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培养

2010-04-07刘顺宝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职业

刘顺宝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理工教学部,湖南长沙410004)

论高职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培养

刘顺宝*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理工教学部,湖南长沙410004)

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在于强化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培养,本文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着手,从学校、社会及学生自身三方面对高职学生就业难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进行了思考。

高职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导致高等教育的竞争愈发激烈。毕业生就业市场存在着“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的“就业鸿沟”[1],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转变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满足社会的用人要求,推动学生就业。

一、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高职学生综合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这一概念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概括。在内容上,它包括学习能力、思想能力、实践能力、应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2]在层次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基本工作能力;专业技能;求职技能。[3]因此,综合就业能力不同于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指向具体的职业任务,它是指个体胜任某种特定职业的程度。而就业能力应该是个体的综合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组合,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具体包括专业能力和专业外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它指导实践的能力,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它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的关键标准;而专业外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调节能力以及求职技能,具体为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准确定位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表达能力、自我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在高职院校中,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断提高,但也存在以下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综合能力不过硬

就业能力不单纯是指某一项技能,而是大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当前,在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功利轻素质,发展不全面,综合能力不高,就业效果不理想。

2、核心竞争力不突出

就业是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主要方式,就业能力的高低必须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经过社会的检验,得到社会的承认。就业不仅是综合能力的展示,更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部分大学生缺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意识,竞争优势不明显。

3、就业技能不熟练

就业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互动的过程,要求大学生充分准备、准确定位、主动出击、果断决策。个别大学生职业意识模糊、自我定位不准、职业心理准备不足,出现缺乏自信、过于理想化、盲目从众、瞻前顾后、见异思迁、高不成低不就等现象。而从学校培养的角度来看,学校在学生专业外的能力培养上存在着认识不足、研究不足、重视不够、力度不强的问题,学校更多的只是偏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专业外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投入不多。

二、高职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分析

1、学生方面

就业竞争能力不强。高职学生虽然经过了几年的学习生活,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有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有的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知识,应变能力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就业过程中失去了许多良好的机遇。

高职毕业生及其家庭在择业观念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行为存在一定偏差。一是择业期望“急功近利”,重在考虑单位性质、地理位置、工作条件、各种待遇等等,脱离市场实际和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攀比、从众、盲目崇拜大城市、外资企业等心态,造成毕业生就业中地区流向和单位流向的失衡,不利于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择业行为浮躁,缺乏“诚信”的自我约束。三是择业定位偏差,无视“大众化岗位”。

缺乏创业精神。国家和各级政府十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大多数毕业生满足按部就班,只希望找一个好单位,做一个好员工。缺乏开拓创新胆识,缺乏艰苦创业精神,没有“自己当老板”的意识,不想自主创业。

2、学校方面

高职毕业生专业结构供求错位。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的现象仍在按其惯性延续,这不适应目前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小批量、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有些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要求不符,教育与市场脱节,从而增大了就业难度。

缺乏产品市场化意识。高职院校往往注重招生,只管生产,忽视产品的市场占有。但在当今社会的市场经济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已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面对无情的“买方市场”,是“需求决定供给”。由于学校生产的“产品”还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所以很难占领市场,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势必凸现出来。

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效用。主要体现在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缺少主动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二是在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业意识、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能力测评等方面着力较少。三是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不能提供贴近市场实际的高水平指导。

3、社会方面

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问题。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不断扩大,在人才引进上十分苛刻,这是造成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第一,用人“高消费”,追求高学历。用人单位在用人上的“高消费”是一种普遍现象。中专生可以做的宁要专科生,专科生可以做的宁要本科生,本科生可以做的宁要研究生。这就造成学历层次低的中专生和专科生就业困难程度加大。第二,竞购名牌产品,不屑大众产品。用人单位在注重学历的同时还十分看重名牌高校毕业生,对一般的普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屑一顾,校际档次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品牌的价值不同。第三,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储备意识。作为刚刚走出校门的高职学生来说,最缺乏的是实践经验,需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方能施展其才华。但不少用人单位不招应届毕业生,只招有几年实践经验的往届毕业生。这是造成应届毕业生难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用人单位录用高校毕业生的条件与毕业生实际脱节。目前,用人单位录用高校毕业生的自主空间较大,自行制定的录用标准和条件不切合毕业生实际的现象比较普遍。高校和毕业生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用人单位不切合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过高的招聘附加要求,如“工作经历”、“试用期”等。用人单位附加的这类不切实际的条件,迫使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就匆忙寻找单位接受“试用”,学校从学生的就业大计考虑,也不得不默许这一现象,由此冲击了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学业要求也受到影响。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侵权现象比较多的是发生在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规定等方面违背劳动法规。而对毕业生伤害更大的是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和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有意设套侵害毕业生权益的行为。如以招聘试用等名义,低价甚至无偿攫取毕业生的劳动成果。有些社会职业中介,擅自对高校毕业生有偿提供不实、不全的就业信息。这类侵权行为隐患甚重,一旦毕业生就业不如人意,这类现象就成为突发事件的导火索。

三、高职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事实上,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是个宽泛的概念,大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开发和培养的。而从开发和培养的角度看,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完成作为劳动者的蜕变。但作为就业的主体,高职学生在就业能力的培养中,更要发挥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自我修炼,自我提升。

1、学校要统筹规划学生培养方案,全面塑造学生

首先,高职教育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某些行业或职业进行工作分析,结合本校的教育资源,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标准,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促进课程功能发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善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学生的真正就业是以技能、理论、素养三者共同来支撑的,它是一个综合素质的就业导向观,是一种全面的就业,它除了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满足企业的需求之外,更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健全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建立一支负责任的专职辅导员队伍。专职辅导员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中坚力量,是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人,一般情况下,他们会陪伴学生度过大学生涯。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甚至语言风格等都对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构建和谐的学校环境。大学生活中,学生百分之七十的时间是在校园度过,校园环境对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培养作用非凡。校园环境分为软、硬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景观布局、图书馆设施与藏书状况、教学设施与设备等;软环境主要表现为:校风校纪、校园文化、人际关系、教师及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学术氛围、师生交流等。

2、加强引导和教育,形成正确的择业心态

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择业心理,突出表现在期望过高、定位不够合理,高职毕业生在薪酬预期、就业地域、企业规模等通常都会出现高估的情况,这也是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获得的一致结论。这种脱离现实的择业观容易导致与社会需求的失调。因此,广大高职毕业生应当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

首先,引导学生准确定位,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要求,提高把握就业机会的能力,避免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其次,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仍然把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作为首要选择,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但很少有人选择西部和基层。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比如,近年来,一批新型适应非正规就业方式的职业正在不断涌现,自由演艺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翻译人员、美工设计者和自由撰稿人等自由职业岗位在社会上走红,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见,只要大学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第三,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资源上,一些毕业生则期待依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高职毕业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就业途径。

3、深化校企合作,企业设置实习岗位担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高职院校要利用校企合作途径,引强企进校,融校企于一体,建立高职教学与企业实际的对接机制,学校为企业提供科研支持、管理咨询、营销策划等;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高职办学特色,将企业文化嵌入校园环境,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个真正的生产性氛围和真实的企业文化熏陶。[4]

4、提高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

目前,各种各样的就业网站有着丰富的就业信息,但事实上,高职学生利用网站资源实现就业的不多。因此,要加强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另外,就业网站在内容设置上对高职学生的指导不够、针对性不强,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降低网络就业的门槛,使学生习惯在就业网站上搜寻工作信息。

5、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职业的选择、职业的适应和职业的发展所进行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要结合自身情况、眼前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和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大学作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学生本人定位于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5]而学生作为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对象,若没有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将无法进行。因此,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发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为自身素质的提高而努力,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王欢.拓展素质教育,提升就业能力——论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6,23(3):79-82.

[2]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J].2002,21(3):91-92.

[3]任江林.关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6):47.

[4]汪怿.就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面[J].教育发展研究,2005,26(4):31-34.

[5]吴琪.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6):123-124.

Abstract:The fact tha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students,employment situation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has caused the focus of the society.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comprehensive employability.This paper,started with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employability of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students,analyzed the factors causing the difficulty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employment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school,society and students themselves,also made reflections and explorations on how to cultivate the comprehensive employability of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students;comprehensive employability;cultivation

On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Employability of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Students

LIU Shun-bao

G717

A

1009-5152(2010)03-0043-04

2010-03-30

刘顺宝(1973-),男,湖南广播电视大学高级政工师。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职业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