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中对艾滋病的防控
2010-04-08王居一
王居一
(河南职工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1 我国艾滋病防治现状
多年来,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s,HIV)疫情主要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为重,近年来,亚洲已经成为疫情传播与蔓延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艾滋病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和破坏。艾滋病同样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国的艾滋病流行表现为逐年增长趋势,并呈现全国低流行与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部分地区出现集中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最近的疫情资料表明,截止2009年12月,HIV感染者65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占7.5万。HIV感染者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青壮年为主,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其传播途径较非洲国家更加复杂化和多样性,包括吸毒、经性和非法采供血等多种渠道,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目前,我国的HIV感染者人数继印度成为亚洲第2位,全球第14位。
众所周知,艾滋病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医学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发展问题。在微观经济方面,艾滋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严重的影响,使相当多的家庭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并出现艾滋病遗孤和老人等社会问题,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在宏观经济方面,艾滋病给社会带来直接的疾病负担,使感染艾滋病的青壮年丧失劳动能力,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社会产出。
未来我国艾滋病的传播情况是保持继续增长还是逐步趋于平稳,根据全球的艾滋病防治最佳实践经验,将取决于有效的治疗干预工作以及强有力的政治承诺。
2 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中艾滋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完善艾滋病社会保障体系 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缺少社会保障制度的保护,包括医疗保险在内。我国虽已初步建立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但艾滋病治疗的巨额医药费开支,仍然使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
2.2 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现实中很多艾滋病感染者如暴露自己的身份,常常连最基本的生存权都不能保障,被逼上梁山的、逃入深山的时有发生。例如我国一位支援外国的医生在回国后被发现患了艾滋病,消瘦不堪,徘徊在死亡的边缘,他一生行医,自己的病情如此严重却住不进医院,妻子被单位拒之门外,连粮店也不出售他们东西,迫于舆论的压力,远走他乡,遁入深山。山西农村一青年,因外伤输血感染上艾滋病,同村村民不同意病人与家人生活在村里,他们只好迁出了祖祖辈辈居住的村庄,住在一深山老林里。
2.3 医疗人员对艾滋病患者治疗的推诿 现实中医疗人员在对艾滋病的治疗与预防投入上有很多推诿。艾滋病目前没有根治的药物,但“鸡尾酒”疗法的方案却能很好地抑制艾滋病的进程。所谓“鸡尾酒”疗法是把蛋白酶抑制剂与其他多种抗病毒药剂混合使用,在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时用药,不待发病即可阻止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使患者的发病时间延后数年。但这种疗法的采用,病人每年的费用高达10万多元,加之很多艾滋病人生活极其艰苦,医院担心病人不能按时支付药费,所以,一般不选用这种疗法。只有少数人可以享用,大多数患者只有等死。但解决好艾滋病患者的基本医疗和生活需求问题,是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可能出现极端反应的前提条件。因此,解决艾滋病患者的需求,不仅是一个慈善和人道的问题,还关系到政府机关与社会医疗道德形象,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3 公共卫生管理中的防艾策略
3.1 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保障 建议国务院职能部门或人大先将我国艾滋病监控的现状纳入议程,与公安及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对策,制订方案,多方筹集资金(包括:国家投入、社会支持、民间捐助等形式)设立艾滋病治疗中心,对犯法、性乱、吸毒人群进行性病、艾滋病的强制监管。同时,建议有关方面考虑建立专门的艾滋病罪犯管理机构,并参照麻风病罪犯的监管方法,出台艾滋病罪犯的管理办法。如可以建立所谓的“艾滋病人集中管理中心”,对其实行三种管理模式,即集中管理模式、隔离管理模式和医学管理模式。对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进行更好的集中管理。
艾滋病与家庭的经济是有关系的,如果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感染艾滋病,家里的经济面临很大的危机,其他老人或小孩可能就无法生存,就会导致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所以,对家庭主要劳动力的保障,对贫困人口的扶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国家有更多的道德责任来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3.2 “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必须转变观念,做到以人为本,既要坚定不移地推广有效干预措施,坚决打击贩毒、吸食毒品和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积极开展在吸毒人群中进行的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工作,使社会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更加人性化。美国在艾滋病防治中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采用疏导的方式开展预防,无论是在健康宣传,还是治疗过程中都能体现到这一点。目前艾滋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这更需要国家对艾滋病治疗做到以人为本,防止社会歧视,使艾滋病患者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使患者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全社会都要同情他们,善待他们。对他们应付出真情,做出实际的工作,尊重患者的人格,不受侵犯。他们是疾病的受害者,把疾病与行为道德分开,我们的敌人是艾滋病魔。
3.3 加强医疗机构防治工作的监管与评估 当前,艾滋病防治的最大困难是一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不够重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责任心不强,职责不落实,组织领导不力,严重制约和妨碍了疫情监测、宣传干预以及治疗关怀等措施的有效开展。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政府主导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只有真正把艾滋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指标真正纳入地方各级主要领导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的考核指标之中,建立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指挥,多方协调的艾滋病防治多维体系,采取多部门合作,进一步发挥卫生部门的先锋队作用,对艾滋病的防治政策、防治经费、防治目标、防治职责和防治任务要制定切实可行、和谐统一的措施,建立国家统一的协调机制,建立一个统一的艾滋病防治监督与评估体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加强目标管理与考核,加强对边远农村和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鼓励受益人群,特别是感染者参与艾滋病宣传工作,还要落实全国各地艾滋病防治的领导责任制,加强对地方各级政府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
建议对艾滋病疫情严重的城市和地区,成立专门的独立于地方政府的艾滋病防治机构,这既可以避免艾滋病防治工作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又能够让一批真正具有艾滋病防治专业知识、技能和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的人来负责艾滋病防治工作,使国家的一系列艾滋病防治政策如“四免一关怀”等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同时建立在现有体制框架内的有益于调动专业人员积极性的有效激励机制,从而形成和谐长效的艾滋病疾病预防机制、信息畅通机制、疾病救治机制和防治考评机制,真正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治氛围,全面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
[1]苏惠存.血源性传播疾病检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1997,12(7):251-253.
[2]颜江瑛,陈秋兰.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政策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1):855-860.
[3]张 听.转型我国的治理与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贺志忠,姜宏,宫丽波.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8,16(4):14-15.
[5]张有春,李晓林.艾滋病宣传报道中歧视现象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6):473-475.
[6]黄克壕.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J].当代经济研究,2006,(7):52-54.
[7]温家宝.全社会共同努力 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J].卫生政策,200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