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护理教学社会实践情境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2010-04-08陈敏周作霞胡玉涛龚亚敏

护士进修杂志 2010年18期
关键词:护生情境活动

陈敏 周作霞 胡玉涛 龚亚敏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教与学·

高职护理教学社会实践情境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陈敏 周作霞 胡玉涛 龚亚敏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中医药分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目的 完善护理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实施高职护理社会实践情境。方法 按照专业服务、项目实践、社团活动、社会服务、公民教育五种模式搭建护理社会实践教学体系并加以实施。结果 护生在学校期间较早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升。结论 高职护理社会实践情境的设计和实施,完善了护理实践体系,有利于培养技能型、创新型护理人才。

护理 社会实践 情境 设计与实施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高职护理职业能力的获得要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为依托,然而现有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以及理论教学存在明显的学科体系痕迹,实践体系对培养护生职业能力仍有不足。实践性是职业能力培养的最大特点,特别是职业能力中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1],它与纯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没有直接关系,但对保证护理职业活动顺利进行及促进护生职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是培养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平台,护生在社会实践情境中与社会相接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书本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并在接触社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能力,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等,实现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由此反观、透视学校的护理人才培养,为学校教育的改革提供实践支持,为护理课程改革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1 理论基础

1.1 护理的发展已从关注患者疾病到关注人的健康;护理从最初的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再到今天的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病人,而是整个人类,护理服务的场所不再局限于医院,而是扩大到整个社会。因此,构建除医院外护理社会实践情境,完善护理实践体系,是现代护理观发展的必然,也是真正体现完整的现代护理观内涵的需要。

1.2 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在19世纪末就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的著名观点,在关于教育方法论的论述中最多的是社会实践法。杜威反对在教室里用学习背诵书本教条的方法进行教育,他认为要“从做中学”,要求学校社会生活化,将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社会协作精神和有效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目的[2]。

1.3 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让·皮亚杰认为,人们通过对其所处社会环境中的相互理解和体验构建知识。因此,建构主义主张学习者要在认知方面主动参与,强调个体或群体基于真实情境性的探究性学习和基于真实情境中的研究性学习;采用群体间的对话、交往、合作、团体活动等形式,强调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3]。

在以上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通过护理社会实践情境设计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护生自主参与到开放的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体验,在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知识、素质、能力,为其今后的护理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设计与实施

2.1 制定实践计划

2.1.1 形成方案 对护生社会实践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过程设计,制定与护理专业特点和护生各学习阶段相适应的、系统的社会实践培养方案,并将方案纳入教学计划,作为一门必修课,并给予相应的学分。

2.1.2 效果评价 建立适合实际、对护生有激励作用的实践活动考核评价机制。主要评价在实践过程中是否发挥了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是否得到提高,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效果评价环节安排在实践结束后,评价小组通过听取护生的自我评价和对书面材料的评价,对护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取得的成果进行质与量的分析考评,给出成绩和学分。将其与奖学金的评定、先进个人与先进班级的评选、推优入党、推荐就业等挂钩。

2.2 实践前期准备

2.2.1 组织建设 成立由医学护理系、学生工作处、团委、教务处、科研处、保卫处、财务处、后勤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部门关系,解决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学校各职能部门都参与到护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形成齐抓共管、通力协作的局面。向学校争取一定的经费保障,同时争取社会资助。

2.2.2 宣传动员 将社会实践活动对护生成才和职业发展的意义在护生中广泛宣传和发动,针对部分学生存在对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被动响应现象,以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理论知识学习,忽视提高实践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等情况,采用系列讲座培训办法,除校内组织宣传外,聘请行业专家、高年级的优秀毕业生来校讲座,讲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意义,对于社会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宣传中对护生讲清,并分析原因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护生都认识这项活动,增强护生对社会实践的认同感。注意抓好护生中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并通过她们的力量带动其他护生。

2.2.3 教师培训 教师担负指导护生进行社会实践的重任,教师在思想上首先要理解社会实践对护生的重大意义,熟悉社会实践具体过程,学习社会实践的具体知识,开设社会实践活动方法讲座,对护生进行实质性指导并参与到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和解决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活动质量。并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使课堂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

2.2.4 基地建设 发挥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的社会资源,与企事业单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社区街道、妇联等联系,建立基地,并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和智力资源优势,为合作单位提供支持帮助,努力实现“双向服务,合作共赢”,达到既有利于护生在实践中奉献智慧,锻炼才干,又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资源对护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实现社会实践的长效性。

2.3 情境模式与内容

2.3.1 设计原则 实践设计坚持三原则:坚持以护生为中心原则,社会实践情境的设计充分考虑发挥护生的主动性,体现护生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原则,注重在实践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使培养的人才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又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成熟的心理品质;坚持专业内容与非专业内容相结合的原则,实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全面提高。

2.3.2 模式与内容

2.3.2.1 专业服务模式 根据护生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在专业教师的指导带领下,利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不同年级的护生实施不同的服务内容,体现专业特色,提高专业实践技能。一年级护生为社区开展清洁卫生工作,关注老人,给予精神关怀,培养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不同场合的社交礼仪,培养护生的集体意识及与人合作能力,树立以人类健康为己任的服务意识。二年级护生针对社区居民需要,加强相应专业知识的培训,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社区服务中。如:生活护理指导、营养膳食、推拿按摩、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同时注意培养护生的观察能力和心理护理能力。三年级护生根据所学课程,在调查社区实际卫生服务状况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实践。如:帮助社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居民健康状况调查,为社区居民测身高、体重、血压、血糖、尿糖等,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做好常见疾病的健康宣教、预防保健指导等。暑期与医院联系,以暑期义工的方式接触临床,熟悉医院的环境、物品设备、规章制度及职责任务,锻炼与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

2.3.2.2 项目实践模式 即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活动。如卫生、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它是一项暑期护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护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直接为乡村居民服务,促进书本与实际、课堂与社会的结合,并在参与服务过程中得到融会贯通。青年志愿者活动,它是我校长期开展的一件较具有特色的典型活动,护生利用课余、节假日走向社会,提供定点服务,拓宽护生眼界,锻炼护生的能力,为护生今后走向社会、为护理对象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打下坚实基础。我校团委因此荣获了“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

2.3.2.3 社团活动模式 护生社团组织与活跃的护生社团活动也给护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空间,在社团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护生成立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社团,如礼仪队、技能操队团、护理小发明兴趣组等,聘请专业老师作顾问,使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

2.3.2.4 社会服务模式 社会服务活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为灾区募集资金、创建卫生城市义务劳动、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慈善工作、环境保护宣传、文艺演出等,让大多数护生都能参与到社会服务活动中,这些经历为护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提供了经验,也为其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2.3.2.5 公民教育模式 培养护生的公民意识,护生在参与过程中提高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组织护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组织护生到卫生局、教育局等机关,到交警岗等岗位,通过实践亲自体验现代公民的责任。

3 结果及讨论

社会实践是护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重要渠道。通过实践,护生将学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及时及早地与现实结合,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理解。通过社会实践,护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激发兴趣和灵感,启发创造性思维。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护生也能测试自己的能力,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潜力。因此,在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今天,社会实践无疑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的良好途径。在我们积极肯定社会实践的同时,还发现在实施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

3.1 政策不够 尽管国家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并有相关文件出台,但在国家层面没有配套的法案和条款,在每年的财政年度投资中国家没有专项计划。各省市没有用以指导本省市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专门的政策与法律条文。由于投入少,经费短缺,影响实践活动的开展。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社会实践中,将人才培养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平台。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协调部门利益,创建互动平台等方式大力支持高校社会实践活动。

3.2 氛围不浓 从基地层面讲,不乏对护生社会实践持不积极态度者。常见原因有三:一是目前许多单位员工已经饱和,不需要人员;二是有些单位的一些经验做法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不希望其它人员的介入;三是不少单位员工认为,社会实践护生缺乏经验,短期内无法掌握相关技能,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可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责任,因此不愿意接受社会实践护生。从护生层面讲,经验少,时间短,可能常做的都是一些基础性、事务性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生参与的积极性。从学校层面讲,虽然学校已意识到社会实践对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大有裨益,但对学校而言,护生数量大,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缺乏资金、人员等,加之护生安全、利益等问题,学校也感到力不从心。

3.3 基地不足 实践基地是护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和阵地,是护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完善自身的桥梁。目前,学校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尚在探索过程中,面对数量众多的护生,基地数与护生数明显不匹配,对护生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和实施造成困难,同时,基地运作还存在不规范现象,有基地建设难、稳定难等问题存在。

总之,社会实践需要在政府的引导支持、社会的资助配合、学校的重视鼓励下共同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只有这样,社会实践才能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才能在培养创新型、技能型护理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1] 吴红.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探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7-8.

[2] 韩巧霞,段兴立.美国高校的社会实践体系及经验借鉴[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12):146-147.

[3] 屈晓婷,秦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情境设计[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8):27-28.

R471

A

1002-6975(2010)18-1648-03

2010-03-02)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发展基金,2008~2009年度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编号:09-ZC09);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编号:35)

陈敏(1966-),女,硕士,副教授,医学护理系主任,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Key wordsNursing Social practice Situati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猜你喜欢

护生情境活动
不同情境中的水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护患情境会话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