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的博士论文
2010-04-09许锡良
许锡良
1
最牛博士论文就是在答辩之前就已经发表在最权威的期刊上,而且鉴于论文很长,该期刊必须像小说一样连载。
實例:张五常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当年在JLE(《法和经济学》杂志)上连载四期。
2
最牛博士论文答辩,就是答辩人一直在挑战答辩委员会成员,直到问得这些教授们紧张到恍惚,以为自己才是答辩人。
实例:萨缪尔森的博士论文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的熊彼特(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转过头去问另一位成员里昂惕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瓦西里,我们通过了吗?”
3
最牛投稿论文就是让编辑满世界都找不到一个能看懂这篇论文的匿名审稿人,最后只能发表,且根本不需要修改。
实例:美国科学院院士克里斯托弗·西姆斯1971年发表在《数理统计年鉴》上的论文《无穷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布滞后估计》。西姆斯写完这篇论文后没投经济学杂志,因为他显然知道没人看得懂。于是投给了最牛的数理统计杂志,结果编辑死活找不到审稿人,最后好不容易凑合拉来一个,审稿报告是这么写的:“我真的不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但是我检验了其中的几个定理,好像是对的。所以我猜应该发表。”
其实,以上三个例子虽然非常值得人敬佩,但是,我以为最牛的博士论文与博士论文答辩及博士论文发表都应该属于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甚至在还没有取得任何学位前,已经是剑桥大学学术界公认的学术思想领袖人物了。维特根斯坦的学士论文是他的老师——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大人物剑桥教授摩尔先生与维特根斯坦一起散步时,随手记录下来的维特根斯坦的喃喃自语。在向剑桥申请学士学位时,因为论文行文不够规范,而被学校的学位委员会拒绝,摩尔先生利用自己的学术权威地位再三为学生的这个学士学位去跑腿,终于成功。
维特根斯坦的博士论文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军营里写成的,仅数万字,叫《逻辑哲学导论》。出版时找不到合适的出版社,因为当时没有人能够读懂他的这部天书,因此出版商找到他的老师罗素,罗素自告奋勇,成为这部书的出版策划人,并且自以为是地为这部书写了洋洋洒洒的序言。书终于出版了,却遭到学生维特根斯坦的一顿痛骂,说罗素根本就没有读懂他的论文,在那里瞎写一气。罗素听了没有脾气,也不后悔自己的行为。天才人物就有这样的个性。
维特根斯坦的剑桥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是由三个国际学术大师组成的:罗素、摩尔、魏斯曼。三个人在答辩前一直漫无边际地讨论着维特根斯坦博士论文里的问题。时间很长了,还没有哪个敢开口问博士生维特根斯坦一个学术问题。这时罗素开口了,他转向摩尔说:“你必须问他几个问题,你是教授。”摩尔表示还没有弄懂维特根斯坦的问题,这时维特根斯坦含笑走到摩尔与罗素面前,拍拍他们的肩膀,笑着说:“不要担心,你们是永远都弄不懂这些问题的。”
博士论文答辩就以这样的方式通过并结束了。
(常宝军摘自豆瓣网,夏大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