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的“被X”词族探微
2010-04-08刘云
刘 云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新兴的“被X”词族探微
刘 云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近期媒体上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被X”,这些新兴的“被X”有两类:一是原先没有,新近才产生的组合;二是原先已有,但表义有变化的组合。本文从产生与发展、结构与特点、流行原因等角度对“被X”词族加以分析与阐释。认为“被X”词族具有较强的造词功能,既具有相当的类推性和能产性,又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多样性;既适应了表达新时期社会生活多元化、思想意识多元化的需要,又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汉语的构词方式和表达手段。
类前缀;被X;词族;类推
近段时间以来,报刊、电台、网络等媒体上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被X”组合,诸如“被就业”“被自杀”“被增长”“被代表”“被统计”“被小康”“被失踪”等,给我们“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时一篇文章的一句话就出现多个“被X”组合,例如《扬子晚报》2009年8月25日《突围“被时代”需要知“脸红”的官员》一文一开始就出现了六个“被X”:“被捐款、被失踪、被自愿、被就业、被开心……‘被时代’的到来,见证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以及公民权利遭遇现实逼仄时的无奈。”笔者在谷歌上输入“被就业”、“被自杀”、“被增长”、“被代表”,搜索结果分别高达23800000、25400000、39900000、97900000条,可见“被X”词族影响之大。①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网络媒体语言分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09”网络征集年度字词征集活动中,“被”字当选为“2009年度汉语第一字”。当前“被X”的使用和传播呈迅猛发展之势,我们通过网络语料收集到数百个“被X”,下面从产生与发展、结构与特点、流行的原因等角度对新兴的“被X”词族加以分析与阐释。
一、“被X”词族的产生与发展
引言例句中所举的“被捐款、被失踪、被自愿、被就业、被开心”都是最近才兴起的一种表达方式,照传统的组合规律,“被”字是不大能与“捐款、失踪、自愿、就业、开心”等词语组合的,因为与“被”组合的多是一些不如意、不情愿的事情,这里“捐款、自愿、就业、开心”都是一些如意、情愿的事情;而且,“被捐款、被失踪、被自愿、被就业、被开心”并不是真的被“捐款、失踪、自愿、就业、开心”了,而是“在不知情或非自愿、不真实的情况下,非自主地遭遇捐款、失踪、自愿、就业、开心等境况”。以“被捐款”和“被失踪”为例,“被捐款”指“在非自愿的情况下被迫捐款,表面上捐款了,但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领导强制将部分工资扣下来作为捐款”,如“捐一奖二‘被捐款’有些荒唐”(《公益时报》2009年9月1日);“被失踪”指“在不真实的情况下表面上失踪了,实际上某人并非真的失踪了,而是被宣布为失踪”,如“‘被失踪’是一种恐怖行为”(《南方周末》2008年12月19日)。
这种用法意义上的“被X”的流行与近期网络上关注度较高的几个社会热点事件有关。一是2008年年末出现的“被自杀”,在一连几起被社会高度关注的死亡事件中,当事人的死因都被当地官方归结为“自杀”,人们质疑这种集中性的巧合,就用“被自杀”来指那些不法之徒伪造现场将被故意或者过失杀害了的人的死因归于“自杀”,而实际上所谓的自杀迹象应是谋杀者或其他人刻意伪造和安排的。二是2009年年中出现的“被就业”,7月12日西北政法大学2009届毕业生赵某以“酱里合酱”的网名在某知名论坛上发帖,称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学校与西安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书,而这家公司他听都没听说过,这样他“被就业”了。社会治安和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时间,“被自杀”“被就业”被广泛使用并迅速传播。
受此启发,网民们依葫芦画瓢,纷纷仿造出各种“被X”。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收入首次赶超了GDP增速,但各阶层公众却与此感受不同,用“被增长”来指实际没增长,但在统计数据中却被增长了;江苏省对南通市辖下各县市的小康达标情况进行随机电话民意调查,当地政府要求受访群众熟记事先统一下发的标准答案,这样那些原本在小康水平之下的群众一夜之间“被小康”了;重庆市铜梁县学生家长反映孩子读某小学要交9000元“教师节慰问金”,县教育局局长接受采访时称此事系家长“自愿”缴纳,家长为了让子女上好学校读书,不得不“被自愿”地缴纳择校费、赞助费或“教师节慰问金”。如今,“被自愿”有愈演愈烈之势,近期影响比较大的有河北威县新教师“被自愿”捐资助教,东莞近千员工“被自愿”自费查乙肝,宁波教育学院毕业学生“被自愿”向学校缴纳“孝敬费”,等等。就这样,“被X”像滚雪球似地在互联网上越滚越大,并进而影响到传统媒体,又出现了一大批“被X”,常见的有“被退休、被下降、被下岗、被失业、被创业、被救济、被平均、被统计、被慈善、被代表、被强大、被幸福、被满意、被自豪、被快乐、被感动、被服务、被矿难、被买房、被艾滋、被痊愈、被捐款、被网曝、被降调、被失踪、被死亡、被开心、被听证、被结婚、被离婚、被寂寞、被富裕、被习惯、被支持、被赞成、被全勤”等等。可见,“被X”格式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新的组合不断涌现,已经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会话。
“被”在古汉语中本是名词,《说文》是这样解释的:“被,寝衣也”,引申为动词指“覆盖”之义。王力先生指出:“‘被’字用为动词,还有另一种意义,就是‘蒙受’、‘遭受’的意义。”②传统的被动式的“被”即来源于此,新兴的“被X”词族其“被动”、“处置”的意味明显减弱,而“非自愿、非自觉”的意味明显增强,“被”逐渐成为一个类前缀。新兴的“被X”词族有两种,一是原先没有,新近才产生的组合,如“被就业”指没有就业却被当作就业了,以前并没有这种用法,因为就业是无法“被”的,其他的如“被全勤、被艾滋、被统计、被慈善、被代表、被出诊、被痊愈、被死亡”等;二是原先已有,但表义有变化的组合,如“被培训”本指“(技术工人、专业干部等)被培养和训练”,但新兴的“被培训”指“那些在不知情状况下,根本没培训就已在用人单位里完成‘职业培训’的现象”,如“堵住职工‘被培训’漏洞最关键”(《京华时报》2009年8月8日),其他的如“被救济、被整形、被失业、被平均、被感动、被听证”等。两种用法中以第一种居多。
二、“被X”词族的结构与特点
“被”族新词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是用在双音节的“X”前面,构成一个三音节的复合词“被X”。例如:
(1)“被高尚”是危机公关的把戏(《南方日报》2009年9月22日)
(2)“被就业”是场罗圈儿架(《北京晚报》2009年7月29日)
(3)卫生部长是如何“被出诊”的(《文摘报》2009年8月30日)
上面例子中的“被高尚”“被就业”“被出诊”都是附在双音节的“X”前面,常见的还有“被自愿、被全勤、被开心、被自杀、被代表、被增长、被提高”等。
“被X”中的X以动词居多,如“被就业、被出诊、被捐款、被统计、被失踪、被承诺、被车祸、被整形、被痊愈、被赞成”等;其中的“X”也可以是形容词,如“被繁荣、被和谐、被强大、被弱小、被寂寞、被快乐、被幸福、被光荣”等;也有少量的“X”是名词,如“被全勤、被慈善、被愤青、被小康、被车祸、被时代、被社会、被主角、被问题、被家族、被系列”等;其它较个别的还有“被G2”、“被67%”等。
就目前收集到的用例来看,大多数“被X”都是以带引号的形式出现的,约占整个“被X”的九成,表明这种“被”词族形成的时间还不长,尚未完全凝固定型,其词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如例(1)、(2)和(3)中的“被X”都使用了引号;不过,有一些产生比较早、使用频率较高的“被X”已经不加引号直接使用,以“被时代”为例:
(4)突围“被时代”,需要知“脸红”的官员(《扬子晚报》2009年8月25日)
(5)应早日终结“被”时代的荒谬(《郑州日报》2009年7月28日)
(6)汉字的被时代也到了(《中华读书报》2009年8月26日)
上面三个例子中的“被时代”分别以三种不同的形式出现,例(4)整个“被时代”使用引号,例(5)仅“被”使用了引号,例(6)都没使用引号。
可见,“被X”词族具有较强的造词功能,既具有相当的类推性和能产性,又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多样性;既适应了表达新时期社会生活多元化、思想意识多元化的需要,又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汉语的构词方式和表达手段。
新兴的“被X”与传统的“被X”相比,至少有以下三个明显的区别。
1.所附成分
前面举例说明了传统的“被X”中的“X”多是一些不如意、不情愿的事情,而新兴的“被X”中的“X”不管如意不如意、情愿不情愿都可以进入格式。除此之外,传统的“被X”中的“X”一般是及物动词,而且其动作行为必须可以使其支配对象或主体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情状,不符合这个条件的“X”一般不能进入被动表述式。新兴的“被X”中的“X”除了及物动词之外,还可以是不及物动词(如“被自杀、被捐款、被失业”等),也可以是形容词(如“被幸福、被强大、被和谐”等),甚至名词(如“被全勤、被慈善、被社会”等),同名词的组合更加巩固了“被”的类前缀身份。需要指出的是,“X”是名词的“被X”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被”字结构,只不过隐含了动词,如“被全勤、被慈善、被愤青”等指“被保持全勤、被看作慈善、被当作愤青”;另一种则是偏正结构,如“被社会”、“被时代”、“被系列”等是以“被”作为定语构成的偏正结构。
2.内部构成
“被”字是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字,列第164位。③现代汉语以“被”作为语素组成的词并不多,语文词典收录的“被V”式双音节词语常见的有“被捕”、“被刺”、“被盗”、“被俘”、“被覆”、“被告”、“被害”、“被毁”、“被缴”、“被叫”、“被劫”、“被禁”、“被救”、“被控”、“被难”、“被弃”、“被窃”、“被擒”、“被囚”、“被试”等,三音节的常见的有“被告席”、“被害人”、“被害者”等,不过这些三音节的“被X”都是“2+1”结构,与此不同,新兴的三音节“被X”词语都是“1+2”结构,如“被自杀、被全勤、被增加、被自愿”等。这些新兴“被X”中“被”的类前缀意味比较明显。
3.表达意义
传统的“被X”表示在动作行为的支配下,其支配对象或主体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情状,表示受事主语处于被处置状态,而且被处置的结果多带有遭遇、不愉快的语用色彩。新兴的“被X”词族尽管由于所附“X”的不同而语义各异,但整个组合都可概括为“在不知情或非自愿、不真实的情况下,非自主地遭遇某种境况”,其共性是皆带有不真实性(故多数情况下加上引号)④,例如“被慈善”指“在非自愿的情况下表面上做慈善,实际上并不想做慈善”,“被增长”指“在不真实的情况下表面上增长了,实际上并没有增长”。新兴的“被X”同传统的“被X”相比,“被动”、“处置”的意味明显减弱,而“非自愿、非自觉”的意味明显增强。新兴的“被X”后面的施事一般省略,省略的施事由于不知情或非自愿、不真实便也无需说出、不愿说出或者无从说出。
三、“被X”词族流行的原因
这些“被X”在当前集中产生,既有外部深刻的社会环境因素,也有内部合理的语言自身因素。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思想状态逐渐多元化,人们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空前彰显,在物质需求、精神需要逐步得到满足和充实之后,“自我意志”上的需求也逐步明朗化,开始追求对自己的主导权,拒绝外界力量干涉甚至掌控自己。但是在现实中可能没有几个人没有遭遇过不幸的“被”,没有授权某个人或组织代表自己去行使某种权利,那个人或组织却理直气壮地宣称代表自己,这是“被代表”;自己根本不愿向学校缴纳“慰问金”,为了孩子能够上学却不得不交,这是“被自愿”;自己的生活根本不幸福,却被统计数字莫名其妙地描述为“平均幸福指数很高”,这是“被统计”;多次请假上级不批准,正常公休权受到侵犯,这是“被全勤”……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而非个体和孤立行为,以至于有人戏称我们进入了“被时代”。这些“被X”描述的都是一种“受人摆布”的不自由状态,一种弱势的权利受强势的权力任意支配的被动状态,当事人并非主动去进行或完成某件事情,而是被别人强加造成了某种事实,对当事人产生不公、不利甚至伤害,“被X”的一般都是弱势群体。其本质是一方受另一方显性或隐性控制、压迫从事不情愿的活动,不过,这样的被动是没有人愿意接受的,因为这种被动是主体缺失、权利缺少的表现,因此,“被X”的人不甘心被愚弄,通过创造和使用各种“被X”把质疑、委屈、愤怒、指责、无奈、调侃等不满情绪表达出来,体现的是公众对个体权利的无奈诉求。其兴起与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虚假横行和自身基本权利得不到尊重和保证的深恶痛绝。大众传媒对“被X”的流行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代传媒相当发达,可以说是无孔不入,“被X”往往是一些社会负面现象,各种媒体争相报道,这样就会在第一时间形成轰动效应。
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被X”的产生、流行既是当今社会生活多元化、思想意识多元化的必然结果,也与语言自身的理据性、经济性和异感性不无关系。
首先看“被X”的理据性。有些“被X”看似突破了常规搭配,其实深究起来,这种搭配也是有理据可言的,这里以“被自愿”和“被自杀”为例。“自愿”指“自己愿意”,只不过有些“自愿”是没有外在压力的心甘情愿,有些自愿是在巨大“潜规则”压力下不情不愿但又不得不“自愿”。要么交“教师节慰问金”,要么“退钱后退人”,学生家长在送孩子上小学时遭遇“潜规则”,最终,孩子要读书,缴费“被自愿”。掌握权力的教育部门制定游戏规则,为子女前途着想的家长只能任由“潜规则”宰割,名为自愿,实为外在巨大压力下的胁迫,因为一旦不“自愿”就什么也做不成。“自杀”指“自己杀死自己”,但导致自杀的原因,除了可能来自当事人自身之外,也可能来自他人或外界,这种由他人或外界原因导致的“自杀”对当事人来说是被迫的,根本就谈不上“自愿”,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等同于“他杀”。可见,社会上有些自杀并非出于当事人的本意,它带有强烈的被动色彩,是被迫的,是“被自杀”的,而且“被自杀”这个词还暗示着该“自杀”背后另有玄机。
再看经济性。当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逐渐步入信息时代,各种信息交换非常频繁,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追求速度,讲求效率,这就要求用简省的信息、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语言自身的经济原则要求对其成员的形式及数量进行精简,要求以最简单的形式表达丰富的内容,由新词缀派生的新词不仅形象生动,而且简单直白,正好符合现代人的求简心理。“被X”词族的基本结构是由“被”加双音节词构成,其中“被”是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而在“被X”结构中是一个词缀,通过这个词缀与根词的结合可以很简省地表达相关的意思。以前面提到的“被就业”和“被小康”为例。“被就业”是高校为增加就业率,把一些没有就业的学生签订子虚乌有的《就业协议书》,这样,失业的学生莫名其妙地在拥挤的人才市场里找到了工作。“被小康”是在对小康达标情况进行随机电话民意调查时,受访群众被要求熟记事先统一下发的标准答案,这样,那些原本在小康达标水平之下的群众,一夜之间就“被小康”了。如果不使用“被X”结构则需要用很长的一段话来说明,这对于标题等对时效性、新颖性和简明性有严格要求的语言形式显然不合适,这也是为什么“被X”最先在新闻标题等领域首先使用的原因。例如前面所举的标题《捐一奖二“被捐款”有些荒唐》在正文中具体介绍了“被捐款”的含义,即“在非自愿的情况下被迫捐款,表面上捐款了,但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领导强制将部分工资扣下来作为捐款”,这么长的一段文字直接出现在标题中不大可能,但通过一个“被捐款”就把关键的内容用突显的方式表达出来了,简洁清晰又一目了然。如果有兴趣的话,读者还可以通过阅读正文来了解“被捐款”的具体含义;即使不看,也对所传递的信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它几个例句标题中的“被X”的使用也都有类似效果。“被X”以简洁凝炼的形式呈现于人们面前,辞约而旨达,既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又大大提高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
再看异感性。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有求新求异的心理,对旧有的表达方式会产生本能的“审美疲劳”,会想方设法地追求新奇、陌生化的言语表达方式。特别是年轻人喜欢通过一些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的用法来表明自己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和时尚前卫的品格,从而显示其个性独特、张扬自我的存在价值。新兴的“被X”词族体现出不同凡响的新奇感,不仅形式别致、诙谐机智、带有调侃性,而且信息量丰富、表现力较强,自然受到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的追捧和模仿。以“被自愿”为例,“被自愿”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就是“不自愿、被迫”,如果把“被自愿”说成“不自愿、被迫”就太平淡了,例如《“被自愿”的捐资助教》(《新京报》2009年10月29日),河北威县择优录用的191位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全县中小学做教师,刚上班没多久就被教育局告知要捐款,专科毕业生捐5万元,本科毕业生捐3万元,名目是“捐资助教”。这些高校毕业生实际上是“被迫”捐资,因为不捐资就要被开除走人,以至于有人称“乱收费的最高境界是‘被自愿’”。这样,“被自愿”生动形象地传达了捐资者的无奈和无助,所谓的“自愿”实际上是被强加的,跟被强暴一样可怜,捐资者最痛苦的在于“被自愿”,收了你的钱,你还得感恩戴德,承认是“自愿”捐助的。与“被自愿”一样,大多数“被X”都是人们恨之入骨的,它一方面侵害了民众的利益,另一方面还使得利益受损民众的诉求无法顺畅表达,有苦难言,人民群众通过创造性地使用“被X”,使得民众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它是弱势对强势、权利对权力、下层对上层、边缘对主流所发出的质疑与追问,它诙谐地表达了抗议、嘲讽、调侃、揶揄等情绪。标题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大都讲究新颖性,“被X”用在标题中可以极大地激发读者的兴趣,引起读者对内容的关注,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这也是标题中“被X”较多的原因。⑤
四、结语
“被X”的流行与网络上关注度较高的几个社会热点事件有关,民众依葫芦画瓢,纷纷仿造出各种“被X”,这样,“被X”像滚雪球似地在互联网上越滚越大,并进而影响到传统媒体。新兴的“被X”词族有两种,一是原先没有,新近才产生的组合,二是原先已有,但表意有扩展的组合。
“被”族新词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是用在双音节的“X”前面,构成一个三音节的复合词“被X”,其中的X以动词居多,也可以是形容词,还有少量的“X”是名词。由于“被X”词族形成的时间还不长,尚未完全凝固定型,其词化程度还不是很高,绝大多数“被X”都是以带引号的形式出现的。与传统的“被X”相比,新兴的“被X”有三点明显的区别。
从积极方面看,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信息的总量和更新速度以及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信息时代的语言要求尽可能地提高其单位信息含量,在“被X”大量出现的大众传媒和网络中,这种需求更是突出;而“被X”正好适应这种要求,它在保留必要信息量的同时,结构形式相对短小紧凑,使得行文较为简洁。从消极方面看,当前我国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社会思想状态逐渐多元化,人们的权利意识和自我意识空前彰显,开始追求对自己的主导权;同时,我们生活的“被时代”可能没有几个人没有遭遇过不幸的“被”,它一方面侵害了民众的利益,另一方面还使得利益受损民众的诉求无法顺畅表达,民众创造性地使用“被X”词族诙谐地表达怀疑、不满、抗议、嘲讽、调侃、揶揄、戏谑、无奈、宣泄等多种情绪。由于用“被X”来表示“在不知情或非自愿、不真实的情况下,非自主地遭遇某种境况”,既具有内在的理据性,又具有经济性和异感性,加上网络等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被X”词族呈迅猛发展之势,成为一个附缀式词语模。⑥遵照当前的发展趋势,估计会有更多的“被X”产生,因为社会语境需要它们,但究竟哪些“被X”会进入词汇系统,我们拭目以待。
注释
①搜索日期为2009年10月18日。
②王力:《汉语史稿》(中),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30页。
③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2007)》,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43页。
④彭咏梅、甘于恩:《“被V双”:一种新兴的被动格式》,《中国语文》2010年第1期。
⑤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2-51页。
⑥李宇明:《词语模》,见邢福义:《汉语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46-157页。
2010-04-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特征词统计与分析”(08BYY059)
责任编辑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