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继承、实用、进取——读两部新版《档案管理学》
2010-04-06邢培华
□邢培华
陈兆祦、和宝荣、王英玮的《档案管理学基础》(以下简称《基础》)第三版与陈智为、邓绍兴、刘越男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档案管理学》(以下简称《管理学》)第三版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4月、2008年9月出版了,这是档案学界和档案界的一件大喜事。由于长期从事档案工作与档案管理学教学的缘故,手捧两部新的《档案管理学》,不仅爱不释手,心情愉悦,感慨好多,而且也很愿意把它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同时也愿意把这两部著作推荐给广大档案工作者与广大读者。
这两部著作体现了以下特点。
第一、创新,就是说这两部著作吸取了一些国内外的比较成熟的最新档案学研究成果。档案管理学是档案学的基础学科,也是档案学大厦的重要基石。我国社会主义档案学的建立是从新中国建立开始的。在当时引进、学习、借鉴大量前苏联社会主义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同时,逐步开始建立与形成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档案学。1962年陈兆祦主编的《档案管理学》出版,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档案管理学建立的主要标志,说明了我国的档案学从一开始建立,就把档案管理学作为档案学学科建设的重心的思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由于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我国的档案管理学研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大好局面,不仅修改再版了陈兆祦主编的《档案管理学》,而且还出版了邓绍兴、陈智为的《新编档案管理学》、王德俊的《档案管理学》等,其后又有多种版本的档案管理学不断问世,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档案管理学建设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以《基础》来说,本书不仅提出了档案的“现行效用和历史效用”的观点,而且吸取了近年来档案学界所研究和论述的文件中心论、文档一体化研究、档案管理改革思想、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思想以及档案开放思想等,均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档案管理学理论、尤其是档案管理学学科建设思想的建树。而《管理学》则根据目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探索性地增加了“档案信息化”一章,体现了档案管理学研究的又一重要方向。《管理学》一书还在“绪论”中梳理了《档案管理学》的发展历史,给广大读者以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能使读者非常清楚地了解这门课程的建设过程与历史定位。自从1985年吴宝康先生提出建立《档案学概论》之后,《档案管理学》出现了两种类型的版本:一种是包括档案、档案工作概论以及档案管理基本理论、方法两部分内容的版本,《基础》则是这一类型的档案管理学代表作;一种是分设档案学概论课程之后,专门讲授档案管理内容的版本,而《管理学》则是这一类型的代表作。应该说,这两种档案管理学著作,对于档案管理学建设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得益彰的。
第二、继承,就是说这两部著作保持巩固了原有档案管理学的知识体系。我国的档案管理学学科建设有着紧密的历史连续性。陈兆祦主编的《档案管理学》从论述档案、档案工作的基本知识开始,接着论述档案工作中的收集、整理、鉴定、分类、检索、统计、利用、编研等,可以说是从档案工作的具体环节出发而讲述了档案学的全宗理论、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档案的起源、定义、价值及档案发挥作用的基本规律等主要内容。其后出版的档案管理学教材也都把这些主要内容作为基本的研究内容。现在,这两部新版的《档案管理学》,基本上保持和巩固了这些原有的基本知识体系。只不过,它在原有的基础上,论述更加深刻与深入了。《基础》从档案概论、档案工作概论讲起,利用多个章节,讲述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利用与统计等,既有对原有理论知识的继承,又使得原有知识基础得到提升。《管理学》则从档案实体管理入手,采用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专门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等分为四编的办法,把所有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加以论述,更具新意。两部著作的特点各异,但都以档案管理为主要线索,把档案管理学的知识体系贯彻其中。所不同的是,《基础》还专门讲到了明清档案与民国档案的管理与整理,这是对1980年以前原有档案管理学知识体系的补充与说明。两部书所讲到的声像档案、会计档案与人事档案的管理,能使广大读者理解档案管理学知识体系的丰富与发展。《基础》说,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是修订教材始终注意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三、实用,就是说这两部著作仍然保持和巩固了以往档案管理学著作实用的基本特点。档案学科说到底是一门实用学科,更是一门给予广大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研究者以工作方法与研究方法的学科。依据这个主线,档案管理学贯穿了档案工作与档案管理及其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书中关于档案与档案工作中的收集、整理、鉴定、分类、检索、统计、利用、编研等各个环节的理论阐述与有关标准、规定的解读、档案工作基本知识与工作经验的介绍,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再比如,两部书的作者关于档案立卷的知识,讲得很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不仅与文书学中的文书立卷密切联系,而且还把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等有关档案工作改革办法引入教科书,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也体现了这门课程的应用性特点。同时,两部书中关于声像档案、人事档案、会计档案的论述,对于广大档案工作者,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能给予工作方法上的指导与帮助。《管理学》则明确指出档案管理学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统一、综合性与专业性统一、社会性与服务性统一的特点。总之,两部书关于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的论述颇有指导意义,不仅能指导档案工作,而且能指导档案管理学研究,对开展档案学的整体研究亦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进取,即是说这两部著作的修订与出版展现了档案人所具有的锐意进取的精神。档案学的发展,一要有专业知识研究,二要有广大档案工作者参与研究。众所周知,我国的社会主义档案学研究开始于新中国建立不久,它从最初依附于历史学科,经过档案人几十年的积极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三位一体的一级学科。目前,我国的档案学科建设已在全国几十所高校设置了档案学专业,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档案学本科生、专科生、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和函授、夜大、职业大学、自学考试以及远程教育的学生,而且能够培养自己的硕士生与博士生。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大国,有着5000年文明史积淀的历史档案和强大的档案事业。我国有众多的各级各类的档案馆(室),有着众多的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研究者,同时也有着大量的档案学专业教育工作者和档案学研究人员。我们的档案学研究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学科建设成就和档案事业发展成就,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广大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研究者所具有的锐意进取精神。新中国建立以来,在档案学高等教育方面以吴宝康先生为代表的档案学人,在档案工作战线上以原国家档案局曾三、中央档案馆裴桐为代表的档案人引领了我国的档案学研究,开拓发展了我国的档案事业。尤其是在今天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档案战线上的老一代档案人仍然退而不休,心系档案,笔耕不止,锐意进取,新一代的档案人则生机勃勃,积极上进。从上述两部书的作者看,既有老一代的档案学人,又有新一代的档案学者,也有档案学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展现了档案学科建设发展的科研梯队,说明档案战线后继有人,可喜可贺。
上述两部书均为档案管理学的教科书,是受教育部委托撰写、修订的高等学校专业教材,作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使用,可供高等学校档案、信息管理、文秘等本专科学生使用,并可广泛应用于函授、广播电视大学、职业大学和远程教育的学生等,其使用面是很广泛的。从此可以看出,其在档案学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是非常明显的,可以说代表着目前我国档案管理学这一学科建设的研究水平。
我钦佩这些作者的奋斗精神与拼搏精神,因而有感而发,谨述上文,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