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医院内传染病防控对策

2010-04-08刘景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传染病医务人员科室

刘景平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设有感染性疾病科的综合性医院,人员流动性较大,传染病患者与非传染病患者就诊人数均较多,有医院交叉感染潜在危险。因此,及时、准确地对传染病进行报告,是早期发现传染病,有效控制传染源,预防暴发事件的发生,特别是综合性医院可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为了解我院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防止传染病医源性感染和医院内暴发流行,我们对 2005年 1月 ~2006年 12月法定传染病报告的乙、丙类、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有关情况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数据来源于 2005年 1月 ~2006年 12月我院传染病报告的数据资料。传染病报告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统一制式表。传染病甲、乙、丙分类依据 2004年 8月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2 方法

报告传染病报告卡由科室首诊医师负责填写。专职人员接到科室上报的传染病卡进行审核后填写在“传染病登记簿”中,在规定的时限进行网络直报。

2 结 果

2.1 报告结果

我院 2005年、2006年报告乙类、丙类传染病、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共 15种1 886例,以乙类传染病 1 488例居首位,占发病总数的 78.90%。其中乙类传染病 8种,丙类传染病 3种,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 4种。

2.2 病种分布

2年间报告病种人数较多的前 5位疾病分别是病毒性肝炎(1 138例)、肺结核(412例)、细菌性痢疾(95例)、梅毒(56例)、麻疹(6例),占报告总数的 90.51%。

2.3 传播途径

调查显示,报告传染病 1 886例中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源及性传播 1 225例,呼吸道传播 454例,消化道传播 162例,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45例,分别占发病总数的 64.95%、24.07%、8.59%、2.39%。

3 讨 论

我院是一所 880张床位的综合性医院,无传染病专科。由于每日门诊就诊与住院人员流动性大,加强传染疾病的督查,及时了解医院内传染病疫情动态,可有效地预防传染病院内暴发流行。

3.1 传染病管理

近年来,疾病谱发生了很大改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却忽视了急性传染病存在的危险,也使得有关部门放松了对传染病的监督管理[1]。按《传染病防治法》第21条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所以,医院重视传染病管理,各部门明确职责,密切协作,有效地落实了传染病管理制度收效良好。制定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传染病个案监测、爆发流行的预测、预警、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和工作人员防护督导。建立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监测网络和实时监控系统,制定各种传染病筛查的检测制度,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具体管理措施:(1)医务科负责医务人员预防传染病知识培训和《传染病防治法》教育,对传染病上报和登记规范化管理进行督察与漏报监测。(2)临床科室落实传染病上报(时限、报告卡填写)、登记制度。(3)专职人员负责严格审核,并遵守传染病上报时限及时对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4)医务科负责组织会诊与协调转运工作。(5)医院感染管理处负责消毒隔离技术指导及终末消毒,及时切断传播途径,并根据传染病发生情况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3.2 传染病报告

综合本研究显示我院 2年间传染病报告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占大多数。这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2]。调查显示,报告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比例最高,占报告总数的 64.95%。其中病毒性肝炎、梅毒等患者入院后易造成医院内职业血源性传播,应引起重视。有文献报道,有 20多种病原体可经锐器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 H B V、H C V、H I V[3],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几率极高,一次即可感染。尤其是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比一般人高 3~6倍[4,5]。国内谢红珍等[6]调查 3 010名护士,结果有 87.5%护士有过锐器伤的经历,发生密度为每人每月 0.84次。美国大约 440万医务人员中每年平均发生针刺和其他锐器伤事件约 80万人次,其中1.6万人次感染H I V、H B V及 H C V。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占报告总数的 24.07%,以肺结核为主。所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是我们加强预防、消毒与隔离防控的重点。

3.3 我院对传染病的防控与措施

3.3.1 切断传播途径 医院感染管理处接到科室上报传染病信息后,在第一时间迅速深入科室,迅速处理发生的传染病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感染或传染性疾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早期开展消毒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遇到传染病突发事件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收集资料、信息,上报疫情;隔离传染源、疫源地消毒,预防疫情扩散,并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和医务科组织联系会诊、转诊工作。

3.3.2 目标监测、重点监测 内容包括: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门诊感染患者病例数;住院患者发热情况监测;感染患者病源跟踪监测,将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按时间段纵向比较和按分布横向比较,疫情及时汇报。

3.3.3 预防与隔离 预防为主:(1)定期广泛宣传传染病和医院感染的预防知识,传染病在潜伏期或早期往往症状、体征不明显,这些患者在普通门诊就医或收治在普通科室,且普通科室的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知识往往不甚了解,消毒隔离观念淡薄。教育全体医务人员重视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在诊疗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采取隔离措施和及早对传染病做出诊断。(2)通过网络及简报及时发布传染病疫情动态,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现状讲评和要求。(3)预防传染病和医院感染督查工作,督促检查医院各科室日常预防交叉感染的工作,检查患者就医、收治、住院期间、检查、治疗过程中的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4)预防职业暴露与处理,建立职业安全防护规范,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职业暴露登记和追踪登记,及时指导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的处理。(5)对医院内食堂的食品卫生、膳食环境的管理,定期做好餐饮服务人员体检工作。预防医院内发生传染病,防止暴发流行是医院感染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项防控工作。通过 2年连续的传染病监控与管理,对医院内门诊就诊、住院患者或已发生传染病的科室、传染病种类及流行趋势进行了全面监控,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加大传染病监控力度,有效地规范了临床医师首诊报告、传染病诊治与隔离,提高了医务人员防护与消毒意识。本次调查显示 2006年传染病报告例数明显高于 2005年,报告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年来无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落实传染病各项法律法规,对法定传染病的督查与防控起到了积极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

[1]胡素芬.传染病流行的新态势[J].职业与健康,2006,22(17):1373.

[2]黄小平,林梅珠.综合医院 2037例传染病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2006,16(6):623.

[3]奚淑平,史薇薇,张凤兰,等.临床护理人员手医疗锐器伤调查分析与防护.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8上半月版):3-6.

[4]周益秋.手术室护士的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6(18):34.

[5]张师前,杨文浩,任廷真,等.护士的职业型危害及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1994,9(4):8.

[6]谢红珍,聂 军,潘绍山,等.广州市护士注射锐器伤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172-175.

猜你喜欢

传染病医务人员科室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