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及推广叙事学研究的基本建设
——《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评介

2010-04-05尚必武

当代外语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检索系统特利全书

尚必武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310018)

David Herman. Manfred J. & M. Ryan (eds.).RoutledgeEncyclopediaofNarrativeTheor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5. ISBN 978-041-577512-0 (paper). Pp. 752.

在《剑桥叙事指南》(TheCambridgeCompaniontoNarrative,2007)一书的“导论”中,美国著名后经典叙事学家戴维·赫尔曼(David Herman,2007:4)不无洞见地指出:“过去几十年见证了叙事兴趣的爆炸式增长,这一多层面的研究对象正成为多门学科和研究语境的中心。”自20世纪90年代以降,各种以“叙事”(narrative)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团体、机构、期刊、丛书等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涌现,使叙事学逐渐拥有自己的学科属性。时至今日,叙事学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俨然“成为文学和文化研究中最具体、最连贯和最确切的专门学问之一”(Currie,1998:1)。对一门学科而言,术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一门学科体系的建立和成长必然会伴随大量专业术语的出现,叙事学也不例外。随着叙事学的发展和繁荣,其术语也愈来愈多,甚至可以用“泛滥”一词来形容。就此,英国叙事学家马克·柯里(Mark Currie,1998:33)评价说:“叙事学一直就是最具冒犯性的术语扎根的地方,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阶段更是如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术语繁杂是叙事学研究人员(尤其是入门者)的主要困难所在。为此,他们迫切需要一部助其研究的工具书,以备案头参考之用。况且,在当今时代,学无辞书,则几无学科可言。为了进一步完备其学科体系、加速其研究的步伐,叙事学理应有专门的辞书、词典,以通天地人物之始之义。在叙事学的发展史上,西方也不乏有学者在叙事术语的厘清和阐释上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无论是对叙事理论的建构与发展,还是对叙事批评与实践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叙事学家杰拉德·普林斯(Gerald Prince)便是其中翘楚。早在1987年,普林斯便推出了《叙事学词典》(ADictionaryofNarratology)。然而,该词典的条目内容仅限于经典叙事学的范畴之内。进入20世纪90年代,当叙事学研究出现后经典转向之后,该词典已经无法很好地适应叙事学研究的新形势。尽管普林斯也曾于2003年将该词典修订再版,重新定义了该词典的部分词条(甚至是“叙事学”这一术语),但依然无法适应当下叙事学的跨学科、多元主义研究范式。而《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RoutledgeEncyclopediaofNarrativeTheory,2005,以下简称《全书》)的出版,无疑填补了上述阙略。

1. 《全书》的基本结构和框架

总部设在伦敦的劳特利奇出版社是欧洲一家著名的学术出版机构,此前已出版《劳特利奇翻译研究百科全书》(1998)、《劳特利奇语言教学与学习百科全书》(2000)、《劳特利奇后现代主义百科全书》(2001)等,在百科全书的编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加快叙事学研究的步伐,促进叙事学研究在全世界范围的繁荣,该出版社特地邀请了戴维·赫尔曼、曼弗雷德·雅恩(Manfred Jahn)、玛丽-劳勒·瑞安(Marie-Laure Ryan)等3位叙事学家担纲主编,詹姆斯·费伦(James Phelan)、米克·巴尔(Mieke Bal)、莫尼卡·弗鲁德尼克(Monika Fludernik)以及我国叙事学研究领军人物申丹教授等15位叙事学家担任顾问,共同编纂《劳特利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无论是3位主编,还是15位顾问,都是当今叙事学界声名显赫的权威人物,他们邀请了当今世界最出色的200余名叙事学家就自己最擅长的研究领域为《全书》贡献条目。

《全书》正文640页,由450个条目组成,均按字母顺序排列。这些词目聚焦于叙事学研究的相关技术术语、概念、文类,其范围不仅涵盖叙事学研究的历史、不同派别、研究方法,而且还涉及主要的叙事学家及学界对相关话题的争论。就具体内容而言,条目分为3大类:(1)“主要术语和概念”,如“人物”(character),“叙事”(narrative),“情节”(plot),“可靠性”(reliability),“声音”(voice)等;(2)“方法和学科走向”,如“芝加哥学派”(the Chicago School),“女性主义叙事学”(feminist narratology),“语用学”(pragmatics),“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故事语法”(story grammars)等;(3)“文类、媒介以及区域形式”,如“圣经叙事”(Biblical narrative),“数字叙事”(digital narrative),“大屠杀叙事”(Holocaust narrative),“罗曼司”(romance)等。

各条目字数不求千篇一律,而是根据它们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它们之于当下叙事学研究的重要性,有长有短。就详略程度而言,条目分为4种主要类型:(1)对于异常复杂、特别重要的理论与概念,《全书》提供了3000词左右的学术短文,如“古代(非西方)叙事理论”(ancient theories of narrative [non-western]),“因果关系” (causality),“人文科学叙事转向”(narrative turn in the humanities),“情节”等;(2)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概念和叙事形式,《全书》提供了1000词左右的条目,如“行动理论”(action theory),“叙事情境”(narrative situations),“(文学)视角”(point of view [literary]),“可述性”(tellability)等;(3)对于个别的文类和技术术语,《全书》提供了200-500词左右的条目,如“反叙事”(anti-narrative),“距离”(distance),“故事/话语之分”(story-discourse distinction)等;(4)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术语,《全书》则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如“自助叙述”(autodiegetic narration),“叙述自我”(narrating I),“反映者”(reflector)等。

除正文之外,《全书》还包括“使用指南”、“导言”、“条目列表”、“读者指南”、“编者名单”,以及“索引”等几个部分。在“导言”中,《全书》主编明确指出:“作为一种普适性的参考工具”,《全书》旨在“为多重领域的学生、老师和研究者提供一套综合性的资源”(Herman,Manfred and Ryan,2005:ⅹ)。

2 《全书》的特色与亮点

纵览《全书》,不难发现如下3大特色:

2.1 权威性强

《全书》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叙事研究所”(Project Narrative)首任所长、《故事世界:叙事研究学刊》(Storyworlds:AJournalofNarrativeStudies)杂志主编赫尔曼担任第一主编,以“国际叙事学研究协会”前主席、“叙事研究所”现任所长、《叙事》(Narrative)杂志主编、俄亥俄州立大学杰出教授费伦领衔的15名叙事学研究权威人物担任顾问,汇聚了当今世界最知名的200余名叙事学家。这些叙事学家,包括主编和顾问在内,纷纷就各自最擅长的领域为《全书》贡献条目。如,由巴尔负责撰写“叙事的跨学科研究方法”(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narrative)和“视觉叙事性”(visual narrativity);乔纳森·卡勒(Jonathan Culler)撰写“叙事逻辑”(logic of narrative); 赫尔曼撰写“叙事的语言学研究方法”(linguistic approaches to narrative),“叙事作为认知工具”(narrative as cognitive instrument)和“故事世界”(storyworlds);雅恩撰写“认知叙事学”(cognitive narratology),“聚焦”(focalization)和“心理叙述”(psychonarration);尤里·马乔林(Uri Margolin)撰写“真实性”(authentication),“人物”(character)和“形式主义”(formalism);安斯加尔·纽宁(Ansgar Nünning)撰写“评价”(commentary)和“历史元小说”(historical metafiction);费伦撰写“叙事进程”(narrative progression)和“叙事的修辞研究方法”(rhetorical approaches to narrative);瑞安撰写“媒介与叙事”(media and narrative)和“可能世界理论”(possible-worlds theory); 罗宾·沃霍尔(Robyn Warhol)撰写“女性主义叙事学”(feminist narratology)和“凝视”(gaze);普林斯撰写“去叙述化”(disnarrated)和“叙事性”(narrativity);彼得·拉宾诺维茨(Peter J. Rabinowitz)撰写“读者”(audience)和“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申丹教授撰写“思维风格”(mind-style)和“故事/话语之分”(story-discourse distinction)等。

编者深厚的理论功底、良好的学术素养,主编、顾问的严格把关,充分保证了《全书》的上乘质量,使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

2.2 内容翔实

《全书》高举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两面大旗,既侧重于追寻叙事学研究的历史轨迹,又兼顾叙事学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一方面,《全书》对经典叙事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等,专门辟出条目,加以介绍和梳理。在叙事学的基本概念方面,有“行动素”(actant),“叙述”(diegesis),“法布拉”(fibula),“休热特”(sjuzhet),“模仿”(mimesis),“情节”(plot)等条目;在叙事学的发展历程方面,有“(西方)古代叙事理论”(ancient theories of narrative [Western]),“(非西方)古代叙事理论”(ancient theories of narrative [non-Western]), “叙事形式的演进”(evolution of narrative forms), “俄国形式主义”(Russian Formalism), “符号学”(semiotics), “故事语法”(story grammars), “结构主义叙事学”(structuralist narratology)等条目。另一方面,《全书》又充分体现了当下叙事学研究的最新态势,尤其后经典范式下的跨学科、跨媒介叙事研究。这方面的条目有“漫画与绘图小说”(comics and graphic novel), “叙事的计算研究方法”(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to narrative), “叙事的解构主义研究方法”(deconstructive approaches to narrative), “法律与叙事”(law and narrative), “媒介与叙事”(media and narrative), “医学与叙事”(medicine and narrative), “叙事治疗”(narrative therapy), “叙事心理学”(narrative psychology), “自然叙事学”(natural narraology), “后经典叙事学”(postclassical narratology),和“后殖民主义与叙事”(post-colonialism and narrative)等。

此外,《全书》条目的编写体例,也大大丰富了条目的内容。条目的基本编写体例依次为:先阐述该条目的定义和概念,然后阐述有关的历史背景、理论框架、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除在条目中间部分列出的“相互参见”条目、局部“参照条目”外,该条目的结尾还列有相关的整体“参照条目”、参考书目,以及建议读者进一步阅读的书目等。以费伦撰写的“叙事研究的修辞性方法”这一条目为例。在该条目下,费伦首先对叙事研究的修辞性方法作了阐释,即:“叙事的修辞研究方法把叙事看作是一门交流的艺术,一般强调如下两点:(1)强调具体文本的语言,尤其是语言模型的逻辑;(2) 强调叙事是作者和读者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以文本为媒介的交流”(Phelan,2005:500)。而后,费伦按照时间顺序,着重介绍了“叙事研究的修辞性方法”的演变与发展:“米哈伊尔·巴赫金的对话理论”(Mikhail Bakhtin’s dialogism)、“韦恩·布思与芝加哥学派批评”(Wayne C. Booth and Chicago School of Criticism),以及“第三代人物”(the third generation)等。在该条目中间部分,费伦还列出了“作者”(author),“读者”(audience),“叙事的解构主义方法”,“隐含作者”(implied author),“叙述者”(narrator)等相互参见条目,以及“读者建构”(reader constructs”,“结构主义叙事学”(strutrualsit narratology),“形式主义”(formalism),“(文学中的)思维和意识再现”(thought and consciousness representation [literature])等局部参照条目。在该条目的结尾处,费伦除了列出“叙事交际”(communication in narrative),“叙事中的交际研究”(communication studies in narrative),“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双声分析”(dual-voice analysis)等整体参照条目外,还列出了16本参考书目与建议阅读书目。

2.3 检索方便

检索系统的完备与否是衡量一部百科全书质量的重要指标。就检索系统而言,《全书》近乎至善至美、无可挑剔。《全书》为读者提供了五大检索系统:(1)普通的“条目列表”检索系统。“条目列表”按照字母顺序列出《全书》收录的所有条目,并且以不同的字体标示条目的长度:黑体字表示该条目的长度在1000-3000词左右,正常字体表示该条目的长度在200-500词左右,而斜体则表示该条目是两三句话的“简略定义”(thumbnail definitions)。(2)以条目类别为主的检索系统。在“读者指南”中,《全书》除了以不同的字体标出条目的长度外,还以“主要术语和概念”、“方法和学科走向”、“文类、媒介以及区域形式”等为标准,列出相关领域的条目。(3)以编者名字为参照的检索系统。在“编者名单”中,《全书》分别列出各个编者在《全书》中撰写的条目。(4)以“索引”为基础的检索系统。在长达77页的“索引”中,《全书》再次按照字母顺序列出所有相关检索词,涉及人名、地名、学派、术语等。而且,在每个大的检索词下附有一系列与其相关的其它检索词及在《全书》中出现的页码位置。(5)以书中的具体条目为中心的检索系统。具体到每个条目下,《全书》不但提供了相互参见、局部参照条目、整体参照条目,而且还附有参考书目与建议阅读书目,为对相关论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五大检索系统协同作用,为《全书》构建了强大的信息检索网络。读者可以参照任意一个检索系统,在《全书》中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条目与信息。

3. 余论

《全书》的出版是叙事学发展史上一件里程碑式的盛事。在回顾2005年度的叙事学研究时,托马斯·阿尔布雷希特(Thomas Albrecht)和塞利娜·苏尔帕里纳特(Céline Surprenant)两位论者(2007: 92)认为:《全书》是该年度出版的所有的叙事学著作中,最为有用的一部。但《全书》也并非白璧无瑕。尽管编者在条目内容和格式编排方面已经做到精益求精、细致入微,小的疏漏仍在所难免。如,每个具体条目下的参考书目过于重复。单是热奈特的《叙事话语》(NarrativeDiscourse,1980)一书,就至少重复出现了20余次。此外,《全书》既没有对具体条目进行总结式的评述,也没有指明其未来研究的任务和方向,从而对相关论题的深入研究缺乏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瑕不掩瑜,该百科全书集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为一体,勾勒出一幅叙事学发展和研究的全景图式;融学术性、文献性、理论性于一身,为普及推广叙事学研究提供了完备的基本条件。《全书》立意高远、词条完备、释义准确、材料充实,值得叙事学研究者仔细研读、长期收藏。

Albrecht, T. & C. Surprenant. Narrative [A]. In P. Hadfield, Boxall L. Smith & C. Surprenant (eds.).Year’sWorkinCriticalandCulturalTheory(Volume 15) [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79-110.

Currie, M.PostmodernNarrativeTheory[M]. New York: St. Martin’s, 1998.

Herman, D. Introduction [A]. In D. Herman (ed.).TheCambridgeCompaniontoNarrative[C].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3-21.

Phelan, J. Rhetorical Approaches to Narrative [A]. In D. Herman, Manfred J. & M. Ryan (eds.).RoutledgeEncyclopediaofNarrativeTheory[Z].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5: 500-504.

Prince, G.ADictionaryofNarratology[Z]. Lincoln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87.

猜你喜欢

检索系统特利全书
“恐惧”在生活中存在的意义
图片资料
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西湖》一部婉约而豪放的西湖全书
收录《信号处理》的检索系统及数据库
收录《信号处理》的检索系统及数据库
本刊被以下检索系统及数据库收录
本刊被以下检索系统及数据库收录
新发现的线装本《张天师发病书》《发病全书》整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