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贵在有创见
2017-03-11游汝杰
游汝杰
摘要:本文讨论写博士论文如何做到有创见。作者认为做到有创见的前提是立志高远,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并且就作者所见分类举例说明有创见的博士论文。
关键词:博士论文:做学问;有创见
古人有一句话:“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青年学者要立志创新,并为之努力奋斗,最后才有可能在做学问的道路上登峰造极。
一、怎样才能做到有创见?
先说一说要做到有创见必须具备怎样的学术品格,也就是要做到有创见应有怎样的前提。
(1)博采众长,独树一帜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年~1867年)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者,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他说过一段话:“自然哲学家应当是这样一种人,他愿意倾听每一种意见,却下定决心自己判断。他应当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对某一种假说有偏爱,不属于任何学派,在学术上不盲从大师。他应该重事不重人。真理应该是他的首要目标。如果有了这些品质,再加勤勉,那么他确实可以有希望走进自然的圣殿。”
这段话非常精彩,我曾经把它作为座右铭,抄写在笔记本的第一页。它的意思简要地说就是:做学问要“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写博士论文也应该如此。对你所要研究的课题,你必须熟读所有相关的文献,吸取各家的长处。但不要偏爱或盲从某一学派或一家之言,在经过细心的参酌比较,发现问题,反复思考,最后才能提出有价值的独立见解。
(2)学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有一句话:“行成于思毁于随”。我改一字:“学成于思毁于随”。就是说,做学问要善于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因循守旧。赶时髦,追随别人的观点,是不可能写出有创见的博士论文的。例如近年来流行类型学,但如果对类型学没有特别的心得,就不必写类型学论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做学问的第一境界是独自登高远眺,志存高远。第二境界是为既定的志向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反复追寻,融汇贯通,豁然开朗,最终做成大学问,此为第三境界。做成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也必经历三个阶段。
(3)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囿于老师的研究领域和学术观点。韩愈的《师说》里有一句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说得很对。一般来说你的导师学识渊博,对某些领域研究深入,可能处于巅峰状态,但不可能对所有课题都是一流水平。一般来说,博士论文的课题都是非常专门的,也许全国乃至全世界只有你一人专攻这个课题。对于这个课题,你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你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研究心得,讲出自己的创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老师会高兴的。
二、有创见的博士论文分类举例
这里仅仅对我自己读过的博士论文,举例说明有创见的博士论文至少有哪些类别。
(1)创立新的学科
做学问的最高境界是创立新的学科或学派。
拉波夫(W.Labov,1927-)是美国语言学家,社会语言学的创始人。所撰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开创了社会语言学。他的硕士论文The socialmotivation of a sound change(Word 19:273-309).研究马萨葡萄园央元音变异的社会原因。博士论文《纽约市百货公司(r)的社会分层》(1964),见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of English in New Yorkcity.(1966)研究音节末尾r音在不同阶层、性别和语体中的变异。拉波夫一派的社会语言学,可以说就是以这两篇论文奠基的。
(2)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唐七元的《汉语方言同源词研究》(2009)在建立语音对应的基础上汇证汉语方言同源词180来个。同源词考证是历史语言学的概念和术语。此前的同源词考证限于有亲属关系的不同语言之间的同源词,例如漢语与藏语的同源词。此前的方言学只有所谓特征词研究,而无同源词研究。对于汉语方言学来说,同源词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
(3)采用新的研究方法
贝乐德(W.L.Ballard)在1969年发表的博士论文《吴语音韵史》(Phonological history ofWu,(吴语音系历史研究)doctori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中,放弃切韵音系,从现代方言推论古方言。即凭借现代方言语音直接构拟古方言。他全面构拟了原始吴语的声韵调系统。构拟的基础是当时已经发表的13个现代吴语地点方言的音系,这13个地点是:苏州、无锡、常州、常熟、海门、上海、嘉定、松江、温州、金华、绍兴、永康、温岭。所拟声母的特点是:有浊音和浊檫音;鼻音和边音只有一套不带音的;没有自成音节的鼻音或边立,没有卷舌声母。所拟韵母分三类,即开尾韵10个、鼻尾韵25个、塞尾韵2个。其特点是有中高元音i;鼻尾韵分n和?两套;塞尾韵分-t和-k两套。所拟声调只分4类,只拟调形,未拟调值。对这篇论文的结论和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意见,但对方法的创新性是值得肯定的。
构拟原始语是历史语言学的概念,此前限于构拟某一语系的原始语,例如原始印欧语、原始汉藏语等。构拟中古汉语基本是以切韵音系为基础的;构拟上古汉语则主要依靠《诗经》韵脚和谐声字。此前及以后构拟古代汉语方言语音的方法,仅限于利用古文献来推测古方言个别的语音特征或语音系统。例如利用明代冯梦龙编撰的苏州话民歌集《山歌》,构拟明代苏州话语音系统。
(4)创立新概念、新术语
美国学者司马侃(Michael Sherard),于1979年发表博士论文Shanghaiphonology(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hDDissertation,1972.Syntactic constraints On tone sandhi in Shanghai.Computational Analysis of Asian and African languages.1979)。在他的博士论文《上海话音系研究》中司马侃提出新的概念或术语“语音词phonological word”。语音词与词汇学上的“词”的概念不同。语音词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大于词的单位,每一个语音词都属于一个变调调式,例如上海话“我是/一个/大学生”。这个概念对于深入研究吴语的音系、韵律、变调有重要的价值。此前的方言研究没有这一概念。
陈宝亚在他的博士论文《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1994)中提出的“无界有阶、接触对应、自然接触、非自然接触”等,对于研究语言接触是很有用的。
从一定程度来说,新学科或学科分支是由新概念构成的,概念需要术语来表达,因此新的概念或术语对学术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现有的学科或学科分支也可能不断涌现新的概念,从而使本学科深入发展,长盛不衰。例如语音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20世纪30年代经赵元任完善的“音位”概念,40年代雅可布逊(Roman Jakobson)提出的“区别性特征”,对于语音学的发展可以说都有划时代的贡献。后出的“音位学”和“音系学”也就是以这两个概念为基石的。
(5)采用新观点研究旧材料
历代有关《春秋左传》的注疏、考据文献汗牛充栋,其考释原则和研究方法无非是传统的声训、形训和义训。李瑞的《春秋左传疑义考释》(2016)分类考释《春秋左传》疑义18条,提出从语言本体的系统性出发,依据同时代同结构、语法分布为先,查找同时代书证等考释原则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把历代多有争议的疑义归纳成五大类,加以考释,即句法分布决定断句例、句法位置决定词义例、意义由句法承担例、词性决定句法关系例、字的置换和衍字例。其考释原则和研究方法与传统训诂学大相径庭,颇具新意。
(6)填补空白
汉语的地区方言不少已有较充分的描写,但也留有空白。李连进的《平话音韵研究》(1998)基本上是描写地区方言的论文。作者实地调查、记录、分析17个方言点,列出各地平话3千多字的字音对照表,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南北平话的语音系统和语音特征,并研究历史层次,以及比较平话和粤语的异同。广西的平话是汉语十大方言之一,但前人并未系统、全面调查、记录和比较,故此课题是有学术价值的,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类似的地区方言还有徽语等。常有人问地点方言的描寫和研究,可否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笔者认为不应提倡博士论文以调查记录地点方言为题,即使是濒危方言也不适宜。除非这种方言具有特殊的学术价值,例如杭州话对于研究中古汉语和方言接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地点方言的描写和研究,或许可以作为硕士论文的选题。
(7)文献综述也可以有创见
戴黎刚的《闽语的历史层次及其演变》(2005)逐摄详论福建闽语的历史层次。此文的第一章是文献综述。章节目录如下:第一章:历史层次分析法——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第一节历史层次分析法的基本观点;第二节历史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方法;第三节历史层次分析法存在的问题第四节小结。这一章即是所谓“文献综述”,作者一方面综述历史层次法已有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评论和观点,指出现有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为自己要写的论文张目。文献综述不能仅仅按年代或按作者,平铺直叙,没有评论,没有自己的见解。
要写出有创见的博士论文并非易事,以上只是根据个人经验,举例谈谈有创见的博士论文可以分成哪几类,看法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