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健康教育及防治展望

2010-04-07杨春霞

哈尔滨医药 2010年1期
关键词:人群社区糖尿病

杨春霞

(天津市汉沽区社区医院,天津 300480)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WHO资料表明,全球糖尿病患者 1998年为 1.48亿,预测到 2025年将上升为 3亿;1995年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占全世界的 60%,到 2025年将占80%。糖尿病常发生酮症酸中毒、低血糖以及大血管、微血管和周围神经病变等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在许多国家已成为致死、致残并造成医疗费用增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据统计,美国 1987年至 1992年每年直接或间接用于糖尿病的费用从 210亿美元增至 920亿美元。调查发现不论男女,其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60~70岁达高峰,也有中、青年发病而延续到老年的糖尿病患者。其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已成为影响糖尿病患者致残及死亡的重要因素。因而开展健康教育,激发人们积极参与健康维护与促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进展。

1 对疾病知识的知晓

现阶段老年患者医学知识普遍缺乏,对其患病情况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主动积极行之有效的配合治疗,使疾病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在患病人群中,患病时间越长,文化水平越高,其对疾病的认识愈高。然而有些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缺乏知识,很容易受到电视及报纸等一些媒体的误导。不少患者存在“饮食吃得越少对患者越有利”、“少吃一顿可以不吃药”、“应用胰岛素就不需要控制食物”等错误认识。沈清华等[1]所做的调查表明,糖尿病患者在干预前不遵医行为达 31%~61%。

2 健康教育需求

现代综合治疗糖尿病措施包括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 5项内容[2]。可见,健康教育已成为综合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被国际糖尿病联盟列入糖尿病现代治疗的 5个要点之一[3]。对于糖尿病健康教育信息的需求方面,不同人群需要的侧重点不同,只有提供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内容,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本效益。秦芳等[4]认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有明显的文化层次差异,高文化层次患者有全面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需求,并易接受宣教内容,低文化层次患者对疾病症状及治疗方法与效果关心。而王晓芳等[5]认为社区人群与临床组人群存在差异,临床组需要了解用药和锻炼活动方面的知识,社区组更需要了解饮食方面的知识。

3 健康教育的方法、内容与形式

3.1 教育方法: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方式[6],以取得最佳效果,可采用面对面示教、口头教育、文字教育、形象教育以及电教化教育方式,利用电视集中上课,学习防治 DM知识,让患者及家属一起参与学习,互相交流,以便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关问题。薛巧香等[7]报道了通过发放健康手册,集中讲课及管床护士一对一随时指导的方法,对大于 60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还可以运用以下健康教育方法:语言教育方式、书面教育、随机教育、示范教育、糖尿病知识座谈会。陈雪梅等[8]介绍了用专题讲座、小组讲座、文字教育、随机教育、现身教育等方法对社区新诊断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3.2 教育内容[9]:①DM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血糖控制不良所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危害。②合理控制饮食。③运动疗法在治疗中的意义,让患者明白加强锻炼可以维持适当的体重。④配合医生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降糖药物的应用以及低血糖反应的处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⑤教患者检测血糖,学会观察尿糖、血糖的变化。⑥学会正确注射胰岛素,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⑦要求定期复查。健康教育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强、易于操作、效果显著的特点。

3.3 教育形式: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主要有社区和医院教育两种形式。医院教育又分为门诊教育、住院教育和出院后教育。余香梅[2]认为:①住院时教育:指患者由入院到出院前接受的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向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患者自行填写,以了解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识情况,再由主班医务人员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宣教计划。②出院后教育:指患者出院后在家所接受的健康教育。科内设有咨询电话、责任医生定期、不定期到患者家中随访。通过社区教育可使人们了解疾病知识,增加自我保健意识,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达到最佳康复状态[10]。李翠英[11]采用单个教育、集体教育、文字教育、综合教育、患者相互交流教育、家属教育、墙壁挂图科普教育、操作指导等方法对门诊老年糖尿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4 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是发挥健康教育对疾病治疗作用的重要环节[12]。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主要是通过实施以教育和行为指导为核心的干预措施后,对人群糖尿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教育前后的对比评价,了解人群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变化。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针对患者住院时间不长的特点,重点了解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的情况,应用入院时健康知识等级测定问卷表,对患者进行教育前后的问卷调查,以及用满意度测评表来评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13]:包括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和认识程度,对合理控制饮食的执行情况,血糖的自我检测,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测量。

5 健康教育能力

健康教育的实施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4],医务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交流沟通技巧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只有知识广博、善于沟通的医务人员才能让患者产生信任感,患者才会乐于接受医务人员提供的保健信息。因此医务人员应运用沟通的技巧、全面评价患者的教育效果,加强对社会事业的责任感,以保证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糖尿病健康教育改变了以往重治疗轻监测和预防的传统治疗模式,使糖尿病患者顺从性好,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糖尿病病情,使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得到有效预防或延缓发生,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合理运用。对医院和门诊来说,健康教育为医院创造了社会和经济效益,提高了社会知名度和社会信任度[15]。

但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通过住院阶段教育远远达不到完全接受知识的目标,出院后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扰着患者,因此实施院内外健康教育具有长期性。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健康教育及其效果不是非常理想,所以应重视对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研究,强化各级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医务人员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但绝大多数未接受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加之学历不高,所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受限,因而应加强临床医务人员和社区医务人员疾病知识再教育和健康教育技能的训练。

6 防治现况与展望

DM是终身性疾病,其危害主要在于 DM并发症可导致伤残和早死。长期以来,我国 DM治疗以血糖正常作为治疗的基本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近年研究认为,早期控制血糖虽然对预防并发症和保护 β细胞功能作用显著,但高血糖作为大血管的危险因素并无确定的界值范围,高血糖也不是并发症的唯一危险因素。DM防治的核心问题是预防或延缓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生命质量,而不仅仅是降低血糖。因此,在提倡运动、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以及口服药无效时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考虑改善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如减轻体重、控制肥胖和高血压、纠正血脂紊乱。1型 DM治疗还应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点计划饮食,调整胰岛素用量。

目前,我国 DM治疗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治疗不规范,原因是基层医生缺乏DM专门知识和深入的相关信息,患者缺乏DM知识,在治疗过程中缺乏监督和指导。对此,北京、上海、天津、兰州、沈阳、南京、深圳等各地从多方面进行探索认为,通过 DM教育中心、DM协会、DM知识学习班、开通热线电话、定期专家咨询、DM儿童夏令营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生和患者进行培训和指导,以及开设糖尿病专科门诊,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登记和管理等,是实现群防群治,提高防治质量,控制 DM的患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手段。

DM的预防针对目标人群分为两个层次,对一般人群主要是开展针对DM的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向大众宣传普及 DM防治的基本知识,宣传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提高人群防治知识和自我保健水平,从总体上减低危险因子的危害程度。对高危人群要选择性地进行干预,尤其要重视 IGT患者随访和观察,尽可能地阻止其进展为DM患者。

我国糖尿病防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主要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是我国DM患病率迅速增长的根本原因,DM防治教育工作深度和普及面不够,人民群众 DM的知识和自我防治意识欠缺,是促使我国 DM患病率升高的重要因素。同时,DM防治研究存在着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的问题。为了加强我国DM防治工作,今后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制定长远的 DM防治国家行动计划,规定分阶段的DM防治的具体目标。②加强与 WHO、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等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国内多地区的协作,进行高水平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和危险因素干预的研究。③建立DM三级防治和疾病监测网,使 DM治疗和管理科学化、制度化。重视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患者登记,开展行为危险因素的干预。④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把DM纳入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实施面向高危人群和全人群的健康促进和干预计划,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普及防治知识,要注意充分发挥糖尿病学会和糖尿病协会等组织的作用。⑤有计划地对医务工作者,特别是 DM专科医生、护士、营养师,以及各级卫生行政管理干部和DM教育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开展教育和培训。

我们应对我国糖尿病的状况有清醒的认识,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否则在不长的时间内,也许 10~15年,糖尿病将会给人们带来沉重负担,成为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1] 沈清华,袁艳玲,孟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9-11.

[2] 余香梅.老年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研究,2008,18(3B):490.

[3]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99.

[4] 秦芳,樊丽君,孙文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19(5):425-427.

[5] 王晓芳,陈爱萍,肖晓红.不同高血压人群健康知识需求的分析[J].现代护理,2006,10(10):897-898.

[6] 金晓薇,李文玲.老年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7,2(2):29.

[7] 薛巧香,郝立新.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4(4):305-306.

[8] 陈雪梅,邵虹,黄少勤,等.社区新诊断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07,3(5):5-6.

[9] 周喜梅,刘芳.8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蛇志,2008,17(3):230-231.

[10] 董燕,盂晓红.青少年型青光眼患者的社区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6,35(3):18.

[11] 李翠英.200例门诊老年糖尿病人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7,126:13418-13419.

[12] 熊楚梅,杨贵分,孙淑华.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2(11):47-48.

[13] 熊毅.糖尿病强化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9(1):36-39.

[14] 范维玲,王蕊.老年糖尿病人健康教育指导[J].齐鲁护理杂志,2007,11(5):414.

[15] 刘尊永,沈蔷,楚亚琴,等.30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强化管理和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6,10(3):21-24.

猜你喜欢

人群社区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在逃犯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社区大作战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我走进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