤其要把敢闯、敢冒、敢试的青年大学生选拔到村主任的位置上来。[1]另外,条件成熟的村,要力行村支书、村主任 “一肩挑”,彻底解决二者扯皮的问题,彻底消除 “争政”、 “独政”、 “分政”、“瘫政”等现象。

4、壮大党员队伍。后进村工作千头万绪,群众觉悟有高有低,欲消除不协合因素,减少阻力,推动发展,就需要一批优秀分子,树立榜样,作好带动。这个角色无疑要靠共产党员扮演。目前,不少村的支部书记怕人 “夺位”,极少发展党员,或根本不发展党员,这严重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也妨碍了村级发展。在后进村不仅要防止这类情况的发生,还应把村中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致富本领强、影响范围大的 “能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注入新鲜血液,壮大党员队伍,为全村工作的开展蓄足力量。

二、加强民主,推进村民自治

后进村之所以落后,与一些干部长期以来缺乏民主不无关系。村民自治作为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于一体的村级管理制度,既切合当代中国国情又体现了现代管理理念,能有效地防止权力滥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的稳定发展,基层政府应大力倡导推行。

1、加大宣传。通过广播、电视、资料、黑板报、戏剧、宣讲等形式,使村民懂得村干部的权力来源于村民,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在于人民的选择和同意,并明白每一位村民对村级事务都享有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2、健全组织。认真实施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健全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在村民委员会的组织建设中,着重搞好村委会内部机构设置、村委会干部的配备、村民小组建设和经济组织建设[2]。

3、落实制度。首先要指导后进村依照党的政策,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以及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等。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3]与此同时,要抓好制度的落实,切实保障村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尤其要抓好村务公开,即将本村的政务、事务、财务及时公布于众。[4]目前,一些后进村之所以上访事件突出,民情不稳,与此有很大关系。因此,乡镇政府一定要指导监督后进村将政务、事务、财务及时向广大村民公布,广泛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这样既可还干部一个清白,也可给村民一个明白,有利于村里的稳定和发展。

三、创新服务,全力改善民生

1、帮助改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农民增收的前提和保障。当前,不少后进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抗灾力弱,无法使农民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5]基层政府应积极引导带领他们跑项目、争资金,努力改善基础设施,特别要搞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大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村民的增收打牢基础。[6]

2、帮助寻找发展路子。一要分析后进村的资源状况,帮助后进村选准一两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项目,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和产供销方面的信息服务,予以重点扶持,带动村民增收。[7]二要实施 “走出去”战略,拓展致富空间。通过对村民进城务工的管理和引导,把村里的富余劳力转至个体商业贸易和运输业,把农民的闲余时间转移到家庭工副业,拓宽增收渠道。[8]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抓好村里的劳务输出,鼓励村民赴广东、江浙等沿海地区打工赚钱。

3、帮助建立稳收机制。一要帮助建立农业灾害补偿机制,鼓励农民参加商业性人寿财产保险,多渠道减轻灾害损失,降低农作的风险成本。二要及时如数地兑现国家的粮补直补政策,保护好耕地,做好技术指导,促进粮食的丰产增收。

4、帮助壮大集体经济。雄厚的集体经济有利于改善公共设施,办好公益事业,解决村里孤寡病残等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问题;也有利于增强全村的凝聚力、发展力,更好地巩固基层政权。基层政府应积极引导后进村发挥资源优势,做好山水文章,如将荒山、旱土承包到户,山林、鱼塘发包至人,盘活资源,促进增收;同时,支持兴办村级企业,扩增集体收入,为全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储备财源。

5、帮助搞好社会保障。依照国家政策,努力帮助全村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破解 “社保瓶颈”。一方面落实好国家的 “两免一补”、低保、五保、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政策,另一方面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帮扶活动。积极引导村里成立慈善机构,参与社会救助,并组织、提倡形式多样的帮扶济困活动,逐步缓解村中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村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9]

四、加强教育,提升村民素质

1、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农民政治觉悟的提高,思想观念的更新,有赖于政府的教育。当前,基层政府应紧紧抓住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的契机,集中对后进村党员群众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努力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念、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思想深入人心;不断促进党员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克服不思进取,小富即安意识,提升法律意识、主体意识和政治参与热情,增强加快经济发展,建设美好家园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2、加强科技文化教育。农业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已经成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农民光有发财致富的愿望还不够,还必须有方法、有技术、有路子。因此,基层政府要结合实际加强后进村劳动力的科技知识教育。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远程教育、互联网等传媒手段,为村民释疑解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培养其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其一切围着市场转,一切靠着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具体而言,对村里中学毕业的青少年要加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教育;对文盲、半文盲中年人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对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村民进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知识教育,努力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加强未成年人教育。邓小平同志说:“忽视教育的领导,是缺乏远见的领导,是不成熟的领导。”基层政府一定要懂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道理。积极引导后进村村民,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关键性。一要搞好家庭教育。组织村里的退休干部、教师成立 “关心下一代”协会、开办家长学校,指导督促家长从娃娃抓起,对子女进行文明礼貌、公共道德、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学会做人、做事、求知,为今后的成长打好基础。二要办好学校教育。教育村民支持改善办学条件,配合老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组建村级教育奖励基金会,定期奖励优秀学生,促进全村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五、综合治理,构建和谐村庄

1、说服教育,民主协商。一要以情暖民。农民最苦,农村最穷,农业最需要发展。干部一定要带着责任感、报答心来对待农民,就像对待亲人一样,与其同呼吸、共命运。工作中,对农民的错误认识,要通过说服教育解决,对一些是非问题,应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纠正。二要以利抚民。在计划经济时代,不少干部在后进村做工作习惯于行政命令,征粮收税对群众摆简单粗暴的面孔,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当前,随着农民法制意识、民主意识的增强,再采取这种生硬的方式已不合时宜;而应代之以同一、协商的方法来解决。在处理国家、集体、农民个人的利益时,要更多地运用利益协调手段,通过上门走访、村民座谈、协商会、恳谈会等形式,听取村民的利益诉求,保证或补偿其经济利益。三是以言感民。过去,在后进村开展工作时,一些干部不注意语言和谐,习惯提野蛮粗暴的口号。如在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中,叫出 “一胎生,二胎扎,三胎四胎刮!”、“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拔房牵牛”等等,造成了干群关系的紧张。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必须坚决摒弃这种粗暴伤人的话语,而代之以温馨和谐的语言,让群众如淋甘露、如沐春风,强烈地感受到政府的关心。[3]如对上访问题,凡有道理,符合政策的,都要想方设法解决,对那些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群众解释,提出解决的时间和步骤;即使遇到违法上访、无理处闹的村民,也要耐心劝导,语气平和地说清不可答应的政策理由。

2、打防结合,依法整治。一要加强普法教育。普法教育是依法治村工作的基础。长期以来,我们对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村工作有所忽视 ,存在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个别干部甚至认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开展多了,群众法律知识多了 ,反而不好管理,想办的事不好办,因而报消极抵触态度。其实这样,不仅不利于后进村的治理,反而因为农民不知法,不懂法,造成违法行为更多,更严重。所以,在后进村,我们不仅要普法,而且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要结合“五.五”普法活动,以党员干部和青年村民为重点,配合司法部门通过广播、戏剧、宣讲、发放资料等形式,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村民们依法行事的意识。二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后进村村民往往公德意识缺乏、家庭邻里关系紧张、村子的脏乱差现象突出,多数习惯于 “上午转田埂,下午戳麻将,天黑进梦乡”的生活,精神食粮匮乏,文化生活单调,极易滑入 “黄赌毒”的泥坑。对此,基层政府应综合运用宣传、教育、示范等手段,不断加大后进村的文化阵地队伍建设和文明意识、良好生活方式的传播。如积极引导村里组建文艺队,创办阅览室、广播室,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同时,通过评选 “文明户”、 “先进个人”、“道德模范”等方式,树立榜样,鞭策后进,带动村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反对邪教、破除陋习,逐步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良好村风。三要形成群防群治网络。建立村级综治领导小组、村组二级调解机构、治安联防队等群防群治组织,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完善信息收集分析、群体性事件预警、矛盾分级调处等方面的机制,以对不稳定因素实行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理。四要加大依法惩处力度。要调动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手段,特别是会同公检法等部门,坚持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深入开展 “严打”整治斗争。对危害村民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黑恶势力、宗族势力、违法犯罪活动和影响群众身心健康的 “黄赌毒”等丑恶现象,要坚决团结群众依法从重从快予以打击;对屡教不改,违法生育,特别是不缴纳社会抚养费,影响恶劣的超生户,也要及时上交并配合计生法庭依法严办。总之,要千方百计为全村的经济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1]郑昌华,罗小凡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务全书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20,368.

[2]卢瑞华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学习读本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49.

[3]赵远琪 .新农村建设与政府工作方法的变革 [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255-256.

[4]王 伟 .农村贫困群体增收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 [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276.

[5]周朗生 .云南乡村治理:成效、问题与可能路径 [J].经济问题探索,2009,(6):186-190.

[6]谷明光 .新农村建设要重视提高农民政治生活质量 [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48.

[7]肖唐镖 .乡村治理创新的动力、理念和空间问题分析 [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2):90.

[8]杨桂安 .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民增收的途径与对策浅析 [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280.

[9]魏礼群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05.

猜你喜欢

后进村村民农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饸饹面“贷”富农民
山东肥城:“加减乘除”工作法加快后进村转化提升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宁强把后进村作为后备干部“磨刀石”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