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切口Ⅱ期缝合20例报道
2010-04-05王维涛
王维涛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全部来自我院外科及妇产科。对2006年1月~2010年3月外科手术和妇产科手术出现切口不愈合进行Ⅱ期缝合20例病例进行分析,手术后伤口感染12例,其中化脓性阑尾炎8例、单纯性阑尾炎2例、子宫全切1例、剖宫产1例。手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的8例,其中胆囊切除2例、剖宫产5例、单纯性阑尾炎1例。
1.2 治疗及结果 在手术后2~3d换药时发现切口渗液较多时,局部红肿时及时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勤换药,一般换药3~5d,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可行Ⅱ期缝合,对12例手术后伤口感染的患者,8例手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的患者Ⅱ期缝合效果满意,平均愈合时间为14~18d,住院时间相比传统换药处理明显缩短。
2 讨论
2.1 切口脂肪液化与感染的关系 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9.65%~17.65%[1]。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迄今病理机制尚不明确[2],手术切断与切口交叉的血管,使其血运更加减少,切口愈合过程中所需的营养成分不足,则脂肪细胞因缺乏营养坏死液化,发生无菌性炎症,但往往脂肪液化是感染的前兆,容易使无菌性炎症继发为有菌性炎症,主要原因是脂肪坏死,脂肪组织血液循环受破坏,脂肪组织在各种机械刺激下易氧化分解,可能是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机制[3],使切口愈合延迟。另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本身末梢循环差、组织抵抗力和愈合能力差,也是切口易发感染和脂肪液化的原因之一。
2.2 重视术后对切口的换药 重视术后对切口的换药是加速感染切口愈合的前提,早发现是在手术后2~3d换药时发现患者轻度发热、切口跳痛不适,局部红肿、渗血、切口渗液较多时,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及时处理,减轻感染造成的局部损害。敞开换药、充分引流,积极的局部处理是缩短愈合时间的关键,若发现切口感染、切口渗液较多、局部肿胀形成,应立即拆除缝线,开放切口,消除积脓、积血和异物,并剪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换药时用3%双氧水和0.2%甲硝唑溶液彻底冲洗,再用6%高渗盐水纱条疏松填塞、引流创口,一般换药3~5d。
2.3 二期缝合 经上述处理的创口3~5d,肉芽组织呈新鲜粉红色,分泌物少,触之有鲜血,可在局麻下行Ⅱ期缝合,缝合前仔细冲洗,清除坏死组织及有瘢痕结缔组织,修剪因手术牵拉、钳夹等原因而致的无生机的脂肪组织,并彻底止血,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全层,针距较Ⅰ期缝合稍宽,动作要轻,避免钳夹脂肪组织,结扎线不要过紧,防止脂肪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切口可放置橡皮片引流,24h拔出引流片,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选择抗生素时经验性常规联合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与甲硝唑类,我院20例患者经Ⅱ期缝合切口愈合时间14~18d且愈合较好。手术后切口感染及切口脂肪液化经Ⅱ期缝合减少了患者的费用和痛苦,缩短了愈合时间。
[1]Chuang SD,Chiu HC,Chang CC.Subcutaneous fat necrosis of the newborn complicating hypothermie cardiac surgery[J]. Br J De Rmatol,1995,132(5):805.
[2]黎介寿.围手术期处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19.
[3]冯金周,陈兵,黄刚琼.37例切口脂肪液化早期诊治体会[J].重庆医学,2000,29(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