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出入奎章阁的诗史意义
2010-04-09唐朝晖
唐朝晖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虞集出入奎章阁的诗史意义
唐朝晖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1329年虞集进入奎章阁,成为元代诗坛的核心人物,以他为代表的典雅平和之诗取代前期的故国旧君之叹。1333年,虞集离开奎章阁,随即失去了文坛的宗主地位,以其为核心的奎章阁文人群走向衰落,他所倡导的典雅平和之诗也逐步被衰世动荡、纵情任性的元末诗风取代。
元代;虞集;奎章阁;诗史
虞集是元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他进入奎章阁,距元代建国(1271年,国号大元)五十八年;文宗至顺四年(1333)离开奎章阁回江西隐居,距元朝灭亡(1368年)五十五年,其奎章阁活动时期大约处于元代统治的中点位置。①虞集入主奎章阁前,由宋金入元的刘因、赵孟頫等文人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故国旧君之思、山林归隐之情成为文坛的主导风气。虞集入主奎章阁,以其显赫仕宦与卓著才情大力倡导的雅正平和诗风逐渐成为文坛的主导风尚。虞集离开奎章阁后,逐渐淡出文坛,元朝也进入了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统治时期。离开奎章阁后,虞集诗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叹老嗟卑、隐逸恬淡成为其主导风格;同时,元代诗坛也由典雅平和为主走向纵情任性、个性鲜明的元末诗风。虞集奎章阁活动前后,正是元朝由繁盛走向衰败的时期,元诗也由典雅平和之吟唱演变为衰世动荡之音;另一方面,虞集本人由诗坛主将变为山林隐士,其代表的馆阁文人也逐渐失去文坛的主导地位。这就是虞集出入奎章阁的诗史意义。
一
虞集在元代诗坛领袖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入主奎章阁最终确定了其诗坛盟主地位。
虞集早年因其师吴澄推荐,馆于元初重臣董士选家,吴、董二人皆负盛名,为虞集仕宦提供了有利条件。元大德元年(1297),虞集以塾师身份随董士选进京,但并没有引起各界重视。赵汸《邵庵先生虞公行状》云:“公始来京师,方海内承平,中朝无事,四方名胜荟萃,为文章相尚以雄严新奇,不必尽合于古。柳城姚公在翰林,广平程公、吴兴赵公,继之与公言,俱大悦,即以异日斯文之柄归之;涿郡卢公处道,清河元公复初素相善,所述作辄即公论定。”②此时文坛的主导是姚枢、程钜夫、赵孟頫、卢挚等馆阁重臣,虞集还只是边缘之人,空有满腔才气,却无施展机会。对此,虞集在《早起》二首其一中写道:
驰鹜亦已久,淹留竟何成?畴昔梦至家,屋舍还欹倾。晨思理垣墉,夕念锄榛荆。惟恐岁年暮,剔然心为惊。归去非有难,纳履斯遄征。永言得安居,庶无愧平生。③
可见他对前途的恐惧担心,对世事的惶惶莫测。此时其所作的诗歌时时流露出愤懑哀怨之情。但虞集并没有灰心失望,他一直流寓大都等待机会,终于在大德六年(1302),“以大臣荐擢大都路儒学教授”。虽然职位不高,但毕竟在京师有了立足之处,也有机会结交各类文人士子。此后虞集仕途比较顺利,但也受人排挤,时有挫折。大德十一年(1307)除国子助教,以后历任翰林学士兼国子祭酒,奉议大夫、奉政大夫兼经筵官等。但蒙古贵族对虞集等南人的猜忌打击一直没有停止,皇庆元年(1312),虞集被逼辞国子监之职:
近臣以先生(吴澄)荐于上,而议者曰:“吴幼清(吴澄字),陆氏之学也,非朱氏之学也,不合许氏之学,不得为国子师,是将率天下为陆子静矣。”遂罢其事。……而仆之谤尤甚。④
备受排挤,不得不离开国子监。此后,虞集又屡次徘徊于仕隐之间,其《后续咏贫士四首》其三云:
为政贵察色,读书在研覃。司视既不明,两者无一堪。尚不管吏责,为师固宜惭。圣世无弃物,况兹久朝簪。决去岂我志,知止亦所谙。颇闻南山下,菊根浸寒潭。濯耳千日期,冰胪复清涵。老马果识道,更服盐车骖。⑤
离开生活多年的京师,抛不下自己满腔壮志;留在京师,又得不到当政的赏识提拔。去留两难的境地表明诗人此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
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虞集进入奎章阁,受到最高统治者的重用,地位与影响骤然提升,俨然成为文人领袖。进入奎章阁的第二年(天历三年,1330),虞集的主要活动可以形象地说明这一点。
正月,金陵大龙集翔寺建成,文宗于奎章阁命虞集撰文并勒石记载;⑥柯九思于奎章阁进呈家藏《定武兰亭》本,虞集奉旨题识;虞集与欧阳玄、雅虎、白守忠、高存诚等观《曹娥碑》;
二月,文宗命虞集为总裁官,领《经世大典》纂修事,虞集以病力辞,没有获准;⑦
三月,虞集写《寄丁卯进士萨都剌天锡诗》,萨都剌为元末、也是元代诗坛的重要作家,与杨维桢同为元末个性鲜明的诗人巨擘;⑧廷试进士,虞集为读卷官,笃列图等九十七人进士及进士及第;文宗御宴奎章阁,虞集与柯九思、李泂陪侍;
五月,虞集受命撰《赵平章画像赞》、《饮膳正要》序;⑨文宗御大明殿,改元至顺,立王太子,命虞集撰诏,播告天下;⑩
八月,文宗御奎章阁,命虞集题《鹤山书院记》;⑪与著名僧人吴全节观元明善所藏古剑,做《古剑铭》;
十月,虞集与陈旅、赵子期、王君实、陆友仁于柯九思玉文堂观书,作《题杨将军往复书简后》;
十二月,奎章阁奉旨撰文《集庆路重建太平兴国寺禅寺碑》;祭星常国公奉旨命虞集撰祝文。
可见,虞集进入奎章阁,成为蒙元政权官阶最高的汉族士子,自身地位迅速提高,日与馆阁重臣接触,常奉天子旨意撰文,成为馆阁文人领袖。这与延祐六年,虞集除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仁宗所说“儒者皆用矣,惟虞伯生未显擢耳”形成鲜明对比。对此,马祖常曾写诗道:“闻君曝值奎章阁,朝马偏从小海过。衣上落花红雨满,马鞍柳絮更如何”。⑫特别是作为总裁官纂修《经世大典》,作为读卷官主持会试,极大地提升了自身地位,正如危素《道园遗稿序》称:“(虞集)方壮而出游,所交多当世俊杰,丽泽之益,月旦不同。及扬厉馆阁,遂擅大名于海内。”⑬指出虞集出仕奎章阁,最终奠定了其文坛宗主地位。
二
奎章阁时期的虞集因其仕宦显赫、才情卓著成为元代诗坛的主要领导者,引领了元诗的发展趋势与主导风格,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虞集自身创作由抑郁忧伤走向典雅平和,由忧馋畏祸、感慨个人经历转为“颂治平”、“赞国家涵熙之深”的盛世之歌;第二,虞集进入奎章阁,日与馆阁文人学士唱和,形成规模庞大的奎章阁文人群,并进而成为元代诗坛的主要力量;第三,以虞集为代表的奎章阁文人群以其典雅平和的诗风成为元代诗坛的主导风格,取代了前期故国旧君之叹、山林泉下之歌为主的诗坛风气,预示着元诗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虞集进入奎章阁前,已在京师和官场奋斗多年,但一直郁郁不得志。虞集进入奎章阁前一年,天历元年(1328)戊辰,作有《赋前咏贫士》、《又一首答舍弟见和》、《续咏贫士四首》,表达自己抑郁忧伤、贫病交加的痛苦。如:
天风夕号怒,霜日殊清妍。探架得古书,前日手所编。奈何视茫茫,字若万蚁缘。精意成寂寞,惆怅还弃捐。于惟仲尼衰,清梦不复然。小子未闻道,何以卒岁年。(《续咏贫士四首》其四)⑭
对前程未卜的恐惧、仕进无门的痛苦一寓于诗。进入奎章阁后,虞集心情舒畅,即使遇到各种挫折,也能泰然处之。如《触石坠马卧病,蒙恩予告。先至上京,寄溉之学士、柯敬仲参书》二首:
翠幄临都尚驻郊,言瞻龙漠度前茅。雨余草气千原合,日下云章五色交。给札修辞持玉笔,赐羮充腹出珍庖。白头感遇知何补,阿阁清严栖凤巢。⑮尽管身患疾病,却没有丝毫的怨愤,充满了一种昂扬向上、感恩图报的心情。与前引诗所做时间相差不过一年,并且做前诗之前,虞集已经在大都生活了二十多年,官至翰林直学士、奉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奉政大夫兼经筵官,地位宗尊,但无法掩盖诗人心中郁郁不得志的痛苦;一入奎章阁,心境大变,诗风骤变。
不仅如此,虞集入主奎章阁,应制唱和诗成为其诗歌的主要内容,他说:“小臣职在歌功徳,拜手陈诗对日长。”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成为此时诗歌的主要题材。据笔者统计,1329-1333年,虞集在奎章阁写作的应制诗歌达一百一十余首,约占其现存诗歌的七分之一;所和之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文人画师;既有馆阁重臣,又有释子道士。
这类诗歌或是描写歌舞升平、雍容盛世的太平气象,如《正月十一日朝回即事》:“宫树春阴合,霓旌拂曙来。天光临阁道,云气卷蓬莱。昼漏沉沉鼓,晨樽滟滟杯。香霏帘底雾,乐殷殿前雷。祥瑞仪曹奏,珍淳尚食催。舞庭分鹭序,孝献过龙媒。融雪微生草,轻风不动埃。老人南极至,王母上方回。玉色何多喜,金华得重陪。裁诗贺新雨,西阁待门开。”⑰用华丽精致的语言描绘歌舞升平,优游宫廷的贵族生活。或是歌颂统治者的赫赫威名、文治武功,如《进讲后,侍宴大明殿,和马伯庸赞善韵二首》其一云:“丞相承恩自九天,讲臣春殿秩初筵。养贤敢谓占颐像,陈戒犹思诵抑篇。既奏大韶兼善美,岂无后稷暨艰鲜?愿推余泽均黎庶,乐只邦基亿万年。”⑱用自身经历对文宗任用文人、励精图治表示由衷歌颂,对蒙元统治下的太平盛世表达无限敬仰。或是表达对统治者的知遇提携感恩戴德之情,如《玉堂读卷》:“书阁暮年偏感遇,但歌天保答皇仁”,⑲表示自己不顾年老体衰,仍愿为蒙元政权竭忠尽智的衷情实感。或是表达官僚士子的闲情逸致,悠然自得之情,如《同阁学士赋金鸭烧香》:“黄金铸为鸭,焚兰夕殿中。窈窕转斜月,逶迤动微风。绮席列珠树,花灯连玉虹。无眠待顾问,不知清夜终。”清夜吟诗题画,对坐闲谈,还时时不忘对蒙元统治歌功颂德。
虞集此时期还写作了大量的应制诗、题画诗、送行诗,大都是粉饰太平,歌咏盛世。如与僧人吴全节唱和送别的四十余首,都尽力歌颂吴全节的高雅情怀和蒙元统治的国泰民安。
三
进入奎章阁的虞集,不仅自身诗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引领着元代诗坛走向新的阶段。虞集于奎章阁日与文人学士馆阁唱和,题画吟诗,逐步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奎章阁文人群,并逐渐成为元代诗坛的主要力量。
虞集进入奎章阁确立了自身的诗坛盟主地位,也成为了元代诗坛风向转变的主导人物。对此,与虞集同时的文人士子论述确切,欧阳玄《梅南诗序》云:“京师近年诗体一变而趋古,奎章虞先生实为诸贤倡。”⑳说明虞集入主奎章阁助成尊唐复古、典雅平和诗风成为元代诗坛的主导风尚。苏天爵《书吴子高诗稿后》云:“我国家平定中土,踵宋金余习,文辞率初豪衰苶。涿郡卢公始以清新飘逸为之倡。延祐以来,则有蜀郡虞公,浚仪马公以雅正之音鸣于时,士皆转相效慕,而文章之习今独为盛矣。”㉑虞集与马祖常唱和主要在任职奎章阁时。陈旅也说:“国家混一天下,光岳之气不分,大音斯完。中统、至元间,豪杰之士布列词垣,难以一二数。天历以来,海内所宗者,惟虞雍公伯生、豫章揭公曼硕二公而已。”㉒皆说明虞集入主奎章阁引领元代诗风走向雅正平和。
关于元代诗歌的分期,学界缺乏一致的结论。包根弟、李梦生等人,把元代诗歌分为三期。前期为蒙元建立至大德元年(1297);中期则略有区别,包根弟以大德元年至顺帝至元元年(1297-1335),李梦生则以大德元年至元统元年(1297-1333)为界;其后为元诗后期。㉓二人都把虞集奎章阁活动时期(1297-1233年),作为元诗典雅平和的主要阶段。杨镰认为:“元文宗天历至元顺帝初期,正是馆阁诗人对朝野影响最大的阶段,这又正是虞杨范揭四大家活动在诗坛、创作达到极盛的巅峰时刻。‘四家’之中,除杨载,其他三人都是江西籍,但元诗彻底走出江西诗派阴影,就是从‘四家’开始。”㉔表明元诗从天历开始摆脱了元初习气,天历至顺帝初正是虞集奎章阁活动时期。并且,杨载死于英宗至治三年(1323),范椁死于文宗至顺元年(1330),揭傒斯与虞集同为奎章阁学士、预修《经世大典》,但影响比任总裁官的虞集要小。可见,典雅平和诗风成为主导的标志还是虞集奎章阁活动时期。查洪德论述更准确,他说:“虞集是一个明显的分界。对盛世文风,他(也包括他同时期的一些论者)之前的论者是呼唤,他之后的论者是追慕与回顾。”㉕只是没有明确指出分界点是虞集奎章阁活动时期。
虞集为核心的奎章阁文人群的形成,标志着典雅平和诗风正式成为元代诗坛的主导风格。与虞集供职于奎章阁的文人,前期主要有:元诗四家的杨载、揭傒斯、范悙,儒林四杰的黄溍、柳惯以及安熙、胡助、马祖常等;后期主要有许有壬、周伯琦、宋本、王守诚,而虞集无疑是奎章阁文人群的核心人物。㉖
如前文所引虞集天历二年唱和之人主要有赵世炎、马祖常、雅琥、柯九思、欧阳玄、李泂、李讷等人,诸人为诗皆以典雅平和为旨归。马祖常“其诗才力富健,如《都门》《壮游诸作》长篇巨制,迥薄奔腾,具有不受羁勒之气…与会稽袁桷、蜀郡虞集、东平王构更迭倡和,如金石相宣而文益奇,盖大徳延祐以后为元文之极盛,而主持风气则祖常等数人为之巨擘㉗”。其《史馆闲题二首》其一云:“骑马到画省,冠佩趋几筵。岂但文字美,所乐长官贤。京国足府寺,金榖想百千。飞书日杂遝,奔命懼不先。萧萧馆阁严,操瓢续简编。上有日月光,下有草木妍。森罗大象列,俟此言语宣。蹇予昧儒学,群髦辱官联。遭逢赖明世,益喜身悠然。”㉘大力歌颂蒙元统治为开明盛世、吏治清明。雅琥《京师上元诗》云:“华月澄澄宿雾收,万家灯火见皇州。天阍虎豹依霄汉,人海鱼龙混斗牛。”㉙对蒙元统治下的歌舞升平作了细致描绘。揭傒斯《忆昨四首》其四云:“奎章分署隔窗纱,不断香风别殿花。留守日颁中赐果,宣徽月送上供茶。诸生讲罢仍番直,学士吟诗每自讠夸。”㉚将馆阁文人吟诗唱和的悠然生活与蒙元统治的文治武功融为一体,极具胜朝气象。
长期与虞集唱和的欧阳玄、马祖常、胡助等此时所为诗歌大多不离歌功颂德的政治情怀和题画吟诗的闲情雅趣,表现出浓厚的盛世平和之音。
如果说虞集与奎章阁文人诗文唱和,使典雅平和之诗成为天历至顺年间诗坛主导风尚,那么他对门生学子的提携帮带则将雅正雍容之诗推向广泛的馆阁山林,盛世之诗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莆田陈旅由于虞集的大力帮助,得以进入奎章阁。“奎章阁初置授经郎,上命公选汉人授经者,公以豫章揭公曼硕,莆田陈公众仲名闻上。”㉛陈旅为诗“变雕琢磔裂之习,而反诸醇古。故其制作完然一代之雄盛。文人学士直视史汉,魏晋以下盖不论也。方天历至顺间,学士蜀郡虞公以其文擅四方,学者仰之。其许予君特厚,君亦得与相熏濡,而法度加密焉。故其所铺张,若揖让坛坫,色庄气肃而辞不泛也;其所援据,若检校书府,理详事核而序不紊”㉜,则陈旅得之虞集诗法而成典雅之诗。庐陵张光弼“少师虞文靖集,得诗法,文靖才高识广,其诗浩博而不肆,变而不穷,而一宿于正。先生(指张昱)之诗,气宇宏壮,节制老成,而从容雅则,称其博焉”㉝,也说明张昱从容雅则之诗也是虞集所授。
虞集天历三年为廷试进士读卷官,笃列图等九十七人进士及第,其中著名诗人有宋褧、许有壬、笃列图、李裕、刘性等。宋褧为虞集门生㉞,所为诗歌“虽《大堤》之谣、《出塞》之曲,时或驰骋乎江文通、刘越石诸贤之间,而燕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赴节之音,一转为清新秀伟之作”㉟,可知其诗歌至京师后转为典雅醇正。其《得周子善书问京师事及贱迹以绝句十首奉答》(其一)写道:“春王朝会大明宫,祝粟鱼蛮四海同。至治元年调玉烛,和风甘雨看年丰。”㊱形象地描绘出四海升平、安居乐业的天朝气象。许有壬《天历初己巳,本雅实理子谦,以翰林学士承诏祷雨关中,有应,虞伯生学士作诗序,子谦监湖南宪求诗》写道:“穷乡转乐土,弊野开天囷。归来拜天子,小臣事已竣。乃知是为霖,眷注迈等伦。四道使持节,冰霜照清真。何当推厚泽?汪洄周九垠。”㊲为蒙元统治解救民生痛苦大唱赞歌。另一门生苏天爵则通过编辑《国朝文类》,高举醇正平和诗风,“前世陋靡之风,于是乎尽变。”㊳所作诗文也从容大度,为馆阁文人代表,虞集谓之“抽简鲁史存,采诗商颂并”。其他门生学子如傅与砺、笃列图等都深受虞集影响,所为诗文大都不失典雅雍容之风。
笔者把虞集奎章阁活动时期,作为典雅平和成为元诗主导风格的标志,既有风格上的前后嬗变,也包含着人事的自然代谢。虞集进入奎章阁的1297年前后,由宋金入元的著名文人如王恽(1227-1304)、姚遂(1238-1313)、张养浩(1270-1329)、赵孟頫(1254-1322)、邓文原(1259-1328)、袁桷(1266-1327)、贡奎(1269-1329)等人,大都逝世,对故国旧君的留恋、对蒙元政权的愤懑随着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代谢逐渐消失。虞集进入奎章阁的1297年前后,随着蒙元统治的巩固,民族文化融合的加强,各类文人士子不管是出于自愿还是被动都接受了蒙元统治,发而为诗歌,日趋雅正平和。对此前人多有论述,欧阳玄认为:
皇元混一之初,金宋旧儒布列馆阁,然其文气高者崛强,下者萎靡,时见旧习。承平日久,四方俊彦萃于京师,笙镛相宣,风雅迭倡,治世之音,日益盛矣。于时雍虞公方回翔贵胄、容台间,吾党有识之士,见其著作法度谨严,辞旨精核,即以他日斯文之任归之。至治、
天历,公仕显融,文亦优裕。㊵
指出虞集入主奎章阁,“风雅迭倡,日益繁盛”,典雅平和之诗逐步成为诗坛主导风格。陈基《孟待制文集序》云:
国朝之文凡三变:中统、至元以来,风气开辟,车书混同,名家作者与时更始。……天历之际,作者中兴,上探诗书礼乐之源,下咏秦汉唐宋之澜,摆落凡近,宪章往哲,缉熙典坟,昭熠日月,登歌清庙,气凌骚雅,由是和平之音大振,忠厚之朴复还。㊵
认为天历之际“和平之音大振”,其倡导者正是虞集为核心的奎章阁文人群。元末明初人王袆认为:
(南宋)淳祐、咸淳之末,莫不音促局而器苦窳,无以议为矣,此又一变也。元初,承金氏之风,作者尚质朴而鲜辞致。至延祐、天历,丰亨豫大之时,而范、虞、揭以及杨仲弘、元复初、柳道传、王继学、马伯庸、黄溍卿诸君子出,然后诗道之盛,几跨唐而轶汉。㊶
也说明虞集及其奎章阁文人代表元诗盛世平和之声。翁方纲《石洲诗话》云:
当时之论以虞、杨、范、揭齐名,或又以子昂人之,称虞、杨、赵、范、揭。杨廉夫序贡师泰《玩斋集》又称:“延祜、泰定之际,虞、揭、马、宋,下顾大历与元柘,上逾六朝而薄风雅。”金华载叔能序陈学士基《夷白斋集》云:“我朝自天历以来,以文章擅名海内者,并称虞、揭、柳、黄。”铁崖又序郯九成曰:“虞诗为宗,赵、范、杨、马、陈、揭副之。”此言是矣,而不及袁伯长(桷)。由此观之,可见诸公齐名,元无一定之称。杨、范、揭与马、宋等耳,皆非虞之匹。赵子昂亦马伯庸伯仲;黄、柳虽皆著作手,而以诗论之,亦不敌虞。尔时论者,必援虞以重其名耳。㊷
说明虞集进入奎章阁处于元诗承前启后的阶段。在他之前,宋金入元诗人的故国旧君之思时时流露于笔端,只要看看房祺《河汾诸老诗集》、杜本《谷音》、吴渭《月泉吟社诗》里的作品就一目了然。刘因、赵孟頫、戴表元等皆归附大元,甚至位居台阁,但诗文中念念不忘故国:如刘因《渡白沟》、赵孟頫《挽文丞相》等,时时流露出对故国的怀念与新朝的困惑。
四
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虞集离开奎章阁,离开京师,回江西临川隐居,逐渐淡出文坛,由诗坛盟主变为山林隐士。所为诗歌由歌咏太平盛世、雍容大度变为恬淡闲适,正视民生艰难,有时还流露出厌恶人世的佛道思想。同时,元代诗歌也由典雅平和走向乱世悲吟、纵情任性的元末诗风。
元文宗至顺四年(1333),虞集离开奎章阁,结束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官宦生涯,回到故乡临川,直至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谢世,再也没有回到京师和官场。离开奎章阁,也就离开了政治与文学的中心,离开了典雅平和的盛世之歌;虞集离开了盛世中心,元朝也开始走向自身的衰败灭亡。离开之前,虞集所为诗歌多应制、酬答之作,台阁气、宫廷气浓厚,也偶尔流露出怀才不遇、志不得伸的感概;离开之后,所做诗歌多描述恬淡闲适的人生与自然,时时流露出乐天知命的旷达平和。元统元年(1333)八月,虞集回到故乡临川,第二年四月有《甲戌四月十七日,至临冲云寺,祝圣寿,斋罢,为赋此诗》,真实细致地反映了诗人由馆阁重臣变为山林隐士的心路历程,由积极入世转为向佛求禅的心态转换,诗歌情感也渐趋恬淡闲适,诗云:
郭西寺门双石头,水槛相对林塘幽。白花过雨落松暝,黄鸟隔溪鸣麦秋。衰朽虚蒙宣室问,淹迟实爱小山留。为贪佛日多僧话,满袖天香念旧游。㊸
宁静的氛围中透露出少许孤单寂寞,建功立业的经世之志蜕变为置身尘外之情。但虞集甫在离开政治、文学中心的官场时,却满腹苦闷忧伤。这在他离开京师前的诗歌有明确的记载:
公车晓送出神州,点点霜华入弊裘。无复文章通紫禁,空余涕泪洒清秋。
院中苜蓿烟光合,塞外葡萄露气浮。最忆御前催早诏,承恩回首几星周。㊹
时间不到一年,作者的心境变化巨大。离开奎章阁,诗人的情感世界与生活方式都从馆阁重臣回到了山林野老,世事不再挂怀,只追求心灵的安谧。没有了与官僚士子唱和的环境与心情,只沉浸于求禅问道的平民生活中。
虞集离开奎章阁,所做诗文,前后判然有别。奎章阁时期,虞集把自身藏在一个精致的笼子里,内心情感服从官场应制需要,偶尔流露不满还得尽力掩饰,典雅平和之中隐藏着一份无可奈何之情;离开奎章阁后,他身心俱回自然,回归自我,没有名利的诱惑与追求,无须顾忌别人的猜忌与迫害,所为诗歌平淡自然,也时时流露出人生易老、壮志未酬的叹息。元代也在虞集离开奎章阁的顺帝元统元年(1333)进入了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的统治时期。顺帝至正八年(1348),方国珍在台州起义,元朝进入了长期的军阀割据、藩镇混战的时代。元诗,也由中期的典雅平和走向穷愁困苦抑郁忧伤的新时代。元末诗坛代表杨维桢言:“我朝文章肇变为刘、杨,再变为姚、元,三变为虞、欧、揭、宋,而后文为全盛。以气运言,则全盛之时也。盛极则亦衰之始。自天历来,文章渐趋委靡,不失于搜猎破碎,则沦于刻盗灭裂。能卓然自信不流于俗者几希矣。”㊺说明天历以来,文学风尚的显著变化,也正是虞集离开奎章阁后。
注 释:
① 关于蒙元的起始时间,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以元世祖忽必烈公元1271年建国号为“大元”作为元代的开始。
② 赵汸:《邵庵先生虞公行状》,《虞集全集》附,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292页。以下出自该书只注明页数。
③⑤⑬⑭⑮⑯⑰⑱⑲㊸ 《虞集全集》,第32,9,1176,9,99,163,88,97,101,127页。
④ 虞集:《送李扩序》,《全元文》第26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175页。
⑥ 虞集:《学古录》卷二十五,《大龙翔集庆寺碑》。
⑦ 欧阳玄:《元故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虞雍公(集)神道碑》,《圭斋集》卷九,《虞集全集》附,第1246页。
⑧ 萨天锡:《雁门集》卷三,《和学士伯生虞先生寄韵》、《次答虞阁老伯生见寄》二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⑨ 虞集:《赵平章画像赞》,《学古录》卷二十一,《饮膳正要》序,《学古录》卷二十二。
⑩ 宋濂,等:《元史·文宗纪三》,中华书局1976年版。
⑪ 虞集:《鹤山书院记》,《学古录》卷七。
⑫ 马祖常:《调虞伯生》,《石田文集》卷四,四库全书本。
⑳ 欧阳玄:《梅南诗序》,《全元文》第33册,凤凰出版集团2004年版,第442页。
㉑ 苏天爵:《书吴子高诗稿后》,《全元文》第40册,凤凰出版集团2004年版,第109页。
㉒ 陈旅:《宋景濂文集序》,《全元文》第37册,凤凰出版集团2004年版,第277页。
㉓ 包根弟:《元诗研究》,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8年版,第67-71页;李梦生《元代诗歌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增刊。
㉔ 杨镰:《元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60页。
㉕ 查洪德:《海宇混一鼓舞下的元代盛世文风》,《南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㉖ 关于虞集及奎章阁文人群与元代文坛的关系,可参看姜一涵:《元代奎章阁及奎章人物》,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民国70年(1980)版;邱江宁:《奎章阁文人与元代文坛》,《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
㉗ 永溶等撰:《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七,中华书局1987版。
㉘ 马祖常:《史馆闲题二首》,《元诗选》初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78页。
㉙ 顾嗣立:《元诗选二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63页。
㉚ 顾嗣立:《元诗选》初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074页。
㉛ 赵汸:《邵庵先生虞公行状》,《虞集全集》,第1296页。
㉜ 张翥:《安雅堂集原序》,《全元文》第48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583页。
㉝ 杨士奇:《张光弼诗序》,《虞集全集》附,第1276页。
㉞ 宋褧:《座主学士虞先生眉庵诗》,《虞集全集》,第1184页。
㉟ 欧阳玄:《宋翰林燕石集序》,《全元文》第34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446页。
㊱ 宋褧:《得周子善书问京师事及贱迹以绝句十首奉答》,《元诗选》二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28页。
㊲ 许有壬:《天历初己巳,本雅实理子谦,以翰林学士承诏祷雨关中,有应,虞伯生学士作诗序,子谦监湖南宪求诗》,《虞集全集》,第1251页。
㊳ 陈旅:《国朝文类序》,《全元文》第37册,凤凰出版集团2004年版,第247页。
㊴ 欧阳玄:《雍虞公文集序》,《虞集全集》附,第1244页。
㊵ 陈基:《孟待制文集序》,《全元文》第50册,凤凰出版集团2004年版,第313页。
㊶ 王袆:《练伯上诗序》,《王忠文公文集》卷五,嘉靖元年刊本。
㊷ 翁方纲:《石州诗话》卷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㊹ 虞集:《八月十五日伤感》,《虞集全集》,第109页。
㊺ 杨维祯:《王希赐文集再序》,《东维子集》卷六,四部丛刊影印鸣鹤山房本。
【责任编辑:赵小华】
I207.22
A
1000-5455(2010)02-0087-06
2009-12-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元代文人群体与诗歌流派”(08CZW026)、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元代文人社团与诗歌流派”(20080440770)、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元代民族融合社会与诗歌新变”(09YBB239)。
唐朝晖(1971—),男,湖南益阳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