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斑玉蕈不同菌种类型的生产性能

2010-04-05孙淑静胡开辉刘建忠

关键词:出菇菌种菌丝

孙淑静,颜 松,胡开辉,刘建忠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0 前言

斑玉蕈Hypsizigusmarmoreus(Peck)Bigelow H E又名玉蕈,日本称真姬菇,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玉蕈属。真姬菇传统的固体菌种栽培模式生产周期很长(约 120150 d),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菌种易老化,商业品质易受温度等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使真姬菇的出菇品质参差不齐,质量、产量不容易控制,效益低,影响其工厂化生产[1]。随着国内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食用菌制种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食用菌产业日益发展的需要。采用深层培养工艺制备食用菌液体菌种用于生产已成为研发热点,国内外纷纷开展了这一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探讨[2-4]。涌现出了许多液体发酵设备生产厂家及诸多在香菇、黑木耳、金针菇、平菇生产中采用液体菌种的报道[5],然而,对于真姬菇液体菌种工艺及应用方面的报道却很少。液体深层发酵技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菌丝体(菌种)并积累某些生理活性物质。液体菌种接入固体培养料时,具有流动快、易分散、萌发快、发菌点多等特点,较好地解决了袋栽食用菌在接种过程中的易污染问题。同时减少了接种的劳动强度,生产周期短,菌龄整齐[6]。本研究针对传统的固体菌种栽培真姬菇存在的农艺性状参差不齐、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进行了真姬菇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应用的对比实验,分析其相关效益,以期为真姬菇的高效栽培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与培养基

真姬菇(Hypsizigusmarmoreus)真9603菌株的二级摇瓶菌种,本实验室保存。

真姬菇真 9603菌株深层发酵最适的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 20%、葡萄糖 3%、酵母粉 0.2%、KH2PO40.1%、MgSO47H2O 0.1%。培养温度20℃,发酵终点确定为培养后第7 d。

固体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配方:棉籽壳35%;木屑35%;麸皮25%;玉米粉5%;含水量55%。

1.2 方法

(1)真姬菇液体菌种不同接种量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真姬菇液体菌种接种,采用无菌接种枪每次吸取 10、15、20mL生长良好的液体菌种,按照中间穿刺接种的方式接种于制好的固体栽培袋中,每个处理重复 5次,然后置于 25℃恒温箱中培养,每天定时用直尺测定菌丝的增长长度。

(2)真姬菇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对比实验。

①栽培种制作。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按二级液体摇瓶培养基配方接种制作;固体菌种原种、栽培种的制作,按常规方法进行制作,作为液体菌种栽培的对照。

②栽培袋的制袋方法。栽培袋的规格为33 cm×17 cm×0.045 cm,每袋装干料 350 g,常压灭菌温度达 100℃后保持 1214 h,冷却后于接种箱内无菌操作接种,每袋装入的培养料量和菌种接入量一致。

③接种方法。液体菌种的接种用无菌接种枪吸取液体真姬菇液体菌种直接注入料袋内,采用液体表面接种和液体中间穿刺接种两种接种方式,液体表面接种将菌液分布在栽培袋内培养基表面,液体中间穿刺接种在菌袋培养基正中央打孔到菌袋中间位置,用无菌接种枪吸取菌液直接注入料袋内培养基中间部位,每袋接种 15m L,在一般的培养房内进行;以培养好的真姬菇液体菌种作为原种扩繁固体生产种,木屑固体菌种的接种是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每种处理接 70个栽培袋,然后置于 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并记录全过程的发菌情况。观察真姬菇液体种和固体种在菌丝生长速率、出菇情况、生物学效率、农艺性状差别、总的生产周期等方面的不同。

④催蕾方式。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期后,开袋上架,在袋口盖上潮湿的细纱布,同时降温至 13℃15℃,增加通风量,促使菇蕾形成。一般经 1020 d,料面上可以看见针头状的菇蕾。

2 结果与分析

2.1 真姬菇液体菌种不同接种量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表1 不同接种量菌丝长满袋天数

由表1可见,当每个菌袋接种10 mL液体菌种时,菌丝萌发时间较长,生长较慢,长势也不太好,其菌丝满袋时间分别比每袋接种l5 mL和20m L液体菌种延长了9 d和11 d;而每袋接种15、20 mL接种量时,真姬菇的菌丝生长旺盛,生长速度快,长势良好,菌丝洁白,菌香浓郁,满袋时间也短。15 mL与20mL的接种量,菌丝生长速度差别并不明显,两者菌丝发满袋时间仅仅相差2 d,在实际的生产当中,考虑到增大接种量会增加生产成本,同时,随着接种量的增加,菌袋含水量相对增大,会导致其污染的机率增加[7],这对后期出菇管理及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 15mL是最佳接种量。此结果表明:真姬菇液体菌种接到固体栽培袋中,接种量直接影响到菌丝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随着接种量的加大,液体菌种在栽培袋中表现出一定的群体生长优势,菌丝萌发快,同时直接增加菌丝体前端营养供应,因而提高抵抗杂菌的能力。由于液体菌种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可随液体渗透到固体栽培袋中,所以发菌点多,从而大大节省了菌种的用量。

2.2 真姬菇固体菌种和液体菌种栽培模式的对比试验

(1)真姬菇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菌丝的长速比较。

表2 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真姬菇菌丝的长速

由表2可见,液体菌种栽培模式下,采取穿刺接种方式接的真姬菇菌丝日均走速最快,达到了2.21mm,采取表面接种方式接的真姬菇菌丝日均走速为1.71mm,两种液体菌种栽培模式均高于固体菌种栽培模式下的菌丝生长速度。从菌丝形态上看,采用液体菌种栽培的菌丝粗壮洁白有力,固体菌种栽培菌丝细长微黄;固体菌种栽培的满袋时间比液体菌种穿刺接种方式栽培的晚 36 d。由此可见,真姬菇液体菌种表现出菌丝萌发快、生长旺盛,菌种培育时间短、活力强、分散性好等特点。

(2)真姬菇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生产周期的比较。

表3 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模式下的生产周期

(3)真姬菇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产量对比。

表4 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真姬菇产量

由表4可见,真姬菇液体菌种以穿刺接种方式和表面接种方式进行栽培的生物学效率分别为64.8%和63.4%,而以固体菌种方式进行栽培的生物学效率仅为51.0%;液体菌种栽培总产量明显高于固体菌种栽培,且液体菌种以穿刺接种方式进行栽培的真姬菇产量最高,平均袋产量达到 324 g。表明在栽培环境和培养材料相同的条件下,液体菌种栽培真姬菇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出菇产量明显高于常规的固体菌种栽培。

2.3 真姬菇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的经济性状比较

由表5可见,在两种栽培模式下,3种不同接种方式真姬菇菇盖直径、厚度、菇柄长度、菇柄直径的差异不明显,说明同一个真姬菇菌株在相同栽培环境和栽培材料的条件下,菌株本身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所以菌种的形态不同对真姬菇经济性状的影响不大。在液体栽培模式下的真姬菇菌柄长度比在固体栽培模式下显得长一些,而且液体菌种栽培的真姬菇菌盖开伞时间比较慢,这也有利于减缓菌株的老化过程,对实际生产来说是有利的。此外液体菌种栽培的真姬菇出菇的性状比较一致,菌龄整齐;而固体栽培模式下的真姬菇出蕾不均匀,菌龄差异较大,有一部分菇的菌盖开伞太快,出菇品质参差不齐。说明了真姬菇液体菌种在工厂化栽培过程当中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以上结果表明:液体菌种栽培真姬菇简化了接种的复杂性,减少了杂菌感染,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物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与很多相关报道的液体菌种的优势一致[8-10]。

3 结论

表5 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真姬菇经济性状

液体菌种接种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和菌丝培养时间,同时对后期出菇也会产生影响。结果发现:每袋按15 mL的接种量,菌丝生长旺盛,生长速度快,长势良好,菌丝洁白,菌香浓郁。另外,在对液体菌种栽培和固体菌种栽培菌丝生长速度进行比较时,以中间穿刺方式接种的液体菌种栽培模式下真姬菇菌丝日均走速为2.21mm,明显地高于固体菌种栽培。通过对接种量研究,说明液体菌种具有菌丝萌发快、生长旺盛培育时间短、活力强、分散性好,菌龄一致等优点。在栽培环境和培养材料相同的条件下,菌丝吃料速度明显高于常规固体菌种栽培,液体菌种穿刺接种的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 64.8%,液体菌种表面接种的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63.4%,固体菌种菌丝的生物学效率仅为 51.0%。真姬菇在液体菌种栽培模式下出菇比固体栽培模式下更整齐,而其他的性状差异并不明显。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真姬菇液体菌种可以较好解决以往固体菌种培养中存在的生长周期长、出菇品质参差不齐等缺点,并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但在使用液体菌种时,在培养料装袋时应注意适当紧些,避免菌袋过松而造成菌袋边缘出现较多菇蕾的现象,影响真姬菇产量和质量。同时在生产中应检查液体菌种的质量,特别是无菌的判别,这些因素是影响真姬菇液体菌种的应用进程。

[1] 胡开辉,出小平.外界因子对蟹味菇菌丝特性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08,27(2):16-18.

[2] 王 谦,王淑艳.榆黄蘑液体菌种的发酵工艺研究及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1):58-60.

[3] 刘传富,皇传华.鸡腿蘑液体菌种培养及应用研究[J].食用菌学报,2004,11(2):20-25.

[4] 刘祖同.食用蕈菌生物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07-229.

[5] 温 鲁.食用菌生产技术进展[J].北方园艺,2002,8(1):56-57.

[6] 杜 巍,李元瑞,袁 静,等.灰树花液体深层培养条件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 (l):110-112.

[7] 高连超,韩守玉.用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J].北京农业,2002,23(6):18-19.

[8] 黄清荣,杨立红,刘书涛,等.黄伞液体培养碳氮源的优选[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3,25(6):11-14.

[9] 闫 静,周祖法,王伟科,等.秀珍菇不同菌株液体菌种比较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07,19(2):127-129.

[10] 孟丽君,王 芳,张玉萍.杏鲍菇液体菌种的制备条件及应用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 (2):153-156.

猜你喜欢

出菇菌种菌丝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新型抗菌肽菌丝霉素纯化工艺研究
双孢菇出菇过程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
灰树花菌棒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