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商人与社会变迁
——从几通墓志看明代河南归德商人

2010-04-07李永菊

关键词:叶氏商丘墓志

李永菊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8)

地域商人与社会变迁
——从几通墓志看明代河南归德商人

李永菊

(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8)

明后期归德商人的身份大多是明初移民。在科举无望的背景下,这些移民转向经商或兼营商业。但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和河患频仍的生态环境,阻碍了归德商人的独立和继续发展。随后,归德商人大多转向了科举入仕,为明后期归德府发达的科举事业、强大的乡绅望族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

明代;归德商人;社会变迁;墓志铭

目前,有关研究明清河南商业的论著,主要集中在清代的河南集镇,甚少论及明代的河南商人,仅有傅衣凌和王兴亚两位学者对河南武安商人做过探讨[1-2]。由于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于平原地带,地处山区的武安商人无法全面反映明清河南商人的真实面貌。因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拟以明中后期的河南归德府(辖一州八县,即睢州和商丘、宁陵、夏邑、鹿邑、虞城、永城、考城、柘城八县)为例,以出土的墓志为中心,并结合方志、家谱等相关资料,对明代中后期的归德商人略作论述。

一、资料介绍

从整体上看,归德的商业并不发达,商人的力量也较为薄弱,在各类资料中有关归德商人的记载非常稀少。近几年,笔者在商丘地区做田野考察,发现了60多通墓志,其中大部分已被《新中国出土墓志》收录,还有一小部分藏在商丘县八关斋内未被收录。在这些墓志中,有一通是有关商人活动的墓志,即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明故国学生西台范公(椿)暨配孺人何氏墓志铭”。故本文以这通墓志为引子,并结合地方志和家谱中所见的有关商人的墓志,试对明代中后期的归德商人略作论述。

本文采用的墓志铭主要有:弘治十年(1497年)《明义官王学墓表》(民国《考城县志》);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故义士张公(宪)暨配孺人郭氏墓志铭》(民国《考城县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明故国学生西台范公(椿)暨配孺人何氏墓志铭》(《新中国出土墓志》,文物出版社,1990);嘉靖年间(1522-1566年)《文学公(叶梦阳)暨程孺人墓表》(沈鲤);《都佥乡饮公(叶廷植)暨郑恭人墓志铭》(李目)(商丘《叶氏家乘》);万历二十年(1592年)《明省祭官杨公(洲)配夫人孙氏吴氏合葬墓志》(《新中国出土墓志》,文物出版社,1990)。

这些墓志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明弘治至万历年间,区域上涉及归德府三县一州的范围,故能大致反映明代中后期河南归德商人的基本清况。

二、商人背景:明初移民

由于元末战乱,归德人口大量逃亡,明初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运动,明后期的归德商人有很多来自明初移民。在上述五个例子中,除了王学“世为开封考城人”之外,其余四人均来自明初移民,其中叶梦阳的始迁祖叶受因从军由江西庐陵泰调至归德卫,范椿的始迁祖范(士)聪于元明鼎革之际由苏州迁至虞城,杨洲的先世于明初由浙江迁至睢州,张宪的先世在明初由他处移入考城。

经过几代人的发展,至明中叶,归德不少移民已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如虞城商人范椿的父亲范廷锦“上舍不仕,治产数万,富侔侯王”,到范廷锦暮年时,“尽以资财巨万,田六万亩均分六子”。另据嘉靖《永城县志》载,永城商人王海的父亲从事商业活动,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因经商迁入永城。可见,在这些商人之前,其家族已经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为明后期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然而,这些商人大多不是因主观意愿而选择经商的,多是在科举无望的情况下才从事商业活动。如王学先“充邑庠生,屡入乡试不偶,岁贡游太学后,以他故弗克卒业,乃慨然叹曰:予不能以功名显于天下,而古人以技能立者正多,皆有高世绝人之风,今予无能当为衣食所累矣”,于是“绝意功名”,开始经商。张宪也是如此,“公(张宪)初力学为举子业,既而划然,改曰:人生以取青拾紫为贵,不知吾性分中自由良贵存焉”。有的则是在“业儒”的同时经营商业,如叶梦阳“变耒□为诗书,而时以丝絮米麦出行贾”。范椿则以例贡的身份“殖货财”、“通贸易”。可见,经商并非归德地区商人的首选职业,而是无奈之举,这就注定了归德商人及商业不可能持久发展。

三、经营方式:躬亲农商

归德一郡“无丹锡金漆之饶”(清乾隆《归德府志》),属于典型的农耕社会,维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形成了以麦、谷、稷为主的农作物结构。同时,河南又是全国重要产棉区,正如明人钟化民在《赈豫纪略·救荒图说》中所说:河南许多地区“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3]。因而,丝絮和米麦成为归德商人主要经营的货物。如商丘叶梦阳“时以丝絮米麦出行贾,既富甲闾里”。

土地是中原地区的主要生产资料,很多商人赢利后将资产投资在土地上。张宪“泉货日丰,土地日辟,而富甲诸姓”。叶梦阳“治田畴、导树畜,尤所谙焉”。范椿占有的田地非常之多,并雇用大量周边地区的佃户,“曹、单、濮、郓、天雄之流民,来佃其田者,依稀千室之邑。四境皆有田,每田皆设庄,每庄起楼台,瓦缝参差,堂室罗列,器用充牣,不移而足,园圃环绕,果木花竹,□□阴阴,在囿成林,在庭成蹊,惟城干方圆宅亚于金谷矣”。 可见,在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范椿在地广人稀的豫东平原,采取了大规模的雇工经营方式。同时,有“城中府镇,俱以千金置买甲第,堆积商贾之货,安顿行旅之客”。

归德地处豫东平原,在河南,各府中地势最低,“西北诸水皆经是而东注焉”(明嘉靖《归德志》),“自明以来,归德、开封之间,无处不决”(清乾隆《归德府志》)。长期的河患使得这里的土地兼并问题非常严重,以土地买卖、粮食交易为主的商业活动较为频繁。灾荒之年的土地买卖成为归德商人的主要经营方式,如永城王学“又其乡当河流之冲,土田常为河水所没,君(王学)以物贸易之,地至三万余亩,一遇丰穰,所获谷米不可以斗斛量,遂为一方富翁,而河南山东间言富者称王君焉”。 可见,在河患期间,王学仅仅通过买卖土地就可富甲一方。

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和河患频仍的生态环境,使得明代归德的商业经济并非纯粹的商业活动,而是具有农商结合的特点;归德商人也非纯粹的商人,而是采取“亲躬农商”的经营手段。上述几个例子也反映了归德的各类商业活动都与农业密切相关,如土地买卖、粮食交易等。除了土地买卖,借贷也是归德商人重要的经营手段,耕种与借贷并举。如虞城范椿“乃殖货财,乃通贸易,数年耕稼,数年生放。指掌转盼之间,一日而田连阡陌,遍地流泉,车马骈填,仆从成群”。

四、商人转向:乡绅望族

归德商人的发展与本地的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土地为主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归德商人的获利机会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因而,世代经商的归德商人家族极少,他们之中有不少通过义行善举获得“义士”、“义民”、“义官”称号,在地方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的还成为明后期的乡绅望族。举例如下:

(1)王学。“凡丧不能举,婚不能就,君皆助之有成,或有司建庙坛、修城池,则曰无甚扰民,吾力有余,足当其役也。成化年间,岁歉民饥,乡里多移徙、饿殍者,君出粟赈之,所活者不可胜计,远近之人莫不服君之能,高君之义。有司以闻,诏赠义官……正德间以子鹏诰封文林郎”。

(2)张宪。“嘉靖庚寅,河水泛滥,民艰于食”,张宪“发所储之粟百余斛以赈,而民活者众。闻者共以义士名之。戊戌岁复饥,民之流亡殆甚于庚寅也”,张宪“乃出黄白百五十金,粟百石,兼而济之。而义士之名益重”。

(3)叶梦阳。商丘叶氏家族,明初因军功受封归德卫,后以军屯农耕为主,“受生福善,福善生亨,亨生镇,俱忠厚勤俭,农桑世其业”。至第五世叶梦阳,通过经商致富,由农耕走向读书。叶梦阳的子孙科举入仕者较多,“其子如芝、如兰、如葵亦俱籍名□序,叶氏之文明由是启矣”。尤其是次子叶如兰,“名列上庠,行谊为士林楷模”。但真正把叶氏家族推向商丘“八大家”位置的是叶如兰的孙子叶廷桂,“叶为商丘世家,自司马公(叶廷桂)以名进士总督蓟辽,文章事业草木知名”(商丘《叶氏家乘》)。叶廷桂于天启年间(1621-1627年)中进士,曾任兵部左侍郎、总督蓟辽军务等职,是明朝重臣,叶家也屡受皇封,其家眷仅被封为诰命者就有30余名,自此,“叶氏为睢阳望族,科第连绵,簪缨累世”(商丘《叶氏家乘》)。

五、结 语

明中后期归德商人的身份大多是明初移民,这些移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在科举仕途无望的背景下,遂转向经商或兼营商业。归德地区以农业为主,这就决定了明中后期的归德商人不能独立发展,只能依附在农业经济之上,其经营手段和扩大生产均与土地和农业密切相关。同时,归德的生态环境并不利于商业发展,整个社会并没有形成经商的风气,“惟地瘠民贫,合境无大宗出产,亦无富贾巨商”(清宣统《宁陵县志》);“地多汙下,民鲜商贾”(清光绪《鹿邑县志》);“人鲜他业,惟农是恃”(清光绪《虞城县志》)。因而,生态环境限制了归德商人的独立和向外发展。归德商人的数量不多,没有形成较大的帮派,他们之中不少人后来转向了科举入仕,为明后期归德府发达的科举事业、强大的乡绅望族奠定了经济基础。

[1] 傅衣凌. 明清时代河南武安商人考略[M]//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98-205.

[2] 王兴亚.明清河南集市庙会会馆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200.

[3] 钟化民.赈豫纪略[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

ResearchoftheRegionalBusinessmenandtheSocialChangesThe Businessmen of Gui-de Prefecture of Henan Province in

Ming Dynasty from Several Epitaphs

LIYong-ju

The identity of Gui-de’s businessmen in late Ming dynasty was mostly the immigrants from early Ming dynasty. These immigrants turned to business or part-time business due to the hopelessness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The production mode with agricul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Yellow River flood limited the independence and development of Gui-de’s businessmen, which resulted in the most of them turning to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gain, laying an economic foundation for the prosperity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the official families of Gui-de prefecture in late Ming dynasty.

Ming dynasty; businessmen of Gui-de prefecture; social changes; epitaph

2009-08-15

李永菊(1979- ),女,河南商丘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河南区域史的研究工作。

E-mail:liyongju921719@163.com

F727

A

1673-9779(2010)01-0098-03

(HenanUniversityofTCM,Zhengzhou450008,China)

[责任编辑 王晓雪]

猜你喜欢

叶氏商丘墓志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A New Leaf Litter Toad of Leptobrachella Smith,1925 (Anura,Megophry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China with Supplementary Description of L.oshanensis
商丘之旅
让更多企业在商丘长得大、飞得高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鸣鹤叶氏诗人与白湖诗社
赋与唐代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