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图书馆典藏南洋劝业会文献

2010-06-13□张

档案与建设 2010年7期
关键词:南洋馆藏文献

□张 宏

2 010年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举行,这是举世瞩目的一大盛事。1910年,中国首个全国性大型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就在南京举办。尽管南京图书馆的前身江南图书馆当时仅仅成立两年多时间,如今南京图书馆仍然典藏不少南洋劝业会文献资料。笔者从文献学角度对这些文献予以整理综述,旨在为人们检索、研究那段尘封历史提供较为系统的学术便利。

清末南洋劝业会开办简述

鸦片战争以后,大清国门被迫打开,资本主义在国内发展。参与、举办博览会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此举逐渐被朝野所认知。光绪二年(1876年),日渐衰败的清朝首次参加美国“费城赛奇公会”国际博览会。光绪三十年(1904年),南洋华侨实业家张振勋因捐银20万两,受到慈禧太后褒奖召见。他从繁荣经济、富国强民角度向慈禧建议在国内举办大型博览会,获得恩准后被派往南洋先行考察。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等人赴欧考察归来后又向朝廷奏请,在两江总督署所在地江宁(今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以振兴实业,开通民智”①,最终获得允准。

宣统元年(1909年),朝廷命各省筹划本省产品参展,并委派南洋新兵督练陈琪为南洋劝业会总办、农工部右侍郎杨士琪为劝业会审查总长,太仆张振勋为会长,这年三月在丁家桥狮子桥旁设立南洋劝业会事务所,具体负责筹办事宜。举办劝业会计划耗资100万银元,议定除了端方奏折原拨50万、张人骏续筹20万外,剩余30万银元分别由上海商务代表虞洽卿、南京商会代表秦寅筹垫。

宣统二年四月二十八日(1910年6月5日),南洋劝业会在南京隆重开幕,持续时间将近半年,于当年十月二十八日(11月29日)闭幕。主会场设在丁家桥、紫竹林、三牌楼一带,占地约700亩,全国22个行业、省份等分别设馆参展。另外南洋群岛的泗水、三宝垅、爪哇、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新加坡等地也组织参展,第一、二、三参考馆则展出欧美、东洋等地产品。在参展的百万件展品(项目)中,经评审共有5269个展品(项目)分别获得一至五等奖。期间会场总成交额数千万银元,客观上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南图馆藏南洋劝业会文献概要

南京图书馆馆藏南洋劝业会文献资料相对比较多,主要包括如下七类:

(一)筹划办会文献

《端忠敏公奏稿》(十六卷),1918年版铅印本。该稿卷十三中收录有劝业会倡导和筹办者、曾任两江总督的端方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所奏的《筹办南洋劝业会折》1份。卷十四中收录有端方在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所奏的《筹办南洋劝业会折》等2份。端方认为此次办展应有五大准则:宗旨宜纯(富有专业化特色)、范围宜小(具有集约化特点)、体制宜崇(具有相当档次)、褒奖宜优(推动品牌化发展)、筹备宜速(实行高效服务)。这对如今的会展业依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南洋劝业会事务所拟订出品转运规则草案》石印本,具体编撰者及发行时间未署。从会展筹办过程来看,估计大约发行于1909年至1910年初之间,编者乃南洋劝业会筹办机构。该草案共有10条,包括参与者应提供的所在属地、机构或个人名称、参展项目种类与数量、转运方式与途径、转运规则和要求等,旨在进一步规范参与者的相关行为。

《南洋劝业会出品分类大纲》石印本,具体编撰者及发行时间不详。估计大约发行于1909年至1910年初之间,编者为南洋劝业会筹办机构。其中内容包括出品分类及其细则,有教育、图书、科学学艺器械、经济、交通、采矿冶金、化学工业、土木及建筑工业、染织工业、制作工艺、机械、电气、农桑、丝业及蚕桑、茶业、园艺、林业之经营、狩猎、水产、饮食品、美术、卫生及医药附救济、陆海军及其用具与战品、统计,累计24部86门444类②。实际展品(项目)达百万件,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南洋劝业会之空前盛况。

南洋劝业会事务所文牍科编辑:《南洋劝业会第一次通告》,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二十五日版铅印本。其中包括端方奏折,正会长张振勋在开办南洋劝业会事务所首日的演说辞,会详稿并批,南洋劝业会事务所简章及其筹办期间办事规则、筹备行案、详订各属物产简章,南洋劝业会赞(助)会(展)章程,劝兴南洋劝业会演说辞、开办事务所演说辞等,并附《劝业会说略》。

《南洋劝业会审查给奖名册》,商务印书馆宣统二年(1910年)版铅印本。以晚清著名学者李瑞清为会长、状元实业家张謇为总干事的南洋劝业会研究会,认真组织700余名专家,利用3个月时间对各地所送的百万件展品(项目)质量进行审鉴评选,并颁发了奖牌。从中可知评审获奖项目共计5269个(项),分为五个奖项等级:其中一等为奏奖66个(项)、二等为超等奖214个(项)、三等为优等奖426个(项)、四等为金牌奖1218个(项)、五等为银牌奖3345个(项)。这五个等级奖励有点类似如今的国家金质奖、银质奖、国优奖、部优奖、省(行业)优奖。

(二)有关会展及举办地南京介绍文献

南洋劝业会事务所文牍科编辑:《南洋劝业会观会指南》,宣统二年(1910年)七月一日版铅印本。其中包括彩印封面、会场平面全图,审查总长杨士琦、两江总督张人俊和前任两江总督端方像,劝业会事务所全体职员合影等。正文第一至第八节内容分别为:劝业会之缘起及其组织、会场之法规、会场之大观、各馆暨各重要之建设、各专馆之建设、招待之设备、游览之余兴、金陵古迹,并附刊《劝业会说略》。从中可见筹办者事先统筹安排考虑,应是比较全面细致、有条不紊的。

《南洋劝业会游记》(三卷),商务印书馆宣统二年(1910年)版铅印本。其中第一、二卷载有南洋劝业会各展馆介绍,分别由商务印书馆编辑庄俞(别号我一)、陆费逵(笔名冥飞)、浮邱撰文;卷三为游览须知,主要向参观者介绍会场周边情况以及金陵概况,包括南京山川形胜、衣食住行、乡土风俗等,旨在为海内外客人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阙尹、刘昌言等编绘:《南洋劝业会场所图》(二册),宣统二年(1910年)石印本。包括上册17幅、下册18幅描绘劝业会场馆的版画等。这是会展开幕后用来提供给参观者的免费赠品,其中所绘场馆与纪念册中的照片基本对应。

徐寿卿编辑:《金陵杂志》,南洋劝业会、劝工场印刷官厂1910年初版本之1918年3月共和书局再版铅印本。南洋劝业会开幕之际,主办方还特地出版该书,向海内外来宾比较全面地介绍南京各方面情况。其中除了序文及金陵名胜图外,主要内容包括:街道志、城垣志、桥梁志、官署志、学校志、会馆志、祠祀志、名园志、南朝寺院志、水道志、山麓志、庙宇志、局所会志、试馆志、公所志、慈善事业志、古迹志、违警律志、邮政新例志、宁省火车开行志、照相馆志、中西菜馆志、物产志、社会志、神会志、避讳志、沪宁火车开行志、宁省火车价目志、客栈志、茶馆志、风俗志、时令俗例志、好尚志等,最后附有金陵古迹诗志。南洋劝业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南京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该书曾于1918年3月、1922年1月再版发行。徐寿卿还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金陵杂志续集》。

(三)会展纪念性文献

主要包括南洋劝业会事务所编辑:《南洋劝业会纪念册》(共三辑),宣统二年(1910年)版石印本(前两辑为当年夏月发行,第三辑为当年秋月发行)。其中除了包括当时皇帝、摄政王,以及筹办者、参会者照片外,还有劝业会场馆、展事活动等图片,大约60余幅。从中可见,当时会场馆舍建筑样式以西洋风格居多,为人们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历史图像信息。另外还有评审获奖奖牌、纪念章图片等。

(四)报刊媒体文献

当时不少报刊都及时报道了这一会展的有关情况。如《东方杂志》从1910年第3期开始连续报道至次年,除有劝业会大事记及续闻外,还刊登了不少重要文件:如端方等人奏折,《南洋劝业会事务所详订各属物品简章》、《南洋劝业会代订各省出品协会章程草案》、《南洋劝业会租赁规则》、《税务大臣拟定南洋劝业会赛物联单报运暨在会场内分别征免办法章程》、《劝业会会务纪略》、《上南洋第一次劝业会书》等重要内容;《申报》在劝业会开幕前后,亦连续给予了不少舆论支持;《国风报》当年第14号旬刊上不仅载有劝业会开幕情况,还刊有筹备期间的大事记;《大公报》在当年6月7日、10日还专门发表评论,对南洋劝业会克服困难和阻力而举办等赞誉有加。

(五)名流贤达记文或歌咏文献

王漱岩撰:《南洋劝业会杂咏》(二卷),宣统二年(1910年)十二月版铅印本。其中上卷辑有所吟劝业会纪念塔、场馆以及参展物品的诗文137首,下卷则辑有所吟的参展物品等诗文73首。用传统诗歌吟咏南洋劝业会,此举实属难得。

当时有不少名人著述、日记、随笔,以及当时介绍、游览南京的文章等。如当时之重要人物张謇的日记等;商务印书馆元老庄俞当时除了编撰南洋劝业会中12个展馆介绍,还写下了《元武湖游记》、《秦淮游记》等③;鲁迅、茅盾、叶圣陶、郑逸梅、颜文樑等现代名流也先后参观南洋劝业会,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人生记忆。鉴于南洋劝业会的空前影响,不断有人在报端忆写亲身经历文章。所有这些在南图馆藏文献均有体现。

(六)有关方志文献

柳诒徵等编著:《首都志》,中正书局1935年版铅印本。其中卷十二《食货下·工业》等章节就记载有南洋劝业会的相关情况。

江苏省地方志编委会:《江苏地方志·大事记》,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版。其中上册“1910年(宣统二年)”栏目还刊有南洋劝业会相关介绍。另外《江苏地方志·商业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版)以及南京市《鼓楼区志》(中华书局2006年第1版)下册中,也辟有“南洋劝业会”专记。国内其他一些地区或行业志书中,对本地区、本行业参会情况也有零散记载。

(七)有关会展研究文献

南洋劝业会研究会编:《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中国图书公司1913年5月版铅印本。其中包括甲、乙、丙、丁四部。部甲(首编)包括本会经过之事实、通告各团体书、简章、有关展馆研究等;部乙(内编)辑有当时速记录、演讲稿、相关报告书等;部丙(外编)辑有当时相关说明书、意见书等内容;部丁(附编)辑有不少补充资料,如江瘦生的《宁缎与杭缎之比较》等研究文献就颇为难得。因此堪称该会的重要成果。

一些馆藏文史丛书、学术报刊中,散载有南洋劝业会研究、介绍性文章。因篇幅所限,这里暂不逐一举例了。笔者在此提醒通过互联网检索、核对原始资料,不失为获取文献信息的途径之一。

现存南洋劝业会文献评述

南京图书馆建馆史仅次于湖南、湖北图书馆,藏书量亦仅排列在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之后,也是典藏清末民国时期图书最多的机构之一。由于占据天时地利等缘故,南图馆藏南洋劝业会资料相对比较系统全面,为国内其他一些机构所难以比拟,堪称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从相关文献资料内容来看,举办南洋劝业会是为了尽可能地吸引海内外客商,会展场所还附设有银行、邮局、马戏场、跑马场、球场、体操运动场、大观园、嬉笑室、照相馆、医院、消防队,甚至动物园、植物园,定期举行音乐会、文艺表演、燃放烟火等。会展的举办比较好地带动了周边商肆、餐饮、旅馆业的发展,也可窥见这一官商合办的历史性盛会对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

从相关文献版本属性来看,随着西方印刷技术的不断输入,传统木刻版印逐渐为铅印、彩印所取代。逐渐成长发展的新闻报业,进一步扩大了南洋劝业会在海内外的影响。广告业因此比较活跃,深化了其举办效果。现代摄影术也在当时发挥了较大功用,开始广泛步入国人的生活视野。《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等文献中所蕴含的研究思想和学术气息,对今人仍然具有许多借鉴意义。

从相关研究资料情况来看,由于以往种种原因对南洋劝业会的研究重视不够,目前国内尚属于分散研究阶段,以至于人们对南洋劝业会的认识远不如步其后尘的1929年西湖博览会。其实无论从历史地位还是从作用影响来看待,堪称第一的南洋劝业会都是不可替代的。

从相关文献典藏保护来看,因为清朝长期腐败无能,造成国力衰微、民不聊生,南洋劝业会的成功举办并不能挽救其覆灭的必然命运。随着此后社会动荡起伏,昔日场馆早已不存,不少相关文献散佚损毁。如具体场馆建筑资料、百万件展品(项目)的具体内容与说明等至今残缺不全,给后人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类似的遗憾和问题是南京图书馆本身所无法解决的。

从文化资源共享角度来看,为便于人们进一步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南京图书馆对馆藏南洋劝业会历史内容进行了认真整理,一些重要文献均收录于2003年版《中国早期博览会资料汇编》中④,里面也包括了笔者所提及的上述部分文献内容。

注释:

①参见《端忠敏公奏稿》卷十三之第17至18页,1918年版铅印本。

②若以南图馆藏《南洋劝业会出品分类大纲》石印本来看,总计分为24部86门444类,但其中缺第283、344、347 类具体内容,而第 113类则重复记有2个不同类别。若以馆藏1910年第十二期《东方杂志》第31—45页所载《南洋劝业会出品分类细则》内容来看,总计分为24部86门444类,但其中缺第283、346类具体内容。故实际展品应分为24部86门442类。

③该两篇文章分别载自南图馆藏刘家平、周继鸣主编的《古籍珍本游记丛刊》(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影印本)第二册之第907—911页、第1023—1028页。其中“玄”字系避讳清代乾隆皇帝名而改为“元”字。

④《中国早期博览会资料汇编》(2003年6月由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出版)共分7册,第1至3册为南图馆藏“南洋劝业会资料汇编”,第4至7册为南图馆藏“西湖博览会资料汇编”。

猜你喜欢

南洋馆藏文献
馆藏
纽约“东村”的南洋菜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民国南洋华侨文献出版热及“南洋”观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