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考

2010-04-07陈伟荣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积极分子工学学生党员

陈伟荣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阳江 529500)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考

陈伟荣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阳江 529500)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着时间、空间和前后衔接等难题,可围绕“创新系统、践行规范、扩大民主、强化监督”这一方向,创新工作举措,积极而慎重地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工学结合;高职院校;党员发展

一 工学结合模式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的挑战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各高职院校努力推行订单培养,采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以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这些模式的推行,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挑战。对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而言,笔者认为工学结合模式至少使之面临以下难题。

(一)时空难题

从时间上而言,对入党对象培养的时间偏短,工作较紧。高等职业教育学制只有3年,然而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另外,还要有在校外集中安排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学生有较长时间(大约为一年的时间)不在校集中学习和生活。我们党对党员发展工作是十分严格的,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必须经过至少一年的培养考察期才能发展成预备党员;通常一名要求入党的青年学生,必须经过团内推优才能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团内推优一般要半年的培养考察期;因此,从新生一入学始就必须加强入党教育,缩短入学到提 交入党申请书这一段时间,而且中间环节不能放松,否则不可能在学生在校期间发展。

从空间上而言,集中实习往往安排在与专业对口的企业中,顶岗实习往往是在学生根据个人求职意向所选择的企业,通常是各不相同的。因此,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发展和召集学生党员集中都比较困难。而支部会议的召开没有达到法定人数是不行的,与会人员为了参会需支付比较大的成本,而且企业管理比较严格,请假比较困难。

(二)前后衔接难题

一是对要求入党学生培养考察中,如何衔接在校期间和在企业间的培养考察,维持过程的一致性。学生党员不在校,如何当培养联系人?入党积极分子在企业,培养考察工作如何进行?党员和发展对象不在校,入党手续如何完成?这是一系列的问题。二是如何确保支部工作前后的衔接,维持组织工作的连续性。高职院校在校生党员比例不高,正式党员偏少,而且正式党员比较集中在三年级,一旦去了顶岗实习,工作就比较难进行。如何保持支部内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党员?如何在学生支委顶岗实习的情况下开展工作?这又是一系列的问题。

二 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难题的出现,源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但是,从另一角度而言,也是源于旧的党建工作模式没有跟上形势的变化。因此,要破解难题,必须推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改革,创新工作模式,为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造条件。

(一)创新系统要素,规范发展工作

发展党员,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从横向看,涉及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各个方面;从纵向看,涉及到教育、培养、考察、吸收等各个环节。因此,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首先得创新和完善涉及发展工作的各个系统要素,并使之规范化。

(1)适时调整学生党支部的设置,完善组织覆盖。党的支部,是吸收党员的基层单位。组织设置是否优化,组织覆盖是否足够,对发展工作影响重大。一个设置优化、覆盖面广的组织架构,无疑能为发展工作提供有力的平台,促进党员发展工作的正常进行。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党支部一般是设在教学系上,这种设置难以适应工学结合模式出现的新情况,须适时给予调整。工学结合模式下,适应学生学习生活的新特点,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置学生党支部:第一、条件合适的,在企业设立临时学生党支部;第二、设立社团学生党支部、公寓学生党支部,成员可以是跨系跨专业的学生党员;第三、与企业沟通联系,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企业支部活动,联合开展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

(2)建章立制,完善工作规范。新形式学生党支部的建立及党建工作的开展都是在新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必须从宏观把握和微观操作两个层面建立规范,为各学生党支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提供指导。在这一方面,我们制定了《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2004—2006)》,对学院发展党员工作做了中长期规划;通过了《中共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明确发展党员工作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编写了《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党员工作指南》,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的操作方法。

(3)完善教育手段,落实组织发展与培养教育相结合。发展学生党员不是完成吸收程序就了事的,更重要的是培养教育过程。工学结合模式下,要把组织发展与培养教育结合起来,必须完善教育手段。第一、利用学校党校的开展全程培训,包括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预备党员培训三级培训活动,各级培训有所侧重,分别解决学生入党前后的不同问题,这种培训根据学生在校情况适时灵活开展;第二、实行入党积极分子列席支部大会制度,使入党积极分子提早参与党内生活,加深对党的了解;第三、推行师生联任班级党建联络员制度,让更多的党员教师参与学生党建工作,使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落到实处,也便于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第四、派驻辅导员、指导老师在企业开展的生产和技能竞赛等活动中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引导融入企业,在生产创业建功,树立良好榜样;第五、委托企业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考察。

(二)创新工作方式,发扬党内民主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作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项根本性建设,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要创新工作方式,探索扩大党内民主的实现形式。

(1)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民主讨论、书面推荐,确定发展对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在工作中,要视党员为党的事业和建设的主体,重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尊重党员的意志和权利,调动党员积极参与推荐发展对象,让党员在其中发挥主体作用,行使党员的民主权利。具体做法是,在党小组内,让党员提名发展对象,并对提名对象是否符合党员条件展开充分的讨论,最后填写《发展对象推荐表》,进行统计后,形成小组意见,向支委会推荐。支委会对党小组的推荐对象进行审查,作出决定。这种推荐在党小组会无法集中召开时,仍可通过邮寄等形式进行。

(2)试行群众基础和党内认可度测评,考察发展对象。首先是由各班同学对年满一年以上考察期的入党积极分子是否为群众中的先进分子进行无记名民主测评,赞成票在 50%以上的,方能提交党小组进行评议。其次是党小组进行评议时,也进行无记名民主测评,组内所有党员可进行无记名投票,赞成票在 50%以上的,方能提交支委会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列为发展对象。改变了过去发展党员只注重党内评价而不够重视党外群众反映的现象,将党内和党外有机结合起来,扩大群众的参与范围,确保发展对象的质量。这种测评要靠前安排,在学生在校时进行。

(3)采用票决制,吸收预备党员。一般情况下,各学生党支部除支部书记外都是学生党员,毕竟在思想觉悟、认识水平等各方面与教师党员相比还存在差距,以往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通表,部分学生党员面对着发展对象不能完成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意见,采用投票表决代替举手表决,各党员可以无顾虑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表决的结果对组织和个人都是负责任的。

(三)创新监督形式,强化监督作用的发挥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的质量关乎党的生命。抓紧在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并不能放松对党员质量的把握。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为保障党员质量,除了依靠党支部扎实的工作外,还须调动各方力量,加强党内外监督。

(1)推行“预审预阅制”,强化党内审查审批功能。组织部门预审通过后才交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发展对象公示结束后,由各学生党支部把发展对象的《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材料、政审的证明材料以及参加培训的相关材料一并上报党委组织部门审查。党委组织部门在收到各学生党支部上报的材料后,须对发展对象作全面考察,了解其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对发展对象进行预审,并签署意见后及时反馈给党支部。对同意的发展对象由党支部及时提交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对不同意的建议暂缓讨论或不予发展。党委委员预阅后才交党委会讨论审批。由于学生党员的发展对象多,党委会专门用于审批党员的时间有限,经各学生支部讨论表决及所在党总支审核通过的发展对象名单及材料先分别送各党委委员审阅。各党委委员对不清楚的事项可向党委组织部门了解。这样可确保党委会成员能充分了解发展对象的情况,准确的发表意见,形成集体审批意见。

(2)推行“四次公示制”,强化党外群众监督效应。推行“四次公示制”,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公示内容覆盖了党员发展工作的各个环节,强化了党外群众监督。“四次公示制”是指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公示、确定为发展对象公示、新发展的预备党员公示和预备党员转正公示的制度。每次公示都面向全院全体师生,清楚写明公示所列对象的基本情况及意见的反映及处理方式。对所反映的意见,逐一调查落实,并作出相关的处理。对于在公示中反映有问题并调查属实的决不发展。“四次公示制”的实行,增加了党员发展工作的透明度,把工作的全过程置于广大群众监督之下,有效地防止发展工作中可能存在的违反程序、培养时间不够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发展党员工作机制,有力地遏制发展党员工作中的不正之风,确保了新党员质量。同时,有利于调动党内外群众关心党的建设,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促进党支部的民主建设。但是公示的形式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克服工学结合模式带来的时空难题,尝试将公示信息以手机短信、飞信、QQ群公告、邮件等形式告知普通学生、发展对象和学生党员,收集反馈意见。

[1]张一平.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党建工作初探[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3):121-123.

[2]应智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院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98-100.

(责任编校:京华)

G711

A

1673-2219(2010)05-0166-02

2010-01-05

陈伟荣(1980-),男,广东阳西人,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积极分子工学学生党员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盐工学人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盐工学人
——沈 妉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盐工学人
——李 琦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以“实践团”为平台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途径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