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氩氦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护理

2010-04-08李学华文梅花刘海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气胸靶向肺癌

李学华 文梅花 刘海艳

氩氦靶向肿瘤治疗技术是 90年代末低温冷冻治疗与影像学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靶向治疗技术的结合,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微创肿瘤治疗技术[1]。其原理是超低温冷热逆转彻底摧毁癌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无创伤、不流血[2],鉴于其优点,使越来越多的中晚期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容易接受。2007年 3月 ~2008年 12月,我们应用氩氦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100例,同时给于精心护理,近期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100例,男 78例,女 22例。年龄38~76岁。病理类型:鳞状上皮细胞癌 40例,腺癌 52例,肺转移癌 8例。

1.2 方法

术前行CT定位扫描,根据肿瘤部位确定患者体位,在 CT及B超引导下确定皮肤穿刺点、进刀角度、深度及肿瘤组织的靶点。检查校对无误后,启动超低温手术系统快速冷冻,冷冻 30 s内温度下降达 -130~-145℃,持续 15~20min,停止冷冻后并启动加热系统,当温度上升至 20℃时重新启动超低温手术系统,实行第二循环冷冻(冰球大小应覆盖肿瘤并超过肿瘤边缘 1~1.5 cm),再次启动加热系统,当温度上升至 15~20℃时氩氦刀与冰球松动后即可退刀。如果肿瘤较大,可行多针同时治疗或分次治疗。

2 结 果

2.1 近期疗效评定

按照 WHO制定的肿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有效率为(CR+PR)×100%[1]。我们将氩氦刀冷冻治疗患者术后 1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结果:CR 20例,PR 60例,SD 10例,总有效率为 80%。

2.2 术后反应及并发症

2.2.1 术后反应 100例氩氦刀患者中,9例出现发热,占9%,25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或原来的积液较术前增多,占25%。

2.2.2 术后并发症 95例出现痰中带血或血痰较术前增多,占 95%;38例出现气胸,占 38%;6例出现术侧胸壁麻木灼痛感,占 6%。

3 护 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由于氩氦刀是一种新的治疗晚期肺癌的方法,患者对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情况缺乏了解,易产生恐惧心理,加上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焦虑、紧张、恐惧心理明显,所以术前良好的沟通、指导,术中不断的鼓励、安慰,术后积极有效的情感支持至关重要[3]。病房护士和氩氦刀室护士给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方法及术中配合注意事项,以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取得患者的配合。

3.1.2 饮食指导 合理安排患者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禁止刺激性及坚硬食物,术前禁食禁饮 4~6h。

3.1.3 辅助检查 协助完成心电图、CT、肺功能检查,了解肝肾功能、血糖、出凝血时间测定等。

3.1.4 术前指导 指导患者练习有效咳嗽、憋气、憋尿,根据手术进针部位训练手术体位,如俯卧位等。

3.1.5 术前给药 术前 30min遵医嘱给予鲁米那钠镇静,以减少患者恐惧感;必要时使用可待因,以减轻术中患者咳嗽,保证进针的准确性和预防气胸的发生。

3.2 术中护理

3.2.1 一般护理 调节室温,检查冷冻系统备用状态,给患者做好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持续低流量吸氧,建立静脉通路,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协助患者取正确的体位并固定。

3.2.2 预防低温反应 严密观察患者的脉搏、神志,如出现寒战、恶心、面色苍白、血压升高等低温反应时及时报告医师立即停止治疗,并给予对症处理。肿瘤巨大、多刀冷冻范围大于 10 cm时冷冻时间过长,可辅以保温措施,热水袋置于腹股沟区,术中遵医嘱预防性的给予地塞米松 10mg入壶[1]。

3.2.3 预防皮肤冻伤 治疗过程中氩氦刀与皮肤表面接触可致轻度冻伤,表现为局部皮肤苍白、变硬,冷冻过程中予 50℃温盐水持续湿化穿刺点皮肤以保护周围皮肤避免冻伤[4]。

3.2.4 预防术后出血 冷冻结束时用止血凌填塞穿刺刀道,观察穿刺点出血情况。局部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5]。

3.3 术后护理

3.3.1 一般护理 术后给予患者平卧位或高枕卧位 12~24 h,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2h后无特殊不适可下床活动。

3.3.2 并发症护理

3.3.2.1 咯血 穿刺中刺伤小血管和细支气管,出现少量咯血或痰中带血,大多于 1周左右消失。本组发生率为 95%。向患者做好心理护理,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保持气道通畅,促进肺复张,但避免用力、剧烈咳嗽。

3.3.2.2 气胸 氩氦刀治疗为非直视下瘤体穿刺,气胸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无胸膜粘连时,术后易出现气胸。本组发生率为 38%。气胸的发生多与穿刺时穿刺刀经过正常肺组织或反复穿刺有关。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症状,胸片可确诊,一旦发生气胸,应立即给予胸腔闭式引流,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促进肺复张,利于气胸的愈合,其中 3例经胸腔闭式引流 2~5 d后缓解。其余 35例未经特殊处理于 3~7 d自行缓解。

3.3.2.3 胸壁麻木灼痛感 本组发生率为 6%,多于 1~3个月逐渐缓解。其中 2例遵医嘱使用维生素 B12肌内注射、维生素B口服等营养神经药物,3个月后缓解。嘱患者穿宽松棉质衣服,局部皮肤避免潮湿、摩擦,禁用刺激性香皂,洗澡时水温不能过高。

3.3.3 术后反应护理

3.3.3.1 发热 可发生于术后 1~2 d,多为治疗区域组织坏死、液化所产生的致热源被吸收所致[6],体温在 37.5~38.5℃之间,持续 3~5 d,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发生率为 9%。嘱患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多饮水以促进毒素排出。

3.3.3.2 胸腔积液 积液原因可能与冷冻刺激膈肌、胸膜有关,临床上观察到靠近膈肌的肿瘤或巨大肿瘤,冷冻后这种反应较为明显[1]。本组发生率为 25%。其中 1例经胸腔置管引流处理,其余未予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

3.4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定期复查肺部 CT、血常规、肝肾功能、肺功能。饮食以“三高二低”为原则,即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盐饮食,禁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生活规律,避免受凉,注意休息,适当体力活动,劳逸结合。如出现发热、胸闷、气促、咯血等应立即来院检查、治疗。

4 讨 论

CT引导下经皮氩氦靶向冷冻治疗肺部肿瘤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它是在针尖降温,对周围正常组织无损伤,只要定位准确,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恢复快,少数患者出现发热、气胸、麻木、少量咯血等情况,及时处理后均可恢复。精心的护理对保证患者度过手术关至关重要。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师,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氩氦刀治疗肿瘤这项新技术的应用,为中晚期肺癌的治疗增添了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认真做好护理工作为手术成功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1] 张积仁,胡逸民主编.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进展[M].香港:Pioneer Bioscience Publishing Co,2003:35,54,119,202.

[2] 于伟等.舒适护理理论在氩氦刀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07,28(2):220-221.

[3] 盛月红 ,叶志霞,陆翠玉.射频热凝治疗肝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1):1.

[4] 盛月红,叶志霞.经皮肝穿刺氩氦刀治疗肝癌的护理 73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19.

[5] 廖春英.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肿瘤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2007,(5):30.

[6] 林 娟,隋永红,管付岩.76例肿瘤氩氦刀冷冻治疗并发症的护理[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10(2):196-197.

猜你喜欢

气胸靶向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MUC1靶向性载紫杉醇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