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把握地理合作学习时机

2010-04-05江苏省无锡市北高级中学214045李树民

地理教学 2010年19期
关键词:渤海学生

江苏省无锡市北高级中学(214045) 李树民

准确把握地理合作学习时机

江苏省无锡市北高级中学(214045) 李树民

在地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有其明显的优势,但在实际地理教学中却存在过多关注合作的外在形式,认为只要是运用了合作学习方式就能够体现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就是好课,使合作学习泛化、形式化,缺乏实效性。合作学习不应是一个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不能主观臆断强迫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需要根据地理学习目标的要求、地理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恰当把握合作学习方式运用的“度”。

一、当学生遇到相同疑难的时候,需要运用合作学习相互启发、激发灵感

学生有了疑难问题而不能自行解决的时候,会产生合作的心理需求,这正是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恰当时机。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问题处进行合作研究,就这个问题展开充分、自由的小组讨论和探究,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并不断修正错误,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对于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其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合作的意识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1941年日本舰队(含6艘航空母舰、快速战舰、重轻型巡洋舰及油船等20余艘,载战斗机、鱼雷机、水平轰炸机等100余架)于11月26日出发,12月6日舰队加油,诡秘地驶向北纬42°、西经170°北太平洋海域,12月7日4时,飞机从侧面偷袭珍珠港,令美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日本舰队偷袭珍珠港成功,让学生从地理角度考虑,它利用了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先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可能是“盛行风” “洋流”等假设。这时,同学们会产生强烈的验证假设的愿望。这样合作学习效果远远大于教师的强求,因为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了心理需求,对这种学习方式产生了兴趣,必然会积极配合、发挥主观能动性,并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当学生的思维受阻的时候,需要运用合作学习相互启迪和激励、拓展思路

学生的思维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许多时候经过苦思冥想,也很难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自然也就不可能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这时正需要相互的启发。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师生、生生之间彼此交换思想,每一个学生就会从中获得一种或几种全新的认识,这是智慧的碰撞与融合。

例如学习“荒漠化防治”内容时,通过“东水西调的可行性分析”这一学习任务的完成来获得相应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材料如下:

“东水西调”是指将渤海水由东向西调至西部和北部各大沙漠。该工程主要采用管道提扬和渠道自流方法来输水。管道提扬就是分级将渤海水提扬到大约1 200米左右的高度,然后把提扬上来的海水输入混凝土衬护的渠道,沿最佳线路自流到各大沙漠。这里,工程的关键是管道提扬需要强大电力。有的专家认为,可通过开发黄河上游的梯级水电工程来解决,即用黄河电力资源换取渤海水资源。“东水西调”工程是“西气东输”工程的逆向工程,与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保持平行关系,不需要开凿超高隧道,也不需要修建超高大坝,而修筑1 OOO多千米自流渠道也是不难实现的。渤海水通过管道提扬和渠道自流进入北方各大沙漠,然后在沙漠中选择适当地形形成“人造海”。

你认为这一“东水西调”工程可行吗,为什么?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问题提示:

1.对流动沙丘的影响。

2.对气候的影响。

3.对土壤、水体的影响。

……

三、当所学地理内容具有综合性而独立完成有一定困难的时候,需要通过合作学习实现资源、思路的共享

并不是任何地理学习内容都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如一些简单的地理基本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自转的速度等)的学习就无需合作。当地理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通过师生、生生的相互配合、相互鼓励、共享资源的学习活动,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进行综合性较强的地理知识学习时,需要学生的相互配合,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因为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往往是将所要学习的新地理知识融合在一项具体任务中,涉及的内容较广泛,学习任务是开放的,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往往需要整合已经学过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同时这样的学习任务的完成耗时较长。所以,无论是内容还是时间方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无法完成或无法较好地完成,便会产生合作的渴望,希望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教师应抓住或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愿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南水北调”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为什么南水北调工程势在必行?

2.南水北调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你认为在进行南水北调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为什么在北方不同的受水地区和部门要实行不同的水价?

学生首先阅读气候、水文资料,分析调入和调出区水资源的季节分布;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调水应采取的相应措施,讨论调入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这些任务凭借个人的力量短时间内是很难完成的,小组成员可以在综合分析“我们需要哪些资料”的基础上分头去搜集,然后共同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和加工,这一过程中,学生共享资料,能够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当需要把学习内容进一步扩展的时候,需要通过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共同提高

在获得地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后往往需要进一步扩展,如学习了有关“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就“能填海造一个‘渤海省’吗?”作为合作学习的专题,组成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小组中及组间的交流进一步认识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材料如下:

鉴于渤海湾的自然条件和京津唐地区土地资源日趋紧张,有人提出渤海湾填海造陆的宏伟设想。计划一旦成功,等于增加了一个半天津的陆地面积。有人甚至更大胆地设想,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从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三面进军,将整个渤海填平,造出一个面积达7.7万平方千米,比两个海南省还要大的“渤海省”。但不少人认为该计划有很多弊端,如填海计划工程量太大,劳民伤财,天津、秦皇岛等城市将失去海港优势,海洋生态环境将会恶化等,因而表示反对。

把整个渤海填平能行吗?仅仅在渤海湾填海造陆是否可行?或者两者都不可行?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资料,总结国内外填海造陆工程的经验教训,就填海造陆的可行性和利弊进行讨论。这时教师可以提供参考提示:

①根据渤海湾或整个渤海的面积和深度,估算填海需要多少土石方,从哪里取土石,工程浩大到什么程度,依我国现有的财力、物力和科技水平能否支持填海工程。

②填海造陆增加的土地面积,对京津唐城市密集带的拓展将产生怎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分析沿海港口的变化和新港口的建设利弊。

④对海洋捕捞业和养殖业的影响。

⑤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⑥对国家首都安全是否有影响。

⑦填实渤海湾会不会引起地壳应力场的变化而发生地震。

⑧对辽东、山东、京津三个地区的交通格局将产生怎样影响。

⑨工程如果实施,是否可以扩大投资需求、利于引进外资、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

五、在学生都渴望展示自己作品的时候,需要通过合作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在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学生都希望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认同。因此,教师应多创造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时空,让学生多得到些认同,使每个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但是,每个学生都在班上展示,讲解说明自己的成果并获得师生的评价,在时间上是不允许的。这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教师向每个小组提出共同完成一份“合成的作品”的学习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要吸收每个成员的长处,融合全组同学的智慧。这时成员就会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进行评价和欣赏,互相寻找各自的闪光点。这样,一方面对展示者是一种肯定和激励,他会争取做得更好,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另一方面作为评阅者,如果看到别人的评价与自己不谋而合,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感到自己的鉴赏是有一定水平的,最终综合大家的长处完成小组的任务。

地理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的学习方式,但应根据地理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发现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本质特点,发挥它的实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渤海学生
渤海大学作品精选
“烈焰”,在渤海边燃烧
赶不走的学生
辽代“斡鲁朵”内的渤海人移民
学生写话
渤海国后裔第一联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