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

2010-04-08刘兰琴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心理疾病护理

刘兰琴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 O P 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病,由于该病是一种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疾病特征,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最后引起心肺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应用心理学知识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常规范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病程长,经多方治疗不能痊愈,且病情有逐渐进展的趋势,极易产生焦虑、沮丧、恐惧等心理,不良的心理又会加重患者病情而形成恶性循环,使患者的躯体和心理承受双重折磨[1]。因此,必须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才能使治疗得以顺利实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2007年 3月 ~2009年 3月,我院收治 C O P D患者 48例,男 32例,女 16例。年龄 48~73岁,平均 62.5岁。患病时间4~26年,平均 13年。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抑郁症 17例,焦虑症 16例,恐惧症 9例,绝望症 6例。

2 心理特点

2.1 焦虑

焦虑是患者的一种正常反应,也是一种消极情绪。患者出现焦虑症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引起:(1)因患病时间较长,无法预知病情的发展、预后情况。(2)对医疗经费来源的担忧,无法确认医疗经费的估算。(3)与家人的关系无法融洽,认为自己是患者,与家人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

2.2 抑郁

抑郁是以心境持续低落、疲惫不堪为特征的一种神经症。产生的原因是入院后与外界隔绝,能交流的人只有部分亲属,与医务人员的关系又认为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无法交流。因此出现情绪低落,面容呆板,少言寡语,心灰意冷,自卑、自责,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前途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2.3 沮丧

患者由于长期疾病的折磨,并反复发作,使其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质量下降,多次就医使家庭经济出现危机,使患者产生灰心、失望的情绪反应,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孤独等。

2.4 恐惧

由于环境的改变,患者对医院、病房均会产生一种空间恐惧感。当病情发展,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患者自感离死亡的日期越来越近,所以就产生一种极度恐惧感,出现幻想、幻视、害怕黑夜、怕响声、易惊叫、慌张、不敢独处、依恋家属等。

2.5 绝望

疾病的后期,病情较重的患者常易产生绝望心理,认为自己已无药可治了,只是在医院等死,所以采取拒绝服用药物,不配合治疗的态度,有的独卧不动、不语,有的悲悲切切、叹气、拒绝见人。

3 护 理

3.1 一般护理

急性期卧床休息,取端坐位或半坐位,指导患者正确咳嗽,促进排痰,多饮水,每日 1 000~1 500ml,采用低流量给氧1~2 L/mi n。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3.2 饮食护理

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提供高热量、高蛋白质、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热量比例糖类占 50%~60%,脂肪占 20%~30%,蛋白质占 15%~20%,其中优质蛋白占 50%以上。保证每日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纤维素,防止便秘,避免食用啤酒、豆类、马铃薯等产气的食品,指导患者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以进食后不产生饱胀感为宜[2]。

3.3 氧疗的护理

C O P D患者长期持续低流量吸氧,能改善缺氧状态,延长患者生存的时间,提高生活质量。要注意用氧安全,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C O2潴留及氧中毒,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每日 10~15 h,流量 1~2 L/m i n,可以提高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出院后建议家属督促患者坚持氧疗,使其达到有效的氧疗指标: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发绀减轻,心率减慢,活动能力增加。

3.4 保持呼吸道通畅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感染严重,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协助拍背,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使用祛痰剂或采用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湿化气道,使痰液易于咳出。

3.5 心理护理

3.5.1 缓解焦虑 使患者放慢思维,控制呼吸,并与之交谈,听音乐,以分散注意力,减少孤独感,要体贴、亲切、耐心、同情、安慰患者。告知通过积极治疗,呼吸困难的症状会得到改善,让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未接受治疗[3]。

3.5.2 使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 护士应向患者说明疾病的演变过程,及时将治疗的信息反馈给患者,使其对疾病的过程及恢复有所了解,帮助患者了解适应医院的生活和环境以及介绍同病室的病友,并让恢复较好的病友介绍经验,使之看到恢复的希望,并与患者共同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5.3 情感支持 与患者接触时,要态度和蔼、举止端庄、面带微笑。经常与患者聊天谈心,谈话时语言要亲切,要有耐心,听患者讲话时要专心,称呼患者时不能用床号来代替,要多用体贴、关切的语言。在和患者建立感情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及时发现其心理需要,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做好家属的配合工作,向家属说明情绪波动与疾病的利害关系,同时调动各种社会关系,鼓励患者家属、亲友、同事及单位定期派人看望、慰问,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关心和关怀,使患者孤独无助的情绪得到改善。

4 护理体会

本研究观察了 48例 C O P D患者出现的不同心理障碍,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近期心理问题的缓解率达到了 91.8%,这对配合药物疗法有较大的帮助。

患者经过精心护理,解除了孤独、无助、悲观、消极情绪,在生理、心理上处于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及控制。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心理护理知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护理工作中细心观察,全面收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资料,根据患者心理特点,全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把生理护理与心理护理有机结合起来,让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以便早日康复。总之,良好的心理护理,才能使患者治疗得以顺利实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徐 斌,吴爱勤主编.护理心理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92.

[2]尤黎明主编.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5:168.

[3]林江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的长期氧疗[J].中华结核杂志,1998,21(2):76.

猜你喜欢

心理疾病护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心理感受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