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学分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0-04-07薄建柱杨绍清安静慧司福利刘潇潇
薄建柱 杨绍清安静慧司福利 刘潇潇
(华北煤炭医学院团委 河北唐山 063000;①唐山市路南区长青实验小学)
大学生创新学分情况调查与分析
薄建柱 杨绍清*安静慧①司福利 刘潇潇
(华北煤炭医学院团委 河北唐山 063000;①唐山市路南区长青实验小学)
创新学分 大学生 学分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志。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校的培养计划中增加创新学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1]。创新学分的建立,实质是对学生创新成果的量化考核和学生创造能力的肯定,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硬性措施[2]。同时,创新学分的设立是对学分制的创新,是人们对学分制更深层次的再认识,是高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需求,贡献社会,发展自身的举措[3]。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创新学分的态度和了解情况、参加创新活动的情况和对创新活动作用的认识情况,找出创新学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依据学院所有专业的人数比例抽取华北煤炭医学院大学生 284名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 284份,有效率为 100%。其中,男生 85人,女生 191人。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编创新学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该问卷由 21个题项组成。其中 3个题项考查学生对创新学分的认识程度,总分为 0~4,有 7个题项考察学生对创新学分的作用认识,总分为 0~9;有 5个题项考察学生对创新学分的态度,总分为 0~10;有 6个题项考察学生是否从事过创新活动。
2 结果
2.1 大学生对创新学分的认识情况 对大学生在“创新学分的认识”方面得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创新学分的认识”的平均分为(1.243±0.959)分,说明大学生对创新学分了解的非常少,对创新学分的认识不足;并且男大学生 (1.247±0. 911)分与女大学生 (1.236±0.964)分之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t=0.093,P=0.926)。
2.2 大学生对创新学分作用的认识情况 对大学生在“创新学分作用的认识”方面的得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创新学分作用的认识”的平均分为 (7.782±1.535)分,说明大学生对创新学分作用的认识明确,能够充分认识创新学分的作用;同时男大学生 (7.977±1.185)分与女大学生 (7.712±1.634)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1.514,P=0.131)。
2.3 大学生对实施创新学分的态度 大学生对实施创新学分的态度得分为(8.289±1.417)分,说明大学生对实施创新学分的态度是积极的,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实施创新学分;同时男大学生 (8.400±1.407)分与女大学生 (8.209±1.432)分之间在这方面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t=1.026,P=0.306)。
2.4 大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情况 大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得分为 (5.585±1.552)分,处于中间值以上一些,说明大学生参加的创新活动还有待于提高。对不同性别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差异比较表明,男大学生 (5.965±1.435)分与女大学生 (5.429± 1.565)分存在显著差异 (t=2.691,P=0.008),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说明男生参加的创新活动更多。
3 讨论
上述结果表明,虽然大学生对创新学分认识不足,但是对创新学分作用的认识却很到位;虽然对实施创新学分的态度积极,但是相比较而言参加的创新活动却很少;并且,男生和女生之间在参加创新活动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出现这样的情况,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目前“创新”学分在我国部分高校刚刚开始实施,推行“创新”学分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模式 ;②很多高校不能从根本上调动起广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各种创新实践还缺乏一定深度,多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还有待于大力提高[5];③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缺少保证各种创新实践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相关保证与制度[5];④缺少切实可行的创新学分指标评价体系和完整周到的咨询服务体系。
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以下建议:①高校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创新学分指标评估体系,确保创新学分顺利实施;②学校尽最大可能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③组织学生学习创新学分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创新学分了解更深入。
[1] 王志欣,欧阳杰.在学分制中增加创新学分的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7,6:13
[2] 谢庆良,沈爱琴.建立“创新”学分的构想[J].江苏高教,1999,4: 50
[3] 董凤丽,安俊学.创新学分:完善学分制改革的新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7,4:61
[4] 赵环宇.大学“创新学分”制的内涵及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21(11):17
[5] 于文海.高校实施创新学分“热”背后的“冷”思考[J].教书育人, 2005,5:11
(2010-06-30 收稿)(陈 迁 编辑)
G 645
A
1008-6633(2010)06-897-02
华北煤炭医学院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本科生实施创新学分和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QK08023)。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