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空间模式构建的目的和原则

2010-04-05孙斌栋

地理教学 2010年17期
关键词:特大城市城区交通

孙斌栋

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空间模式构建的目的和原则

孙斌栋

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应该能够最大限度和最经济地分配、疏导与调节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在城市中心区内部、中心区和边缘区之间的空间布局与功能互动(管驰明和崔功豪,2003)。因而城市副中心的构建既应起到疏解中心城功能,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的作用,又应与中心城具有较为密切的交通联系,实现城乡统筹、功能互动。空间模式的构建要实现以下目的:

◇ 能够有效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缩短出行距离和出行时耗;

◇ 有利于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优化城市交通出行方式;

◇ 能够较好地保持中心城的开发密度,实现节约紧凑型发展;

◇ 有利于中心城与郊区的良性互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空间模式构建的原则:

◇ 交通空间分区原则。对于特大城市的中心城、近郊区和远郊区实行不同的交通政策;

◇ 城市功能完整性原则。对于疏解城市功能的多中心,不仅需要考虑其居住功能,还应配备相应的产业,基本实现各个中心城区的就业-居住就地均衡;

◇ 公共交通导向原则。在中心城区内部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主体的交通体系,而在中心城和郊区多中心之间建立以轨道交通为主的交通方式。

◇ 集约紧凑发展原则。保持中心城区以及郊区多中心地区具有较高的开发强度,避免低密度的蔓延。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本文摘自《我国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战略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特大城市城区交通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繁忙的交通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跻身特大城市,郑州跨河发展大郑北箭在弦上
北京的特大城市巨灾情景构建
资源紧约束下特大城市耕地占补平衡的思考
小小交通劝导员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关于创新特大城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