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系统化整体护理

2010-04-08朱莉丽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6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系统化心肌梗死

朱莉丽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已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1]。为了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质量,我科对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了整体护理工作,应用护理程序进行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及评价,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 2007年 1月 ~2009年 6月我院心内病区收治 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 35例,女 17例。年龄 35~86岁,平均61.5岁。全部患者均符合 AMI诊断标准[2]。

2 结 果

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及时的抢救、系统化整体护理,其中 46例抢救、治疗、护理效果满意,康复出院,2例病情稳定后转入上级医院,4例抢救无效死亡。

3 系统化整理护理措施

3.1 急性期护理

做好急性期护理是 AMI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主要有:(1)止痛。疼痛是 AMI最早、最为突出的症状,程度较重,患者常常出现烦躁、冷汗、恐惧或濒死感,易诱发严重心律失常或休克,因此,迅速止痛十分重要,可选用吗啡止痛(2~5mg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也可用 50~100mg盐酸哌替啶肌内注射,但对于合并有呼吸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或休克患者慎用,可选用 5~10mg硝酸甘油加入 500m 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输注,并注意滴速。(2)吸氧。吸氧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有助于梗死周围缺血心肌的氧供,缩小梗死的范围,从而减轻心肌缺氧性损伤[2],因此,对于 AMI应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4~6 L/m in),并维持 2~3 d,待病情稳定后改为间隙给氧1~2L/min。AMI患者要给予常规吸氧 1周。(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心电监护 。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是AMI死亡原因主要三大并发症,尤其警惕各种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常可导致猝死[3]。因此,心电监护是AMI的护理重点及难点之一,责任护士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对患者入院时即给予 12导联心电图监测,以后 12h内每 2 h描记 1次。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感,及时发现心律、心率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备齐抢救药物并放于床旁。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电极位置一定要固定好,检查导联线连接是否牢固,防止患者翻身时电极脱落,同时还要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对有合并症、血压不稳定患者应每隔 10 m in监测 1次,无合并症者每隔 1~2 h测 1次。

3.2 恢复期护理

AMI患者由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的阶段为恢复期,无严重并发症者 AMI后 1周,有并发症者根据病情不同进入恢复期时间不同。此期护理要点包括:(1)饮食护理。AMI患者的饮食中,应给予高维生素、适量纤维素、足量蛋白质、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者进食新鲜蔬菜及富含粗纤维食物,忌食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切忌过饱,增加心脏负担。(2)康复运动护理。鼓励情况稳定、无并发症的患者,第2周在床上做四肢活动,第3~4周逐步离床站立和缓步走动,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增加活动量,运动量以不引起心脏不适或气短为宜。(3)预防便秘。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每日大便 1次或 2次,不要人为地控制便意,教会患者进行自我腹部按摩,避免长期应用通便药,防止造成排便依赖,保持大便通畅 ,排便时须有专人看护,防止排便过度用力造成腹内压急剧升高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变化而发生意外(4)心理护理。大部分 AM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较高,护士要熟悉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同时要鼓励患者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还要为患者提供安静、清洁、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对家属和探视者要交代好注意事项,以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心理刺激,加重病情。

4 讨 论

系统化整体护理(systematic approach to holistic nursing care,SHN)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对象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护理对象实施全面整体优质护理的护理思想与护理实践活动,它以独立地为服务对象解决健康问题为目标[4]。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5]。因此,在 AMI急性期,我们把护理重点放在减轻心肌缺血和缺氧上,通过止痛、吸氧和心电监护等一系列的适时、合理护理,为 AMI患者的抢救成功赢得了宝贵时间。AMI的恢复期护理 ,我们把饮食护理、预防便秘、康复训练以及心理护理做为护理重点,通过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加强了对 AMI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对 AMI护理诊断的准确性,明确了对 AMI的护理计划和措施,降低了 AMI病死率并取得了满意疗效,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素质和护理水平。

[1] 王 蓓,施 雁.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26-927.

[2] 叶任高,钟南山主编.内科学[M].第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4-291.

[3] 王桂杰,李 群.老年冠心病多源性室性早搏心电监护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20-21.

[4] 阳爱云主编.湖南省医护人员培训指南护理分册[M].长沙:湖南省卫生厅,2005:51.

[5] 支向红,高 静.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3):35.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系统化心肌梗死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