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喻与英语词汇学习

2010-04-0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喻体英语词汇隐喻

李 韧

(湖南农业大学 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隐喻与英语词汇学习

李 韧

(湖南农业大学 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隐喻研究已成为语言研究中发展最为迅速和极具意义的领域之一。由于其普遍性和认知特性,隐喻被普遍应用于语言学习领域。更重要的是,隐喻成为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记忆及掌握词汇的一个最佳途径。文章试图将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学习结合起来,以证实隐喻可以使词汇学习更富有成效,并展示其对语言学习的指导功能和应用价值。

隐喻理论;英语词汇;学习成效

一 引 言

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在我国的发展,有关隐喻的研究倍受关注。隐喻研究涉及到社会多个领域,如语言学、心理学、哲学、文学等。但对隐喻理论在语言学习中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的专门讨论并不多见。本文拟从语言的隐喻本质出发,探讨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中的应用和重要作用(本文以汉语为母语背景下的英语学习为例)。

二 隐喻理论介绍

1980年Lakoff and Johnson出版了划时代的著作Metaphors we live by。其隐喻理论一反隐喻理论的传统观点,他们认为人类日常生活中隐喻无所不在,在我们的语言和思想中,它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是人类思维、语言、行为的基础,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因此,语言和文化中隐喻的大量存在和普遍使用表明隐喻不仅是我们语言学习的一种工具,也是我们语言学习时的一个必要的学习对象。从而在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的过程中,隐喻思维的重要性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三 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运用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知识是语言使用者语言能力的重要表现,因而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词汇是影响学习者语言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语言学习者首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人们大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词汇,结果收效甚微,故采取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

Lakoff and Johnson认为隐喻的本质是用另一种东西来理解和经历一种东西。因此,无论我们每天想什么、做什么、说什么、以及经历什么实际上都是隐喻的。正因为如此,外语学习者很有必要在学习目标语的同时对该语言的隐喻体系进行了解,否则将无法全面理解和掌握该语言。另一方面,隐喻因具有易理解、化难为易、易记忆、生动有趣、具体形象等特点,对二语习得中的词汇学习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英语词汇学习中隐喻认知理论的运用

对第二语言词汇的学习意味着学习者词汇量的建立与扩大,词汇知识的积累,以及已学词汇的巩固与应用。而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之中,人们往往参照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经历和表达不熟悉的、无形的、抽象的概念。如果把隐喻用于英语词汇学习既可以扩大词汇量,也可以提高词汇学习效率。

Lakoff and Johnson将概念隐喻分为三大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结构隐喻指的是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方面。这可以帮助我们生动、形象地系统化掌握和记忆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比如说:根据TIME IS MONEY这个隐喻概念,我们可以了解spend,waste,save,cost等早期仅用于money的词在I spent two days doing this work./You are wasting my time./This gadget w ill save your hours./That flat tire cost me an hour.这些句中的含义。了解ARGUMENT IS WAR这个隐喻概念,就不难理解indefensible,attack,target,demolish,w in,strategy,w ipe out,shot down等这些用于战争的表达方式在下列句子中的运用:Yourclaims are indefensible./He attacked every weak point in my argument./His criticisms were right on target./I demolished his argument./I’ve never won an argument w ith him./If you use that strategy,he w ill w ipe you out./He shot down all of my arguments.

方位隐喻是指参照空间方位组建起来的一系列概念,方位隐喻指概念是教早产生的可以直接理解的概念,它很好地解释了许多方位词被用来描述、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的原由。人们将上下、前后、深浅、中心边缘等原始域方位概念投射到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目的域的抽象概念上来,形成了一系列抽象概念,如:HAPPY IS UP;SAD IS DOWN,HGIG STATUS IS UP。这就产生出I amfeeling quite down;Icheered upat the good news;in high spirits; the upper class等一系列容易理解的表达方式。这样一来,学习者既理解了词汇的不同含义,也扩大了词汇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体隐喻的产生是由于人类最初的生存方式是物质的,人类对物体的经验为我们对事物的表达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和物质,因而可以对其进行指称量化、识别其特征等。比如:The bus iscoming intoview; it isout ofcontrol等。尽管这些语言形式已经成为普通语言,人们很难注意到它们的隐喻性,但介词、副词这些相关的虚词是我们词汇学习中义和使用,增加词汇习得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因此,通过隐喻来理解英语中的词汇,词汇学习将变得更加生动、容易,词汇量也会随之扩大,学习者的记忆效率自然提高了,记忆也更加持久。

(二)英语词汇文化含义学习过程中隐喻理论的运用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人们相互之间的言语交际离不开不同文化模式的碰撞与融合,所以,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同时还要了解语言中所传达的文化信息。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不了解其包含的文化内涵,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这些词语。而隐喻是文化在语言中的集中体现,因此,对英语词汇的隐喻的理解和学习有助于我们了解英语民族文化,发现英汉民族文化的异同,促进英语词汇的学习。

(1)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喻体和喻义相同。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外部条件,包括地理状况、生态环境、季节更迭、气候变化,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文化背景都存在着种种共性,这些共性形成了人类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共识。人们对事物的表达也自然存在许多相同之处,并存在相似的认知方式和隐喻模式。因此英汉这两种音系、形态、结构截然不同的语言里,我们会发现某些隐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也就是说,英汉两种语言对同一本体设喻,习惯上采取的喻体相同,喻义也相同。

在许多词汇隐喻中就存在此种现象。比如,在构词变化和词义转化之中就存在:脚注footnote;兔唇harelip。动词性隐喻:我们热血沸腾(Our blood boils);命运对我们微笑(Fortune smiles on us)。名词性隐喻:生命之春/秋(The spring /autumn of life)。即使是成语和谚语中的比喻,两者也不时存在着完全等值的对应关系,如:As light as feather.(轻如鸿毛);Castles in the air(空中楼阁);Add fuel to the flames(火上浇油)。

(2)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喻体不同,但喻义相同。文化传统、生产活动、自然环境和时代变迁是影响英汉民族喻体选择差异的主要因素.这些来自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因素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英语词汇中必然也会存在与汉语喻义相同而喻体相异的对应语。对于此种情况,成语和习语则是最佳的示例,如:一丘之貉(Birds of feather);瓮中之鳖(A rat in the hole);马耳东风(Water off a duck’s back);吹牛(To talk horse);水底捞月(To fish in the air)。

(3)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喻体和喻义相异。由于文化的差异,人们对词汇的使用和隐喻含义都受到各自文化的规定和约束,故无论是从习俗或审美角度看,中国人和英美国家的人之间必然存在不同的隐喻概念,对同一词语的文化认知时常也会出现大相径庭的情况。比如,色彩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各种颜色使人所产生的视觉刺激和生理反映大多是相同的,但由于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同语言中颜色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必定有所差异。

以红色为例,在汉语中,红色的隐喻意义多为褒义。在传统上,源于古人对太阳的崇拜和祈望,因为烈日如火,其色赤红,红色的成功、吉祥、好运、繁荣和兴旺发达之意由此而生。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与“红”有关的词语:“红人”指受到领导、上司宠爱和器重的人、“红火”形容兴旺发达、“大红大紫”、“红极一时”用来形容巨大的成功、“分红”表示分发利润,“红角儿”、“红歌星”指受众人喜爱且名气很大的演员和歌手等等。在美学上,中国人认为红色是一种美丽的颜色,红颜、红袖、红妆、红粉佳人、唇红齿白都词语都是用来形容才貌出众的女子的。

在英语中,红色的隐喻意义多为贬义。英国人认为红色是一种不顺眼的颜色,因而英语中用红色表示不受欢迎、令人讨厌的人甚至是低级、受人鄙视的人或物,如:red-neck(乡巴佬,指美国南部农民)、red-skin或red Indian(对北美印第安人的贬称)、red-biddy(掺酒精的劣质红酒),red tape(繁文缛节、尤指官僚作风)、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等。同时,由于红色是血和火的颜色,西方人认为它代表着灾祸、血腥、激进、狂热和暴力。如red revenge(血腥复仇)、red battle( 血战)、red hand(血腥的手或杀人的手)、red ruin(战祸)、red in tooth and claw(残酷无情的、血淋淋的)、red idea(激进思想)、Reds(激进分子)、red revolution(赤色革命)。

所以,由于思维和文化模式的异同,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英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可以将英汉语中隐喻概念的本体和喻体事物联系起来,加以比较,进行充分了解,以此全面学习和掌握这些英语词汇的文化含义。

四 结 语

总之,词汇学习是贯穿语言学习始终的,是一个逐渐掌握、日积月累的过程,但词汇学习又是有规则可依,有规律可循的。语言学习者可以以隐喻为切入点,通过对隐喻的学习与研究扩大词汇量,了解词汇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从而提高词汇学习的认知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待词汇学习,并最终达促进第二语言习得,提高英语水平的学习目的。

[1]F.Ungerer & H.J.schi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John I.Saeed. Seman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Lakoff, G. 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5]Rod Ellis.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蔡龙权.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J].外国语, 2003,(6).

[7]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宋杰,张如柏.隐喻的文化意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意义[J].山东外语教学, 2006,(4).

[9]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责任编校:燕廉奚)

M etaphor and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LI Re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China)

Research on metaphor has become of one of the fastest grow ing and significant fields of language study. Because of its pervasiveness and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metaphor is w idely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language study. What’s more, it provides language learners w ith an excellent means to study, remember and master words in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mbine the metaphor theory w ith vocabulary learning to demonstrate that it can make vocabulary study more effective and show its directional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 values in language study.

metaphor theory;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effective

book=179,ebook=62

H313

A

1673-2219(2010)05-0179-03

2010-01-20

李韧(1982-),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喻体英语词汇隐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之我见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喜马拉雅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扩大英语词汇量的实践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