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语语文词典释义括注中的文化信息

2010-04-04马建奎

辞书研究 2010年4期
关键词:词目语词词典

马建奎

(河南城建学院外语系 平顶山 467044)

一、引 言

随着学习型双语语文词典的兴起,仅提供词汇在概念层面具有等值性的对应词释义范式已不能满足词典读者的学习需求。对应词概念的静态、抽象性与意义的动态、多维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双语词汇系统和词义系统的不对称性(anisomophism),使词典读者仅靠对应词很难在大脑中瞬间构建原语词的意义图式。双语词典译义应以对应词的核心概念义为基点,增设同构建意义框架有关的意义元素,使补充的意义信息与原有信息相互融合,促进语词意义框架的补充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发挥双语词典沟通两种语言的桥梁作用,提高其跨语言文化交际的功能性。

为了平衡由释义范式和词典功能之间的矛盾,更好地发挥词典的学习功能,双语词典编者把补充的信息以括注的形式标示出来,置于对应词之后,这便是括注在双语词典释义元语言中产生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释义括注“既是双语词典体例的要求,也是语义要求”[1]。

二、释义括注中增设文化信息的重要作用

词汇意义是由若干意义组合而成的多义聚合体,除概念外延义外,词义还包括附加义、语法义、搭配义和文化义等具有内涵性质的意义成分。任何一个民族语言词汇的生成、演变和应用无不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的,准确读解和正确应用英语离不开隐藏在语词背后的文化义。譬如,读者在遇到不熟悉的文化空缺词pint去查询英汉词典时,如果获取的信息仅仅是它的对应词“品脱”,而没有其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括注“(一种度量衡,用来量液体,约相当于0.57升)”的话,就很难在大脑中获取对这个词准确的认知图式。

一些英语学者意识到了文化义对于双语词典读者成功构建词目意义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建议将补偿文化附加义纳入双语词典的译义环节;章宜华甚至把“传递原语言的文化特色(文化附加义)……”和“用适当的方法标注词目词的附加语义信息和辨义信息(如联想义、情感义、文化附加义、语用义和搭配义等)”当作评判双语词典译义注释质量的重要参数[2]。文化义对全面、深度认知词目词能起到哪些作用呢?经过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双语词典释义括注中的文化信息有以下功能:

1.解释词义

有些英语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无与之相对应的词语,这种零对应词也叫文化空缺词(culture-gap words)。词汇空缺是文化空缺的外在表现,因为不同民族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不同于其他民族语言的构建现实和对事物命名的方法。如在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就没有 cornhusking(剥玉米会)这样的体验。“玉米收下后,亲友邻里都来帮着剥玉米,一般还有舞会等余兴”是该词所隐含的文化义,是对对应词“剥玉米会”意义的解释。文化阐释有利于读者对文化空缺词意义的完整构建。

2.扩展释义

除文化空缺词外,英语词汇系统中还存在着大量在语义与范畴上与汉语词汇只有部分对应关系的部分对等词,它们是双语词典中词汇的主体部分,也是最复杂、最棘手的部分。对应的意义部分一般是双语词汇抽象的、稳定的概念义,而包括文化义在内的具有动态性特点的附加义往往是不对等的部分。英语中许多表示动植物的词语与其在汉语中的对应词具有相同的概念义,其文化附加义却不相同。oak和lily在英语中分别象征着坚贞不渝与高雅纯洁,它们在汉语中的对应词“橡树”、“百合花”却不具备这样的文化内涵,汉语中表示坚贞不渝和高雅纯洁的植物是“竹子”和“菊花”。这些部分对等词背后的文化信息不仅可以补充、延伸和扩展词目的概念意义,还可防止母语对原语造成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3.辨析词义

有些原语词语所负载的文化信息与其在目的语中的对应词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是相互矛盾的。red flag与汉语中“红旗”的文化含义截然不同,“红旗”在中华文化中象征着“民族解放、民族大团结”,而red flag在美国英语中指“犯了错误,甚至是违法”。red eye与“红眼病”的文化义也不一样,take the red eye在美语中意为“整晚乘飞机旅行”。双语词典补充这些具有语义冲突性质语词背后隐藏的文化信息,能起到辨析两种语言中词语的词义差别和消除歧义的作用。

4.提示用法

文化义包括语义文化义和语用文化义。语用文化义也叫交际文化义,指运用语言时在社会情境和人际关系方面所要遵循的规则。与语义文化义的“言有所指”不同,语用文化义是“言有所为”,是语言的言外之义。介绍原语语词的语用文化知识,有助于词典读者进行有效交际。譬如,英汉词典在描写词目 I mean时,除应提供对应词“我的意思是”外,还需补充其文化交际义“主要用于纠正前面说过的话,或进行补充说明”。编者应从更有效地发挥词典编码功能出发,适当补充词目词蕴含的文化交际义,帮助读者准确、恰当地使用英语。

三、文化信息被表征的现状考察

文化义对于全面领会和深度认知语词的作用不可或缺。然而,文化信息在释义这个被普遍视为双语词典最重要的内容中被表征的现状如何呢?罗益民发现:“除了涉及文化信息的百科词条,词典信息结构系统中的语义信息、语体信息、词源信息、文化信息以及超语言信息也是我国积极型外汉词典编撰的弱项。”[3]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坊间的英汉词典释义括注中的文化信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憾:

1.缺失

对于在汉语词汇中不存在对应概念的文化空缺词,如Christmas这个英语国家最重要的节日,英汉词典理应提供诸如节日的由来、庆祝日期或活动等文化信息。然而《新英汉词典》和《现代英汉综合大词典》在处理该词的时候没有提供任何文化信息,仅给了一个对应词“圣诞节”。在carry(take)coal to Newcastle的微观释义中,《新英汉词典》缺失了“Newcastle是英国重要产煤地”这一重要文化信息,使处于异域异质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很难领会这个词目的深刻含义。还有,《英汉大词典》《新英汉词典》和《英华大词典》对于established religion仅提供了“国教”这一对应词,未补充任何与这个文化负载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2.缺漏

与其他同类词典相比,《英汉大词典》更注重对词目词文化信息的挖掘,如cowboy的释义括注中就提供了相关文化信息:指19世纪时美国西部的骑马牧人,现已成为小说、电影中的西部冒险人物,以骑马、打枪、哼唱西部小调的形象出现。但遗憾的是对该词作“牛仔”义解时的文化意蕴说明不够,因为据毕继万研究发现,“该词的文化形象是:独来独往,无拘无束,我行我素的`浪漫'性格”。[4]对于文化信息缺漏的部分,双语词典要及时增补。

3.过时

词汇文化内涵是历史的沉淀,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变革,有些词汇可能会失去或淡化原有文化内涵而添加了具有更强大生命力的新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说,词汇文化语义具有动态性特征。propaganda的语义从最初的“(动植物的)繁殖、增值”到“宣传教义”以及现代英语中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宣传伎俩”,它的词义就先后承载了中性、褒义和贬义三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色彩义。词义所具备的这种动态性特征要求双语词典编者准确把握语词文化语义的历时变化,将语词鲜活的、生命力更强的文化语义的历时变化特征纳入共时的语义描写层面。《英汉大词典》在介绍词语的文化意义方面作出了令人称道的努力,提供了大量与词目词有关的文化信息。该词典May Day的第二个义项作:五朔节(每年5月1日,是日为春天到来而举行庆祝活动,是中古时代和现代欧洲的传统节日)。然而,它提供的关于 May Day庆祝日期的文化信息却是陈旧过时的,因为英国的五朔节1978年以后就改在每年五月的第一个星期一,而不再是每年的5月1日。

四、释义括注中补偿文化信息需注意的问题

囿于释义范式和词典容量的限制,双语词典释义括注的数量和括注中的内容均不能过多。如何在有限的释义空间中对词目词进行文化信息补偿是个值得认真思忖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宏观理论指导方面应注意以下几项:

1.注重语言与文化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

语词具体文化信息的补偿和描写必须在宏观理论的观照下进行。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像鱼和水一样不可分离,词典编者只有对语言与文化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才能深刻挖掘和准确揭示词目词的文化内涵。

2.加强英汉词语文化语义的对比研究

双语词典的读者是根据原语与目的语词汇间的意义差别来建构原语词义的,加强英汉语词文化义的对比研究,揭示原语词在目的语中的文化义差别可以提高和加深词典读者对英语语词的认知和理解。

在把文化信息补充到释义系统中的实践应用层面,双语词典编者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动态语义观

毛远明认为:“只有找准源头,理清脉络,文化词义被准确揭示出来,词义的解释才算透彻。”[5]揭示词语所隐含的文化义可以从多方面切入,但从根本上说,揭示词的文化伴随义和概念义之间的内部关联,就需要追溯词语意义的历时演进轨迹,将词语文化语义的历时特征纳入双语词典的微观释义系统中。譬如,对 Reno divorce的释义如果只包括其对应词“轻而易举的离婚”,就难以激活词典读者的认知图式,而提供表示其历史来源的文化信息“因美国Reno市离婚率高而得名”,就在它的所指和能指之间架构了语义关联,可大大提高词典读者对该词目的认知效果。

2.既要关注语词语义文化义的描写,更要注意语用文化义的揭示

积极型双语词典承担着释义解惑(解码)和指导应用(编码)的双重功能,这就要求双语词典除了提供有助于读者解码的语义文化义,还要揭示有利于编码的语用文化义或交际文化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处于异域异质语言与文化环境中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交际时准确传递信息而不至于产生误解或偏差。词目I suppose so...的微观释义系统中如若增设其语用文化信息“对别人看法部分赞同的一种委婉表达,有时表示一种婉转的拒绝”,能起到避免误用的作用。

3.要有读者意识

释义括注中补充的文化信息要以读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处于异域异质语言与文化环境中的外语学习者特殊的认知身份、认知水平和认知需求。

概言之,双语词典编者既要有读者意识,又要有文化意识,编者只有自身先成为心中时刻装着读者的“双语文化人”,才能切实保障双语词典微观释义系统中提供的文化信息能起到有利于读者解码和编码的作用,才能实现透明释义和“见词明义”的理想效果。

附 注

[1]解正明.语文词典释义括注体例的一致性.辞书研究,2003(2):57.

[2]章宜华.关于双语词典评奖的几点思考.辞书研究,2000(4):65-72.

[3] 罗益民.积极型外汉语文词典释义的补充信息:理据和应用.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33.

[4]毕继万.“貌合神离”的词语文化涵义对比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9):17-20.

[5]毛远明.汉语文化词语释义问题.辞书研究,2004(3):10.

1.胡明扬.词典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2.郭建中.文化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黄建华.词典论(修订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词目语词词典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藏语传统辞书词目编排法探析
米沃什词典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词典例证翻译标准探索
日语中“V1+V2型复合名词”的分类
——基于《广辞苑》从有无对应动词形角度
从文化理据看英汉语词翻译
《汉语大词典》漏收宋代笔记词目补释
《胡言词典》(合集版)刊行