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 NF-κ B和 TGF-β表达和影响
2010-04-08罗南,颜玉
罗 南,颜 玉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一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3)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与免疫反应的异常,特别是肠黏膜局部免疫反应的紊乱有关[1]。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核因子-κ B与细胞因子的释放,促进炎症反应,导致黏膜损伤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在多种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间质形成、组织损伤修复、骨质再生、胚胎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2]。随着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上多采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部分患者因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而不能耐受。美沙拉嗪是一种新型5-氨基水杨酸控制剂,国外临床试验表明其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疗效而没有明显的副反应。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 N F-κ B和 TGF-β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情况及美沙拉嗪对 N F-κB和 TGF-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模型的制备
选用佳木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健康 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体重270~ 330g,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模型组,给药组。将30只大鼠禁食不禁水 48h,用乙醚浅麻醉后放置于固定器中,用5%乙酸1.0mL缓慢注入肛门内约8cm处,将大鼠倒置 10s后用4mL生理盐水冲洗。正常喂养 7d后处死,剖开腹部,取结肠组织,分别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冲洗,沿肠系膜剪开,取溃疡组织至于 10%甲醛中固定。
1.2 病理学免疫组化学检测
将标本常规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厚度5 μm,粘于多聚赖氨酸处理后的切片上,染色步骤严格按说明书进行。阴性对照切片不加一抗,用0.1mmol/LPBS代替,不出现阳性反应,说明一抗特异性强。在40×10倍光镜下随机选择 6个视野,做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计数,实验中使用兔抗鼠 NF-κ B和 TGF-β均购自北京博奥森生物有限公司。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给药组 NF-B的阳性细胞表达率 (26.917±8.309),明显低于模型组 (34.524± 7.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给药组 NF-B的阳性细胞表达率(26.917± 8.309,34.524± 7.81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395±2.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给药组TGF的阳性细胞表达率 (21.4±4.079)与模型组(22.5±4.419)无显著性差别 (P> 0.05)。
3 讨论
目前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普遍认为主要由免疫反应介导,并与遗传、感染、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的慢性炎性疾病,其中细胞因子在 UC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 ,核因子-κ B(NF-κB)调控细胞因子的转录和释放,并且细胞因子分泌的增加与 NF-κB的表达增加也有关,从而引起炎症反应。TGF-β参与免疫细胞的生成、分化,调节功能。它可抑制 T细胞、B细胞、胰腺细胞、LAK、NK等细胞的增殖及 CTL的产生,拮抗白介素家族如 IL-1、IL-2、IL-3等及 TNF、INF等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同时,TGF-β它可激活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灭活或抑制巨噬细胞释放的H2O2的作用,协助生长因子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TGF-β还有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的作用,激活纤连蛋白、胶原蛋白Ⅰ、Ⅱ、V、Ⅵ等的合成与分泌;直接促进成纤维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并对新合成的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美沙拉嗪为近年研制的一种新型5-ASA,为 PH依赖性缓解剂型,通过上消化道及小肠而以有效浓度到达远端肠管,可定向在回肠末 端及结肠释出。新近研究5-ASA显示,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肠黏膜的脂肪酸氧化,降低肠上皮通透性,减轻肠道炎症。同时阻止或延迟 N F-KB抑制蛋白磷酸化降解过程,使 N F-KB不能发生核易位,从而抑制 N FKB的活性,达到控制炎症发生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 NF-KB表达率明显下降,这说明美沙拉嗪抑制了 NF-KB的活性,使炎性反应得到控制。而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 TGF表达没有明显影响,因此该药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黏膜修复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1] Schreibers,Raedler A,Stenson WF,et al.The role of mucosal immune system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1992,21:451-502
[2] 施渭康.转化生长因子[J].细胞生物学杂志,1992,2(14):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