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实行分组连续排班模式的效果分析

2010-04-09冯群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周期性急诊科分组

冯群爱

急诊科是医院对危重病人实施紧急抢救的第一线,必须准确、迅速、高效,核心就是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保证每位病人能够及时就诊,尤其是夜班和节假日,工作量更大,更需要有责任,有秩序,有效率的管理[1]。医护人员的合理排班直接影响到急诊科诊治工作的质量,为了更加合理的安排人员和提高工作效率,弥补以往排班上的不足,我院急诊科于2008年 8月起实行A P N连续排班模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急诊人数日均 200~250人次。急诊科在岗护理人员 34名,其中副主任护师 1名,主管护师 3名,护师 5名,护士 25名。

1.2 方法

1.2.1 周期性排班模式 周期性排班模式实行三班倒轮换,每个护士每周值 2~3个白班、2个小夜班、1个大夜班。班后休息 2 d。护士按照固定的排班进行轮换,循环式搭配。

1.2.2 A P N排班模式

1.2.2.1 新老搭配分层、分组管理根据护士的实际能力、经验、责任心以及职称、资历,合理搭配分组。将 34名护士分为4名机动人员和 8个组,每组 3~4人。每组设立 1名带班组长。带班组长负责所在组的调配,组织配合各种抢救工作和突发事件,对当班护士进行技术指导,监控当班时段的各项护理质量。

1.2.2.2 排班模式 在岗时间为A班:8:00~16:00,P班:16:00~0:00,N班:0:00~8:00,并以组为单位,进行循环排班。1个 A P N班后休息 2 d。

1.3 观察指标

两种排班模式上班时间和人数安排比较,综合护理质量比较;两种排班模式下的病人满意度。

2 结 果

2.1 两种排班模式上班时间和人数安排比较(表 1)

表1 两种排班模式上班时间和人数安排比较

表1显示,实行分组连续排班(A P N)比传统周期性排班的交接班次数明显减少,减少了交班不及时的现象,弥补了传统排班中中午和夜班人员不足的情况。

2.2 排班改变前后综合护理质量比较(表 2)

表2 排班改变前后医师对综合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比较 例(%)

表2显示,分组连续排班(A P N)后综合护理质量有明显提高。

2.3 排班改变前后病人满意度比较(表 3)

表3 排班改变前后病人满意度比较(±s)

表3 排班改变前后病人满意度比较(±s)

两组比较,P<0.01

组别 人数 满意度(%) 综合指数传统模式 40 89.3 0.714±0.321 A P N模式 40 98.3 0.432±0.483

表3显示,人满意度均高以传统周期性排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3.1 实行 A P N排班模式的必要性

为了适应护理学科的迅速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与观念,为病人提供更多、更优质医疗服务,更全面地满足病人的要求[2]。护理人员的排班、分工使用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和整体护理的开展和发展[3]。传统周期性排班不能适应急诊科的特点,滞后了护理服务的工作质量。传统排班五班交接,不利于护士对病人病情的掌握和观察。实行分组连续性排班,由原来的五班交接变成三班交接,减少了交班次数,使护理工作更加连续,有利于护士掌握和观察病人病情。

3.2 实行 A P N排班,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A P N连续排班由小组长负责协调本组工作,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加强了与病人之间的沟通,了解其需要并给予协助[4]。每组人员按层次、经验、技术能力合理搭配,并保持相对固定。A P N排班在人员安排上连续不间断,适应急诊科护理突发性强的特点,使病人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缩短了等候时间,减少了中间环节,让病人更加满意、放心。

3.3 实行 A P N排班,提高了护理综合质量

急诊科急救护理以急、忙,多学科性、易感染性,涉及暴力事件为特点[5]。护理特点是病人多,工作压力大,病情变化快,工作随机性强。以往的传统周期性排班模式下,护士人员安排不合理,例如,晚班安排的人力不足,护士之间工作不协调,交班次数频繁等等,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采用A P N排班模式后,每组有组长进行工作的协调和指导,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絮,而且遇到危重病人时,组长组织进行抢救,使抢救措施更有保障。

3.4 实行 A P N排班,促进了护士的身心健康

传统周期性排班方式夜间值班人员少,护士夜间工作压力大,造成长期的紧张和不安[6],从而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及护士身心健康。A P N排班模式下,夜间人员安排比较充足,遇有复杂疑难问题时,组长的技术支持、组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协调大大减轻了值班护士的心理压力。同时,A P N排班模式班次相对固定,平均 5d才有一个夜班,对人体生物钟的影响相对较小,生活相对规律,在家休息时间多,护理人员一方面有时间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养精蓄锐,以更好的精力投入工作中。

[1] 褚 沛,魏素文,陈 洁.急诊科排班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新医学论坛,2008,8(2):33-34.

[2] 莫小燕,梁春松,李其成.住院病例满意度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2,18(8):125.

[3] 盘瑞兰.实施按职上岗及三班制的探讨[J].现代医院,2003,3(3):55.

[4] 张春花,伍宏连.急诊科实施 A P N连续排班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3):138-139.

[5] 刘均娥主编.急诊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1.

[6] 柳炎珍,黄春晖,文芬芝.儿科病房二线护士不同值班方式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7,14(11):40-41.

猜你喜欢

周期性急诊科分组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慢速抗阻训练:周期性增肌的新刺激模式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数列中的周期性和模周期性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分组
基于扩频码周期性的单通道直扩通信半盲分离抗干扰算法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