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享受学习 收获学习

2010-04-05贲道红

档案与建设 2010年7期
关键词:读书工作

□贲道红

(作者为江苏省档案局纪检组长,江苏南京210008)

学习是永恒的主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自军事院校毕业后,我一直因与再次接受正规的学历教育无缘而遗憾。对于我来说,实践这个大课堂是我的良师益友,我的学识、才干等大都来自于实践。在学习型机关建设中,我有幸跨入高校接受学历教育,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一直以为,从部队到地方,有在若干大机关工作的经历、阅历,总感到对于档案工作轻车熟路,比较简单比较顺手。文件、报告、记录和照片资料,收集整理则为档案。

到省档案局工作的几年来,全方位接触到档案工作,方知过去对档案工作的认知比较肤浅,档案工作是一门学科。比如说,各个机关的档案要向档案馆移交,交什么,怎么交?谁都知道要交重要的,是永久保存的,那什么是重要的,永久保存的,怎么鉴定哪份材料是重要的,需要永久保存的?在社会上征集档案,怎么样鉴定真伪,怎么样判断价值,怎么才能知道征集的材料是馆藏的“拾遗补缺”?进入档案馆保存的档案,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怎么排列,怎么管理,纸质的材料有什么注意事项,光盘的寿命到底多少,照片和底片怎么一一对应,录音、录像带的保管有什么条件?怎么能保证工作人员准确无误地找到利用者所需求的档案?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怎么挖掘馆藏内容,怎么确定选题,怎么组织档案资料,以什么形式展示编研成果?破损档案怎么修复,单面文字的用什么方法,双面文字的又用什么手段,有残缺的怎么补,成纸砖的又怎么办?怎么样固定字迹保证不褪色,怎么样使馆藏档案数字化,如何解决电子文件的物质属性问题?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作人员沉下心,静下气,深入学习,潜心实践,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方能完成对档案的认识、管理和开发利用。档案工作真正是一项集科学精神与聪明才智为一体的工作。前不久,为保护胡锦涛总书记慰问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在黑板上写的题词,青海省有关部门请出了陕西省档案局的档案保护专家李玉虎,就足以说明档案工作学问之大,档案工作者功夫之深。

在学习型机关建设中,省档案局和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签订了合作举办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协议,从档案专业宏观需要出发,跨领域、跨学科设置课程,培养人才,通过两年的学习,使学员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档案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及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引导对档案管理领域前沿课题的研究和思考,培养科学管理的思维方法,提高档案工作宏观管理水平,以适应新时期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需要。

首先,端正学习态度。学习需求能激发个人的潜质。由于工作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内驱力尤为重要。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档案工作人员来讲,加强业务学习体现着政治信念、反映着事业追求。在学习中拓阔视野、提高素养、丰富知识,使自己的业余时间更加充实、更加睿智。因此,我要不懈怠,勤于思考。当前,受高考制度的制约,为数众多的学生在选择学习的专业和内容上受到种种限制,想学的不一定如愿,个人的求知欲望与所学的专业很难一致。就个人而言,在档案部门履职,接触了解了档案工作的浩瀚繁杂,旨在通过系统学习,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及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档案工作宏观管理水平。结合自身工作需要,切入本职工作潜心学习、研究。因此,本人认认真真地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力争多学一点学好一点。

其次,明确学习目的。学习是创新发展的动力,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先导,学习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增长才干,创新思路,跟上时代。“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职。因此,我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的需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档案工作,几年的实践体会,我仅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在实践中,我积累了无数的“为什么”、“怎么样”。巴尔扎克说过一句话:“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宋朝陆九渊也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应该拿起这把带弯钩的问号钥匙,启动疑中求进的思想主动性,质疑自己的眼光为什么只看前人的背影,而不能站得更高一点,直接面对事物的本原和本质。学问是铸器的工具,只有通过系统学习才能给我释疑解惑,熟悉了解工作业务流程、工作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只有问题解决了,目标明确了,才能增长我的才干,把握解决问题的智慧,提高管理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坚定、通晓业务、博学多识的适应型人才。

第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有个成功的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这个公式指明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对于学习来说,成功也有三要素:学习成功=勤奋努力+学习方法+智能素质。一个国家的财富特点是一个国家人民的素质,而素质又依赖于人们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可以补充天赋,而经验又可以完善天赋。因为我是带着问题去学习的,尚可减少盲目性,明确目的性。我不会寻章摘句,用于添彩粉饰,而是推敲研究,汲取养分。我会在不疑处生疑,在习常之处打上问号。朱熹曾经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什么叫疑问?疑问就是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善于提出问题进行创新,就能在书山学海中出入自如。有计划地大量阅读,因为阅读能够获得信息,方能使人见多识广;与大家一起讨论,因为讨论使人灵敏,真理越辩越明;勤记笔记,因为那会使我精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会读死书,死读书,而是读活书,用理论联系实际去思考,活学活用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和困惑,着力打开思路寻求工作的改革创新,因为我感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一个人水平高与否,不是单纯地看他阅读能力,而主要看其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人如果不注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能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第四,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享受。中国历来讲究读书仆役、从政立德。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论述过治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对于我来说,只有把学习作为终生课题融入生活,融入工作,孜孜以求,讲求方法,学思兼修,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

同时,享受学习的过程,收获学习的成果。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不要让书本套住,若是读书走不出,那与蛀书虫无异。人在读书,而不是书在读人。因此,人动书自动,人活书自活,不要让书把人的活泼泼的脑筋套成死脑筋。宋代有个批评家讲读书要知道出入法,开始时则解决怎样进得去,最后把握怎样出得来。从书里读到书外,在书里生成问题意识,在书外展开创造性思考。把经典的档案学理论和与时俱进的档案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对读,既是学习的目的所在,又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做一个优秀文化的汲取者、传承者、创造者,这是何等幸运!安心向学,努力读书,并非小事。长此以往,则个人愈来愈亲清俊而远俗气,社会愈来愈和谐而远浮躁,国家愈来愈强大而屹立于世界。

猜你喜欢

读书工作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读书使人进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不工作,爽飞了?
我们一起读书吧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读书为了什么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