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审计:国家经济安全的“免疫系统”

2010-04-05

对外经贸 2010年11期
关键词:免疫系统政府国家

官 银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财税审计]

政府审计:国家经济安全的“免疫系统”

官 银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政府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方式,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免疫系统”,对实现经济调整、政策执行具有监督职责和预警作用,可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性资金的绩效管理、维护国家财政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可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实施。因此,政府审计应创新审计理念,构建审计预警机制,实施绩效审计,建立健全问责机制,确保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国家经济安全

目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保障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也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战略问题提上了政府工作日程。政府审计作为政府监管的基本手段,以国家成本核算和国家效能为审查对象进行专业评价,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其职责所在。因此,作为政府监管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和完善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审计监督制度,利用专业技能充分发挥其保障国家经济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作用,降低国家经济风险,确保国家经济的安全稳定与繁荣。

一、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战略问题。所谓国家经济安全,是指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不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破坏和威胁,在整体上保持健康运行、均衡增长和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状态,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经济危机。政府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方式,通过审核检查,识别和分析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不利因素,提出审计处理意见,确保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审计工作要继续关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这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克服经济困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具有特殊意义。”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在2008年审计工作会议上也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更高的层面、更广的范围,密切关注财政、金融、民生、国有资产、能源和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及时提出对策性建议,防范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因此,政府审计作为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的重要一环,其基本职能就是立足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监督和评估国家经济安全活动和政策的执行,促进社会经济全面、稳健、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政府审计与宏观经济调控

宏观经济调控是政府对经济发展进行反周期调节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经济发展进行干预,以保持经济和社会平稳发展,防止经济发展出现大幅波动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动荡和其他不利的后果。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总水平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政府审计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监督职责和预警作用。

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政府强化宏观管理职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有效地管理和调控经济的发展。而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要有政府审计对其进行监督,根据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并对相关政策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适时反馈制度性缺陷,为政府及时调整、改进政策提供信息支持。

(二)政府审计与财政绩效管理

2009年,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要做好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工作,而提高政府财政绩效管理水平是提升政府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财政收支涉及各级政府,涉及不同的部门、不同的项目,财政资金作为稀缺的优质资源,应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把财政资金尽早落实到项目上,这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基本要求。政府审计机关要强化财政绩效审计,按照“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的思路,进一步提升预算执行审计的层次和水平,规范预算管理,建立财政风险的预警机制,提高国家的财政资金和公共性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资金不被侵蚀,维护国家财政安全。

(三)政府审计与金融安全

在此背景下,政府审计要把金融安全置于显要位置,通过加强金融机构经济效益审计,暴露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效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金融机构的经济行为;关注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经营绩效和监管状况,推进金融机构改革的深化;严肃揭露和查处金融领域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保证国家金融系统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四)政府审计与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确定节能减排的约束性目标,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大了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力度,国家审计署也通过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审计调查、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审计等在环境审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审计经验,有力地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2010年6月8日,刘家义审计长在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审计组织环境审计工作组会议上提出:“中国国家审计署将继续加大环境审计力度,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审计路子,为中国的环境根本改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政府审计应对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加以重视,以促进落实节约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为目标,积极开展环境审计。不仅要针对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建设资金使用进行审计,还应在项目审计过程中,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进行摸底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专题报告和绩效评估意见。

二、强化审计监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一)创新审计理念

《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在“免疫系统”论下,政府审计要预防、揭露和抵御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问题。政府审计机关在政府内部具有内生的“免疫”作用(张庆龙,谢志华2009),它可以从更高的层面、更广的范围,密切关注与国家经济安全相关的问题,及早感受风险,提前发出警报,提高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力”。要保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政府审计机构需要通过体制创新、思路创新、方式方法创新,讲求自身的科学发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因此,要通过深化政府审计对象,大力推行资源环境审计、制度合理性审计、政策执行效果审计以及信息安全审计,横向拓宽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领域;要改进政府审计方法与手段,审计方式转向采用预警与控制形式,审计技术转变为重点审查经济安全预警数据,政府审计要对国家经济安全建立起宏观预警模型。

(二)构建审计预警机制

审计预警机制,即政府审计充分利用其对于经济安全信息的监测与评价机制,对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监测和预测,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判断经济安全运行的效果,一旦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偏离经济安全“临界值”,要迅速作出反应,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和建议,促进宏观经济达到安全运行的预定效果。审计预警系统的构建要关注四个环节: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分析评价、风险处理。政府审计要根据收集到的各种经济安全信息,及早准确地识别和揭示风险,并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发出警报,从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预防风险的再度发生。政府审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借鉴其他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研究成果和相关数据信息,设计一套经济安全审计预警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框架性内容:金融安全、财政安全、国有企业资产安全、经济信息安全、民生安全评价指标等(张庆龙,谢志华,2009)。

(三)全面推进绩效审计

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它包含了政治绩效、经济绩效、文化绩效、社会绩效四个方面。政府审计要将绩效理念贯穿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对政府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

推进绩效审计,可以通过绩效状况的展示,推动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公共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另外,可以有效地遏制贪污腐败现象,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在推进绩效审计的过程中,重点揭示重大损失浪费、影响国家安全和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不仅要对经济绩效进行审计,还应特别关注社会绩效,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注重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审计建议,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四)开展专项审计调查

专项审计调查是审计机关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运用审计和其他调查方法,依法对预算管理或者国有资产管理使用等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的调查,侧重于加强分析研究,提出审计建议。专项审计调查具有宏观性、时效性、建设性和灵活性等优势和特点,已经成为审计机关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建设性作用、发挥“免疫系统”作用的重要手段。2010年2月,《审计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专项审计调查的事项范围和违反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的处理程序,对加强专项审计调查提供了法律保障。

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可以通过对金融、财政、投资、税收等领域的审计调查,掌握改革发展和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问题,揭露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些共性问题,对审计调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从制度上、体制上、政策上和法律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为领导提供全面、客观、准确、及时的决策依据和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国家经济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从更高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五)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审计问责机制是对政府审计结果中涉及的个人或组织使用资产的流向、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的一种社会交待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审计问责制是构建和谐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在建立健全审计问责机制的过程中,审计问责的法制化建设尤为重要。要通过一个统一的审计问责法律的制定,明确审计问责的内容、方式和问责主体,进一步增强审计问责的法律地位。

建立健全审计问责机制,审计机关还要最大限度地运用好经济责任审计这个平台,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同时,审计问责机制的建立健全也离不开审计结果的透明程度。审计结果公告要让所有的信息需求者具有相同的信息量,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信息的可信度,有利于政府行为的公开化,使政府接受广大社会公众的监督,规范政府的行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1]刘家义.刘家义同志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审计研究,2009(10).

[2]刘家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审计工作发展[N].人民日报,2008-09-11.

[3]蔡春,李江涛,刘更新.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依据作用机理及路径选择[J].审计研究,2009(4).

[4]唐建新,古继洪,付爱春.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基础和作用路径[J].审计研究,2008(5).

[5]王世谊,刘颖.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J].审计研究,2009(4).

[6]乔瑞红.论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之关系[J].现代财经,2009(6).

[7]李健,冯均科,侯兴国,曹广明.政府审计监督与国家经济安全[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5).

[8]杨建荣.经济全球化下我国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J].审计研究,2009(5).

[9]王素梅,李兆东,陈艳娇.论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1).

[10]陈英姿.以安全性为主要目标 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J].审计研究,2009(4).

[11]李宗林.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J].商场现代化,2009(2).

[12]张庆龙,谢志华.论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J].审计研究,2009(4).

[13]李凤雏.论国家审计与国家安全[J].商业会计,2008(12).

F239.4

B

1002-2880(2010)11-0154-03

官银(1981-),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审计监督与国家经济安全”(项目号:AHSK07-08D05)的研究成果。

由于发达国家财政收支恶化及公共债务快速累加,全球金融风险也开始发生变化。2010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对当前的多重风险提出警告:随着经济复苏日益加快,全球金融稳定面临的风险已减弱,但随之而来的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风险,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问题,可能影响全球金融稳定,并将这场世界性金融风暴推向新的高潮。

(责任编辑:刘润婉)

猜你喜欢

免疫系统政府国家
身体的保护伞——免疫系统
一类具有抗原性的肿瘤-免疫系统的定性分析
保护好你自己的免疫系统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Staying healthy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