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学风问题

2010-04-05李抒望

党政干部论坛 2010年3期
关键词:学风学习型马克思主义

○李抒望

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学风问题

○李抒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首要的基础性的工作是抓好学风。党成立近9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学风正,学以致用;学风不正,贻害无穷。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一定要从端正学风开始。

一、学风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对于一个严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树立正确的学风,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党内,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首次提出了学风是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问题,是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的命题[1]。他严肃批评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是不正派的学风,是反科学的反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通过延安整风,端正了马克思主义学风,使全党的思想统一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创造了决定性的条件。

结束十年动乱,实现历史转折,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重新强调了学风问题。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尖锐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2]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正是通过真理标准大讨论,通过思想解放运动,恢复和发扬了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从而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进一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学风问题;对待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学风问题;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样有一个学风问题。而且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党最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态度问题、学风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在这一新的理论和新的实践背景下,我们党从政治高度又一次提出了学风这个事关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动员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努力掌握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改革开放实践中重大关键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进一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二、党内学风不良的主要表现

应当肯定,当前党员干部的学习状况主流是好的,党的学风也是比较端正的,否则,难以解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但同时不能不看到,学风不正的现象在一部分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仍然严重地存在着,主要是不愿学、不勤学、不真学、不深学、不善学等。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验主义。身在“新”中不知新,身在“变”中不知变,身在“险”中不知险,固守陈腐的观念、传统的习惯、往日的经验,抱残守缺,突出表现就是认为学习理论没用,对学习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甚至当作负担,当作包袱。有的一说学习就喊没时间、顾不上,却整天忙于不必要的应酬,甚至沉迷于灯红酒绿;有的不刻苦,不钻研,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满足于一知半解,等等。因此,不能站到改革开放新情况的角度来分析认识问题,抓不住新事物新矛盾的特殊性,把握不住事物的走向,思维的空间被围在狭小的天地里,只能看到眼皮底下那点事,缺乏深刻的洞察力和政治敏感性。

二是形式主义。在学习中摆样子,做表面文章,花样虽然很多,但学习不是为了武装而是用来“包装”,热衷于一知半解,炫耀“学问”,在公众面前打扮成很有思想很有能力的样子。有的学用“两张皮”,学归学,用归用,理论与实际脱节,“说功”比“做功”好,讲道理头头是道,一接触实际就束手无策,不会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甚至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这种花架子式的学习态度和阳奉阴违的处世哲学,不仅丝毫无助于党的事业,而且也分裂了自身的健全人格,既污染了党的风气,也败坏了自己的声誉。

三是实用主义。其基本特征是任意裁剪理论,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对自己有用的就视为真理,“学好用好”,夸大发挥,甚至把自己不正确的理解说成是理论的原意和上级的精神;对自己不利的就当作空言,不看不理。这样,就使真理观和价值观发生矛盾,必然陷入片面性和庸俗化。

四是教条主义。或者对老祖宗搞本本主义,不是19世纪马克思如何说,就是上个世纪毛主席如何说;或者把西方一些现代理论奉为教条,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用个别词句来判定和裁剪现实生活。结果,不论是讲话还是写文章,都是一大堆看似正确的空话,一大堆东拼西凑起来的资料卡片,一场概念游戏。同时,从党组织组织学习方面看,有的学习制度不健全,或满足于把制度挂在墙上,却很少落实到行动上;有的开展学习思路不开阔,形式单一、方法简单,在引导党员加强日常学习、激发学习内在动力上缺乏有效措施;有的热衷形式,学习的阵势很大,但针对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

勿庸置疑,这些不良学风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是水火不相容的。一旦让这些不正学风蔓延开来,必然会败坏党的风气,损害党的形象,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因此,切实转变学风,刻不容缓。

三、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就要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首先,要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影响安定团结大局。因此,要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同时,我们的干部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实践观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心实意地听取群众意见,虚心向人民群众宝贵的实践经验学习,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才能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其次,要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学习理论,不能就理论谈理论、从书本到书本,而要以理论为指导,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认真研究和思考,把中央的精神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关键期、矛盾的凸显期,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稳定面临许多复杂情况,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相当艰巨,我们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因此,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究分析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我们实际工作的坚定信心,转化为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转化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为准则,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要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党的建设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但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抓紧加以解决。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就是要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执政意识,以改革创新精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3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页。

(作者系山东省临沂市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 楚朴)

猜你喜欢

学风学习型马克思主义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